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分析題

刑法分析題

發布時間: 2025-10-03 11:55:52

① 經典刑法案例分析

1、構成犯罪,故意殺人罪。
2、罪過形式是間接故意。因王明知有專人偷瓜,卻仍在瓜中注射農葯屬,是明顯的放任結果的發生,屬間接故意。王雖然明確告知瓜內有毒,但這不足以為其開脫,因為如題所述「王某便在全村喊話:「西瓜打了農葯,偷吃西瓜出了人命我不負責」,但此後西瓜仍然被盜。」,所以有足夠證據證明王既不是不知亦不是過於自信,而是放任。
3、bc
4、無罪
5、acd

② 關於刑法基本原則按一些案例分析及答案

案例1:刑法對外國人的效力范圍
卞某,23歲,外國人,系某國在醫科大學的留學生。某年5月13日,卞某某遭到醫科大學另一外國留學生安某拳打後,蓄意報復。6月10日晚7時許,卞某得知安某在留學生l樓104會客室會客,便手持木棒,到會客室敲門。安某將門打開後,卞某用木捧擊打安某。安掙脫後,會同在該校的本國留學生翁某、風某、莫某等7人,手持木棒、手杖等器械,聚集在留學生宿舍2樓走廊西端。卞某也和某國留學生朱某、穆某、白某等5人手持木棒和尖型菜刀等,聚集在留學生宿舍2樓走廊中部208房間門前,雙方形成對峙狀態。後雙方發生毆斗。在廝打中,卞某手持的木棒被打掉,隨手用尖型菜刀亂刺,刺中對方留學生翁某的上腹部,創傷透入胸腔,將肝臟切成局部破損,經搶救無效,於次日下午死亡。
[問題]卞某某的行為構成何種犯罪?可否適用我國刑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案例2:刑法的效力范圍
李學沛,男,26歲,工人。王義勇,男,24歲,工人。李、王二被告均系我國公民。某年10月,該二人受雇在美國輪船上工作。同月24日,輪船停泊於巴西某港口後,二人在輪船上飲酒鬧事,不僅不聽從船長及其他工作人員的勸阻,反而公然殺死制止他們的中國公民張世良。殺人後又搶劫了一些其他船員的財物,然後逃到巴西某市藏身,並策劃逃到第三國。由於在隱藏期間二人的財物被盜,王義勇被迫回到船上,並報告了李學沛隱身之處。其後,巴西警察將李、王二犯逮捕。
[問題]李、王的犯罪行為可否適用我國刑法?為什麼?
案例3:刑法的效力范圍
]溫源和,泰國籍。戴文,廣東省廣州市人。余錫寬,廣東省台山縣人。上述三人在泰國曾策劃進行跨國販毒活動。約定戴文負責接運毒品,經我國昆明、廣州至深圳市出境。某年4月18日,戴文與余錫寬進入昆明市與從泰國到達的溫源和會面後,共同約見了潛入昆明市的國外販毒分子,商定在昆明市交接毒品的時間和地點。8月16日下午6時許,戴文和余錫寬在昆明市火車站外水果攤接收毒品時,被當場抓獲,繳獲海洛因22768克。溫源和於當晚亦被抓獲歸案。
[問題]對本案行為人能否適用我國刑法?為什麼?
案例4:訴時效中斷
劉某某,男,32歲,工人。劉某某於1997年3月12日,以欺騙手段強奸了一名患有精神病的女青年。於1999年7月4日被捕後,劉又交待了其於1993年3月3日盜伐集體林木200株。
[問題]對劉某某盜伐林木的行為是否還要追究?為什麼?
案例5:刺傷便衣警察案
賴某,男,25歲,工人。 某在與他人打鬥的過程之中,對便衣警察的行為誤認為是對方幫凶的侵害行為,將其作為不法侵害人的侵害行為對待而實行了
某日晚,賴某在自己家附近遇見兩個男青年正在侮辱他的女朋友,即上前制止,因被其中一男青年毆打而被迫還手。在對打時,便衣警察黃某路過,見狀抓住賴的左肩,但未表明其公安人員的身份。賴誤以為黃是對方的幫凶,便拔刀刺黃左臂一刀後逃走。
[問題]對賴某的行為應如何認定和處理?並請說明理由。
案例6:負有特殊義務人不作為殺人案
石某,男,35歲,工人。石某經常虐待妻子。一日,石某的妻子因不堪石某的毒打,在石某走後服毒自殺。鄰居發現石某的妻子在床上掙扎,便把石某找回來,要他趕快將妻子送醫院搶救。石某既不搶救,也不讓鄰居搶救,還惡狠狠地說:「我就要看著她死。」最後,鄰居們強行將石某的妻子送往醫院,但由於時間拖廷太久,經搶救無效死亡。
[問題]石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為什麼?
案例7:在服刑期間又犯新罪
張某某,男,23歲。張某某因犯盜竊罪於1997年5月5日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5年。在服刑期間,張因病於同年7月11日保外就醫。從保外就醫的當月起,張某某又繼續盜竊作案。在一年之內共盜竊23次,價值人民幣45000元。
[問題]法院應對張某某如何處罰?
案例8:刑事責任年齡
魏春峰,男,15歲。魏春峰因夥同他人搶劫於某年3月被公安局收容審查。同年4月,魏從看守所挖洞逃跑,同年11月被抓獲並被逮捕。
[問題]對魏春峰的行為應如何定罪處罰?
案例9:戀愛期間與幼女發生性行為
馬某某,男,17歲。馬某某在山上幹活,見本鄉林水村女孩段某某(13歲,身高1.62米)在挖野菜,便問段是哪個村的、姓名、年齡等。段謊稱自己17歲。段問馬的年齡及姓名,馬說19歲,並謊稱在縣糕點廠工作。兩人在閑談時,馬某某說要在本村給段介紹個對象,段同意,並且要給馬某某介紹個對象,說:「像我這個樣的行不行?」馬說:「行。」幾天後兩人趕集相遇,彼此情趣相投,遂建立了戀愛關系。晚上兩個人回馬家住宿,並發生了兩性關系。數日後,段得知父母尋找她,要馬某某帶她到外地躲藏。馬某某即帶段到其姨母家同居兩夜,並多次發生性行為,後馬又帶段到其舅父家中同居。
