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設計案件
1. 刑法的案例分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一條: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
情急之下,陳某一手抓住摩托車,一手將丁某推下摩托車(丁某倒地,但未受傷),騎車逃走的行為是為本人權利免受侵害而採取不得已的措施,具有緊迫性,屬於緊急避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盜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一)盜竊金融機構,數額特別巨大的;
(二)盜竊珍貴文物,情節嚴重的。
陳某將摩托車尾部的工具箱的鎖撬開,將2000元現金和存單據為己有的行為成立盜竊罪,因為工具箱上鎖,2000元現金和存單處於封閉狀態,且陳某具有侵佔該財產的故意,成立盜竊罪
第二百七十五規定:「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陳某將摩托車推至山下摔壞的行為構成毀壞財物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41)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幾日後,陳某使用偽造的身份證在到期之前將存單中的2萬元取出的行為符合信用卡詐騙罪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屬於牽連犯,擇一重罪處罰
綜上,陳某構成盜竊罪,毀壞財物罪,詐騙罪偽造居民身份證罪(擇一重),數罪並罰。
2. 幫我做一個刑法案例分析,案例必須包含多個罪名
案例:
1997年小李到某服裝公司擔任銷售經理,雙方簽訂為期5年的合同,在公司的要求下,她交納了5000元押金。2001年因公司不景氣進行裁員。但如果被裁掉就拿不到押金,為拿到數目不小的押金,她只得在公司准備好的「辭職申請表」上簽名。後來因經濟補償金的問題和公司打起了官司。
審理結果:駁回了小李要求公司給付經濟補償金的要求。 根據《勞動法》及相關規定,用人單位以法定程序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但如果是勞動者個人主動辭職的,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根據《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規定,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應按照職工的工作年限,每滿1年發給相當於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12個月;另外,如果用人單位未按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除全額發給經濟補償金外,還須按經濟補償金的50%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 但實踐中,一些用人單位為逃避經濟補償金,採取各種辦法,強迫員工主動提出辭職,有的甚至誤導員工,明明是單位解聘員工,還讓員工填寫「辭職表」。在這種情況下,由勞動者來舉證難度很大;而對他們最不利的證據就是主動辭職的證明_「辭職表」。本案中,如果是公司裁員,系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合同,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但小李無法舉證,故最後法院採納了公司的證據_「辭職表」,最終小李輸了官司。另外,用人單位是不能收取任何形式的押金的,已經收取的應予退還。因此,如果小李搞清楚「辭職」和「解聘」的關系,明白法律的相關規定,就能避免使自己的經濟利益受損失。
3. 安全生產刑事案件定罪標准有什麼規定
我個人認為:
第一、與安全生產有關的刑事案件的定罪標准主要規定在《刑法》的第二編「分則」的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第131條至139條中。
第二、與安全生產有關的刑事案件的定罪標准還規定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危害生產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5年1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65次會議、2015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44次會議通過)。
第三、為方便查閱,現將前述兩類相關法律規定附後。
《刑法》
第一百三十一條【重大飛行事故罪】航空人員違反規章制度,致使發生重大飛行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飛機墜毀或者人員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二條【鐵路運營安全事故罪】鐵路職工違反規章制度,致使發生鐵路運營安全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三條【交通肇事罪;危險駕駛罪】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三條之一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拘役,並處罰金:
(一)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
(二)醉酒駕駛機動車的;
(三)從事校車業務或者旅客運輸,嚴重超過額定乘員載客,或者嚴重超過規定時速行駛的;
(四)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運輸危險化學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機動車所有人、管理人對前款第三項、第四項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一百三十四條【重大責任事故罪;強令違章冒險作業罪】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強令他人違章冒險作業,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五條【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大型群眾性活動重大安全事故罪】安全生產設施或者安全生產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五條之一舉辦大型群眾性活動違反安全管理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六條【危險物品肇事罪】違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蝕性物品的管理規定,在生產、儲存、運輸、使用中發生重大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七條【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工程監理單位違反國家規定,降低工程質量標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一百三十八條【教育設施重大安全事故罪】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學設施有危險,而不採取措施或者不及時報告,致使發生重大傷亡事故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九條【消防責任事故罪;不報、謊報安全事故罪】違反消防管理法規,經消防監督機構通知採取改正措施而拒絕執行,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九條之一在安全事故發生後,負有報告職責的人員不報或者謊報事故情況,貽誤事故搶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危害生產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
