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古代刑法中

古代刑法中

發布時間: 2025-10-17 22:33:53

⑴ 「黥、劓、刖、宮、大辟」、「醢、笞殺、斷舌、腰斬都是些啥

1、黥

上古的五刑之一,在犯罪人的臉上刺字,然後塗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標志,以後再也擦洗不掉。如秦末農民起義英雄之一的英布,曾因觸犯秦律被處以黥刑。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肉刑,直至清末光緒三十二年修訂《大清律例》時才被徹底廢除,沿用時間長達數千年。

2、劓

劓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刑罰,屬五刑內肉刑的一種,被處劓刑的受刑人被割去鼻子。在隋以後,刑典中即不再有劓這種刑罰。鼻子是人呼吸和辨別香臭的器官,鼻子被割掉雖然並不會危及人的性命,但其對人形象的損害是很大的,同時對人的人格尊嚴也是很大的摧殘。

3、刖

中國古代刑法之一,又稱剕刑,中國古代一種酷刑,指砍去受罰者左腳、右腳或雙腳。刖刑在夏朝稱臏,周朝稱刖,秦朝稱斬趾。亦有指刖刑是削去膝蓋骨(臏骨)使犯人不能站立的說法。刖刑乃隋朝以前的五刑之一,屬肉刑;亦有指它是滿清十大酷刑之一。

4、宮

宮刑是殘酷性僅次於大辟的一種肉刑,宮刑對男女都有,對男無須多言。宮刑對女性實施是確定的,至少至明代仍然對女性施行。

5、大辟

大辟是中國古代五刑之一。隋以前死刑的通稱。隋唐以後五刑刑名不用大辟,稱「死刑」。北齊、北周因襲不改。隋、唐定死刑為斬、絞兩等。五代和宋大抵仿效隋律,此外,還有不載於律書的凌遲(即分割犯人的肢體)。

6、醢

醢刑也稱菹醢,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酷刑之一,指將屍體剁成醢(即肉醬)。相傳這種刑罰是由商紂王所創,用以對付九侯。但也有對於活人使用者。

7、笞殺

始於戰國時期,是古代「五刑」之一,是以竹、木板責打犯人背部、臀部或腿部的輕刑。

8、斷舌

漢代後,割舌的刑罰屢見記載。漢末董卓作亂,曾誘降北方反叛者數百人,讓武士們在他面前把那些人有的截舌、有的斬手足、有的鑿眼、有的用大鑊煮死。一時沒有死的人就在宴席旁邊掙扎、 慘叫,滿座賓客嚇得拿不牢筷子和湯匙,但董卓卻能照樣吃喝,談笑自若。

9、腰斬

用重斧從腰部將犯人砍作兩截。這種刑罰周代已經出現,直到雍正年間才被廢除。腰斬在行刑時,犯人必須脫光身上的衣服,使腰部裸露出來,伏在鍘床或木、鐵的砧板上,正是刀俎之間「我為魚肉」的架勢。

⑵ 古代有那些殘忍的刑法

中國古代的刑法可謂千奇百怪,手段極其殘忍。從名目上來講就有笞杖、鞭撲、枷項、宮刑、專刖刑屬、割鼻、斬首、腰斬、梳洗、剝皮、烹煮、絞殺、凌遲、車裂等多種名目。在這些刑法之中,如笞杖、鞭撲等一般情況下只會使人受些皮肉之苦,一般不會要人性命。有些刑法會使人致殘。有些刑法可以使人痛痛快快地死去;而有些刑法則會先把人折磨的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才讓其死去。在以上的這些中國古代刑法中,以宮刑、刖刑、斬首、腰斬、絞殺、梳洗、烹煮、剝皮、凌遲、車裂等酷刑有中國古代的十大酷刑之稱。而其中又以凌遲、車裂等刑法最為殘酷。
古代的法律體系具有「諸法合體,以刑為主」的特點,所以歷朝歷代一般都有一部統一的法典,裡面以刑事規定為主,兼具其他類型的法律規定。

諸如《法經》、《九章律》、《開皇律》、《太史律》、《宋刑統》等等……

⑶ 中國十大酷刑都是什麼

中國十大酷刑是凌遲抄,梳洗,車裂,剝皮,烹殺,具五刑,刖刑,宮刑,腰斬,縊首。

1、剝皮:

腰斬之刑是中國古代很早時期就有的一種刑罰,興起於周朝,秦漢時期的時候,這個刑罰流行的十分的廣泛。

腰斬這種刑罰可以說是貫徹了,中國所有的封建王朝,直到清朝的時候,雍正當皇帝時期,他才把這種殘忍的刑罰給廢除。至此之後,腰斬之刑,就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熱點內容
車輛租賃企業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18 02:15:45 瀏覽:969
企業公司制度相關法律 發布:2025-10-18 01:58:34 瀏覽:131
司法所錄用 發布:2025-10-18 01:53:20 瀏覽:270
四川培訓學校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18 01:46:19 瀏覽:210
扶余法院 發布:2025-10-18 01:40:04 瀏覽:54
教育裝備管理部門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18 01:16:25 瀏覽:362
招聘公告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10-18 01:16:19 瀏覽:535
法官自我鑒定 發布:2025-10-18 01:14:37 瀏覽:358
婁底石律師 發布:2025-10-18 01:09:30 瀏覽:33
法律關於人智商多少限制民事責任 發布:2025-10-18 00:40:18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