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2009年司法考試卷三解析

2009年司法考試卷三解析

發布時間: 2021-01-15 04:26:08

Ⅰ 2006年司法考試卷三第13題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千問題的解釋》專第5條規定,法人或屬者其他組織以人格權利遭受侵害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本題中國土局的訴訟主張不能成立。第8條規定,因侵權致人精神損害,但未造成嚴重後果,受害人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形判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因此副局長及前局長的訴訟主張也不能成立,故選D。

Ⅱ 司法考試09年卷三第8題

你自己也寫抄出來了:辦理了抵押合同的預告登記,未經預告登記權利人同意,抵押該不動產的,仍可發生抵押權設立效果,只是順位靠後。
注意是抵押合同的預告登記,才有順位靠後的情況,而題目中是買賣合同,按照物權法20條的規定,不發生物權變動,甲無權處分。

Ⅲ 司法考試08年卷三60題

60.王某與李某系夫妻,二人帶女兒外出旅遊,發生車禍全部遇難,但無法確定死亡的先後版時間。下列哪些選權項是正確的?

A.推定王某和李某先於女兒死亡

B.推定王某和李某同時死亡

C.王某和李某互不繼承

D.女兒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王某和李某的遺產

答案:ABCD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條規定,相互有繼承關系的幾個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確定死亡先後時間的,推定沒有繼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繼承人的,如幾個死亡人輩份不同,推定長輩先死亡;幾個死亡人輩份相同,推定同時死亡,彼此不發生繼承,由他們各自的繼承人分別繼承。本題中,王某、李某和女兒是相互有繼承關系的人,他們相互之間都是彼此的繼承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不能確定死亡先後時間,王某和李某是其女兒的長輩,應該推定王某和李某先於其女兒死亡,其女兒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王某和李某的遺產,A和D正確;又因為王某和李某是同一輩分,所以推定二人同時死亡,彼此不發生繼承關系,B和C正確。所以本題正確答案是ABCD。


Ⅳ 麻煩講解一下司法考試2009年試卷三83題

民事訴訟法》第184條規定,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二年內提出;二年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以及發現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據此可知,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期間是法定期間,不適用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因此,A項正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33條規定,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第34條規定,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據此可知,當事人的舉證時限不適用中止和中斷的規定。另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36條規定,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根據上述規定可知,B項命題存在瑕疵,命題者可能忽視了法條關於舉證時限可以申請延長的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215條第1款規定,申請執行的期間為二年。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因此,C項正確。

《民事訴訟法》第147條規定,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根據上述規定可知,法律沒有對當事人提起上訴的期間可以適用中止、中斷和延長作出規定。因此,D項錯誤。

Ⅳ 2005年司法考試卷三第二道題2,詳解

2.甲將數箱蜜蜂放在自家院中槐樹下采蜜。在乙家幫忙籌辦婚宴的丙在幫乙喂豬時忘關豬圈,豬沖入甲家院內,撞翻蜂箱,使來甲家串門的丁被蟄傷,經住院治療後痊癒。下列哪一種說法是正確的?

A.甲應對丁的醫療費用承擔全部民事責任

B.乙應對丁的醫療費用承擔全部民事責任

C.丙應對丁的醫療費用承擔全部民事責任

D.乙和丙應對丁的醫療費用承擔連帶責任

2.【考點】動物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幫工責任
【解題思路和依據】作為疊加性題目,在思考時應分別處理:首先探討動物致人損害的責任承擔。在本題中雖然丁之傷害是由於蜜蜂蟄傷,但導致蜜蜂蟄人的原因是另一動物豬的原因導致,而豬的管理者丙對此有過錯。故就這一點而言,作為蜜蜂的飼養人可以基於《民法通則》第127條中的「第三人過錯造成的」而免責。因此該責任應當由第三人丙承擔。其次,我們考慮這個責任應當由丙承擔還是由乙承擔。鑒於丙的行為屬於經過同意的幫工,根據《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13條的規定,幫工人在幫工過程中致他人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幫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承擔連帶責任。本題中的丙並無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因此正確答案為B。
【應注意的問題】此題同2005年《同步測試題》第十三章中的單選題第9題基本相同,在指南針考前的模擬題中也出現過。
【答案】B

Ⅵ 2006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三第10題解析

答案是A,當事人一放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放承擔違約責任.在代辦托運的情況下,貨物交乘運人即為交付,所以已有權請求甲承擔違約責任,然後甲在向丙要求賠償.

