2017民法考點
A. 2017最新《民法總則》是怎麼規定民事行為能力的
2017最新《民法總則》是這樣規定民事行為能力:
第十七條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第十八條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哪則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1)2017民法考點擴展閱讀:
相關法律《民法總則》
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三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第二十四條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老基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本條規定的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第二十五條自然人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居所為住所;經常居所與住所不一致的侍緩謹,經常居所視為住所。
參考資料:網路-民法總則
B. 2017年國家司法考試卷三《民法》選擇試題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陳某與劉某二人達成如下協議:"雙方如就祖傳字畫的繼承權發生爭議,則提交北京市仲裁委員會進行裁決,並將自動履行其裁決。"後雙方果然在繼承問題上發生爭議,試問雙方解決爭議的可行法律途徑是什麼?( )
A.只能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B.只能申請北京市仲裁委員會仲裁
C.只能申請雙方或一方住所地仲裁委員會仲裁
D.既可向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也可以申請仲裁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繼承糾紛不是仲裁管轄事項,故仲裁協議無效,當事人可依法向法院起訴
2.王某向A區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美樂"飲食店賠償店內屋頂飾物墜落砸傷自己造成的損失3萬元,並向法院提供證人李某。"美樂"飲食店法定代表人張某對王某的傷情表示異議,申請醫療鑒定。在本案訴訟過程中,哪項法律關系是民事訴訟法律關系?( )
A.王某與"美樂"飲食店之間的法律關系
B."美樂"飲食店與法定代表人張某之間的法律關系
C.證人李某與人民法院之間的法律關系
D.張某與鑒定人之間的法律關系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民事訴訟法律關系應當是人民法院與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之間的關系
3.村民羅某與翟某因返還借款發生糾紛,後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雙方達成協議;在翟某於調解協議達成後兩個月內返還羅某借款10,000元。人民調解委員會就此製作了調解書,並將調解書送給羅某與翟某。兩個月後,翟某未按該調解書履行義務。在此種情況下,羅某可以怎麼辦?
A.羅某應通過人民調解委員會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B.羅某可以直接到法院起訴
C.羅某持由人民調解委員會出具的借款問題經調解委員會調解的證明到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D.羅某可以直接到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人民調解法》第32條
4.下列有關民事訴訟起訴與受理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趙某訴戚某償還欠款一案,法院受理後查明其提出該訴訟請求已逾訴訟時效期限,且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應判決駁回趙某的起訴
B.妻子王某向法院起訴,要求與周某離婚,後經法院調解和好。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周某在6個月內起訴的,法院不予受理
C.王老漢因與女兒贍養費數額發生糾紛,訴至法院,法院審理後2008年7月判決其女兒每月向其付贍養費800元,判決生效。2010年1月,王老漢因患糖尿病,日常開支大增,再次向A區人民法院起訴要求提高贍養費的金額,法院應當受理
D.卿某在居住的小區內將鄰居程某打傷,程某遂向法院起訴,要求卿某賠償自己的實際損失。法院經審理判決賠償生效後,程某認為自己在小區內丟了臉,於是又向法院起訴,要卿某對自己所受到的精神損害進行賠償,人民法院對程某的起訴應當受理
正確答案:C
二、多項選擇題
5.下列是關於民事訴訟程序和仲裁各自特點及相互關系的一些表述,正確的有:( )
A.當事人向法院申請春大撤銷仲裁裁決的,法院應當適用普通程序進行審理
B.請求仲裁機構解決糾紛,應當以當事人之間有仲裁協議為條件,而進行民事訴訟則不需要當事人之間有相關協議
C.仲裁案件,通常情況下不公開審理,而法院扒銀豎審理民事案件通常情況下應公開審理
