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35條
① 公司法第16,23,27,35,50,51,77,78,172,176條內容分別是
公司法第16條規定:
公司向其他企業投資或者為他人提供擔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會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公司章程對投資或者擔保的總額及單項投資或者擔保的數額有限額規定的,不得超過規定的限額。
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必須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
前款規定的股東或者受前款規定的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不得參加前款規定事項的表決。該項表決由出席會議的其他股東所持表決權的過半數通過。
公司法第23條規定:
設立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股東符合法定人數;
(二)股東出資達到法定資本最低限額;
(三)股東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四)有公司名稱,建立符合有限責任公司要求的組織機構;
(五)有公司住所。
公司法第27條規定:
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作為出資的財產除外。
對作為出資的非貨幣財產應當評估作價,核實財產,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價。法律、行政法規對評估作價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公司法第35條規定:
公司成立後,股東不得抽逃出資。
公司法第50條規定:
股東人數較少或者規模較小的有限責任公司,可以設一名執行董事,不設董事會。執行董事可以兼任公司經理。
執行董事的職權由公司章程規定。
公司法第51條規定:
有限責任公司設監事會,其成員不得少於三人。股東人數較少或者規模較小的有限責任公司,可以設一至二名監事,不設監事會。
監事會應當包括股東代表和適當比例的公司職工代表,其中職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於三分之一,具體比例由公司章程規定。監事會中的職工代表由公司職工通過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選舉產生。
監事會設主席一人,由全體監事過半數選舉產生。監事會主席召集和主持監事會會議;監事會主席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半數以上監事共同推舉一名監事召集和主持監事會會議。
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兼任監事。
公司法第77條規定:
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可以採取發起設立或者募集設立的方式。
發起設立,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的全部股份而設立公司。
募集設立,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股份的一部分,其餘股份向社會公開募集或者向特定對象募集而設立公司。
公司法第78條規定:
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當有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為發起人,其中須有半數以上的發起人在中國境內有住所。
公司法第172條規定:
公司合並可以採取吸收合並或者新設合並。
一個公司吸收其他公司為吸收合並,被吸收的公司解散。兩個以上公司合並設立一個新的公司為新設合並,合並各方解散。
公司法第176條規定:
公司分立前的債務由分立後的公司承擔連帶責任。但是,公司在分立前與債權人就債務清償達成的書面協議另有約定的除外。
② 比照《公司法》35條有限責任公司股東的優先認股權,股份公司股東是否也有優先認購權
沒有。前者是人和公司,後者是資和公司。
③ 涉及到公司法第三十五條「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的相關案例,必須是外商投資企業的~!
《公司法》1993年12月來29日通過,自1999年12月25日第一次修正,2004年8月28日第二次修正,2005年10月27日再次修訂,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最後一次修訂加上了最後一句。
第三十五條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
④ 公司法三十五條股東按實繳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怎樣分取
根據每個股東實繳的出資額,佔全部實繳出資額的比例進行分配。
⑤ 公司法第35條怎麼理解啊請教高招
意思應該是`按股東的協商結果處理分紅問題吧
除了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外
還可以按經全體股東通過的協議分紅
這種約定應該要具有一定約束性才可以吧
這只是我個人理解
⑥ 《公司法》35條規定的: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
例:A股東在公司注冊登記時約定出資100萬占公司股權50%,實際實繳出資50萬佔25%,則增資時可以按25%的比例認繳出資。
⑦ 公司法第35條怎麼理解啊
第三十五條 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
【釋義】 本條是關於股東收益權和優先認繳出資權的規定。