[問題]馬某某的行為是否構成姦淫幼女罪,請說明理由。
案例10:運輸毒品罪
田某某從楚雄到德宏做羊皮生意時與袁某某(另案處理)相識,袁某某要求田某某帶一樣東西到保山,田表示同意。袁某某把自己買的750克鴉片用塑料膜包成條狀,使其減少鴉片氣味,然後裝入用毛巾縫的袋子里,指使田某某系在腰上。田某某問袁是什麼東西,袁說:「別羅嗦!帶到保山就行了。」田某某攜帶時隱隱約約聞到一點氣味,但不知是什麼。當他從德宏市乘汽車到保山經過紅旗橋時被查獲。
[問題]田某某的行為是否構成運輸毒品罪,為什麼?
案例11:故意殺人罪
某日晚8時許,李劍、李軍華、黃賤德等10人到某工廠尋釁滋事、調戲女工。當該廠廠長和工人前來制止時,李劍從同夥手中接過殺豬刀朝人群亂砍,致一工人面部受輕傷。李劍在逃跑途中,聽到後面有人跑來,誤以為是工廠的人追他,即轉身朝來人的腹部刺了一刀,結果將緊隨其後的同夥黃賤德刺死。
[問題]李劍的行為構成何種犯罪?
案例12:公安幹警開槍案件
朱某,男,31歲,某縣公安局幹部。某日晚11時40分左右,朱某已睡下,忽然聽到自家門外有響動,便起身持手槍出門察看,發現對門李家院內大樹下有個人影晃動。朱上前問道:「誰?干什麼的?」那人轉身就跑。朱認為是有人偷東西,便追趕。一面追,一面喊「站住」。當追到鄰居丁家房屋後門附近,看人影像是往右拐,隨即在相距一百多米處朝人影開了一槍,王某(男,19歲)當即中彈倒地,在送醫院途中死亡。
[問題]朱某對王某的死亡是何種心理態度?應否負刑事責任?
案例13:索要欠款打架誤擊其父親案
吳某某酒後到其叔家索要欠款,與其叔發生口角,於是到自己父親家拿了一根木棒(長140厘米、直徑50厘米)。回來後見其叔正與父親在路上說話(二人相距約1米),便手持木棒向其叔打去,其叔避開,木棒擊在其父頭上,致其父死亡。
[問題]吳某某的行為應如何處理?請說明理由
案例14:手持氣槍誤傷他人案
馬某某手持氣槍在自家門口帶孩子玩。見好友趙某騎自行車路過,就與其打招呼,同時隨便向趙某的車輪放了一槍。誰知子彈偏向上方,正中趙某的左眼,造成趙某左眼球被摘除。
[問題]馬某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為什麼?
案例15:毒蛇傷人案
楊某某與本村的庄某某、楊某某、張某某等5人,給呂某某家砍木料。歸途中,發現路邊草叢中有一條毒蛇。楊某某在明知是毒蛇的情況下,將其捉到手中。5人成縱隊向前行走,楊某某走在最後,距他前邊的庄某某僅l米。當庄某某彎腰拿起放在路邊的衣服時,楊某某手中的毒蛇將其右腿咬傷,當即中毒腫大,不能行走,被人抬回家。庄某某經手術右腿截肢。
[問題]楊某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其主觀上是何種心理態度?
案例16:意外事件
張某,男,26歲,司機。某日上午,張某駕駛小轎車開往長江邊碼頭,車內乘坐供銷社主任及其妻、女和其他親屬共5人。小車行至離江邊29米的斜坡上時,總泵皮碗突然破裂,剎車失靈。張某踩了三下腳剎車。並立即拉了手閘剎車,均不能把車剎住,汽車遂俯沖落入長江,4人淹死,僅主任的女兒和張某被打撈得救。經技術鑒定,總泵皮碗破裂致使剎車失靈,系機械故障。
[問題]請分析張某的行為是過失犯罪還是意外事件?
案例17:不可抗力事件
王某某,男,21歲,漢族,某某市攤販。楊某某,男,23歲,漢族,某某市攤販。某日下午5時許,王某某在自由市場賣豬肉,見鄰攤有一賣菜的婦女與兩名顧客爭吵,便右手拿著剔骨刀走過去看熱鬧。往回走時,楊某某與王某某鬧著玩、將王某某抱住。王對楊說:「別鬧,我手裡有刀,別扎著你。」王某某邊說邊把右手的剔骨刀尖由原來的向下轉為向後,以防刺傷楊某某。但楊仍用雙手摟住王的雙肩向後推;王站立不穩向後倒去,恰好被害人趙某某站在王某某身旁,王手中的剔骨刀刺入趙某某的腹部,造成趙某某腰部開放性外傷,脾刺傷。 案例18:意外事件
沈某,男 33歲,汽車司機。某日下午,某縣城鎮供銷社業務員吳某在外縣鄉購買農副產品後,要找地方住宿。該鄉保管員田某將吳安排在該鄉汽車庫院內小東屋。田曾對吳說:「晚上ll點左右,汽車才回來。」吳在小東屋躺了一會兒,因天氣太熱,便搬到院內睡覺,並用塑料布(長ll米左右,寬1.6米)蒙頭蓋腳睡在地上。晚上11點左右,天下小雨,院內漆黑,司機沈某駕駛柴油解放車返回,乘車的副司機下車將車庫門打開,沈關滅大燈,只開小燈駛進院內。在調頭准備倒車時,左前輪將睡在地上的吳某當場軋死。
[問題]沈某對吳某的死亡是否應負刑事責任?請說明理由。
案例19:犯罪的停止形態
蒲某意圖搶劫,尾隨一婦女身後。當該婦女回家打開房門後准備關門時,蒲某以為其家中無人,強行擠進房內,並隨手鎖上門,該婦女被嚇得驚叫一聲。她的丈夫聞聲起床,拉開電燈,見蒲某站在門口,便問:「你是干什麼的?」蒲某答不上來,該婦女的丈夫上前打了蒲幾個耳光。在鄰居的幫助下,蒲某被擔送到公安機關。在公安機關,蒲某供認他到該婦女家的目的是為了搶錢。
[問題]請分析蒲某的搶劫行為屬於犯罪預備還是犯罪未遂?
案例20:犯罪的停止形態
沈某,男,24歲,某廠工人。沈某因賭博欠債,難以償還,便圖謀盜竊本廠財務股保險櫃里的現金。某日晚9時許,沈某撬開了財務股的房門,但因無法打開小保險櫃,未能竊取櫃中的現金。於是,沈某將小保險櫃搬離財務股,隱藏在廠內倉庫旁的小試驗室里,想等待時機再撬開小保險櫃,竊取現金。第二天,財務股的李會計上班後發現辦公室門被撬、小保險櫃失蹤,當即報案。公安人員在廠內倉庫旁的小試驗室里找到保險櫃,櫃門尚未打開,櫃內人民幣也原封未動。
