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新民法通則135

新民法通則135

發布時間: 2025-10-03 20:30:42

A. 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

一、民事訴訟時效為多少年

所謂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就喪失了勝訴權的法律制度。雖然起訴法院會受理,但法院查明超過訴訟時效,會判決駁回.我國的訴訟時效,有如下四類

1、通常情況下是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特殊時效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下列時效為一年:

⑴、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⑵、出售質量不合規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⑶、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⑷、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被損壞的。」其他還有規定的「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咐卜洞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等。

3、特殊時效三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二條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3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起時計算。

4、最長訴訟時效。最長訴訟時效為二十年。我國《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根據這一規定,最長的訴訟時效的期間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權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時效最長也是二十年,超過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二、《民法通則》是這么規定的:

第一百三十五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六條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第一百三十七條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

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衡枯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

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民事訴訟費用要多少?

(一)財產案件根據訴訟請求的金額或者價額,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計交納:

1、不超過1萬元的,每件交納50元;

2、超過1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照2.5%交納;

3、超過10萬元至20萬元的部分,按照2%交納;

4、超過20萬元至50萬元的部分,按照1.5%交納;

5、超過50萬元至100萬元的部分,按照1%交納;

6、超過100萬元至200萬元的部分,按照0.9%交納;

7、超過200萬元至500萬元的部分,按照0.8%交納;

8、超過500萬元至1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7%交納;

9、超過1000萬元至2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6%交納;

10、超過200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二)非財產案件按照下列標准交納:

1、離婚案件每件交納50元至300元。涉及財產分割,財產總額不超過20萬元的,不另行交納;超過2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2、侵害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弊耐以及其他人格權的案件,每件交納100元至500元。涉及損害賠償,賠償金額不超過5萬元的,不另行交納;超過5萬元至10萬元的部分,按照1%交納;超過10萬元的部分,按照0.5%交納。

3、其他非財產案件每件交納50元至100元。

(三)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沒有爭議金額或者價額的,每件交納500元至1000元;有爭議金額或者價額的,按照財產案件的標准交納。

(四)勞動爭議案件每件交納10元。

通過上文,我們可以知道民事訴訟時效為多少年,一般為3年,最長的訴訟時效為20年,但是特殊的事件中還規定了特殊時效為一年和三年,其中一年是指那類一旦時間一長會導致證據難以得到有效的取證。此外,民事訴訟時效若是失效了,失去了再上訴的機會,可是不影響當事人繼續主張自己的權利。

B. 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的:「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專效期間屆滿時,權屬利人將失去勝訴權利,即勝訴權利歸於消滅。在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內,權利人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就強制義務人履行所承擔的義務。而在法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後,權利人行使請求權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護。 以上例,指如果對方不負擔撫養費,你可以在兩年之內起訴他,

C. 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

法律解析:

借條 代表的是 債權債務 法律關系。債是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定,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慎橘睜的特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享有權利的人是 債權人 ,負有義務的人是 債務人 。債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定履行義務。借條就是一種債權債務的憑證。

法寬歲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六十三條 【代理及其適用范圍】公民、法人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雙方當事人約定,應當伍遲由本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得代理。

D. 民法通則第135的另行規定是什麼意思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是普通訴訟時效,該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版利的訴訟時效權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里的法律另有規定,是指其他的法律如果規定了長於或短於二年訴訟時效的,按其他法律執行。比如《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九條 規定:「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
當然,民法通則規定的兩年訴訟時效已經被民法總則規定的三年取代了。

熱點內容
證人承擔法律責任的情形是 發布:2025-10-03 22:34:12 瀏覽:375
清華大學2012法律碩士錄取名單 發布:2025-10-03 22:33:01 瀏覽:363
法律咨詢服務部是什麼 發布:2025-10-03 22:32:16 瀏覽:830
法律服務小分隊計劃 發布:2025-10-03 22:24:28 瀏覽:264
劉忠社會法 發布:2025-10-03 22:24:21 瀏覽:45
分公司法律關系主體與法律主體 發布:2025-10-03 22:21:46 瀏覽:404
申請法律援助要工資 發布:2025-10-03 22:20:23 瀏覽:203
南大經濟法擬錄取 發布:2025-10-03 22:20:11 瀏覽:826
初級經濟法中的稅率會給嗎 發布:2025-10-03 22:20:01 瀏覽:2
勞動法不提前通知的經濟補償金 發布:2025-10-03 22:19:26 瀏覽: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