股東作為投資人,其投資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利潤。公司的利潤,在繳納各種稅款及依法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後,是可以向股東分配的紅利。股東依法履行出資義務後,其依據自己的出資享有分取紅利的權利受法律保護,任何人都不得非法限制或者剝奪股東的這項權利。根據公司法的一般原則,股東分取紅利的比例應當與股東實繳的出資比例一致,也就是股東應當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所謂實繳的出資比例,是指按股東實際繳納的出資占公司資本總額的比例。在允許股東分期繳納的情況下,規定股東按照實際繳付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的原則,有助於明晰股東的權利、義務,減少糾紛。同時,本條也給予股東對此的意思自治權。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有權優先認繳公司新增資本。公司設立後,可能會因經營業務發展的需要而增加公司資本。由於有限責任公司具有人合性質,其股東比較固定,股東之間具有相互信賴、比較緊密的關系,因此,在公司需要增加資本時,應當由本公司的股東首先認繳,以防止新增股東先認繳而打破公司原有股東之間的緊密關系。現有股東不認繳時,其他投資者認繳,增加新的股東。無論是現有股東還是其他投資者認繳公司新增資本,都必須遵守法律規定,履行如實足額繳付出資的義務。公司新增注冊資本後要依法向公司登記機關辦理變更登記,並向認繳新增資本的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公司新增股東後,應在股東名冊上做出記載。
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是為了維持現有公司的股權組成結構,維護現有股東的利益。在有的情況下,為了表彰有特殊貢獻的股東,改善股權結構,增強公司競爭力,吸引新的投資者,擴大公司規模等原因,考慮到有限責任公司的人合因素,本條允許股東之間也可以經過協商,由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但程序上的規定較為嚴格,公司做出這樣的決定,要經過全體股東無論是大小股東的約定。
⑧ 公司法第五十三條,為什麼監事會任期固定三年,而第四十六條規定董事會任期不超三年,其中原因是什麼
來監事會的主要工作就是對公源司董事會的監督,如果監事會比董事會存在時間短,中間就可能會出現董事會沒有監事會監督的情形,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公司法就做了這樣的規定。
公司法第四十六條 董事任期由公司章程規定,但每屆任期不得超過三年。董事任期屆滿,連選可以連任。
董事任期屆滿未及時改選,或者董事在任期內辭職導致董事會成員低於法定人數的,在改選出的董事就任前,原董事仍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履行董事職務。
也就是說,公司法中關於董事會任期的規定,屬於規范性規定,不是強制性規定,通常違反了董事任期的規定,不會導致其無效,但會對公司治理留下隱患。
⑨ 如何理解公司法解釋三第25條
《公司法解釋三》第25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訂立合同,約定由實際出資人出資並享有投資權益,以名義出資人為名義股東,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對該合同效力發生爭議的,如無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情形,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有效。
前款規定的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因投資權益的歸屬發生爭議,實際出資人以其實際履行了出資義務為由向名義股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名義股東以公司股東名冊記載、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為由否認實際出資人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實際出資人未經公司其他股東半數以上同意,請求公司變更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記載於股東名冊、記載於公司章程並辦理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理解:
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之間的投資權益糾紛,屬於內部糾紛,在處理公司內部關系引發的糾紛時應依契約自由、意思自治原則來解決。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所達成的合約與一般民事法律行為所達成的合約並沒有本質區別,只要該合約建立在雙方合意和合法的基礎上,其權利義務的分配不涉及第三人利益,完全可以以一般契約原則加以調整,應當依據當事人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認定二者之間的法律關系。如果雙方出資協議就權利義務分配達成一致約定且該約定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應當承認其投資權益。在確定了以上原則後,本司法解釋第25條第1款承認了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之間的合同在符合法律法規的情況下的效力,並在第2款規定了當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因投資權益歸屬發生糾紛時,以實際出資為主張權利的標准,而不以股東名冊、公司登記等外部公示否認實際出資人的權利。需要注意的是,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間因投資權益發生糾紛,法院以實際出資為標准來判定實際出資人為股東的前提是必須符合該條解釋第1款的規定,即必須是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之間有關於實際出資的合同約定。如果沒有此約定,則無從看出實際出資人真實的意思目的,出資行為的意圖無法明確,則其實際出資行為更容易出現債權債務關系或者不當得利的外觀。此外,為了充分保護在承認實際投資人的前提下公司的人合性,在本條第3款中規定對於公司實際出資人的顯名化,即由實際出資人取代名義股東而成為顯名股東須要得到公司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