[問題]請分析沈某的行為是盜竊既遂還是未遂?
答案
案例1
卞某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且應當適用我國刑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卞某某為報復他人,聚眾斗毆,並在斗毆的過程中,使用菜刀亂刺,將被害人刺死。依照刑法第293條的規定,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應根據情況分別以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卞某在用菜刀刺人時,主觀故意不明確,對他人的死、傷均持放任態度,因此,對被害人死亡他應負(間接)故意殺人罪的刑事責任。根據我國刑法第6條和第11條的規定,凡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外,均應適用我國刑法。卞某是一普通外國留學生,不屬於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自應適用我國刑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案例2
我國刑法對李學沛、王義勇應當適用。李學沛、王義勇的行為,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的情況。根據我國刑法第7條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構成我國刑法所規定的犯罪的,均適用我國刑法。李學沛、王義勇受雇於美國輪船,在輪船停泊巴西時殺人,應當依照刑法第7條的規定適用我國刑法。
案例3
對本案三名行為人應當適用我國刑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理由是:三行為人的販毒行為有一部分是在我國領域內實施的。根據我國刑法第6條的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犯罪行為,除法律有特殊規定的以外,均適用我國刑法;犯罪行為或者犯罪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均屬於在我國領域內犯罪。本案三名行為人預謀販毒雖在國外,但實施販毒的行為在我國領域內,屬於在我國領域內犯罪,應當適用我國刑法。溫源和雖是外國人,但不屬於刑法第11條規定的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人,亦應適用我國刑法。
案例4
對劉某某盜伐林木的行為應當追究。根據我國刑法關於追訴時效的規定,犯罪所應適用的法定刑不超過5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為5年。劉某某於1993年3月3日犯盜伐林木罪,依照1979年刑法的規定,盜伐林木罪的法定最高刑為3年有期徒刑。劉某某犯該罪的追訴時效本應為5年,即到1998年3月3日屆滿。但是在其所犯的盜伐林木罪的追訴時效尚未屆滿前,劉某於1997年3月12日又實施了強奸犯罪。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在追訴期限內又犯罪的,前罪的追訴期限從後罪之日起重新計算,即前罪的時效中斷,已經經過的時間歸於無效。這樣,劉某某盜伐林木罪的5年追訴時效應從1997年3月12日開始重新計算,1997年7月4日仍在追訴期限內,依法應當追究其刑事責任。
案例5
賴某的行為構成犯罪,應當以故意傷害罪論處。理由是: (1)賴某打擊便衣警察的行為屬於假想防衛,應當負刑事責任。賴傷害行為。事實上,便衣警察的行為並非不法侵害,賴某對假想的不法侵害進行防衛,應當依法負刑事責任。(2)賴某對便衣警察的傷害行為是故意的。在本案中,賴某對便衣警察是否為侵害人的同夥的認識上有過失,但對便衣警察的傷害行為卻是故意的,而不是過失。(3)賴某沒有認識到便衣警察的身份,主觀上沒有妨害警察執行公務的故意,不能以妨害公務罪定罪處罰。
案例6
石某的行為構成犯罪,應當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理由是:犯罪行為分為作為與不作為兩種基本形態。不作為犯罪,是指行為人有能力履行某種義務以阻止某種危害結果的發生,而竟不予以履行的行為。本案石某與其妻之間具有法定的扶養義務,在其妻生命垂危時,石某有義務積極予以救助。而石某非但不予救助。而且還不讓鄰居救助,最終導致其妻死亡,其行為屬於不作為的犯
案例7
張某某的行為屬於在刑罰執行期間又犯新罪的情況。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對此情況,應當對新犯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沒有執行的刑罰和後罪所判處的刑罰進行並罰,並決定應當執行的刑罰。即先減後並的方式進行並罰。

