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性行政
『壹』 司法行政系統包括
司法行政部門包括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含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及其領導的律師組織、公證機關、勞動教養機關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
廣義的司法行政是指國家對司法組織和司法活動的管理。它是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計劃、組織、指揮、溝通等活動。它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司法行政機關以及監獄、勞教、公證、律師、調解等組織中的行政管理活動。狹義的司法行政,是指對法院和檢察院司法過程的管理。它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外部系統對其進行的司法管理;二是法院、檢察院內部的自我管理。
一、郵寄拒收能視為送達嗎
郵寄法律文書拒收能視為送達。法律文書是司法行政機關及當事人、律師等在解決訴訟和非訟案件時使用的文書,也包括司法機關的非規范性文件。包括規范性和非規范性兩種。而一般的法律文書是指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監獄或勞改機關以及公證機關、仲裁機關依法製作的處理各類訴訟案件和非訴訟案件的法律文書和案件當事人、律師及律師事務所自書或代書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義的文書的總稱。
二、機關單位有哪些
機關單位,指國家機關,指從事國家管理和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包括國家元首、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和軍事機關。所謂國家機關,是指國家為行使其職能而設立的各種機構,是專司國家權力和國家管理職能的組織。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級組織。從國家學說上講,國家機關,即國家政權機關,它包括各級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軍隊中的各級機關。在我國,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憲法明文確定了共產黨在國家事務中居於領導一切的地位。因此,從廣義上講,中國共產黨的各級機關應納入國家機關的范圍。
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它問題請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二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二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三十一條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三十二條
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三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
『貳』 行政復議是具有一定司法性的行政行為對嗎
行政復議是具有一定司法性的行政行為。
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內組織不服行政主容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對該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適當性審查,並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行政行為。
『叄』 行政司法和司法行政區別
司法與行政的區別。司法與行政都是執行法律的個別化的或具體化的行為,統一於廣義的執法活動。但是,行政是實現國家目的的直接活動,而司法是實現國家目的的間接活動。二者追求的價值目標不同、性質不同、社會功能不同、運行方式不同。
一、從本質上看,司法權與行政權的有一下區別:
(一)司法權與行政權追求的價值目標不同
(二)司法權與行政權的性質不同。
(三)司法權與行政權的功能不同。
(四)司法權與行政權的運行方式不同。司法權與行政權運行的最主要區別是司法權的行使具有被動性的特徵。司法權的被動性是基於司法公正性的最高價值追求和司法中立性的需要。司法中立性要求司法權的行使必須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否則就有可能破壞司法的公正性。司法權能獨立存在的價值即在於它能充分保證公正性的實現。司法的被動性要求法院在當事人未提起訴訟時,不能借口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而主動啟動訴訟程序,即使是對當事人的違法行為也不得主動予以追究。當然,司法權行使的被動性僅僅是訴訟程序啟動時的被動性。
二、從形式上看,與行政相比,司法具有如下特徵:
(一)獨立性。在組織技術上,司法機關只服從法律,不受上級機關、行政機關的干涉。而行政機關實行「首長負責制」,下級機關必須服從下級機關,一級服從一級,全體行政人員必須最終對行政首長負責;
(二)被動性。法律適用活動的慣常機制是「不告不理」,司法程序的啟動離不開權利人或者特定機構的提請或訴求,但司法者從不能主動發起一個訴訟。而行政機關的行政管理,往往具有主動性;
(三)交涉性。法律適用過程離不開多方當事人的訴訟參與:在刑事訴訟中需要控辯雙方的辯駁、質證、對抗;在訴訟中需要原被告雙方的協商、交涉、辯論。而行政權力的行使,更多地是行政機關的命令
『肆』 司法行政機關包括哪些
司法行政機關包括公、檢、法、司四大機關單位。司法系統是由公、檢、法、司四大機關,共同構成,在司法實踐中,一般指法院系統和檢察院系統,這兩個系統在憲法的約束下本著正確、合法、及時、獨立、公正、平等的原則完成國家的司法活動,使國家的正常法律生活得以正常進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二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
第一百二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人民法院的組織由法律規定。
第一百三十條
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
第一百三十一條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一百三十二條
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第一百三十三條
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產生它的國家權力機關負責。
司法職能有哪些
1、擬訂司法行政工作方針、政策,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制定司法行政工作的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2、負責全國監獄管理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監督管理刑罰執行、改造罪犯的工作;
3、負責全國勞動教養管理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指導、監督勞動教養的執行工作,指導、監督司法行政系統戒毒場所的管理工作;
4、擬訂全民普及法律常識規劃並組織實施, 指導各地方、各行業法制宣傳、依法治理工作和對外法制宣傳。
『伍』 司法行政工作包括哪些
司法行政工作包括研究起草司法行政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編制司法行政工作的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並監督實施。負責組織、指導對刑滿釋放和解除勞動教養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負責司法行政系統的隊伍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制訂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總體規劃,組織、指導、協調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負責管理律師、法律援助工作和公證機構及公證活動;研究律師、公證工作的改革與發展,並提出實施辦法。
廣義的司法行政是指國家對司法組織和司法活動的管理。它是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計劃、組織、指揮、溝通等活動。它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司法行政機關以及監獄、勞教、公證、律師、調解等組織中的行政管理活動。狹義的司法行政,是指對法院和檢察院司法過程的管理。它包括兩個層面:外部系統對其進行的司法管理;法院、檢察院內部的自我管理。擬訂全民普及法律常識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各地方、各行業法制宣傳、依法治理工作和對外法制宣傳。負責指導監督律師工作、公證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負責港澳的律師擔任委託公證人的委託和管理工作。
司法行政具體職能如下:
1、擬訂司法行政工作方針、政策,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部門規章,制定司法行政工作的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2、負責全國監獄管理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監督管理刑罰執行、改造罪犯的工作。
3、負責全國勞動教養管理工作並承擔相應責任,指導、監督勞動教養的執行工作,指導、監督司法行政系統戒毒場所的管理工作。
法律依據:
《司法行政法制工作規定》
第五條 各級司法行政機關根據法制工作機構的任務,應當為法制工作機構配備有一定馬列主義理論和法律政策水平、政治素質好、熟悉業務、有一定工作經驗、有較高寫作能力的工作人員。
第六條 司法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應當採取各種形式,對法制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政治和業務水平。
第七條 各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根據工作需要,為法制工作人員閱讀文件和參加有關會議提供必要的便利條件。
第八條 各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為法制工作機構提供必需的專項業務經費、調研經費、技術裝備以及其他工作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