(2015年1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65次會議、2015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44次會議通過)
為依法懲治危害生產安全犯罪,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現就辦理此類刑事案件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犯罪主體,包括對生產、作業負有組織、指揮或者管理職責的負責人、管理人員、實際控制人、投資人等人員,以及直接從事生產、作業的人員。
第二條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犯罪主體,包括對生產、作業負有組織、指揮或者管理職責的負責人、管理人員、實際控制人、投資人等人員。
第三條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是指對安全生產設施或者安全生產條件不符合國家規定負有直接責任的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管理人員、實際控制人、投資人,以及其他對安全生產設施或者安全生產條件負有管理、維護職責的人員。
第四條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條之一規定的「負有報告職責的人員」,是指負有組織、指揮或者管理職責的負責人、管理人員、實際控制人、投資人,以及其他負有報告職責的人員。
第五條明知存在事故隱患、繼續作業存在危險,仍然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實施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強令他人違章冒險作業」:
(一)利用組織、指揮、管理職權,強制他人違章作業的;
(二)採取威逼、脅迫、恐嚇等手段,強制他人違章作業的;
(三)故意掩蓋事故隱患,組織他人違章作業的;
(四)其他強令他人違章作業的行為。
第六條實施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條、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一百三十五條、第一百三十五條之一、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一百三十九條規定的行為,因而發生安全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造成嚴重後果」或者「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對相關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傷三人以上的;
(二)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一百萬元以上的;
(三)其他造成嚴重後果或者重大安全事故的情形。
實施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行為,因而發生安全事故,具有本條第一款規定情形的,應當認定為「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對相關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實施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的行為,因而發生安全事故,具有本條第一款規定情形的,應當認定為「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實施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條規定的行為,因而發生安全事故,具有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情形的,應當認定為「發生重大傷亡事故」,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七條實施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條、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一百三十五條、第一百三十五條之一、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一百三十九條規定的行為,因而發生安全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相關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造成死亡三人以上或者重傷十人以上,負事故主要責任的;
(二)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五百萬元以上,負事故主要責任的;
(三)其他造成特別嚴重後果、情節特別惡劣或者後果特別嚴重的情形。
實施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行為,因而發生安全事故,具有本條第一款規定情形的,對相關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實施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的行為,因而發生安全事故,具有本條第一款規定情形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實施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條規定的行為,因而發生安全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造成死亡三人以上或者重傷十人以上,負事故主要責任的;
(二)具有本解釋第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情形,同時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五百萬元以上並負事故主要責任的,或者同時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第八條在安全事故發生後,負有報告職責的人員不報或者謊報事故情況,貽誤事故搶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條之一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導致事故後果擴大,增加死亡一人以上,或者增加重傷三人以上,或者增加直接經濟損失一百萬元以上的;
(二)實施下列行為之一,致使不能及時有效開展事故搶救的:
1.決定不報、遲報、謊報事故情況或者指使、串通有關人員不報、遲報、謊報事故情況的;
2.在事故搶救期間擅離職守或者逃匿的;
3.偽造、破壞事故現場,或者轉移、藏匿、毀滅遇難人員屍體,或者轉移、藏匿受傷人員的;
4.毀滅、偽造、隱匿與事故有關的圖紙、記錄、計算機數據等資料以及其他證據的;
