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簡述商法與

簡述商法與

發布時間: 2021-01-15 09:42:06

商法論述題

(希望幫到你,請採納,可直接使用哦親)
商品經濟的產生導致了票據制度的出現,而商品經濟在近現代的繁榮更是促進了票據制度的完善。票據是指出票人依票據法簽發的、由本人或委託他人在見票時或在票載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種有價證券。 票據是一種流通證券,具有很強的流通性,一張票據可以在許多人之間流轉。在現代,票據除作為流通工具之外,還擔負著多種經濟職能,如匯兌職能、信用職能、支付職能、結算職能和融資職能。為了充分發揮票據的這些職能,票據法必須促進票據流通。票據法以票據流通為基礎,要求票據流通的簡便、靈活和迅速,因此,票據法必須體現票據行為的無因性。
票據行為無因性,也稱票據行為的抽象性和無色性,是指票據行為有無效力,取決於其形式要件是否具備,而不取決於票據原因。這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指票據是否有效,只取決於票據的形式要件,持票人是否享有票據權利,取決於票據的形式要件是否完備和持票人本人接受票據時的行為和主觀心態如何。另一方面是指票據行為與作為其發生前提的實質性原因相分離,從而使票據行為的效力不再受原因關系的有無及其存廢的影響。這一點在法律關繫上的體現,就是使票據基礎關系與票據法律關系相分離。票據的基礎關系是否存在,是否有效,與已經生效的票據和已經形成的票據法律關系無關(直接當事人除外),票據基礎關系不影響票據的效力。以上兩個方面是相互關聯的:正是因為票據行為的有效與否只取決於票據的形式要件是否完備,因此票據行為的效力不受票據原因關系影響。票據行為的無因性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1)一個票據行為只要符合法定的形式要件,其效力就獨立存在;(2)持票人不負證明給付原因的責任;(3)票據債務人不得以原因關系對抗善意第三人。
票據行為無因性,不僅是各國票據法理論共同遵守的規則,也是各國票據立法確定的一項重要原則。票據行為無因性加速了票據的流通,充分發揮了票據的各種經濟職能。但是,票據行為無因性又不是絕對的,因為流通要以必要的安全性為其基礎和保障。當票據行為的無因性有可能導致損害交易安全時,則應對票據行為無因性加以限制。對此,有些國家規定得比較寬松,對票據行為無因性限制較少,如大部分英美法系國家;有些國家規定得比較嚴格,對票據行為無因性限制較多,如很多大陸法系(日內瓦統一法系)國家。這就形成了不同的立法風格。但這種限制只是票據行為無因性原理的例外,票據行為無因性原理在整個票據法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質疑的。

② 簡述民法與商法的性質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民法主要包括物權法、債權法、人身權法、侵權行為法、知識產權法、婚姻家庭法、、繼承法等;
商法,又稱商事法。形式上的商法,專指在民法典之外的商法典以及公司法、保險法、破產法、票據法、海商法等單行法;實質上的商法,指一切有關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
商法(包括商主體法和商行為法)主要包括公司法、企業法、保險法、票據法、破產法、海商法、商業銀行法、證券法等。
關於民法和商法的關系歷來存在著民商合一和民商分離的觀點。
①民商分離的體制在19世紀以前已經形成。從l9世紀開始,商法開始在許多大陸法系國家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出現,並已開始法典化。許多國家在民法典之外製定了商法典,從而形成了民商分離體制。
②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以及商人特殊利益的逐漸消失,需要用統一的法律規則來調整商品經濟關系。特別是為了立法技術上的科學性,需要消除因民商分立帶來的民商法之間的規范重復、矛盾等現象,因此,從l9世紀末期以來,許多國家和地區開始推行民商法的統一。由於民商合一適應了社會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反映了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因而成為當代法律發展的一種趨勢。
③在我國法律體系中,民商處於分離的狀態。但是,近年來,由於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有關公司、證券、海商、保險、票據、破產等方面的立法相應地得到了重視和加強。這些法律和法規大多都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商品關系的,因而可以視為我國民法的組成部分。從總體上講民法是基本法,商法是特別法。民法注重交易安全,商法注重效率。

③ 簡述商法與經濟法的關系。

商法與經濟法分屬於不同的法律學科。簡單地說,商法調整的是各商主體之間的關內系,經濟法則調整國家容與經濟主體這兩個主體之間的關系。二者側重點不同。而且商法屬於私法,是用來維護主體的私權的,關注平等主體的利益關系;經濟法則更大一部分屬於公法。

④ 簡述經濟法與民商法的區別

1、調整對象不同

經濟法調整對象是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社會公共性經濟關系,不調整人身關系。而民商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2、主體及主體之間關系不同

經濟法的主體包括國家機關(主要指行政機關中的經濟管理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的內部組織及有關人員、農戶、個體工商戶和公民。民商法主體是自然人和法人及其他組織。民商法的主體是平等的,沒有管理關系;經濟法的主體地位卻不要求平等。

3、調整方式不同

民法是私法,以自由平等為核心,其調整方式相應地採取意思自治原則,即由當事人自己意志設定其權利和義務,國家並不予以過多干涉。商法的主體是商事慣例,但在現代社會中,為保護交易安全,其中也滲入了一些公法性因素。國家的強制性規定也在逐漸增加。

4、本質功能不同

保護利益的不同,必然導致法律本質功能的差異。民法維護商品交換,而商品交換要求平等和自由,要求交換者以自己意志設定權利和義務。因此,民法的本質是市民社會的法,是私法,是「天生的平等派」,也是權利法。它站在當事人平等這一平面上對商品關系加以保護,其功能主要是維護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商法的本質功能基本與此相同。

