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案例合夥

民法案例合夥

發布時間: 2021-01-15 18:15:38

㈠ 【民法】合夥人之間的關系和責任

一、合夥的概念和特徵
合夥是指兩個以上的人為了共同的經濟目的,按照共同協議組成的聯合體。
《民法通則》第30條規定:「個人合夥是指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第52條規定:「企業之間或者企業、事業單位之間聯營,共同經營、不具備法人條件的,由聯營各方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所有的或者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民事責任。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協議的約定負連帶責任的,承擔連帶責任。」《合夥企業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合夥企業是指按照本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各合夥人訂立合夥協議,共同出資、合夥經營、共同收益、共擔風險,並對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營利性組織。」根據以上規定,合夥具有以下特徵:
(一)合夥是按照共同協議組成的聯合體
(二)合夥是獨立從事經營活動的聯合體
(三)合夥人共同出資,共同經營
(四)合夥是合夥人共享收益、共擔風險並對合夥債務承擔連帶無限責任的組織
二、合夥的分類
(一)普通合夥與有限責任合夥
根據合夥人對合夥債務承擔責任的范圍,合夥可分為普通合夥和有限責任合夥。普通合夥是指合夥人對合夥債務均承擔無限責任的合夥。有限責任合夥是指合夥債務合夥人中至少有一個承擔無限責任,有一人承擔有限責任的合夥。我國現行法上規定的合夥基本上為普通合夥。
(二)個人合夥與單位合夥
根據合夥人的自然屬性,合夥可分為個人合夥與單位合夥,個人合夥是指自然人之間的合夥,即合夥人為自然人。單位合夥,是指由企業、事業單位為合夥人的合夥,這是法人之間聯營的一種形式。
(三)合夥企業與其他合夥
根據合夥的目的和組織形態,合夥可分為合夥企業和其他合夥。合夥企業是指組成企業的合夥。合夥企業的成立須符合合夥企業法規定的條件。合夥企業以外的合夥,則為其他合夥。
三、合夥的內部關系
(一)合夥人有出資的義務和管理使用合夥財產的權利
(二)合夥人有合夥事務的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
(三)合夥收益的分配權和分擔合夥虧損的義務
四、合夥與第三人的關系
(一)合夥人以合夥名義進行的活動對外代表合夥
合夥人以合夥名義代表合夥進行的經營活動,由全體合夥人承擔民事責任。合夥協議中對合夥事務執行人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民法通則》第34條第2款規定:「合夥人可以推舉負責人。合夥負責人和其他人員的經營活動,由全體合夥人承擔民事責任。」《合夥企業法》第38條中規定:「合夥企業對合夥人執行合夥企業事務以及對外代表合夥企業的限制,不得對抗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
(二)合夥人對合夥債務負連帶無限責任
合夥債務是指在合夥存續期間因合夥的經營活動而發生的債務。合夥人對於合夥債務負連帶責任,任一合夥人都有義務清償合夥的全部債務,盡管就其內部來說,每個合夥人按一定比例承擔債務的清償額,但只要合夥債務未全部清償,不論合夥人是否已就自己承擔的份額為清償,其清償責任不能免除。並且合夥人對合夥債務的清償負無限責任,不以其出資為限。
五、 入伙和退夥
(一)入伙,是指在合夥存續期間第三人加入合夥成為合夥人。
書面合夥協議中對入伙有約定的,入伙應按協議中的約定辦理。合夥協議中對入伙沒有明確約定的,入伙須經全體合夥人的一致同意。因為合夥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的,第三人入伙時,即使合夥人中有一個不同意,也不能入伙。
(二)退夥,是指在合夥存續期間,合夥人與其他合夥人脫離合夥關系而不再為合夥人。退夥分為任意退夥和法定退夥兩種情形。
任意退夥,又稱聲明退夥,是基於合夥人自己的意思而決定的退夥。個人合夥,合夥人退夥,書面協議有約定的,按書面協議處理;書面協議未約定的,原則上應予准許。
法定退夥,又稱非任意退夥,是指根據法律直接規定的條件而非基於合夥人的意思而發生的退夥。
六、合夥的解散與清算
合夥的解散,又稱合夥的終止,是指合夥終結,合夥人間結束合夥關系。
合夥解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1)合夥協議約定的經營期限屆滿,合夥人不願意繼承經營;(2)合夥協議約定的事由出現;(3)全體合夥人一致同意解散;(4)合夥人僅餘一人;(5)合夥協議約定的目的實現或者無法實現;(6)合夥被依法吊銷營業執照;(7)法律、法規規定的合夥解散的其他原因。
合夥清算人在清算期間執行下列事務:(1)清理合夥財產,必要時分別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2)處理與清算合夥未了結的事務;(3)清繳所欠稅款;(4)清理債權、債務;(5)處理合夥清償債務後的剩餘財產;(6)代表合夥參與民事訴訟。

