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通過會怎樣

民法典通過會怎樣

發布時間: 2021-01-15 23:32:06

1. 新的民法典通過之後會對今年的法碩考試有什麼樣的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將於2020年5月交由全國人大表決通過。民法是權利之法,它所調解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極為廣泛,小到去菜市場買根黃瓜,去交個電費,大到公司設立,買賣飛機,還包括結婚買房,離婚財產分割等,民法與我們生活聯系十分密切。而《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那民法典的出台將對法考產生什麼影響呢?
事實上,《民法典》的出台對法考民法最為重要的影響,在其對民事規范之改變,而這些改變往往是考試重點,筆者擇其重點介紹如下:
1、流押(質)制度
《物權法》
第一百八十六條 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
第二百一十四條 質權人在質權存續期間,未經出質人同意,擅自使用、處分質押財產,給出質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稿
第四百零一條 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前,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
解析
按照《物權法》的規定,當事人之間做出流押(質)的約定時,應屬無效,但《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稿並未直接否認該行為的效力,而是明確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前,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的,只能依法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即抵押權人可就抵押財產實現抵押權。
我們知道無效之評判在民法中是最強烈之否定,一味無效,並不能很好處理民事問題,並有可能損害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而規定,抵押權人就抵押財產優先受償,一方面不會損害抵押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又促進資金流通,真正發揮抵押權的功能,顯為立法之進步。
這里需要給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物權法》會規定,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呢?
因為,此時抵押人處於劣勢地位,如果抵押財產價值大於應實現的債權額,當債務人到期不清償債務就講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時,就會使得抵押權人獲得超額利益,這顯然不道德,亦不能為誠實信用原則所容納。
這邊需要注意的是,在債務履行期屆滿時,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當事人可以約定將抵押物作價抵償債務,這是抵押權實現的一種方式,不是流押(質)的規定,同學們需要注意哦。
抵押物轉讓問題
1《物權法》
第一百九十一條 抵押期間,抵押人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讓抵押財產,但受讓人代為清償債務消滅抵押權的除外。
2《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稿
第四百零六條 抵押期間,抵押人可以轉讓抵押財產。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抵押財產轉讓的,抵押權不受影響。
抵押人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及時通知抵押權人。抵押權人能夠證明抵押財產轉讓可能損害抵押權的,可以請求抵押人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解析
抵押物轉讓在《物權法》中是個老大難的問題,曾經,老師給學生們的總結如下:
(1)抵押物僅指抵押物所有權變動而言如出賣、贈與、互易、出資、抵債,對抵押物設立抵押、質押、出租則不受限制。
(2)抵押權人同意,可轉讓,抵押人應當將轉讓所得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或提存;
(3)未經抵押權人同意,受讓人行使滌除權即有利害關系的第三人代為清償,可轉讓;
(4)未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物的買賣合同有效。
在這種模式下,未經抵押權人同意,受讓人也未行使滌除權時,抵押物是否能發生轉讓,在動產情況下,得看受讓人是否善意,在不動產情況下,就不能轉讓。
如今,根據《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稿的規定,關於抵押物的轉讓,原則上明確,抵押期間抵押人有權轉讓抵押物,不論是否經過抵押權人同意,僅在抵押權人能夠證明抵押財產轉讓可能損害抵押權的,可以請求抵押人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並且,抵押物轉讓的,抵押權不受影響。
事實上,對抵押權人而言,不論抵押物在誰手中,只要抵押權存在即可。《民法典》(草案)徵求意見稿的規定更有利於抵押物流通,發揮抵押物的擔保功能,促進資金融通。此一改變,順應時代發展之潮流。
總之,《民法典》的出台對法考民法影響深遠,同學們不可不察!

2. 假如沒有民法典將會怎樣

和剛認識的復女同事怎樣制聊天?怎樣找話題呢?
最佳答案
不怎麼愛說話也不是很嚴重的事情,生活上也有很多這樣的人。所以你不必太介意,你和別人交往的時候,不要總想著自己有這樣的毛病,交談時總是拘束自己的行為,總是在意自己的話題和別人的眼光,那樣在別人眼中,你就會表現的不自然。和陌生人聊天的時候,首先要放鬆,其次可以切近身邊的事物談起,例如可以問一下最近工作忙不忙,交流一下平時的消遣,推薦一些好的音樂和書本。說一下熱點事件或者有趣的事情,女士就稱贊一下衣著或者年輕,男士可以聊聊精神面貌。很多很多,喜歡聊什麼就聊什麼。反正聊天就是兩個人或者更多人的互動,這個話題反映不熱烈,可以換個話題。同時,在聊天的時候,肢體語言也可以充當你的第二語言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有什麼會議通過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內被稱為「社會生活容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3)民法典通過會怎樣擴展閱讀:

第一千二百五十九條 民法所稱的「以上」、「以下」、「以內」、「屆滿」,包括本數;所稱的「不滿」、「超過」、「以外」,不包括本數。

第一千二百六十條 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4. 民法典來了,民法典究竟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民法典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美好,更加的和諧。也會讓一些犯罪分子,不敢對我們無辜人下手。民法典的完善,會改變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積極向上。同時,也會讓我們公民的權利,得到更好的維護。對於那些壞人也有了嚴懲,對於婚姻也有了保護。對於那些壞人,國家法律,有了更完整的體系。

