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犯罪是刑法嗎
Ⅰ 網路犯罪的刑法適用,網路犯罪的種類有哪些
根據我國法律法規對網路犯罪(計算機犯罪)相關條款,網路犯罪的刑法適用版范圍主要分權為兩類。一是針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及網路的犯罪(刑法第285條、286條之規定,以下稱「網路犯罪」),計算機信息系統及網路作為違法犯罪行為侵害的對象,如黑客入侵、傳播木馬病毒等;二是利用計算機及網路實施的其他犯罪(刑法第287條之規定,以下稱「涉網犯罪」),計算機信息系統及網路作為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工具,如網路詐騙、網路傳銷、網路賭博等。
Ⅱ 網路犯罪的刑法適用范圍包括哪些
根據我國法律法規對網路犯罪(計算機犯罪)相關條款,網路犯罪的刑法適用范圍主要分為兩版類權。一是針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及網路的犯罪(刑法第285條、286條之規定,以下稱「網路犯罪」),計算機信息系統及網路作為違法犯罪行為侵害的對象,如黑客入侵、傳播木馬病毒等;二是利用計算機及網路實施的其他犯罪(刑法第287條之規定,以下稱「涉網犯罪」),計算機信息系統及網路作為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工具,如網路詐騙、網路傳銷、網路賭博等。
Ⅲ 怎麼才算網路犯罪
網路犯罪, 是指行為人運用計算機技術,藉助於網路對其系統或信息進行攻擊,回破壞答或利用網路進行其他犯罪的總稱。既包括行為人運用其編程,加密,解碼技術或工具在網路上實施的犯罪,也包括行為人利用軟體指令。網路系統或產品加密等技術及法律規定上的漏洞在網路內外交互實施的犯罪,還包括行為人藉助於其居於網路服務提供者特定地位或其他方法在網路系統實施的犯罪 。簡言之,網路犯罪是針對和利用網路進行的犯罪,網路犯罪的本質特徵是危害網路及其信息的安全與秩序。
Ⅳ 為打擊和遏制網路犯罪,我國刑法新增了哪些罪名
(1)第二百八十六條之一
網路服務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信息網路安全管理義務,經監管部門責令採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致使違法信息大量傳播的;
(二)致使用戶信息泄露,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致使刑事案件證據滅失,情節嚴重的; (四)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2)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一
利用信息網路實施下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設立用於實施詐騙、傳授犯罪方法、製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
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的;
(二)發布有關製作或者銷售毒品、槍支、淫穢物品等違禁物品、管制物品或者其他違法犯罪信息的;
(三)為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發布信息的。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3)
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路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伺服器託管、網路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4)
第二百九十一條第二款 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路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Ⅳ 什麼行為屬於網路犯罪
網路犯罪, 是指行為人運用計算機技術,藉助於網路對其系統或信息進行攻擊,破壞版或利用網權絡進行其他犯罪的總稱。既包括行為人運用其編程,加密,解碼技術或工具在網路上實施的犯罪,也包括行為人利用軟體指令。網路系統或產品加密等技術及法律規定上的漏洞在網路內外交互實施的犯罪,還包括行為人藉助於其居於網路服務提供者特定地位或其他方法在網路系統實施的犯罪 。簡言之,網路犯罪是針對和利用網路進行的犯罪,網路犯罪的本質特徵是危害網路及其信息的安全與秩序。
Ⅵ 網路犯罪的刑法適用范圍包括哪些
根據我國法律法來規對網自絡犯罪(計算機犯罪)相關條款,網路犯罪的刑法適用范圍主要分為兩類。一是針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及網路的犯罪(刑法第285條、286條之規定,以下稱「網路犯罪」),計算機信息系統及網路作為違法犯罪行為侵害的對象,如黑客入侵、傳播木馬病毒等;二是利用計算機及網路實施的其他犯罪(刑法第287條之規定,以下稱「涉網犯罪」),計算機信息系統及網路作為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工具,如網路詐騙、網路傳銷、網路賭博等。
Ⅶ 網路犯罪有哪幾種類型
一、是是通過非法手段,針對網路漏洞對網路進行技術入侵,侵入網路後,主要以偷窺、竊取、更改或者刪除計算機信息為目的的犯罪。
二、通過信息交換和軟體的傳遞過程,將破壞性病毒附帶在信息中傳播、在部分免費輔助軟體中附帶邏輯炸彈定時引爆、或者在軟體程序中設置後門程序的犯罪。
三、是利用公用信息網路侵吞公共財務,以網路為傳播媒體在網上傳播反動言論或實施詐騙和教唆犯罪。
四、是利用現代網路實施色情影視資料、淫穢物品的傳播犯罪。
Ⅷ 網路犯罪指的是哪些
綜觀現有的關於網路犯罪的描述,大體有三種類型:
第一,通過網路以其為工具進行的各種犯罪活動;
第二,攻擊網路以其為目標進行的犯罪活動;
第三,使用網路以其為獲利來源的犯罪活動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針對這一高科技犯罪,在立法方面存在一定的滯後,在計算機網路管理和計算機犯罪方面基本上處於無法可依或有法難依的狀態。