D.審理案件的仲裁員可以由雙方當事人選定或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審理案件的法院審判員則原則上不可以由當事人選定,除非經人民法院院長同意
正確答案:BC
解題思路: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程序實際上是一種特別程序,並非有對立當事人的一般民事訴訟,因此不適用普通程序進行審理,A項錯誤依照《仲裁法》第31、32條規定,仲裁員可由當事人選定,在規定的期限內未選定者,由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而法院審判員則無論如何都不能由當事人選定,故D項錯誤
搏拆6.某俄羅斯所有的國際列車從莫斯科開往中國哈爾濱。列車尚在俄羅斯境內,美國公民甲在搬動行李時,不慎砸傷了下鋪的德國公民乙。火車到達哈爾濱時,乙向哈爾濱市法院提起了訴訟,要求甲賠償損失,甲應訴。關於本案,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由哈爾濱市法院將案件移送給莫斯科市法院審理
B.本案是在俄羅斯的列車上發生的,應適用俄羅斯民事訴訟法審理
C.應由甲、乙協商適用美國或德國民事訴訟法
D.如雙方不能達成協議,應適用中國民事訴訟法審理
正確答案:ABCD
解題思路:涉外案件的管轄,中國法院根據牽連管轄,可以對案件行使管轄權在我國法院進行訴訟,訴訟程序適用中國民事訴訟法,當事人對此沒有協議空間
7.下列案件中,直接適用《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審理的有:( )
A.某甲失蹤3年杳無音信,其妻到法院要求宣告某甲失蹤
B.某乙欠某丙3000元錢遲遲不還,某丙無奈之下請求法院向某乙發出支付令
C.甲貨輪和乙客輪在大連港內發生碰撞,甲方向當地海事法院起訴請求索賠
D.某戊與一公司簽訂勞動合同,該公司以某戊工作能力欠缺為由未足額支付合同中規定的月薪,某戊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現對仲裁裁決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
正確答案:ABD
解題思路:C項是海事糾紛,在《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以下簡稱《海事訴訟法》)通過後主要按照《海事訴訟法》的規定進行審理,在《海事訴訟法》沒有規定的情況下才適用《民事訴訟法》
8.在以下選項中,關於爭議的解決方式說法錯誤的是:( )
A.張三欠李四2000元錢遲遲不還,李四找到現擔任人民調解員的鄰居王五,在王五的說服下,張三歸還欠款。這種爭議解決方式屬於人民調解
B.王鵬與李強發生經濟糾紛,經當地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雙方達成協議。後雙方當事人自協議生效之日起第13日共同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法院依法確認該調解協議有效。如其後李強未履行協議,王鵬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C.馬剛在甲公司工作半年後,被公司開除,馬剛如果對公司開除自己的決定不滿,可以直接向當地法院起訴,要求甲公司進行賠償
D.甲公司與乙公司在合同中約定:"因履行本合同發生的爭議,由雙方協商解決;協商解決不了的,由丙仲裁委員會進行仲裁。"後雙方因履行合同發生糾紛,甲公司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而乙公司向丙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法院立案受理後,乙公司應訴答辯,但在審理過程中提出異議,法院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正確答案:ACD
解題思路:A項爭議解決方式屬於調解;B項參見《人民調解法》第33條;C項屬於勞動爭議,應先進行勞動仲裁;依據《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民訴意見》)第148條的規定,當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未聲明有仲裁協議,人民法院受理後,對方當事人又應訴答辯的,視為該人民法院有管轄權,故D項錯誤。
C. 2017年國家司法考試卷三《民法》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四、案例分析題
15.漁民趙某於1992年出海打魚,遇風浪一直未歸。1998年其妻錢某不得已向法院申請宣告其死亡。趙某有兩個孩子,分別為趙甲、趙乙,趙某夫婦有房屋6間,漁船1條(已經隨趙某失蹤而滅失了),摩托車1輛。法院依法作出判決後,趙某留下的遺產開始繼承。房屋1間由其父親繼承,其餘財產均由錢某和趙甲、趙乙繼承。趙某死後,錢某生活十分困難,1999年,錢某將摩托車賣給了同村的孫某。後迫於生活壓力,錢某又將趙乙送給李某夫婦作為養子。2000年,錢某改嫁給周某。這件事情讓趙某的父親無法理解,經勸阻無效後,向法院提出要求自己作為趙甲的監護人,理由是錢某作為趙甲的監護人對其不利。不久,周某死亡。2001年,趙某回來了,原來當時被海風刮到A國,失去記憶,現被送回。請回答下列問題:
1.趙某的父親是否有權請求人民法院變更趙甲的監護權?為什麼?
2.趙某是否有權要求其父親返還繼承的1間房屋?為什麼?
3.趙某是否有權要求孫某返還摩托車?為什麼?
4.如果錢某對趙某仍然有感情,趙某與錢某的婚姻關系能否自動恢復?為什麼?
