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判錯的
⑴ 新刑法對行政枉法裁判罪的處罰標准
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條【徇私枉法罪】司法工作人員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對明知是無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訴、對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訴,或者在刑事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在民事、行政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執行判決、裁定失職罪;執行判決、裁定濫用職權罪】 在執行判決、裁定活動中,嚴重不負責任或者濫用職權,不依法採取訴訟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執行職責,或者違法採取訴訟保全措施、強制執行措施,致使當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當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法工作人員收受賄賂,有前三款行為的,同時又構成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
(一)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概念與特徵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是指審判機關工作人員在民事、行政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節嚴重的行為。
本罪具有如下構成特徵:
1.犯罪客體與徇私枉法罪侵犯的客體基本相同,即國家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與司法公正。但從嚴格意義上講,犯罪客體是人民法院的正常審判活動與審判公正。因為司法活動還包括立案偵查與審查起訴活動,而本罪只涉及審判活動。
2.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在民事、行政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由此可見,犯罪客觀方面有三個特點:(1)枉法裁判的行為須發生在民事、行政審判活動中,這里的民事審判,是指按民事訴訟法進行的審判活動,因此,經濟審判也應視為民事審判活動。(2)必須是行為人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所謂「枉法裁判」,是指依照事實和法律本應判決當事人勝訴或敗訴的,行為人卻故意顛倒黑白地判決該當事人敗訴或勝訴;或者對本應承擔較重民事、行政責任的當事人違法判定減輕其責任;對本應承擔較輕民事、行政責任的當事人違法判定加重其責任;等等。(3)枉法裁判的行為須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根據有
關司法解釋,「情節嚴重」是指下列情形:1)枉法裁判,致使當事人或者其近親屬自殺、自殘造成重傷、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2)枉法裁判,造成個人財產直接經濟損失10萬元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不滿10萬元,但間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上的;3)枉法裁判,造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財產直接經濟損失20萬元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不滿20萬元,但間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的;4)偽造、變造有關材料、證據,製造假案枉法裁判的;5)串通當事人製造偽證、毀滅證據或者篡改庭審筆錄而枉法裁判的;6)徇私情、私利,明知是偽造、變造的證據予以採信,或者故意對應當採信的證據不予採信,或者故意違反法定程序,或者故意錯誤適用法律而枉法裁判的;7)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3.犯罪主體是審判機關的民事、行政審判人員及其主管人員。司法機關的其他工作人員利用自己和民事、行政審判人員及其主管人員的人際關系共謀枉法裁判的,可以成為本罪的共犯,但不能獨立成為本罪主體。
4.主觀方面是故意,即必須是行為人明知而故意地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如果行為人過失地作出不公正判決,或者因為業務水平低下而作出錯誤判決,均不能作為犯罪來處理。
(二)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認定
認定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應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要區分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和徇私枉法罪的界限。二者的主要不同點在於:(1)雖然二者侵犯的客體都可歸結為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與司法公正,但二者侵犯的客體又各不相同:前者侵犯的是民事、行政審判的正常活動與民事、行政審判的公正,後者侵犯的是刑事訴訟的正常活動與刑事司法的公正。(2)客觀表現也有不同。前者只能發生在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中,而後者則既可能發生在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中,也可能發生在立案偵查、審查起訴階段。(3)行為所指對象不同。前者針對民事、行政訴訟的當事人,後者則針對一般公民與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
第二,要正確處理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徇私枉法罪與受賄罪的關系。由於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徇私枉法罪的行為人往往在行為過程中(包括行為前、行為中、行為後)收受他人財物,符合受賄罪特徵,根據《刑法》第399條第4款之規定,「司法工作人員收受賄賂,有前三款行為的,同時又構成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這就是說,前二罪的行為人在行為過程中收受他人財物,如果沒有達到受賄罪的立案標準的,只分別按前二罪處理;如果達到或超過受賄罪立案標準的,則屬於一行為觸犯數罪名的情況,應按其中的重罪處罰。
(三)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處罰
依照《刑法》第399條第2款的規定,對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分兩種情況來處罰;
(1)情節嚴重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情節特別嚴重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又根據《刑法》第399條第4款的規定,犯本罪,同時又構成受賄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⑵ 假如一個法官給一個好人判錯了刑,後來翻了案,那個法官會受什麼樣的處罰
1.根據《國家賠償法》第三十一條規定,……有關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處分版;構成犯罪的權,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也就是說,法官錯判的,既可以給予行政處分,也可以承擔刑事責任;
2.中央政法委規定了司法工作人員辦案終生負責制,法官判錯案,任何時候都可以追究;
3.《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條有徇私枉法罪的規定:司法工作人員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對明知是無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訴、對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訴,或者在刑事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4.所以,規定是比較多的。也許事實不盡如人意,但是只要被冤枉的人堅持維權,總會找到制裁之路。
祝如願,望採納,謝謝!
⑶ 判冤假錯案的法官怎麼處理
依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院發現案件審判的過程中出現錯誤的,可以行使司法監督程序,糾正冤假錯案。法官判錯案件要看是為什麼判錯,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結果。如果受賄了,當然要承擔刑事責任。如果只是對法律理解不同、粗心大意而判錯案件,只有在法院內部的評比考核中會受到一定影響,可能對他的獎金或升遷有影響。只有在法官徇私枉法,具有包庇故意的時候才可能構成犯罪,要是因為案件的問題,導致法官錯判的,法官這是正常履行職務的一個行為,是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的。
一、法院誤判冤案怎麼辦:
1、一審出現錯誤判決的情況,在規定的上訴期內,可以直接向上一級提起上訴;
2、若一審或者二審判決已經生效,有證據證明法官錯判的話,則可以在判決書生效之後的6個月之內,想上一級法院申請再審;
3、判決生效並且生效時間已經過了6個月,可以申請同級人民檢察院抗訴;
二、人民檢察院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發現人民法院裁判的錯誤:
1、當事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的申訴;
2、國家權力機關或者其他機關轉辦;
3、上級人民檢察院交辦;
4、人民檢察院自行發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九十九條 司法工作人員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對明知是無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訴、對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訴,或者在刑事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在民事、行政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執行判決、裁定活動中,嚴重不負責任或者濫用職權,不依法採取訴訟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執行職責,或者違法採取訴訟保全措施、強制執行措施,致使當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當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司法工作人員收受賄賂,有前三款行為的,同時又構成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