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與司法會計
A. 司法會計檢查和審計的區別與聯系
司法會計作為一門學科,雖對審計有著較強的依賴性,但與審計之間的差別也是顯然的。二者不僅有看各自存在的客觀基礎,而且在研究對象上也存在差異。
(1)司法會計、審計產生的客觀基礎各不相同。司法會計的產生是由於會計和證據制度發展的需要。從會計發展來看,會計要與時俱進就必須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法治經濟要求法律調節經濟活動。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所有的經濟活動都與會計相關。如何溝通會計與法律的關系,司法會計這座橋梁必不可少。從證據制度的發展來看,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是貫穿現代訴訟制度的兩個核心內容。要准確認定事實和正確適用法律,必須以科學證據為基礎。經濟案件的審判和經濟糾紛的仲裁離不開以會計資料證據為核心的科學證據。證據制度的發展對司法會計的產生提出了需求。而會計理論與實務的發展又為滿足這一要求提供了可能。既有需求又有可能,內外因結合促使了司法會計的產生和發展。
當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人們的社會分工日趨精細。這種精細的社會分工必然會造成不同的社會群體之間形成各種權利與義務的關系。這種關系的存在,便出現了以各種角色或身份而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團體或組織,雖然各種經濟組織將自己的經濟行為記錄下來,並傳遞給有關團體,但這種記錄行為畢竟是自己行使的。是否可靠、是否真實,其他經濟組織未必能確定。為了確保記錄經濟行為的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就需要有一批獨立的專家通過專門的方法對會計信息進行鑒定。為此,作為穩定市場經濟秩序的一個重要環節--審計,就應運而生。由此可見,市場經濟的分工決定了經濟組織之間的權利、責任關系;會計信息使得各經濟組織之間有了傳遞權利、責任關系的手段;審計又確保了會計信息傳遞的可靠性,從而確保了市場經濟的有序進行。
(2)司法會計與審計研究對象有看本質區別。司法會計研究對象是司法會計活動,司法會計活動本質上是一項訴訟活動。司法會計活動是指司法機關依法進行的法律訴訟活動,而這種法律訴訟活動的內容與會計事實和會計業務有關。所謂司法會計本質上是一項訴訟活動,是指司法會計活動的主體、客體以及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訴訟法的指導,必須符合訴訟法律的相關規定和原則精神,偏離了訴訟法的精神,司法會計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在司法會計活動中司法會計的主體是以司法機關為中心的復合主體,它由申請主體、決定主體和執行主體構成。司法會計的客體是按照訴訟法的程序,依法獲得的以會計資料為主的證據材料。司法會計活動圍繞著訴訟活動的需要分為司法會計檢查活動、司法會計鑒定活動、司法會計文證審查活動三個方面,人們從事司法會計活動的目的是為經濟案件的審判經濟糾紛的裁決提供訴訟證據。
審計研究的對象是審計活動,審計活動本質上是一種經濟控制活動,並且是一種特殊的經濟控制活動。一般的經濟控制是對經濟行為的控制,即確保系統在變化著的外部條件下達到某種有目的的行為,而審計控制是對受託經濟責任履行過程的控制。其目的在於確保受託經濟責任的全面有效履行,而受託經濟責任的履行過程本身就是受託人實施其經濟行為的過程。
(3)產生的基礎和研究對象的不同決定了司法會計、審計屬於不同的學科。
在分析了司法會計、審計的產生發展基礎和研究對象後,我們可以得出:
司法會計的產生是緣於會計發展和法制建設的需要,其研究的對象是司法會計活動及其活動的規律性。基於此司法會計從學科屬性看屬於會計學與法學的交叉學科。由於審計的產生緣於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們對經濟監督的需要,其研究的對象是審計活動及其規律性。所以從學科分類看,審計屬於經濟管理類學科。
司法會計鑒定與審計的相同點
B. 司法會計鑒定與審計報告的區別
司法會計鑒定與審計在概念、主體產生的程序、操作程序和結果的訴訟意義方面存在明顯的差別。
2.1基本概念的不同