5.趙某是否有權要求李某夫婦解除與趙乙的收養關系?為什麼?
正確答案:
1.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當然法定監護人,只有在父母確實無能力履行監護職責,以及確實明顯不利於未成年人的情況下,才可能取消父母對子女的監護權。本案中,錢某改嫁是其應有的權利,不構成不利於未成年人的情況,因此,趙某的父親無權要求改變錢某擔任趙甲的監護人。
2.被宣告死亡的人回來後,因繼承法而取得其財產的自然人應返還所取得的財產或者給予適當補償,因此,趙某有權要求其父親返還繼承的1問房屋。
3.無權。如果原物已經被第三人合法取得的,可不予返還。孫某取得摩托車是合法取得的,因此,趙某無權要求其返還。
4.不能。被宣告死亡人的配偶已經再婚的,即使再婚後配偶他方又死亡的,其與配偶的婚姻關系不能自動恢復,但可通過再次登記而締結婚姻關系。
5.無權。被宣告死亡人的子女被他人合法收養的,被宣告死亡人不能以收養未經其同意而主張收養無效,要解除收養關系應與收養人協商解決。
D. 2017《民法總則》的八大亮點有哪些
《民法總則》對自然人出生、死亡時間的認定進行了調整,按照「出生證明記載→戶籍登記或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其他證明」的順序,相較於之前的「戶籍證明記載→出生證明記載→其他證明」更為合理。
胎兒在涉及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方面,被視為具有權利能力,但其分娩時為死體的除外。此規定將胎兒利益保護的范圍從遺產「特留份」制度擴大到「接受贈與」。
自然人限制行為能力的年齡起點從《民法通則》中的10周歲改為8周歲。這一調整更加符合當前兒童的成長特點和認知能力。
監護制度方面,《民法總則》取消了「有關組織指定前置」,當事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並增加了「臨時監護人」、「未成年人父母遺囑指定監護人」和「意定監護」制度。此外,監護人資格與「撫養費、贍養費、扶養費」義務分離,即使被撤銷監護人資格後,仍需繼續履行相關義務。
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方面,確立了財產代管人的「輕過失免責」規則。被宣告死亡人死亡時間的認定為「宣告死亡的判決作出之日」,特殊情形為「意外事件發生之日」。撤銷死亡宣告後,婚姻關系自行恢復,但配偶可申明不願自行恢復。
《民法總則》去除了民事法律行為的「合法性」要求,只要以意思表示為要素,能引起民事法律關系變動的行為,都屬於民事法律行為。
限制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效力不再區分單方行為與合同行為,只要行為與其行為能力相適應,在滿足其他有效要件的前提下,均有效;超出行為能力范圍實施的行為效力待定。這結束了舊法時代對「單方行為」與「合同行為」效力區別評價的局面。
撤銷權的行使期限在《民法總則》中分為三種情形:欺詐、顯失公平的主觀標准為1年;脅迫的時效為脅迫行為結束之日起1年;重大誤解的主觀標准為3個月。此外,上述三種情形均受最長除斥期間5年(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日起算)的限制。
E. 2017《民法總則》的八大亮點有哪些
《民法總則》變化考點1
自然人出生、死亡時間按照以下順序認定:「出生證明記載→戶籍登記或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其他證明」,改變了《民通意見》規定的「戶籍證明記載→出生證明記載→其他證明」的順序
《民法總則》變化考點2
第16條:胎兒在涉及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方面,視為具有權利能力,但其分娩時為死體的除外。
該規定將對胎兒利益保護的范圍從《繼承法意見》第45條確立的遺產「特留份」制度擴大到「接受贈與」。
《民法總則》變化考點3:
自然人限制行為能力的年齡起點從《民法通則》中的10周歲改為8周歲。
