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民法典作的說明
1. 有同學認為民法典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其地位比憲法更高你是否認同 請說明
他的認識是錯誤的,民法典是不可能高於憲法,憲法才是規范的法律。
2. 談談民法典為什麼可以為我們的生活保駕護航
主要是民法典涵蓋了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基本上生活中能碰到的法律問題,在民法典中都有詳細的解答和規定,更像一本生活法律網路全書。
3. 要發揮民法典的作用,國家行政機關應該怎麼做
要發揮。民法典的作用,從國家行政機關的角度來說,應該依法履行職能,依法決策,依法接受監督依法行政。
4. 有同學六年民法典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其地位比憲法更高你是否認同 請說明
憲法的地位才是最高的。
任何法律都不得與憲法相抵觸。
5. 目前民法典編纂工作情況如何
根據黨中央的工作部署,編纂民法典的起草工作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牽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法學會為參加單位。為做好民法典編纂工作,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與五家參加單位成立了民法典編纂工作協調小組,並成立了民法典編纂工作專班。
編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也不是簡單的法律匯編,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范進行編訂纂修,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編纂民法典採取「兩步走」的工作思路進行:第一步,制定民法總則,作為民法典的總則編;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和修改完善後,再與民法總則合並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
2015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著手第一步的民法總則制定工作,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為基礎,系統梳理總結有關民事法律的實踐經驗,提煉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引領性的規則,形成民法總則草案,2016年由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了三次審議,2017年3月由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制定民法總則,完成了民法典編纂工作的第一步,為民法典編纂奠定了堅實基礎。
民法總則通過後,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接續努力、抓緊開展作為民法典編纂第二步的各分編編纂工作。法制工作委員會與民法典編纂工作各參加單位全力推進民法典各分編編纂工作,系統梳理、研究歷年來有關方面提出的意見,開展立法調研,廣泛聽取意見建議,以現行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等為基礎,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民事法律提出的新需求,形成了包括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6個分編在內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2018年8月召開的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其後,2018年12月、2019年4月、6月、8月、10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第十次、第十一次、第十二次、第十四次會議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拆分審議,對全部6個分編草案進行了二審,對各方面比較關注的人格權、婚姻家庭、侵權責任3個分編草案進行了三審。在此基礎上,將民法總則與經過常委會審議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合並,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提請2019年12月召開的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經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將民法典草案提請本次大會審議。
民法典草案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後,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將草案印發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部署組織全國人大代表研讀討論民法典草案工作,徵求代表意見。同時,法制工作委員會還將草案印發地方人大、基層立法聯系點、中央有關部門徵求意見,並在中國人大網公布徵求社會公眾意見。法制工作委員會還在北京召開多個座談會,聽取有關部門、專家的意見。各方面普遍認為,編纂民法典,對於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切實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要意義。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高度關注,栗戰書委員長多次就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法治保障提出明確的工作要求。我們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結合民法典編纂工作,對與疫情相關的民事法律制度進行梳理研究,對草案作了有針對性的修改完善。
2020年4月20日、21日,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召開會議,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審議意見、代表研讀討論中提出的意見和各方面的意見,對民法典草案作了進一步修改完善;認為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多次審議和廣泛徵求意見,草案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已經比較成熟,形成了提請本次會議審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
為進一步做好會議審議民法典草案的准備工作,更充分聽取全國人大代表的意見,4月29日,法制工作委員會將修改後的民法典草案再次發送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請各地方以適當方式組織有關全國人大代表研讀討論,聽取意見。
內容來源自:中國政府網
6. 民法典的新規說明法律有怎樣的作用,政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網路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版和保障書,如果說權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麼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小到繳納物業費、離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
7.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民法典立法過程是如何體現依法治國方略的
民法典的立法抄過程體現了共產黨領導立法,體現了人大行使立法權,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司法機關公正司法,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7)對民法典作的說明擴展閱讀
「以民為本」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早已有之,也是歷史上出現過的一些所謂賢君良相即人們通常所說的「好皇帝」和「好官」所主張過的統治理念,人們經常引用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書·五子之歌》)就是中國封建時代的一種典型的「民本思想」。
封建統治者中的開明派的「民本思想」是其統治經驗較為清醒的總結,對於後來的人們,自然有其啟迪、借鑒意義和警示作用。但是,這畢竟是站在封建統治者的立場上的一種經驗談。
中國古人把「民」比喻為「水」,說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也屬於這種經驗談。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鞏固封建專制主義的統治,是為了維護皇權。這種「民本思想」常常是同封建統治者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相結合使用的。
8. 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全國人大在法典編篡中如何發揮作用
從政治來生活角度來說,全源國人大在民法典的編纂當中行使了立法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大有修改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國家基本法律的權利,行駛國家最高立法權。
據立法法第88條的規定,全國人大有權:
其一,改變或撤銷它的常委會制定的不適當的法律;
其二,撤銷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的違背憲法和立法法規定的許可權范圍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立法法規定的這兩項立法監督權,與憲法確定的立法監督權,既有交叉性的關系,又是不盡相同的。
(8)對民法典作的說明擴展閱讀:
根據憲法和立法法的規定,全國人大的立法權主要由以下四方面構成:
(1)立憲權;
(2)立法律權;
(3)立法監督權;
(4)其他立法權。全國人大的立法活動,就是運用這四方面立法權,在它們所能調整的范圍內進行立法的活動。
全國人大的立憲權無疑從一個方面反映了全國人大的確行使最高立法權;
全國人大的其他三方面立法權,也不是一般立法權:立法律權首先是立國家基本法律權,授權立法權是以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其他任何立法主體為授權對象的立法權,立法監督權也是可以監督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其他任何立法主體立法活動的監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