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氣筒刑法
A. 誰能幫我分析一個法學案例
李某:搶劫罪、故意殺人罪(既遂)數罪並罰。
其持刀搶劫,並得手手錶、現金和自行車。符合我國刑法第263條對搶劫罪的界定。
刑法第263條:搶劫罪,是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對財物的所有人或者保管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強行將公私財物搶走的行為。
李某主觀上有搶劫的故意,客觀上有搶劫的行為,主體符合,客體具備,構成搶劫罪。
其手持尖刀進到屋裡,隔著被子猛扎,雖然對象錯誤,仍然構成故意殺人罪。
在故意犯罪過程中,行為人預想加害的對象與實際加害的對象不一致,但在法律性質上是一致的情況。如甲預定殺害乙(人),因為把丙(人)誤認作乙,而殺害了丙。這就產生了預想加害的對象(乙)與實際加害的對象(丙)不一致的情況。
(1)這種情形被稱為「對象錯誤」或「具體事實錯誤」。又稱法律性質相同的對象之間的錯誤,或者「同類對象錯誤」。
(2)判斷對象之間的法律性質是否相同的依據:是否屬於同一法律條文(罪狀或犯罪構成)的犯罪對象。如甲欲殺乙(人),因為誤認而殺了丙(人),乙、丙都屬於故意殺人罪條文中的犯罪對象「有生命的自然人」。屬於同一條文的對象,因此,屬於法律性質相同的對象錯誤。
(3)評價(或歸責)要點「法定符合說」:通常行為人甲直接對丙的死亡結果承擔故意罪責。即直接認定甲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再簡單點說,甲殺死了丙如同沒有發生錯誤實際殺死了乙一樣定罪處罰。
依此,李某殺害陳某不成卻殺害其妹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
陳某:正當防衛,不構成犯罪。
根據我國《刑法》第20條規定,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採取的旨在制止不法侵害而對不法侵害的人造成未明顯超過必要限度損害的行為。
陳某在本案中遭到李某持刀搶劫,侵害現實存在,侵害正在進行,針對侵害人防衛,將其打暈沒有超過防衛限度,故符合正當防衛。
其和李某之妹調換睡覺位置的行為並不是李某之妹死亡的根本原因,沒有因果關系,李某的行為才具備因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