如果不明白為什麼如此修改,不妨走訪幼兒園和小朋友侃侃,就明白其合理性。
《民法總則》變化考點4:監護制度
(1)取消「有關組織指定前置」,有關當事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2)增加規定「臨時監護人」。
(3)增加「未成年人父母遺囑指定監護人」制度。
(4)增加「意定監護」,即完全行為能力人「未雨綢繆」,與相關主體事先協商確定自己日後的監護人。
(5)規定「父母、子女、配偶」的監護人資格與「撫養費、贍養費、扶養費」義務分離,即被撤銷監護人資格後,應繼續履行相關義務。
《民法總則》變化考點4:監護制度
(1)取消「有關組織指定前置」,有關當事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2)增加規定「臨時監護人」。
(3)增加「未成年人父母遺囑指定監護人」制度。
(4)增加「意定監護」,即完全行為能力人「未雨綢繆」,與相關主體事先協商確定自己日後的監護人。
(5)規定「父母、子女、配偶」的監護人資格與「撫養費、贍養費、扶養費」義務分離,即被撤銷監護人資格後,應繼續履行相關義務
《民法總則》變化考點5: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1)確立財產代管人「輕過失免責」規則。
(2)被宣告死亡人死亡時間的認定:一般情形為「宣告死亡的判決作出之日」,特殊情形為「意外事件發生之日」。
(3)規定撤銷死亡宣告後婚姻關系自行恢復的例外情形:配偶申明不願自行恢復。
《民法總則》考點6: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去「合法性」
《民法通則》將民事法律行為界定為「合法」行為,於是存在「民事行為」與「民事法律行為」之實質區分。《民法總則》果斷去掉民事法律行為的「合法性」評價,即只要以意思表示為要素,能引起民事法律關系變動的行為,都屬於民事法律行為。
《民法總則》變化考點7
限制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效力——
(1)不再區分單方行為與合同行為。只要行為與其行為能力相適應,在滿足其他有效要件的前提下,均有效;而超出行為能力范圍實施的行為,均效力待定。
(2)該規定結束了舊法時代對「單方行為」與「合同行為」效力區別評價的局面(限制行為能力人實施的單方行為一律無效,合同行為或有效或效力待定)
《民法總則》變化考點8:撤銷權的行使期限
《民法通則》中撤銷權的行使期限採取一刀切的規范模式:主觀標准1年。
《民法總則》將其分為三種情形:(1)欺詐、顯失公平——主觀標准1年;
(2)脅迫——脅迫行為結束之日起1年;
(3)重大誤解——主觀標准3個月。
此外,上述三種情形均受最長除斥期間5年(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日起算)的限制。
摘自 houda 法 碩 楊善長老師微博
F. 2017年司法考試卷三《民法》備考試題及答案(2)
1、甲、乙按20%和80%的份額共有1間房屋。二人將房屋出租給丙,丙取得甲和乙的同意後將該房屋轉租給丁。現甲欲轉讓自己的份額。下列哪一項表述是正確的?
A、乙、丙有優先購買權,丁無優先購買權
B、優先購買權的順序依次是乙、丙、丁
C、乙、丙、丁都有優先購買權
D、優先購買權的順序依次是乙、丁、丙
答案:CD
解析:關於優先購買權享有者主要包括:共有人、承租人和次承租人,先後順序是共有人、次承租人、承租人。因此。CD正確。
2、根據我國《物權法》的規定,在下列關系中,不屬於共同共有關系的有
A、甲乙丙三人各出資2.5萬元,購買一房屋
B、甲乙丙三人共有一棟房屋,甲乙主張為按份共有,丙主張為共同共有,但都沒有證據
C、甲乙夫妻結婚後約定,各自的收入分別所有
D、甲乙夫妻離婚後約定,房屋歸女方所有,男方暫住兩年
答案:ABCD
解析:共同共有一定要有共同關系存在,主要包括,夫妻、家庭、繼承發生後遺產分割前的遺產和合夥財產,同時在共有狀態不明的時候,除非有以上共同關系,一律推定為按份共有。本題中,A明顯是按份共有;B項狀態不明,又沒有共同關系,推定為按份共有;CD盡管是夫妻,但是有約定,排除了共有。