Ⅶ 2011年司法考試卷三第75題解析

題目存在瑕疵,一些論壇也提出過B選項的問題。之前的真題,無異議的重點看,有異議的因為各家說法都是五花八門,所以不要太過糾結,可以適當琢磨出題者主要是想考你什麼。

Ⅷ 2009年國家司法考試試卷三參51題

呃,看來我答錯了。丟分。。。

Ⅸ 07年司法考試卷三94題

本題考察返還請求權。可以參考2007年第6題,幾乎是同一個知識點。
王某與丁某訂立房屋買賣合同,丁某支付價款,王某交付房屋,但是沒有辦理產權移轉登記。此時房屋所有權轉移並未發生效力(物權法第9條),王某仍是房屋的所有權人。此時,王某是否有權請求丁某返還房屋?
研究王某的請求權是否成立,必須考察王某的請求權基礎,即他依據哪一項法律規范,能夠向丁某請求返還房屋?請求權根據其據以發生的實體權利,可以區分為物上請求權和債權請求權。就返還請求權而言,也在物權和債權法律體系中具有不同的形態。在物權法上,為所有物返還請求權,在債法上,為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
所有物返還請求權的成立要件為:(一)請求權主體為所有權人;(二)請求權相對人為無權佔有人;(三)物並未滅失(物權法第34條)。所有物返還請求權是所有權的佔有權能發生的請求權,只有所有權人,才能行使所有物返還請求權,自不必言。所有物返還請求權只能向無權佔有人行使,倘物在他人的有權佔有下,則有權佔有這一事實就構成對所有物返還請求權的有效抗辯,並排除所有物返還請求權的效力(史尚寬認為對有權佔有人,仍得行使所有物返還請求權,只是有權佔有人得為有效抗辯。是為請求權成立說與抗辯權發生說的區別,但這基本上是法律觀念上的討論)。物如果已經滅失,則物權因失其客體而歸於消滅,所有權人的返還請求權將轉化為損害賠償請求權,並應適用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法律規范。本題中,王某的所有物返還請求不難滿足以上(一)(三)要件,但是應注意到,丁某取得對房屋的佔有,並非無權佔有。該佔有的合法權源,為王某與丁某之間的有效合同,以及已經完成的有效交付。根據王某與丁某之間的合同,王某負有交付標的物並移轉標的物所有權的義務,其中交付義務已經履行,使丁某取得了對標的物的有權佔有,而移轉標的物所有權的義務(登記義務)尚未履行,不影響丁某之佔有為有權佔有的事實。丁某得以有權佔有為抗辯,以對抗王某的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使之不生請求效力。即,由於要件(二)不成立,故王某的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不成立。
我國合同法第235、377條等規定了返還請求權,這是一種獨立的返還請求權類型,稱為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不同於所有物返還請求權,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據以發生的實體權利,為有效合同產生的債權。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的成立要件為:(一)存在有效合同;(二)合同約定了當事人的返還義務;(三)請求權相對人為合同當事人;(四)物並未滅失。由要件(二)可知,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一般產生於租賃、借貸、保管、運輸等合同類型。對於買賣合同而言,當事人並不在合同下負有返還義務。本題中,王某與丁某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為有效合同;王某負有移轉標的物所有權的義務,但尚未履行;丁某並未在合同下負返還義務。因此,要件(二)不成立,王某的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不成立。題外的話:所有物返還請求權與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由於其請求權基礎不同,有時會發生競合的關系,比如租賃合同到期後,作為出租人的所有權人即可以行使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也可以行使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此時兩個請求權競合,出租人可以擇一行使。
綜上,王某無權向丁某請求返還房屋。相反,他有義務向丁某轉移房屋所有權(辦理登記)。拒不履行這一義務將產生違約責任。A對,B錯。
小王是否能夠向丁某請求返還,也可以通過上面兩個返還請求權基礎的分析加以判斷。
小王為王某的繼承人,根據物權法第29條,自繼承開始時(王某死亡時)即取得房屋的所有權。因此,小王為所有權人。他對丁某的所有物返還請求權是否成立,則完全與王某的所有物返還請求權是否成立做同樣分析。簡言之,由於丁某並非無權佔有,王某對丁某並無所有物返還請求權。
小王繼承了王某的全部遺產,此為對遺產的概括繼承,在遺產價值范圍內繼承人有義務清償被繼承人之債務(繼承法第33條)。故,就王某與丁某的房屋買賣合同,小王作為繼承人須概括承受,他可以將已支付的價款作為遺產的一部分加以繼承,也須負擔合同下的給付和移轉所有權之義務。小王作為買賣合同的概括承受人,對丁某是否得主張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則與王某的合同下的返還權分析完全相同。簡言之,由於買賣合同有效,丁某並無返還義務,小王的合同下的返還請求權不成立。
綜上,小王亦無權向丁某請求返還房屋。C對,D錯。

熱點內容
區長法官 發布:2025-10-10 12:24:13 瀏覽:714
商法是最自由的法律 發布:2025-10-10 12:09:36 瀏覽:913
八個半月的胎兒打掉了要付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10-10 12:04:50 瀏覽:677
經濟法宗旨論述題 發布:2025-10-10 11:57:36 瀏覽:645
法律碩士學位英語 發布:2025-10-10 11:56:16 瀏覽:706
電信經辦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10 11:39:35 瀏覽:157
耕地入刑法 發布:2025-10-10 11:39:33 瀏覽:386
美國的立法性行政法規 發布:2025-10-10 11:22:32 瀏覽:785
法律援助案件訴訟費的免交 發布:2025-10-10 11:17:39 瀏覽:159
勞動法15天公休假 發布:2025-10-10 11:12:33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