案例8
對魏春峰的行為應以搶劫罪一罪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且不得適用死刑。理由是: 我國刑法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或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同時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對犯罪時不滿18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本案中,魏春峰實施了搶劫和脫逃兩個行為,根據法律規定,他對脫逃行為不負刑事責任,法院應以搶劫罪一罪定罪。在量刑時,不能對其適用死刑,並應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案例9
馬某某的行為不能構成姦淫幼女罪。理由是:姦淫幼女罪是指明知是不滿14周歲的幼女而與之發生性行為的行為。段某某雖然不滿14周歲,但身高1.62米,又對馬某某謊稱自己17歲,根據雙方當時的情況,馬某某不能夠知道段某的真實年齡,而缺乏姦淫幼女罪主觀方面必須具備的「明知」,因而不能構成姦淫幼女罪。

案例10
田某某的行為不能構成運輸毒品罪。因為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運輸毒品罪是一種故意犯罪,即行為人明知是毒品而又予以運輸的行為。本案中,田某某受委託幫別人攜帶毒品,而他自己根本不知是毒品,主觀上缺乏運輸毒品犯罪的故意。因而不能構成犯罪。這種受蒙蔽而成為他人犯罪工具的情況,被利用者不能構成犯罪,而應當直接追究利用者的刑事責任。這在刑法理論上稱為間接實行犯。

案例11
李劍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李劍在尋釁滋事的過程之中,被人追趕,便意圖將追趕的人刺傷或者刺死。在實施行為的時候,他對追趕者是死是傷處於一種放任的心理態度,應當按實際發生的結果定罪。本案中,李劍的行為導致了他人死亡的結果,應當屬於間接故意殺人。至於李劍本想殺死追趕者卻殺死了自己的同夥,屬於犯罪對象錯誤,而殺人罪的對象不屬於構成要件的范圍,對象錯誤不影響行為人犯罪的性質。

案例12
朱某對王某死亡的心理態度是間接故意,應當依法負刑事責任。朱某身為公安幹警,在沒有查明事實真相的情況下,開槍向人射擊,意圖傷害他人。盡管在當時的條件下,朱某對是否擊中王某並無確切的把握,但擊中與擊不中都在其意志范圍之內,即對擊中王某,朱某主觀上是一種放任的態度,對擊中後王某是死是傷也持放任的心理態度,屬於間接故意。朱某在開槍時,一無不法侵害的存在,不具備正當防衛的條件,二是僅憑別人形跡可疑就開槍射擊,沒有依法執行職務的依據。因此,朱某對自己的行為應當依法承擔刑事責任。

案例13
對吳某某應以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定罪處罰。因為:吳某某與其叔父發生糾紛,意圖報復,手持木棒去打其叔父,主觀上有傷害他人的故意,客觀上實施了打擊他人的行為,造成了他人死亡的危害結果,完全符合故意傷害罪的構成條件。至於他本意是打擊其叔父而錯誤地擊中其父親,屬於打擊錯誤。這種打擊錯誤,不能改變行為人的行為性質