3、甲、乙、丙、丁分別購買了某住宅樓(共四層)的一至四層住宅,並各自辦理了房產證。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A.甲、乙、丙、丁有權分享該住宅樓的外牆廣告收入
B.一層住戶甲對三、四層間專有部分的樓板不享有民事權利
C.若甲出賣其住宅,乙、丙、丁享有優先購買權
D.四層住戶丁在經過甲乙丙的同意之後,可以在樓頂建一花圃
E. 住戶乙可以放棄該住宅樓的外牆的廣告收入
F. 住戶乙因放棄了外牆廣告收入,因此,可以拒絕承擔對於住宅外牆進行維修的費用
答案:ABDE
解析:對於共有部分,不管權利的大小,都要共同行使權利,因此,AD正確;對於三四層之間專有部分的樓板,甲沒有權利,B對;尤其要注意的是,建築物區分所有權中不存在優先購買權問題,不能和按份共有混淆在一起。同時,對於共有部分的權利是可以放棄的,但是,對於共有部分的義務不能不履行,故E正確F錯誤。
4、關於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及物業服務合同的表述正確的是:
A、改建、重建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需要面積和人數的2/3以上同意
B、建築物規劃的車庫應當按照配置比例優先滿足業主的需要
C、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及管理規約,小區住宅即可改成商用
D、住宅改為商用的除遵循管理規約外,還應取得本棟樓業主的同意,與非本棟樓的業主沒有關系
E、建設單位、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與物業公司簽訂的合同,對於後來的業主具有約束力
F、物業公司的公開及服務細則認定為合同的組成部分
G、物業公司依合同或有關規定提供服務業主以未接受或者無需該服務而抗辯的不應支持。
H、當業主與實際使用人不一致時可約定由實際使用人交納物業費,實際使用人未交者,業主承擔連帶責任。
I、如果業主大會依法作出解聘物業公司的決定,如有拖欠物業費,物業公司應向具體業主主張。
答案:ABEFGHI
解析:對於特殊事項的決定需要面積和人數的2/3以上【包括2/3】,一般事項的決定是面積和人數的過1/2多數【不包括1/2】,故A正確;車庫首先滿足業主需要有一個配置比例的限制,B對;住宅改成商用的,除了遵循法律、法規和管理規約之外,還要經過利害關系業主同意,所謂利害關系業主,主要指本棟的業主,如果不是本棟樓的業主,主張自己有利害關系的,需要自己舉證證明利害關系的存在,故CD錯誤。EFGHI五個選項的內容,是今年新增的《物業服務合同的司法解釋》中的新增內容,非常值得關注!
5、在下列民事糾紛中,哪些按相鄰關系處理?
A、甲在自家院內挖菜窖,造成乙的房屋基礎下沉,牆體裂縫,引起糾紛
B、甲村為了取水澆地,在乙、丙、丁村的土地上修建引水渠,引起糾紛
C、甲新建的房屋滴水滴在乙的房屋上,引起糾紛
D、甲村在河流上游修建攔河壩,使乙村用水量驟減,引起糾紛
E、甲開發商購得一塊土地的使用權,欲建一露天餐廳,其與該土地相鄰的乙約定,乙不得再建露天餐廳,為此甲給予乙每年3萬元的補償
F、甲家與乙家相鄰,甲家的貓闖入乙家,打碎乙家的花瓶,引起糾紛
G、甲乙前後相鄰,由於在前的甲建房過高導致乙冬季四個月見不能接受陽光照射。
答案:ACDG
解析:A選項是典型的開掘危險的相鄰關系糾紛,正確;B選項要在別人的土地上修水渠,已經不是基本的需求,應該是屬於地役權的范圍,同時注意,如果題目中交代要在別人的土地上修路,也不屬於相鄰關系,道理與修渠同,錯誤;CD兩個選項是屬於典型的用水排水糾紛,尤其注意D選項是不以直接相鄰為條件的相鄰關系糾紛,因此,都正確;E選項是因約定而產生,顯然不是法定的相鄰關系,錯;F選項明顯屬於動物侵權,錯;G選項屬於相鄰關系中的通風採光關系,正確。
6、李某從自己承包的土地上出入不便,遂與張某書面約定在張某承包的土地上開辟一條道路供李某通行,李某支付給張某2萬元,但沒有進行登記。下列哪一選項是不正確的?