因為它可以讓我們在生活中,遭遇到的一些不公平現象,都有法律可以去保護我們。所以我覺得民法典,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改變。同時也會被很多人所喜愛!而作為普通民眾的我們,不僅僅要去對民法典熟讀。同時也要遵守民法典,絕對不可以觸犯法律。一定要了解民法典,絕對不可以因為我們的不知法,所以無意間去犯了法律。這樣,對我們來說也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

5. 民法典生效後,對於「出軌」的人會怎麼處罰

持續了十幾年的離婚增長率,讓人看著有點著急!有統計資料顯示,因婚外情導致離婚的多數,已成為合法婚姻的第一大“殺手”!受苦受難的姐妹們多方呼籲,希望國家出台相應的法律法規,對那些不守本分的渣男渣女進行懲罰。今年實施的《民法典》向婚外情行為揮出了正義的“小砍刀”,雖說力度不是太大,但也足夠那些不安分守己的人痛苦一下。

結束語:

“四哥有法說”提醒朋友們,用法律去懲戒婚外情行為,作用是十分有限的。關鍵是要學會經營婚姻,不要等到感情被“透支”,婚姻面對破裂時,再去哭著求助法律,一些都於事無補了!

6. 民法典哪些內容會給生活帶來更多保障

相信大家都多多少少了解醞釀多年的民法典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如果說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麼,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在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中,大到合同簽訂、公司設立、人身傷亡、夫妻離婚,小到繳納物業費、出門坐車、鄰里糾紛等,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那麼民法典會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變化?什麼時候頒布?以下內容由法律快車編輯整理為您介紹,希望有所幫助。

一、民法典的核心是什麼?

民法典的核心是充分尊重和保護個人自由,個人財產以及其它個體權利,並通過法律的形式對公民的社會關系進行規范。可以說民法典是人類文明的進步體現,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

二、為什麼是現在?
民法典如此重要,為什麼現在才開始正式在人民代表大會上審議?原因其實很簡單,這是歷史的發展規律使然。

中國的民法典立法之路可以說是一波三折。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上網了解一下。其實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民法典也漸漸開始在那些憂國憂民的立法者腦海中孕育了。但是剛剛成立的祖國,必然要考慮先發展經濟。

中國經濟的發展也是一波三折,到如今我們終於走上正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以發展,給民法典真正能夠出土,發芽以及日後茁壯成長的土壤。

除了這一經濟基礎之外,社會上各種針對個人權益的民事訴訟無法可依的現實,也推動了民法典的發展進程。可以說是民心之所向。

三、民法典會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民法典推出後,將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簡單列舉幾條:

1、70年產權到期後可續期
房子,已經成為許多家庭最重要的財產,然而辛辛苦苦購買的住宅只有70年產權,期滿後怎麼辦?

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續期費用的繳納或者減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2、高空拋物找不到業主的可起訴整棟樓業主
高空拋物現象曾被稱為「懸在城市上空的痛」,帶來很大的社會危害,如何守護「頭頂上的安全」?規定: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3、見義勇為免責
民法典草案(下稱草案)這樣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現實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多次發生,「扶不扶」「救不救」等問題一度困擾公眾。民法典草案明確了侵權人和受益人各自的責任,同時也明確了見義勇為者依法不承擔民事責任,有助於杜絕「英雄流血又流淚」的現象,不讓守法者寒心。

7. 民法典是2020年全國人大會議唯一通過的一部法律嗎

是的,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

8. 民法典有哪些

第一編物權。

第一章一般規定。

第二章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第一專節 不動產登記。屬

第二編合同。

第一章一般規定。

第二章合同的訂立。

第三章合同的效力。

第四章合同的履行。

第五章合同的保全。

截至2016年9月,中國尚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民法典。現有民事立法存在主體多元化、法律淵源眾多等問題,並未形成系統。民法典有上千個條文,涉及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多且復雜。如何將這些已有的法律法規串在一起。

(8)民法典通過會怎樣擴展閱讀:

2016年6月13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十次委員長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張德江委員長主持會議。會議決定,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6月27日至7月2日在北京舉行。

委員長會議建議,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關於提請審議民法總則草案的議案。

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

熱點內容
馬尾法律援助中心在線咨詢 發布:2025-10-11 05:43:47 瀏覽:535
新聞報道法律法規 發布:2025-10-11 05:42:30 瀏覽:655
2014萬國系統強化班刑法分則 發布:2025-10-11 05:36:17 瀏覽:410
醫保詐騙的司法解釋 發布:2025-10-11 05:27:39 瀏覽:394
法治思維推動人大工作 發布:2025-10-11 05:20:59 瀏覽:39
行政法律關系的例子 發布:2025-10-11 05:15:42 瀏覽:983
有權制定行政法規的是哪些部門 發布:2025-10-11 05:15:42 瀏覽:696
民法典66 發布:2025-10-11 05:11:04 瀏覽:493
全民國家安全網上法律知識競賽 發布:2025-10-11 05:07:21 瀏覽:850
教育法法律責任的特徵 發布:2025-10-11 05:07:18 瀏覽: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