《刑法》第285條規定的「非法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罪」,該罪是指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行為。本罪所侵犯的客體是國家重要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犯罪對象是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國家規定,侵入上述三類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行為。而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即明知是該類系統而故意侵入。觸犯本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法》第286條規定的「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是指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或者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增加的操作,或者故意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影響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行,後果嚴重的行為。本罪所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管理制度。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違反國家規定,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且後果嚴重的行為。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觸犯該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目前針對網路違法犯罪的處罰條款,我國還散見於《刑法》、《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和《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等法律、法規中,不夠系統、集中,操作起來也比較困難。
Ⅸ 關於網路犯罪該怎麼處理
一、網路犯罪怎麼處罰
網路犯罪多種多樣,刑事處罰也不盡相同。如果網路詐騙,應當按照詐騙數額判刑。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兩高」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二、什麼是網路犯罪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帶給人類社會許多好處,但同時也帶來了「網路犯罪」。黑客侵襲、內部人員攻擊、計算機病毒蔓延等種種在新技術條件下的攻擊方式,均會造成網路秘密信息的泄露,破壞網路資源的正常使用以及信息系統的癱瘓,這些利用互聯網實施違法犯罪活動或者針對網路系統實施攻擊的行為,就是人們俗稱的「網路犯罪」。
網路犯罪有著其獨特的隱蔽性、智慧性、無國界性及嚴重性,具體行為包括:病毒傳播、設置邏輯炸彈、非法入侵或破壞計算機系統、盜用上網賬號和信用卡數據、網路敲詐、侵犯版權和其它知識產權、發布網路虛假廣告、利用網路散發虛假或恐怖信息等。一些通常被認為不可能通過網路進行的犯罪,如殺人、強奸等直接針對人身的犯罪,現在也有人透過網路途徑間接實施。
近年來,中國的網路犯罪案件一直呈上升趨勢:據公安部的統計數字,1998年立案偵查計算機違法犯罪案件僅為百餘起,1999年增至400餘起,2000年劇增為2700餘起,2001年又漲到4500餘起。由上述統計數字表明,網路犯罪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網路犯罪不僅破壞了網路本身,更嚴重的是,由於網路作為一個強大的信息傳播和產生途徑,一旦癱瘓或者被犯罪分子掌握,將會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正常秩序。
所以,加強防範危害網路安全的行為,嚴厲機網路犯罪,保障互聯網的運行安全和信息安全,促進互聯網的健康發展,對保障國家的正常社會秩序有重要的意義。
Ⅹ 刑法修正案九關於網路犯罪的規定是怎樣的
您好,修正案(九)是歷次修正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這次修正有很多重要內容,比如取消了九個罪名的死刑,完善了對恐怖活動犯罪的規定,完善了貪污匯率罪的規定等。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對刑法中涉互聯網安全的內容做了補充和完善。
涉及互聯網安全相關條款的修改主要是指修正案(九)修改完善刑法中有關網路安全犯罪的專門規定,包括:對《刑法》原來的有關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規定做了補充和完善;強化了互聯網服務提供者的網路安全管理責任;把信息網路上常見的,帶有預備實施犯罪性質的行為,在刑法中作為獨立的犯罪加以規定;對網路上具有幫助他人犯罪的屬性的行為,專門作為犯罪獨立加以規定。
此外,修正案(九)還將其他與網路安全相關的規定做了配套性修改:把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做了進一步完善;對在信息網路上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這樣四種比較容易引起社會恐慌的謠言的行為,以及明知是這些謠言而傳播的行為,增加規定為犯罪;對泄露依照法律規定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中不應當公開的信息的行為作了規定。
網路服務提供者拒不履行安全管理義務
本次刑法修正案(九)修正增加的第286條之一,對網路服務提供者不履行網路安全管理義務造成了危害後果構成犯罪做了規定。適用這一條應該處理好三個關系:
1、網路監管和網路服務提供者之間的關系。很多情況下服務提供者的客戶實施了犯罪活動,這可以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知情、串通,構成共同犯罪;一種是不知情、沒有串通。這里主要處理網路服務提供者不知道其客戶實施違法犯罪的情況。從這個角度來說,監管者和網路服務提供者,他們的根本利益是相同的,大家共同去防範網路上發生的違法犯罪情況,防止違法犯罪分子利用網路服務進行違法犯罪。本條是基於這樣的前提做的規定。
2、刑法和行政法的關系。刑法是最後一道屏障,是其他法律的後盾法。真正遏制網路犯罪,需要有效的行政監管,要發揮好行政法律法規等配套規定的作用。
3、堅持主客觀相統一。首先你有不履行安全管理義務的行為,同時主管部門給你發出通知以後又有拒不改正這樣的主觀意願,最後出現了危害後果,要追究責任。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