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今年頒布的民法典
『壹』 我國民法典第566條規定內容是什麼
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條的規定,合同解除後,未履行部分將終止履行。已履行部分,當事人可以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要求恢復原狀或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請求賠償損失。
2. 若合同因違約而被解除,解除權人可以要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除非當事人之間有其他約定。
3. 在主合同解除後,擔保人仍需根據擔保合同的約定,對債務人應承擔的民事責任履行擔保責任,除非擔保合同中有其他規定。
4. 當事人一方依法主張解除合同時,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若通知中規定債務人在一定期限內不履行債務則合同自動解除,且債務人在該期限內未履行債務,合同自通知規定的期限屆滿時解除。
5. 若對方對解除合同有異議,任何一方當事人均可請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解除行為的效力。當事人一方未通知對方而直接提起訴訟或申請仲裁,請求解除合同,若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該主張,合同自起訴狀副本或仲裁申請書副本送達對方時解除。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條列舉了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一方明確表示或不履行主要債務、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未履行、遲延履行債務或其他違約行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對於以持續履行為內容的不定期合同,當事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需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對方。
『貳』 2024民法總則新規定有哪些
《民法總則》已經失效,按照我國最新頒布的《民法典》中關於總則的新規定有:違背法律或者道德良知的合同視為無效;監護人有遺囑指定的權利;村委會可以作為特別法人執行相關的權利;公民的信息不得非法的出售或者進行買賣;對於案件的訴訟時效延長到了三年等。一、《民法總則》新規定有哪些?
由於《民法總則》已經失效,應當按照我國最新頒布的《民法典》中關於總則的新規定來執行其中包括:違背法律或者道德良知的合同視為無效;監護人有遺囑指定的權利;村委會可以作為特別法人執行相關的權利;公民的信息不得非法的出售或者進行買賣;對於案件的訴訟時效延長到了三年等。
二、 《民法典》中針對總則的部分哪些內容進行了修訂?
1、 違背公序良俗合同無效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2、「綠色」成基本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3、保護從搖籃到墳墓
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4、8歲就能獨立買東西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5、監護人可遺囑指定
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協議確定監護人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
6、村委會也是特別法人
機關法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城鎮農村的合作經濟組織法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為特別法人。
7、個人信息禁止非法買賣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8、虛擬財產受法律保護
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對這些財產要不要保護,過去有較大爭議,但隨著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種類越來越多、數量越來越大,對其保護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民法總則保持了開放性,明確法律對這些財產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這樣做,為將來的立法留足了空間,也為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提供了上位法依據。
9、 「好人法」保護見義勇為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10、訴訟時效延長到3年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我國各項法律的頒布對於指導我國相關政府機構日常工作以及公民行使民事權利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的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相關的法律條款會依照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修訂,使得法律條款更加符合我國的國情,更加有針對性。
『叄』 我國現行民法典分為幾部分
法律分析:我國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分為七個部分。七個部分共計1260條,內容十分豐富,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涵蓋的內容大到國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生產經營、個人信息保護、私有財產保護等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