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到民法典

到民法典

發布時間: 2025-10-06 05:23:50

1. 民法典500條內容是什麼

《民法典》第500條的內容是: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

2. 民法典第1032條規定

民法典第1032條規定:
第一千零三十二條規定了隱私權,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隱私權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搜集、利用和公開等的一種人格權 。 隱私權賦予權利人對私人生活的控制權,這種控制權包括防禦他人竊取個人隱私與是否向他人公開隱私及公開范圍的決定權 。 隱私權的常見類型包括個人生活自由權、情報秘密權、個人通訊秘密權、個人隱私利用權。
侵犯隱私權的條件:
1、主觀具有過錯
侵害隱私權因屬於一般侵權行為,要求行為人主觀上須具有過錯才能構成侵權責任,故意、過失在所不問,但過錯形態影響侵權人法律責任輕重的承擔問題;
2、違法行為的存在
侵害他人隱私的行為因直接違反法律規定抑或違反社會公德受到法律的否定評價,使得該行為具有違法性質;
3、害結果發生
損害是侵權行為的結果,作為一種事實狀態,主要有三種表現形態:財產損失、人格利益受損及精神痛苦;
4、備因果聯系
侵權法上因果關系在於確定行為人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的聯系,侵害隱私權的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往往具有直接關聯性,侵害隱私權的後果表現為權利人自控信息的「外溢」與私域生活的侵擾,這一事實乃侵害行為所致,換句話來說,權利主體因該不法行為遭受人格利益受損。
綜上所述,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的法條內容如下:每個人都有隱私權。其他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去侵探他人的隱私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三條
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
(一)以電話、簡訊、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
(二)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
(三)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
(四)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
(五)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3. 民法典1012條規定內容

《民法典》第1012條規定了自然人的姓名權。
自然人享有的依法改變自己姓或名的權利,只要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和公序良俗,都是允許的,只需要到戶籍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手續。使用自己的姓名是自然人姓名權的重要內容,自然人在民事活動中,除法律另有規定的,可以使用本名,也可以使用自己的筆名、藝名或化名等。
民法典是指在採用成文法的國家中,用以規范平等主體之間私法關系的法典。民法典以條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規則來規范各式法律行為、身份行為。有的民法典會酌采習慣法作為補充規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規定以當事人間私法自治的方式彌補各種法規的不足。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鍵州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僅次於憲法。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准則,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中國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三次啟動民法典的制定,均無果。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踐經驗,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啟嫌國民法通則》,該法於1986年4月頒布,被學者稱為「准法典」。稿旁蔽
法律依據
《民法典》
第一千零一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姓名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千零一十四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干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權或者名稱權。
第一千零一十五條
自然人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
(一)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
(二)因由法定扶養人以外的人扶養而選取扶養人姓氏;
(三)有不違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
少數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從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

4. 民法典1064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條:
1、夫妻雙方共同簽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2、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但是,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下列財產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1、一方的婚前財產;
2、一方因受到人身損害獲得的賠償或者補償;
3、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
4、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5、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綜上所述,男女雙方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適用共同財產、個人財產的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相對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個人財產清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條
夫妻雙方共同簽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後追認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負的債務,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屬於夫妻共同債務。
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但是,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於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經營或者基於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5. 民法典第1012條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來和國民源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條是:自然人享有姓名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姓名權的具體分為:

1、姓名決定權

姓名決定權是自然人決定自己姓名的權利。

2、姓名使用權

姓名使用權是自然人使用自己的姓名或不使用自己姓名而不受他人干涉的權利。

3、姓名變更權

姓名變更權是自然人依照有關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而不受他人干涉的權利。

(5)到民法典擴展閱讀:

自然人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

1、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

2、因由法定扶養人以外的人扶養而選取扶養人姓氏;

3、有不違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

少數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從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

自然人決定、變更姓名,或者法人、非法人組織決定、變更、轉讓名稱的,應當依法向有關機關辦理登記手續,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熱點內容
芬蘭法治 發布:2025-10-06 08:32:57 瀏覽:561
杭州蕭山人民法院官網 發布:2025-10-06 08:31:24 瀏覽:253
山莊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6 08:01:32 瀏覽:592
基層行政單位如何更好應對行政訴訟法的修改 發布:2025-10-06 07:40:15 瀏覽:809
法治是優化營商環境的保障 發布:2025-10-06 07:07:52 瀏覽:277
奉新縣司法局 發布:2025-10-06 07:00:07 瀏覽:452
如何貫徹宣傳企業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6 06:55:14 瀏覽:966
吉林省地方鐵路條例 發布:2025-10-06 06:54:24 瀏覽:736
銀川市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10-06 06:38:19 瀏覽:436
民事訴訟法54條規定 發布:2025-10-06 06:37:36 瀏覽: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