供你參考吧。:)

㈡ 民法問題個人合夥和合夥企業有什麼區別

一、個人合夥

根據《民法通則》第三十條,個人合夥是指自然人之間的合夥,即兩個以上的自然人之間根據合夥協議,各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個人合夥可以起字型大小。

二、合夥企業

根據《合夥企業法》第二條,合夥企業是指依照合夥企業法在中國境內設立的由各合夥人訂立協議,共同出資、合夥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並對合夥企業 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營利性組織。合夥企業無法人資格,屬於其他組織的范疇。

三、二者主要存在如下區別:

1、個人合夥可以訂立口頭的合夥協議;合夥企業必須書面的合夥協議;

2、起字型大小的自然人組成的個人合夥與自然人組成的合夥企業實質內容區別不大,只是工商登記不同,前者領取的個體工商戶的營業執照,而合夥企業領取的是合夥企業營業執照;

3、合夥企業可以設立分支機構,分支機構可以使用該合夥企業的字型大小,個體工商戶不可以設立分支機構;

4、個人合夥由全體合夥人承擔連帶責任,而合夥企業存在有限合夥人;

5、訴訟主體資格:個人合夥的訴訟主體資格:(1)民通意見中規定:起字型大小的個人合夥,在民事訴訟中,應當以依法核准登記的字型大小為訴訟當事人。(2)民訴意見中規定:個人合夥的全體合夥人在訴訟中為共同訴訟人。個人合夥有依法核准登記的字型大小,應當在法律文書中註明登記的字型大小。合夥企業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6、個人合夥的合夥人沒有先訴抗辯權;合夥企業承擔的是補充性連帶、有先訴抗辯權;意思是指由於訴訟主體的資格的不同,在對外清償債務時,只能先要求以合夥企業的財產進行清償。

7、個人合夥因為領取的是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主要其每月要交納工商管理費,實行定期定額方式納稅和查賬徵收方式;合夥企業每月向稅務局報稅,不需交納工商管理費。兩者都是交納個人所得稅。

8、個人合夥不能依法進行破產,而合夥企業可以依據《企業破產法》進入破產程序。

9、個人合夥以非貨幣資產出資的,沒有規定是否需要辦理財產權轉移手續,合夥企業法則規定:「以非貨幣資產出資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辦理財產權轉移手續的,應當依法辦理。」

10、合夥協議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情況下,利潤分配、虧損分擔、清算財產分配的規定不一樣。

