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法典被稱為什麼
⑴ 民法典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義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它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法典,具有基礎性的法律地位,並且是市場經濟的根本法。
2.民法典的發布對於構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是全面依法治國、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步驟,同時也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具有深遠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條,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需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的規定,制定本法。
第二條,民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包括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到法律的全面保護,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得侵犯。
第四條,在民事活動中,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時,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第六條,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時,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時,應當遵循誠信原則,保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八條,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時,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九條,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時,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⑵ 民法典頒布的意義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
民法典的編纂與出台,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進程中,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不斷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條 【立法目的】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條 【調整范圍】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條 【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從哪一年開始
法律分析:民法典生效施行時間: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網路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重在保護私權利,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