A、該約定屬於有關相鄰關系的約定
B、該約定屬於地役權合同
C、如果李某將其承包經營權轉移給他人,受讓人有權在張某承包的土地上通行,但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D、如果張某將其承包經營權轉移給他人,則善意的受讓人有權拒絕李某在自己的土地上通行
答案:A
解析:本題中,李某與張某約定在張某的土地上修路,而且支付了報酬,顯然是屬於地役權的范圍,相鄰關系是法定的,不需要約定,因此A錯B對。對於CD兩個正確選項一定要認真掌握,充分說明了地役權在沒有登記的情況下是如何對抗的,規則是,【地役權沒有登記的,權利人變動沒有影響,義務人變動原來的權利人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7、在設立地役權的問題上,對於土地所有權人和土地使用權人之間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A、土地所有權人享有地役權或者負擔地役權的,設立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時,該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宅基地使用權人繼續享有或者負擔已設立的地役權
B、土地上已設立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等權利的,未經用益物權人同意,土地所有權人不得設立地役權
C、土地所有權人在土地設立地役權沒有登記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D、土地所有權人在土地上設立地役權,登記與否都可以對抗善意第三人
答案:ABD
解析:根據物權法162和163條的規定,土地所有權人和土地使用權人之間的關系在地役權問題上有點特殊,和上一個題目當中個人之間設立地役權完全不同,和登記沒有任何關系,只要所有權人設了,不管是享有還是負擔地役權,獲得土地使用權的人都直接享有權利或者負有義務,同時,在土地使用權設立之後,不經過使用權人的同意,所有權人在土地的使用期間內,不得再設地役權。
8、在設立抵押的過程中,對於土地使用權和土地之上的財產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對於建設用地使用權而言,當用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的,及於已經存在的建築物
B、農村的房屋及宅基地使用權可以一起抵押
C、地上農作物可以與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一起抵押
D、集體土地使用權一律不得抵押
答案:BCD
解析:用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的,如果建築物已經存在的話,兩者要一起抵押,那建築物抵押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也要一起抵押,但尤其要注意的是,當建築物不存在的時候,用建設用地使用權設立抵押之後又增加的新的建築物的,在實現抵押權的時候,要將建築物和土地一起處分,但是,對於新增建築物的部分沒有權利優先受償,因此,A對;集體土地使用權(主要指宅基地使用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一般都是不能抵押的,設立抵押一般無效,但是有兩個例外,即四荒用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和鄉鎮企業用地隨廠房一起可以抵押,因此,BCD都是錯誤的。
9、對於抵押中的登記表述正確的是:
A、用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可以抵押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的,不登記不能設立抵押權
B、用在建房屋及正在建造中的航空器、船舶抵押的,自登記時設立抵押權
C、要設立浮動抵押應當進行登記
D、用一般動產設定抵押沒有登記的,可以補辦登記,登記前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答案:ACD
解析: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四荒用地的承包經營權抵押的不登記不能設立,A對;船舶和航空器屬於動產,不登記只是不能對抗第三人,故B錯;根據物權法189條的規定,浮動抵押應當登記,C對;一般動產抵押,登記對抗,沒有登記的,在第三人出現之前可以補辦登記,登記之後可以對抗第三人,D對。
10、對於抵押權人的權利表述正確的是:
A、由於抵押人的行為導致抵押財產價值減少的,抵押權人有權要求停止該行為,並要求恢復到原來的價值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
B、抵押權人有權收取抵押物的孳息
C、抵押權人行使抵押權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D、順位在前的抵押權人可以通過和抵押人達成協議實現抵押權,任何人不得干涉
答案:AB
解析:選項A說的是保全請求權,如果要求之後,抵押人不恢復到原來的價值,也不提供的相應的擔保的,可以要求債務人提前清償(注意:只有保全請求權中有提前清償),正確;當開始行使抵押權之後,抵押權人有權收取孳息,因此,B正確;根據物權法202條的規定,抵押權受主債務訴訟時效的限制,因此C錯;順位在前的抵押權人可以通過與債務人達成協議實現抵押權,但是,一旦協議內容損害其他債權人的利益,可以進行撤銷,故D錯。
G. 2017《民法總則》是怎麼規定意思表示的
《民法總則》對意思表示做了比較完整的規定,共有六個條文,解決六個問題,它們是:
(一)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
(二)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
(三)公告方式的意思表示;
(四)明示和默示的意思表示;
(五)意思表示的撤回;
(六)意思表示的解釋。
法條規定如下:《民法總則》
第一百三十七條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相對人知道其內容時生效。