㈢ 民法中的個人合夥和合夥企業法的合夥的區別

您好,我國的合夥分為,個人合夥,法人合夥和企業合夥。其中只有合夥企業具備企業資格。

1、個人合夥可以訂立口頭的合夥協議;合夥企業必須書面的合夥協議;
2、起字型大小的自然人組成的個人合夥與自然人組成的合夥企業實質內容區別不大,只是工商登記不同,前者領取的個體工商戶的營業執照,而合夥企業領取的是合夥企業營業執照;
3、合夥企業可以設立分支機構,分支機構可以使用該合夥企業的字型大小,個體工商戶不可以設立分支機構;
4、個人合夥由全體合夥人承擔連帶責任,而合夥企業存在有限合夥人;
5、訴訟主體資格不同;
6、個人合夥的合夥人沒有先訴抗辯權;合夥企業承擔的是補充性連帶、有先訴抗辯權;
7、個人合夥因為領取的是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主要其每月要交納工商管理費,實行定期定額方式納稅和查賬徵收方式;合夥企業每月向稅務局報稅,不需交納工商管理費。
8、個人合夥不能依法進行破產,而合夥企業可以依據《企業破產法》進入破產程序。
9、個人合夥以非貨幣資產出資的,沒有規定是否需要辦理財產權轉移手續,合夥企業法則規定:「以非貨幣資產出資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辦理財產權轉移手續的,應當依法辦理。」
10、合夥協議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情況下,利潤分配、虧損分擔、清算財產分配的規定不一樣。

望採納。

㈣ 合夥糾紛民事起訴狀,合夥糾紛案件如何處理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一條規定,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版、性別、年齡、民權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㈤ 民法通則對《個人合夥》有哪些規定

個人合夥,來是指兩自個以上的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的民事主體。個人合夥可以起字型大小,依法經核准登記,在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個人合夥的經營活動,由合夥人共同決定,合夥人有執行和監督的權利。 合夥人可以推舉負責人。合夥負責人和其他人員的經營活動,由全體合夥人承擔民事責任。
我國合夥分為:個人合夥、法人合夥和合夥企業。 其中,只有合夥企業具有企業資格。他與個人合夥最大的不同在於,合夥企業的成立需要有書面協議。這是合夥企業成立的基本條件。
個人合夥的合夥人為自然人。這一點區別於法人合夥,前者適用《民法通則》 ,後者適用《合夥企業法》 。

㈥ 一個民法案例~求答案~~

第一,丁與乙、丙形成合夥關系。
從「丁同意借款,但提出一條件,即若這批洗滌用品賺錢後,乙、丙除還本付息外,還須將利潤分給其一份;」可以看出丁是想入伙,並且想一起分享利潤,並且也已經得到了已、丙的同意。應該認定為形成了合夥關系。

但是丁又說「若不賺錢,乙、丙二人須屆時還本付息。」這是不成立的。因為兩個法律關系是不能夠並存的。而且在這樣的兩個法律關系,丁選擇了第一個合夥關系,那麼借貸法律關系就排除了。
【民法通則司法解釋】
46.公民按照協議提供資金或者實物,並約定參與合夥盈餘分配,但不參與合夥經營、勞動的,或者提供技術性勞務而不提供資金、實物,但約定參與盈餘分配的,視為合夥人。
【法律基礎】
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

第二,甲的退夥有效。但是要承擔甲在合夥期間經營損失的責任即承擔欠百貨批發公司4萬元的借款。即是甲乙丙丁要承擔連帶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通則】
第三十五條 合夥的債務, 由合夥人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 以各自的財產承擔清償責任。
合夥人對合夥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償還合夥債務超過 自己應當承擔數額的合夥人,有權向其他合夥人追償。
【民法通則司法解釋】
52.合夥人退夥,書面協議有約定的,按書面協議處理;書面協議未約定的,原則上應予准許。但因其退夥給其他合夥人造成損失的,應當考慮退夥的原因、理由以及雙方當事人的過錯等情況,確定其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

53.合夥經營期間發生虧損,合夥人退出合夥時未按約定分擔或者未合理分擔合夥債務的,退夥人對原合夥的債務,應當承擔清償責任;退夥人已分擔合夥債務的,對其參加合夥期間的全部債務仍負連帶責任。

第三,商店的債務應該由甲乙丙丁承擔連帶責任。
商店的債務就是欠百貨批發公司的4萬元。
為什麼要讓丁承擔責任呢?
因為丁是中途加入的,那麼便默示承擔該合夥以前的債務。
由於沒有確定怎麼承擔,故平均承擔4萬元。