(三)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條之一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一)導致事故後果擴大,增加死亡三人以上,或者增加重傷十人以上,或者增加直接經濟損失五百萬元以上的;
(二)採用暴力、脅迫、命令等方式阻止他人報告事故情況,導致事故後果擴大的;
(三)其他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
第九條在安全事故發生後,與負有報告職責的人員串通,不報或者謊報事故情況,貽誤事故搶救,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條之一的規定,以共犯論處。
第十條在安全事故發生後,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故意阻撓開展搶救,導致人員死亡或者重傷,或者為了逃避法律追究,對被害人進行隱藏、遺棄,致使被害人因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重度殘疾的,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的規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第十一條生產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安全設備,或者明知安全設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而進行銷售,致使發生安全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條的規定,以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罪定罪處罰。
第十二條實施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條、第一百三十四條至第一百三十九條之一規定的犯罪行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從重處罰:
(一)未依法取得安全許可證件或者安全許可證件過期、被暫扣、吊銷、注銷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
(二)關閉、破壞必要的安全監控和報警設備的;
(三)已經發現事故隱患,經有關部門或者個人提出後,仍不採取措施的;
(四)一年內曾因危害生產安全違法犯罪活動受過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處罰的;
(五)採取弄虛作假、行賄等手段,故意逃避、阻撓負有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實施監督檢查的;
(六)安全事故發生後轉移財產意圖逃避承擔責任的;
(七)其他從重處罰的情形。
實施前款第五項規定的行為,同時構成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條規定的犯罪的,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
第十三條實施刑法第一百三十二條、第一百三十四條至第一百三十九條之一規定的犯罪行為,在安全事故發生後積極組織、參與事故搶救,或者積極配合調查、主動賠償損失的,可以酌情從輕處罰。
第十四條國家工作人員違反規定投資入股生產經營,構成本解釋規定的有關犯罪的,或者國家工作人員的貪污、受賄犯罪行為與安全事故發生存在關聯性的,從重處罰;同時構成貪污、受賄犯罪和危害生產安全犯罪的,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
第十五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履行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時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或者徇私舞弊,對發現的刑事案件依法應當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而不移交,情節嚴重的,分別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第四百零二條的規定,以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或者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定罪處罰。
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在依法或者受委託行使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時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章瀆職罪主體適用問題的解釋》的規定,適用瀆職罪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六條對於實施危害生產安全犯罪適用緩刑的犯罪分子,可以根據犯罪情況,禁止其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與安全生產相關聯的特定活動;對於被判處刑罰的犯罪分子,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和預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假釋之日起三年至五年內從事與安全生產相關的職業。
第十七條本解釋自2015年12月16日起施行。本解釋施行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危害礦山生產安全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7〕5號)同時廢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此前發布的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
4. 經典刑法案例分析
1、構成犯罪,故意殺人罪。
2、罪過形式是間接故意。因王明知有專人偷瓜,卻仍在瓜中注射農葯屬,是明顯的放任結果的發生,屬間接故意。王雖然明確告知瓜內有毒,但這不足以為其開脫,因為如題所述「王某便在全村喊話:「西瓜打了農葯,偷吃西瓜出了人命我不負責」,但此後西瓜仍然被盜。」,所以有足夠證據證明王既不是不知亦不是過於自信,而是放任。
3、bc
4、無罪
5、acd
5. 刑法案例分析怎麼寫
主要涉及罪與非來罪、此罪或彼罪、是自否有從輕、減輕或從重、加重情節等方面闡述。
一要從犯罪構成的四個方面分析事實,是否構成犯罪,構成何種犯罪;
二要闡述依照現行刑法或相關司法解釋,應給予何種刑罰;
三要分析其行為是否具有法定從輕、減輕或從重、加重處罰的情節及理由;
四可以提出其他觀點及自已的認識。
6. 刑法案例分析
一。兩人構成故意殺人罪的共犯,兩人都是主犯!
二。兩人的行為只是故意殺人,不構成危內害公共安全罪(周邊容沒有其他人與物)說明行為針對的是特定的人,而危害公共安全罪要求針對不特定的人犯罪!
三。兩人的行為不能公開評價,想殺丙而殺死了乙只是對象錯誤,按四要件說分析,兩人主觀上有殺人的故意,客觀上造成了丙的死亡,主觀方面是直接故意,客觀方面侵害了刑法保護的社會關系(人的生命權),完全滿足故意殺人罪的所有條件。
樓主不用懷疑,這段時間正在復習司考的刑法部分,這個題聽老師講過!希望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7. 急需一刑法案件,爭議越大越好
呵呵,我覺得上一樓的 「tq033hv 」 同學說的四個都不是有爭議的刑法案例…… 一、二、三,根本就不是刑法案例,一般的辯論會的辯題還可以,當案例?呵呵,就不是案子吧? 第四個,沒什麼爭議,刑法立法和學界都有定論:夫妻關系續存期間丈夫不能成為強奸罪的主體。 他說的四個沒用!!