案例14
馬某某的行為構成過失致人重傷罪。因為:馬某某與被害打招呼並向其所騎的自行車輪子射擊,說明馬某某隻是想和趙某開個玩笑,主觀上沒有傷害趙某的故意。馬某某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造成傷害他人的後果,但是,自侍技術過關,認為可以避免結果的發生,但實際上並未能避免。這種心理態度,屬於過於自信的過失。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過失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馬某某的行為構成我國刑法規定的過失致人重傷罪,應當依法負刑事責任。

案例15
楊某某的行為構成犯罪,其主觀上屬於疏忽大意的過失。對於毒蛇會咬人致人傷亡的事實,楊某某具有認識能力。在玩蛇時,他應當預見到自己玩蛇,若有不慎可能會發生蛇咬傷、咬死人的結果,但由於專心於玩耍,沒有注意到這種危險性並未採取一定的預防措施,以致於在庄某某彎腰時,毒蛇將其咬傷,導致右腿截肢的嚴重後果,楊某某主觀上是疏忽大意的過失。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楊某某的行為構成過失致人重傷罪,應當依法負刑事責任。
案例16
張某的行為屬於意外事件。對於剎車失靈導致汽車墜入長江致人死亡,張某事先主觀上沒有預見。主觀上沒有預見危害結果的情形,在刑法理論上有兩種情況:一是疏忽大意的過失,二是意外事件。構成疏忽大意的過失,即行為人之所以沒有預見到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原因是他有認識的能力,即應當預見但因其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到;構成意外事件,即行為人之所以沒有預見到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原因是根據他的認識能力和當時的具體條件,他不可能預見到,即沒有認識能力。本案中,張某駕車失靈,是因為汽車發生機械故障所引起的,張某對該故障的發生沒有預見能力,因而屬於意外事件
案例17
王某某的行為屬於不可抗力事件,楊某某構成過失致人重傷罪。
(1)王某某在楊某某和他開玩笑時,已預見到了自己手中拿的刀子可能會傷及他人,便多次警告楊某某不要如此開玩笑,客觀上也採取了一定的措施,防止刀將人刺傷。但是由於楊某某的推動,王某某因站立不穩向後倒去時將身後的趙某某刺傷,對王21某某來講屬於不能抗拒的原因所致,是刑法上的不可抗力事件,不應負刑事責任。(2)楊某某明知王某某手拿剔骨刀可能會傷及他人,且在王某某一再提醒下,仍然摟住王某某向後推,在主觀上符合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輕信能夠避免而實際卻發生了危害社會結果的過於自信的過失的特徵。應當以過失致人重傷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案例18
沈某對吳某的死亡不應負刑事責任。理由是:吳某當天在院內睡覺,沒有任何人對沈某予以提醒,吳某在睡覺時,又用塑料布將自己從頭至腳蒙起來,在天下小雨、晚上11點左右的漆黑天氣的情況下,沈某沒有發現睡在地上的吳某。之所以沒有預見,是因為根據當時的條件,沈某不可能預見。既然沈某對吳某睡在院中不可能預見,在倒車時將其軋死也屬於刑法上的意外事件,不應負刑事責任。
案例19
蒲某的行為屬於搶劫罪的預備犯。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都是行為人因為自己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兩種犯罪未完成形態區別的根本標志,是看行為人的行為處於何種犯罪階段:若處於著手實行具體犯罪行為之前的,一律構成犯罪預備;若處於已經著手實施具體犯罪行為之後的、一律構成犯罪未遂。本案中,蒲某尾隨被害人並趁被害人不注意強行擠進房內,尚未開始實施具體的搶劫行為,仍屬於為搶劫犯罪製造方便條件的階段,因此,應以搶劫罪的預備犯判處,不構成犯罪未遂
案例20
沈某的行為屬於盜竊未遂。根據我國刑法理論和司法實踐經驗,盜竊罪的既遂是以財物的所有人、監管人失去控制和行為人實際控制為標準的。如果僅僅是行為人控制了物品,但財物的所有人、監管人尚未失去控制的,盜竊行為仍未達到既遂狀態。對於保險櫃這樣的笨重物品,需要行為人搬出廠區,工廠才失去控制,犯罪人也才能最終取得控制。本案中,沈某因無法打開保險櫃、而將之移至廠實驗室,沈某並未取得財物的控制,工廠也尚未喪失對財物的控制。在此狀態下被查獲的,對沈某仍應以盜竊未遂處理。
案例21
曹某、羅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曹某、羅某主觀上具有毒死劉某的故意,客觀上也實施了毒殺劉某的行為,但是由於二人對犯罪工具——毒葯的效力有錯誤的認識,最終未能發生他們所希望的結果。而這種結果沒有發生,是他們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是違背他們的意志的。根據我國的刑法理論,這種情況屬於工具不能犯,對行為人均應按犯罪未遂處理。

③ 點撥司法考試刑法案例(一)