第四,丁的債權不存在。
因為那時丁的入伙款項,因為經營風險沒有了,自己承擔。

㈦ 民法 案例分析 有關法人

《合夥企業法》規來定,合夥源企業是由各合夥人依法訂立合法協議,共同出資,合夥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並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企業。合夥協議是合夥人享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依據。《公司法》規定,有限公司股東按照比例出資,以其出資額為限時公司承擔責任。
以本案來說:合夥企業需要承擔全部責任,即如果不幸公司出現重大虧損,合夥人可能要賣房子償債;而有限責任公司只需要承擔出資人投資的資本相關的責任,如出資人出資50萬,現在公司虧損100萬,此時對出資人來說只在出資額50萬元范圍內承擔責任。

㈧ 民法總則關於個人合夥的規定

一、個人合夥的概念和特徵
1、概念
民法通則第30條規定:個人合夥是指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含義:
(1)指兩個以上的自然人為了某種共同的目的的相互約定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享利益、共擔風險的一種協議。
(2)指兩個以上的自然人基於合夥協議為共同目的而組成的組織體。
合夥除了自然人以外,還有法人之間的合夥,對於法人合夥,民法通則稱之為「法人聯營」。
2、特徵
(1)個人合夥是兩個以上的自然人基於出資而形成的經營體
A、合夥具有團體性,而區別於單一自然人;
B、合夥以互為出資、共同經營為目的,也有別於家庭,後者以夫妻和親屬關系為紐帶,而且也不以經營為目的;
C、合夥不具備法人資格,從而又有別於法人。
D、合夥雖然有成員、有組織,在這一點上類似社團法人,但是它僅僅是「准團體」,其組織程度相當低,尚不足以在成員之外或者之上,升華出獨立的法律人格。因而個人合夥在性質上仍然屬於自然人范疇。
(2)個人合夥依合夥合同形成
個人合夥基於合夥人的意思表示產生,這與農村承包經營戶不同,承包經營戶往往由父母子女組成,他們的共同經營是由親屬關系形成的
(3)共同勞動、共同經營
民法通則第30條規定合夥人須共同勞動、共同經營,但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見第46條已作擴大解釋,出資不勞動、不經營者,也可作為合夥人。
(4)合夥人對於合夥債務負無限和連帶責任
這里的合夥債務,指合夥資產所不足清償的債務。對於該債務,合夥人須負個人責任,亦即不以出資為限的責任,故稱無限責任。全體合夥人對於債權人,又須共同地連帶負責,故稱連帶責任。但各合夥人之間,仍按份額或者平等地分配該責任。
(5)合夥可以起字型大小
在民事活動中,可以以商號名義出現。而在民事訴訟中,商號也有當事人地位,以負責人作為代表人。
3、個人合夥與合夥企業的區別
(1)是否必須簽訂書面協議
(2)是否必須經過登記
(3)是否必須有名稱
(4)財產歸屬——企業合夥:投入和積累都共有;個人合夥:積累共有
(5)目的事業——企業合夥:盈利為目的;個人合夥:無要求合法即可

熱點內容
法院確情 發布:2025-10-10 18:35:36 瀏覽:114
湖北司法廳幹部任命 發布:2025-10-10 18:29:03 瀏覽:476
論述經濟法基本原則的確立依據 發布:2025-10-10 18:29:03 瀏覽:42
立法是法治的 發布:2025-10-10 18:28:15 瀏覽:76
法官大人在線 發布:2025-10-10 18:22:11 瀏覽:870
法律法規培訓評價 發布:2025-10-10 18:07:01 瀏覽:249
工會立法宗旨 發布:2025-10-10 17:27:34 瀏覽:876
新民法典第五編 發布:2025-10-10 17:15:11 瀏覽:825
禁食野味法規 發布:2025-10-10 17:14:25 瀏覽:40
在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中開展社會 發布:2025-10-10 17:09:04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