我給你說一個吧,不知道你能不能領會:
某甲,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某日在路上遇到一人(乙)推一輛摩托車,甲懷疑該車為乙所盜,遂走上去粗聲說:「你准備到哪?!」,乙以為甲是車的主人,遂棄車逃走。甲見乙將摩托車丟棄,前去將車推回家。 對甲的行為如何評價。
案子本身不復雜,很小的案子,看你怎麼理解。
我說一下,這個案子是有年司法考試的題目,大意就是這樣的,全部內容我記得不是很清,你可以查查。 之所以說有爭議,主要是集中在三個方面,一,侵佔;二,詐騙;三,無罪,這個題目在當年的司法考試中沒有定論,評卷老師評卷的依據是,不管你說三種的哪種,只要有道理,都算對,因為老師之間意見就不能一致,呵呵。
所以我覺得象這樣的案例可以拿出來討論,既是具體的案例,又有點爭議,可以討論。
看看這個行不行。
嘿嘿,雖然你給的分不高,我還是寫這么多,幸苦啊,哈哈。
8. 是否有單位犯罪時,法定代表人即使本身沒有違反刑法也要承擔刑事責任的案例
你首先要明白這一個原則——「罪刑法定」,即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這里的法,是指刑法。然後才好解釋下面的問題。
1.民法通則或其他法律中諸如此類「追究刑事責任」條款可以在廣義上認作為刑法的構成條款。
法律邏輯都是很嚴密的,你注意看你列舉的民法通則110條,追究刑事責任有個很明顯的前提條件——「構成犯罪的」,這也是罪刑法定的一個具體表現吧。
所以,這一條(110條)在廣義上來說,是刑法(不是指狹義刑法);然後,接受刑法處罰的前提是,構成犯罪。
你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否。
不知道我上面說的是否清楚明白?
2.單位犯罪在我國刑法規定的罪名中是個少數派,它的處罰方式有單罰制(即只處罰單位或只處罰單位直接責任人員)和雙罰制(即對單位和單位直接責任人員均處以刑罰)兩種,具體如何適用,須有刑法明文規定。
所以你的第二個問題是個偽問題,法定代表人本身沒有觸犯刑律,根本就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另外,法規是不得規定犯罪和刑罰事宜的,具體可參考立法法法律保留事項。
我想你比較迷惑的是類似於民法通則110條這樣的條款究竟算什麼,前面我說了,這種條款屬於廣義刑法,別看它在藏在民法裡面。但我國的立法和司法實踐中,這種刑法典以外的法條,並不起多大實際作用,你說它規定了什麼吧,其實什麼都沒規定。不要太鑽牛角尖。
9. 求助刑法經典真實案例
去找法官或是自己去走訪,這樣你的見解會更加獨到
10. 一道刑法真實案例
其實法院對盜竊車牌後又敲詐車主的行為在很多地方的法院都有判例,但是判處的罪名不盡相同,有的是判處敲詐勒索罪,有的是盜竊國家機關證件罪,兩種說法均有道理。
我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規定,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盜竊國家機關證件罪所侵害的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活動。客觀方面表現為盜竊國家機關證件或印章的行為,所謂盜竊,即秘密竊取,是指行為人採取自認為不被證件保管者、使用人、所有人發覺的方法,暗中將證件取走的行為。本罪的犯罪對象是國家機關證件,所謂「國家機關證件」意為國家機關或有關部門製作並頒發的用以證明身份、經歷或其他有關事項的證明文件,如結婚證、工作證、學生證、駕駛證等,汽車牌照是由公交機關和交管局共同頒發的,屬於國家機關證件范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曾經出台《關於依法查處盜竊、搶劫機動車案件的規定》,其中第七條規定,偽造、變造、買賣機動車牌證及機動車入戶、過戶、驗證的有關證明文件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一款的規定處罰。從中可以看出國家機關證件的外延涵蓋了機動車牌照,故汽車牌照應屬於國家機關證件,其可以作為本罪的犯罪對象。
至於主觀方面,必須出於故意,即明知是國家機關的證件而仍決意盜竊,過失不構成本罪。至於其動機可多種多樣,或為了出賣謀利,或為了自用等等。不論動機如何,均不影響本罪成立。
至於你所說的數罪並罰是不成立的,因為是一個行為,不能判處兩個罪名,屬於想像競合,擇一重罪處罰即可,因此,判處盜竊國家機關證件罪或敲詐勒索罪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