答題思路和方法

(一)刑法分析題:分人逐句摘錄案情,定罪與量刑並重。

定罪時:(1)罪名是什麼,如果是選擇性罪名,只寫他所犯的部分

(2)犯罪的主觀心態

(3)一罪還是數罪,是否需要數罪並罰或擇一重罪

(4)犯罪形態:各人是否相同

(5)是否共同犯罪,或者僅就某部分犯罪成立共同犯罪

量刑時:(1)是否有特殊身份——年齡、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婦女等;

(2)如果有未完成形態,應當怎樣量刑;

(3)如果是共同犯罪,是否區分主犯、從犯、是否首要分子;如何量刑

(4)有無自首、立功、累犯、處於緩刑、假釋期間等量刑情節。

強調:答題時要求考點完整、用語准確,二者缺一不可。還要簡練,言簡意賅,否則時間將不夠用。

宋某系某私營建築公司的總經理、法人代表。2006年,為達到出國觀光目的,宋向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送禮約2萬余元,使其違規辦理了出國手續。在國外,宋某在*賭博,贏3萬元。歸國後,2007年4月,宋某指使其建築公司在施工中用低標號水泥代替高標號水泥,導致該公司承建的一座禮堂坍塌,損失近200餘萬元。為逃避制裁,宋某找到時任公司經理的同鄉金某商議對策。金某恰因走私被追查,金某提出請宋到自己在雲南的親戚家暫避,並請宋將自己走私的證據帶走,隱藏好或乾脆悄悄毀掉。行前金某交納亂給宋某2萬元路費。宋某走後,金某恐其難逃法網,遂命其表弟譚某帶劉、黃二人在途中將宋幹掉。譚某聞言色變,說此舉恐有殺身之虞,勸金某放棄。金某詭稱只要譚將自己的一封親筆信帶給劉黃二人,並隨其找到宋某,不必譚動手。譚某默許。於是金某當著譚某的面寫了信,並給譚某3萬元。譚某在途中將金某的信舉拆交給劉黃二人,假說自己另有急事,一切事由可與金某直接聯絡,遂於中途下車。劉黃二人尋到宋某,欲施毒手,經宋某苦苦哀求並許以重金,遂放過宋某。後宋某向當地公安機關自首。請分析各人的刑事責任。

(1)宋某的行為構成行賄罪、幫助毀滅證據罪。宋某還須為單位所犯的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承擔刑事責任。對宋某應數罪並罰。宋某有自首行為,可以從輕、減輕處罰。

宋某為了違規出國,向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送禮的行為構成行賄罪,宋某將金某走私的證據帶走並准備銷毀的行為構成幫助毀滅證據罪。宋某所在公司在施工中用低標號水泥代替高標號水泥,導致禮堂坍塌的行為構成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宋某作為直接責任人員,應承擔刑事責任。

(2)金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和窩藏罪。應當數罪並罰。

金某命其表弟譚某帶劉黃二人追殺宋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其明知宋某構成犯罪,仍助其逃跑的行為構成窩藏罪。

(3)譚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

譚某明知金某要殺宋某,仍為其帶信尋找殺手,構成故意殺人罪的共犯。

(4)劉黃二人構成故意殺人罪(中止)。

劉黃二人接信後追殺宋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他們因宋某哀求即放過宋某,說明他們是自動停止犯罪,因此構成犯罪中止。

(5)金某、譚某、劉、黃構成故意殺人罪的共犯,但劉黃二人屬於犯罪中洞答檔止,因沒有危害結果,應當免除處罰;金某、譚某屬於犯罪未遂,因為殺人未能成功是由於金某、譚某意志以外的原因:劉黃中止犯罪造成的。對其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

(二)刑訴、民訴、法律文書改錯題:逐句摘錄案情、依序分段回答

案情:田某和苗某是前後院鄰居,田某家蓋的房子擋住了苗某家的採光,苗某多次交涉,田某不聽,反將苗某打成重傷,田某被逮捕。在刑事訴訟過程中,苗某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委託本市某律師事務所律師胡某為其訴訟代理人。胡律師接受委託後,為苗某寫了如下訴狀:

刑事附帶民事起訴狀

原告:苗×,男,34歲,漢族,××公司職員,家住本市四方區花家胡同20號。

訴訟代理人:胡×,本市××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田×,男,36歲,漢族,××公司職員,家住本市四方區花家胡同21號。

請求事項:

1.請求法院依法判處被告賠償全部醫療費、誤工損失費和傷殘補助費;

2.請求法院判處被告拆除影響原告家採光的非法建築;

3.請求法院判處被告賠償原告精神損害費4萬元。

事實和理由:

被告田×和原告系前後院鄰居。今年3月,被告在房屋改建過程中,不顧鄰里關系,新建的房屋後檐離原告家的前窗只有半米,嚴重影響了原告家房屋的採光。原告多次同被告交涉,被告均置之不理。今年4月1日,原告再次找被告交涉時,被告態度更為惡劣,不但不聽原告交涉,反而拿起鐵杴鏟原告,原告躲閃不及,右腳跟踺被鏟斷,雖經住院治療30餘天,仍然留下殘疾,行走不便,經鑒定為三級傷殘。以上事實,有證人××的證言,××醫院的診斷證明書,以及××司法鑒定室的鑒定報告為證。