5、價值取向不同

經濟法以社會整體利益為本位,著重於社會整體利益為導向,協調個體利益的矛盾與沖突,實現利益均衡,促進社會共同加之目標的實現。民商法以個人權利為本位,以保護個人利益為導向,著重調動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個人利益最大化。

(4)簡述商法與擴展閱讀:

經濟法以社會整體經濟利益為保護重心,為解決民商法、行政法均無法解決的社會經濟問題而產生。它的本質是國家管理經濟的法,是平衡協調國民經濟運行的法。

經濟法對社會經濟生活發揮著機制效用功能,即從更高層次上全面、一體、綜合系統地調整經濟關系。它通過引導、促進、保障和制約途徑來指導預測、激勵限制、整體協調與個別規制經濟活動。可以這樣認為,在現代社會,沒有經濟法,整個經濟秩序將重復本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所經歷的「磨難」。

參考資料:

經濟法-網路

民商法-網路

⑤ 簡述商法與經濟法的關系。

商法與經濟法分屬於不同的法律學科。簡單地說,商法調整的是各商主體之專間的關系,經濟法則屬調整國家與經濟主體這兩個主體之間的關系。二者側重點不同。而且商法屬於私法,是用來維護主體的私權的,關注平等主體的利益關系;經濟法則更大一部分屬於公法。

⑥ 簡述民法與商法的聯系與區別

聯系:

1、民法與商法同屬私法范疇,是調整民商事行為的法律。

2、民法的主體制度是對民事法律關系主體資格的一般規定,商法上的主體制度是對民事主體制度的具體化和特殊化。

3、民法的物權制度是對從事商品經濟活動的正常條件的一般規定,商法中的物權制度則是對商事交易中的物權制度作出的補充規定,其適用以民法物權制度為前提。

4、民法的債權制度是關於流通領域中的商品交換活動的一般規定,商法中的債權制度是市場交易活動中的特殊規定與補充規定,其適用以民法債權制度為基礎。

區別:

1.、對應的主體不同

民法調整的主體是民事主體。

商法調整的是商事主體。

2、調整對象不同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

商法調整的是營利性主體即商主體在市場交易過程中所發生的商事法律關系。

3、主體范圍不同

民事法具有適用主體廣泛性的特點,可以適用於一切社會公眾。

商法則具有適用主體限定的特點,僅適用於商主體。

拓展資料:

民法與商法比較,其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兩者憑借的社會經濟基礎有所不同

民法是商品經濟的產物,是市民社會個體在生活交往過程中因為生活的需要產生的,民法伴隨商品經濟的產生而產生,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發展,而商法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與依託的、商法的產生是隨著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

現代商法不再是維護商人特殊利益的法律,已經變成了規范商事組織和商事活動的法律,隨著經濟的發展,商法不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規范市場主體、維護交易安全。

(二)兩者的價值追求目標有所不同

民法以追求其主體人格獨立與被尊重為價值目標,具有鮮明的道德性即倫理色彩。民法在對主體調整的過程中注重的是公平,注重的是對人身關系和與人身關系有關的財產歸屬的調整,更加強調人格的獨立,是立足於民事主體的個體權利,以權力為本位的私法。

而商法的價值追求目標,在於使社會生產的效率能夠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具有極強的功利性質,即經濟學色彩,商法是以從事商事經營的商人為其主體性,這種特定的主體階層及其營利之目的就決定了它的功利性,商法更強調安全、效率,這些都與其生產目的有著直接的關系。

(三)兩者制度構建的主要立法技術有別

民法實行為法,因為民事主體的主體地位是「自然」的,它是一種生理過程,客觀地說它只需要法律給予確認而沒有必要賦予其主體資格。民事規范只是民事主體的行為給予必要的約束以及在長久的生活交往中的一般性規則。

而商事主體的地位卻不是自然就有的,它是需要根據法律的規定,符合條件的並經過一定的程序才能獲得的,商人是因職業而形成的一種身份。商法既然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同時也就是市場經濟運作技術規則在立法層面的集中反映,所以它的制度設計采之以「組織兼行為法」。這是因為商法既有對商事主體的制度的規定又有對商事主體行為的規范。

⑦ 簡述民法與商法的聯系與區別

民法是商法的上位法,相對於商法民法是普通法,而商法就是特別法,對於處理商事案件,應當先用商法,如商法解決不了,則使用民法解決。

⑧ 簡述民商法的含義及其基本原則

民商法是指民法與商法。
民法又包括財產法和人身法、企業法。
商法內包括但不限於公司法。容

民法的基本原則有:
(一)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則。
(二)禁止濫用民事權利原則。
(三)自願、公平、法人合法權益原則。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商法的基本原則是;

(一)促進交易迅捷的原則。
(二) 強化商事組織的原則。
(三) 維護交易安全的原則。
(四) 維護交易公平的原則。

熱點內容
八個半月的胎兒打掉了要付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10-10 12:04:50 瀏覽:677
經濟法宗旨論述題 發布:2025-10-10 11:57:36 瀏覽:645
法律碩士學位英語 發布:2025-10-10 11:56:16 瀏覽:706
電信經辦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10 11:39:35 瀏覽:157
耕地入刑法 發布:2025-10-10 11:39:33 瀏覽:386
美國的立法性行政法規 發布:2025-10-10 11:22:32 瀏覽:785
法律援助案件訴訟費的免交 發布:2025-10-10 11:17:39 瀏覽:159
勞動法15天公休假 發布:2025-10-10 11:12:33 瀏覽:120
法院開膛詞 發布:2025-10-10 11:07:32 瀏覽:230
商品合同法罰款 發布:2025-10-10 11:07:29 瀏覽: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