司法會計鑒定是一種法律訴訟活動,其鑒定的對象僅限於受訴訟機關委託的案件所涉及的財務問題或會計問題,只是查明案情,不會對其財務會計方面的其他問題進行事後監督或進行相關評價。而審計是一種監督、鑒證和評價活動,往往是受第三方或審計機關、被審計單位的委託,對其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收支、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會計核算等方面經濟監督活動,同時對其會計核算的公允性和合理性進審查,並對投資人和財務報告的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有關財務信息容易產生誤解的事項給予評價,往往審計結果是對發現的所有問題,非個別一般問題。
2.2主體的產生、地位和承擔的責任不同
首先,產生的程序和要求不同。司法會計鑒定主體往往由訴訟機關指派或聘請產生,具備解決訴訟案件財務問題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且應符合不具備多種法定要求的迴避情形。而審計的主體往往由審計機關派出或者由委託人委託會計師事務所履行審計職能,且專業知識要求比較寬泛,迴避要求只要與被審計單位無利害關系就行,沒有司法會計鑒定主體要求的迴避情形多。從而看出司法會計鑒定主體比審計主體的要求更為嚴格。其次,地位不同。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司法會計鑒定人是訴訟參與人,享有法定的訴訟權利和承擔法定的訴訟義務。而審計主體不是法定的訴訟參與人,但如果審計主體所進行的審計事項被列為案件事實,可能成為案件的當事人或證人。這一差異決定了二者在訴訟案件審計所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不同。再次,承擔的法律責任不同。司法會計鑒定主體承擔著與實施鑒定有關的訴訟法律責任,如故意出具虛假結論性意見,就要承擔偽證罪的刑事責任,如過失導致的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審計主體承擔與實施審計有關的法律責任,如審計主體出具虛假的證明文件,不論是故意或過失,均要承擔刑事責任。
2.3操作實施的程序不同
首先,獲得證據的途徑不同。司法會計鑒定人員獲取檢材可採取搜查強制手段獲得,通常由偵查、檢察和審判人員獲取並提供。而審計人員往往由自己來搜集證據材料,不能採取強制措施。其次,操作實施方面的差異。司法會計鑒定的基本程序是先結論後驗證,具體的操作程序通常包括鑒定準備(受理、受檢、備檢)、初步檢驗(閱卷、測試檢材質量、作出初步結論、制定詳細檢驗論證方案)、詳細檢驗、製作鑒定意見四個階段。審計的基本程序是先審計後結論,具體操作程序通常分為審計准備(接受委託、測驗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情況,制定審計計劃等)、實施審計、製作審計報告三個階段。這一差異看出司法會計鑒定通常以案件調查為前提,而審計需要從頭開始就實施調查,以做出總體評價為前提。再次,處理發現問題的差異。司法會計鑒定主體在鑒定中發現涉及案件的與鑒定有關或無關的問題證據時,總是第一時間告知送檢單位或建議送檢單位補充證據,由送檢單位作出繼續調查、收集或固定證據,司法鑒定人員不得自行處理;而審計主體可對發現的問題作出自行處理的決定。
2.4工作的結果不同
司法會計鑒定需要以固定的司法會計鑒定文書形式表達鑒定性意見,可能是司法會計鑒定書、司法會計分析意見書或司法會計咨詢意見書等,此類文書,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如不能出具文書則出具終止司法會計鑒定通知書,說明不能出具的理由或原因,司法會計鑒定的結果必須對鑒定意見的論證依據和論證過程進行說明。而審計主體出具的文書有多種,往往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報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會計處理方法的一貫性發表審計意見,通常具有表達評價性的意見,如管理建議書或審計報告等,審計報告包括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帶強調事項段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審計報告只有在特定的情況下,才被對審計結論的理由進行說明。從工作結果的不同可以看出,司法會計鑒定屬於鑒定意見,帶有一定的傾向性或確定性,而審計報告是審計意見,不具有確定性的意見,通常只是表達評價或提出建設性的管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