被告的上述行為,嚴重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給原告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現向貴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法院依法判處。

具狀人:胡×

2003年5月4日

問題:請根據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法律規定和基本理論,從對執業律師法律文書規范化的角度,分析本刑事附帶民事訴狀存在哪些問題,並簡要說明理由。

【答案】本刑事附帶民事訴狀存在下列問題:

1、基本情況部分存在的問題是:

未寫明原告和被告在刑事訴訟中的地位。正確的寫法是,在原告的基本情況後面加上「系田某故意傷害案的被害人」,在被告的基本情況後面加寫「系田某故意傷害案的被告人」(1分)。

2、請求事項部分存在的問題有:

(1)對醫療費、誤工損失費和傷殘補助費沒有寫明具體的賠償數額,因此不符合必須寫明具體的訴訟請求的法律要求(1分)。

(2)房屋採光被擋不是由於被告的犯罪行為所引起的,不屬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請求范圍(1分),應另行提起民事訴訟,因此,一並要求法院判處被告拆除擋光建築的請求不合適(1分)。

(3)根據刑事訴訟法第77條的規定,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只解決物質損失的賠償問題,因此,本訴狀中要求被告賠償精神損害費的請求也是不合適的(1分)。

3、事實和理由部分存在的問題是:

對於損失的具體數額沒有敘述。應當具體寫明共花去醫療費多少元,造成誤工損失費多少元,後期繼續治療及傷殘補助估計多少元(1分)。

4、結尾部分存在的問題有:

(1)沒有寫明起訴的法律依據,應當寫明:「依據刑事訴訟法第××條、民法第××條、民事訴訟法第××條的規定,向貴院……」(1分)。

(2)沒有寫明本訴狀的致送法院,應當寫明「此呈四方區人民法院(1分)。

(3)具狀人不應當寫訴訟代理人,而應當寫原告苗某,因為在訴訟過程中,訴訟代理人應當以原告的名義進行訴訟活動(1分)。

(4)本訴狀中沒有附註起訴狀份數和相關證據目錄(1分)。正確的寫法是,在具狀人之後寫明:

附:

(1)刑事附帶民事訴狀×份

(2)證人××的證言

(3)××醫院的診斷證明書

(4)××醫院的醫葯費收據×張

(5)原告的工資證明一份

(6)××司法鑒定室的鑒定結論一份

(1分,寫出兩項以上得分,兩項以下不得分)

④ 法碩 案例分析 #每日一練#刑法案例【案例分析題04】一天深夜,甲乙以問

甲乙首先是以盜竊轉為為搶劫罪 其次甲乙以暴力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值班專員丙即便不是國家屬機關工作人員但授國家機關的委託行使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責)執行職務 造成嚴重後果 成立妨害公務罪,從中處罰。