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到達相對人時生效。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採用數據電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相對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時生效;未指定特定系統的,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數據電文進入其系統時生效。當事人對採用數據電文形式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時間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第一百三十八條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表示完成時生效。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百三十九條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公告發布時生效。
第一百四十條行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作出意思表示。
沉默只有在有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或者符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習慣時,才可以視為意思表示。
第一百四十一條行為人可以撤回意思表示。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應當在意思表示到達相對人前或者與意思表示同時到達相對人。
第一百四十二條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釋,應當按照所使用的詞句,結合相關條款、行為的性質和目的、習慣以及誠信原則,確定意思表示的含義。
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釋,不能完全拘泥於所使用的詞句,而應當結合相關條款、行為的性質和目的、習慣以及誠信原則,確定行為人的真實意思。
希望能夠幫到你。
1127
H. 民法總則的通過對2017年司法考試有什麼影響
您好,民法總則的通過對2017年司法考試肯定有影響,每年新通過的法律,當年的司法考試都會考。民法總則的通過,2017年司法考試變化考點,主要有以下十二個:
變化考點1
自然人出生、死亡時間按照以下順序認定:「出生證明記載→戶籍登記或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其他證明」,改變了《民通意見》規定的「戶籍證明記載→出生證明記載→其他證明」的順序。
變化考點2
第16條:胎兒在涉及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方面,視為具有權利能力,但其分娩時為死體的除外。
該規定將對胎兒利益保護的范圍從《繼承法意見》第45條確立的遺產「特留份」制度擴大到「接受贈與」。
變化考點3
自然人限制行為能力的年齡起點從《民法通則》中的10周歲改為8周歲。
如果不明白為什麼如此修改,不妨走訪幼兒園和小朋友侃侃,就明白其合理性。
變化考點4:監護制度
(1)取消「有關組織指定前置」,有關當事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2)增加規定「臨時監護人」。
(3)增加「未成年人父母遺囑指定監護人」制度。
(4)增加「意定監護」,即完全行為能力人「未雨綢繆」,與相關主體事先協商確定自己日後的監護人。
(5)規定「父母、子女、配偶」的監護人資格與「撫養費、贍養費、扶養費」義務分離,即被撤銷監護人資格後,應繼續履行相關義務。
變化考點5: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1)確立財產代管人「輕過失免責」規則。
(2)被宣告死亡人死亡時間的認定:一般情形為「宣告死亡的判決作出之日」,特殊情形為「意外事件發生之日」。
(3)規定撤銷死亡宣告後婚姻關系自行恢復的例外情形:配偶申明不願自行恢復。
變化考點6:民事法律行為的概念去「合法性」
《民法通則》將民事法律行為界定為「合法」行為,於是存在「民事行為」與「民事法律行為」之實質區分。《民法總則》果斷去掉民事法律行為的「合法性」評價,即只要以意思表示為要素,能引起民事法律關系變動的行為,都屬於民事法律行為。
變化考點7
(1)不再區分單方行為與合同行為。只要行為與其行為能力相適應,在滿足其他有效要件的前提下,均有效;而超出行為能力范圍實施的行為,均效力待定。
(2)該規定結束了舊法時代對「單方行為」與「合同行為」效力區別評價的局面(限制行為能力人實施的單方行為一律無效,合同行為或有效或效力待定)
變化考點8:撤銷權的行使期限
《民法通則》中撤銷權的行使期限採取一刀切的規范模式:主觀標准1年。
《民法總則》將其分為三種情形:
(1)欺詐、顯失公平——主觀標准1年;
(2)脅迫——脅迫行為結束之日起1年;
(3)重大誤解——主觀標准3個月。
此外,上述三種情形均受最長除斥期間5年(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日起算)的限制。
變化考點9:無行為能力人不能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
這一規定改變了《民通意見》確立的「無行為能力人可以實施接受獎勵、報酬、贈與等純獲利益的民事行為有效」規則。這就意味著,無行為能力人接受贈與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
變化考點10:新增「虛假的意思表示」效力規則
(1)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法律行為——無效
(2)被(虛假行為)隱藏的法律行為——依照法律有關規定處理,也即可能有效、無效、可撤銷、效力待定,關鍵看其是否符合法律行為的生效要件。
變化考點11:自己代理和雙方代理的效力
《民法總則》明確規定「自己代理」和「雙方代理」的效力規則——效力待定,而不是無效。
變化考點12:職務代理
(1)執行單位(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工作任務,以單位名義從事的法律行為,對單位發生效力。
(2)單位對工作人員職權的內部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職務代理的代理人與被代理人之間存在勞動關系,一般採取概括授權方式。根據該規定,工作人員只要是執行工作任務對外實施法律行為,即便沒有詳細具體授權,或者超越內部授許可權制,也構成有權代理,由單位承擔行為後果。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