丙不構成犯罪 因為事故發生不是因為丙的瀆職行為

法學刑法方向大作業案例分析的答案

作業1 分析案例(每小題50分) 第一題:山本某某,女,42歲,日本國籍。馬某某,男,35歲,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公民... 參考答案:參看教材有關刑法的效力范圍即刑事管轄權問題。 根據我國刑法的有關規定,走私毒品的,無論數量多少,都應當追究當事人的刑事責任,予以刑事處罰。本案中的可卡因屬於毒品的一種。山本某某違反我國的出入境管理制度,攜帶毒品進入我國境內,不向海關申報而選擇綠色通道,意圖逃避海關監管,其行為構成走私行為,構成走私毒品罪;馬某某攜款接貨的行為屬於走私行為,構成走私毒品罪。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處,都適用我國刑法;只要犯罪行為或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犯罪。山本某某和馬某某的走私行為開始於我國境外,但完成於我國境內,屬於在我國境內犯罪。同時,山本某某雖然是外國國籍,但並非是享有外交特權和外交豁免權的外國人,而馬某某雖然是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公民,但其行為並不是發生在香港區域內,因而二人的行為均不屬於法律有特別規定的情形,因而適用我國刑法管轄。對山本某某和馬某某的行為應適用我國刑法關於走私毒品罪的規定予以處罰,毒品的數量應以查證屬實的數量計算,不進行純度考慮。並以此作為刑事定罪量刑的依據。 第二題:王××(男,17歲)與被害人陳××(13歲)系鄰居,平素關系甚好。一日,王××與其弟去河邊洗澡... 參考答案:王某的行為與陳某的死亡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王某的行為構成了不作為形式的過失殺人罪。從客觀方面看,王某的行為構成不作為犯罪。王某負有實施保護陳某安全的特定義務,這種特定義務是由王某先行的行為使陳某處於危險狀態所產生的。陳某是兒童,王某答應他將他帶到離河岸七米多遠處的深水處游泳,這無疑使陳某的生命處於危險狀態,因而就產生了王某應當保護陳某的特定義務。王某有履行保護陳某的特定義務的可能而未能履行。王某的不作為行為侵犯了刑法所保護的客體和對象,即陳某的生命權。並且,王某的不作為與陳某的溺水死亡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所以,從客觀方面看,李某的不作為行為構成犯罪。從主觀方面看,王某屬於疏忽大意的過失。王某作為一個成年人,應該預見到如果自己不陪同保護或把陳某帶回到岸邊。陳某很可能會發生溺水死亡的危險。然而他卻由於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正是由於這種不負責任的疏忽大意導致了陳某溺水死亡結果的發生,所以,從主觀方面看,王某的行為屬於疏忽大意的過失。 作業2 第一題:趙某,男,1989年3月生,某某學校初一學生... 參考答案:趙某焚燒他人房屋邊的草堆,造成較大的財產損失,且對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形成了嚴重威脅,其行為屬於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趙某實施放火行為時不滿十四周歲,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不符合犯罪主體的成立條件,其行為不構成犯罪,不負刑事責任。 第二題案情:李某,男,45歲,農民。李×小,男,15歲,李某之子。某日,李某見一群農民在他家自留山坡上控樹蔸作柴燒... 參考答案:李某行為時的心理態度是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屬於故意(間接故意)殺人的行為。犯罪的間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李某明知山坡上有許多人,而與其子一道從山上向下滾石頭,導致他人死亡。李某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採取放任的態度,屬於故意(間接故意)殺人的行為。 作業3 第一題:王某,女,33歲,經人介紹與湯某相識結婚而因家庭瑣事毒殺案件... 參考答案:王某的行為屬於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答題時要具體敘述犯罪中止的含義及具體描述)王某出於殺害湯某的目的,實施完成了投放毒葯的故意殺人的行為,因而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但是其很快就基於自己的意志,將被害人送至醫院搶救脫險,有效地阻止了既遂結果的發生,因而其行為符合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的成立條件,構成故意殺人罪的犯罪中止。根據刑法的規定,對於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王某的故意殺人罪已經給被害人造成了相當程度的身體傷害。因此對王某的故意殺人罪的處罰原則是應當減輕處罰而不是免除處罰。 第二題:周某,女,17歲;甘某,女,16歲,李某,13歲,孔某,男,19歲,胡某,男,18歲... 參考答案:周某、甘某、孔某、胡某四人均已年滿16周歲,屬於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應當對自已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周某、甘某(要具體描述犯罪情節)出於共同的故意,共同實施了猥褻、侮辱婦女罪的共同犯罪。周某屬於強奸罪的教唆犯,孔某、胡某直接實施了強奸行為,因此屬於強奸犯的實行犯。周某既有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又有強奸罪,就對其實行數罪並罰。根據刑法規定,滿14不滿18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減輕處罰,不滿18的不適死刑。周某、甘某犯罪時均不滿18,因此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且不適用死刑。 作業4 分析案例(每小題50分) 第一題:案情:李某,男,36歲。1998年11月,李某因犯故意傷害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 參考答案:李某不構成累犯。我國刑法典規定的累犯,分為一般累犯和特別累犯兩種。一般累犯是指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並在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5年內在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犯罪分子。本案中,被告人李某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在緩刑考驗期滿後,又犯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但他不構成累犯,因為緩刑是附條件的不執行刑罰,考驗期滿原判的刑罰就不再執行了,而不是刑罰已經執行完畢,因而不符合累犯的構成條件。對李某第二次犯故意傷害罪和盜竊罪應當數罪並罰。按照刑法第69條對判決宣告前一人所犯數罪應當首先分別定罪量刑,然後根據數罪並罰的原則決定執行的刑罰。 第二題:案情:王某(男,26歲,無業)從吳某家盜竊... 參考答案:法院的判決有錯誤。應以搶劫罪判王某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罰金若干元。我國刑法第269條規定:「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證據而當場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第263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本案中,王某先在吳某家盜竊2000餘元,構成盜竊罪;後為了抗拒抓捕而殺死了李某,構成了轉化型搶劫罪的犯罪條件,所以對王某應以搶劫罪定罪處罰。我國刑法第263條規定:「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刑法第57條規定:「對於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應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所以應以搶劫罪判王某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罰金若干元。

麻煩採納,謝謝!

熱點內容
我國食品行政法規分為哪幾類 發布:2025-10-03 14:33:21 瀏覽:181
規章制度意識提高 發布:2025-10-03 14:29:15 瀏覽:800
東昌法院網 發布:2025-10-03 14:15:39 瀏覽:219
舟山郭行舟宴請法官 發布:2025-10-03 14:14:53 瀏覽:995
行政法規不可以制定什麼 發布:2025-10-03 14:13:04 瀏覽:402
加強農村法治思考 發布:2025-10-03 14:13:03 瀏覽:287
有關釣魚法規 發布:2025-10-03 14:11:40 瀏覽:248
我國法律援助收費嗎 發布:2025-10-03 14:09:15 瀏覽:587
武漢大學法律碩士就業報告 發布:2025-10-03 14:09:13 瀏覽:354
圖書館立法服務 發布:2025-10-03 14:04:04 瀏覽: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