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封物
Ⅰ 刑事訴訟法查封,扣押的規定有哪些
《刑訴法》第一百三十九條 在偵查活動中發現的可用以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的各種財物、文件,應 當查封、扣押;與案件無關的財物、文件,不得查封、扣押。對查封、扣押的財物、文件,要妥善保管或者封存,不得使用、調換或者損毀。
《刑訴法》第一百四十條 對查封、扣押的財物、文件,應當會同在場見證人和被查封、扣押財物、文件持有人 查點清楚,當場開列清單一式二份,由偵查人員、見證人和持有人簽名或者蓋章,一份交給持有人,另一份附卷備查。
《刑訴法》第一百四十一條 偵查人員認為需要扣押犯罪嫌疑人的郵件、電報的時候,經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 察院批准,即可通知郵電機關將有關的郵件、電報檢交扣押。不需要繼續扣押的時候,應即通知郵電機關。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二百二十二條 在偵查活動中發現的可用以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的各種財物、 文件,應當查封、扣押;但與案件無關的財物、文件,不得查封、扣押。持有人拒絕交出應當查封、扣押的財物、文件的,公安機關可以強制查封、扣押。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二百二十八條 對查封、扣押的財物、文件、郵件、電子郵件、電報,經查明確實與案 件無關的,應當在三日以內解除查封、扣押,退還原主或者原郵電部門、網路服務單位;原主不明確的,應當採取 公告方式告知原主認領。在通知原主或者公告後六個月以內,無人認領的,按照無主財物處理,登記後上繳國庫。
《高檢規則》第二百三十二條 人民檢察院辦理案件,需要向本轄區以外的有關單位和個人調取物證、書證等證 據材料的,辦案人員應當攜帶工作證、人民檢察院的證明文件和有關法律文書,與當地人民檢察院聯系,當地人民檢 察院應當予以協助。
必要時,可以向證據所在地的人民檢察院發函調取證據。調取證據的函件應當註明取證對象的具體內容和確切 地址。協助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收到函件後一個月內將調查結果送達請求的人民檢察院。
(1)刑法封物擴展閱讀:
財產保全中的查封、扣押、凍結規定
保管問題:
(1)人民法院在財產保全中採取查封、扣押、凍結財產措施時,應當妥善保管被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不宜由人民法院保管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被保全人負責保管;
(2)不宜由被保全人保管的,可以委託他人或者申請保全人保管;
(3)查封、扣押、凍結擔保物權人佔有的擔保財產,一般由擔保物權人保管;由人民法院保管的,質權、留置權不因採取保全措施而消滅。
對申請保全人或者他人提供的擔保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依法辦理查封、扣押、凍結等手續。
2、執行中的查封、扣押、凍結規定
(1)財產保全進入執行程序
保全裁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撤銷或者解除,進入執行程序後,自動轉為執行中的查封、扣押、凍結措施,期限連續計算,執行法院無需重新製作裁定書,但查封、扣押、凍結期限屆滿的除外。
(2)查封扣押凍結的期限
人民法院凍結被執行人的銀行存款的期限不得超過一年,查封、扣押動產的期限不得超過兩年,查封不動產、凍結其他財產權的期限不得超過三年。
申請執行人申請延長期限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查封、扣押、凍結期限屆滿前辦理續行查封、扣押、凍結手續,續行期限不得超過前款規定的期限。
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職權辦理續行查封、扣押、凍結手續。
(3)其他
在執行中,被執行人通過仲裁程序將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確權或者分割給案外人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執行程序的進行。案外人不服的,可以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提出異議。
3、參與分配的規定
(1)被執行人為公民或者其他組織,在執行程序開始後,被執行人的其他已經取得執行依據的債權人發現被執行人的財產不能清償所有債權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參與分配。
對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有優先權、擔保物權的債權人,可以直接申請參與分配,主張優先受償權。
(2)當事人不同意移送破產或者被執行人住所地人民法院不受理破產案件的,執行法院就執行變價所得財產,在扣除執行費用及清償優先受償的債權後,對於普通債權,按照財產保全和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先後順序清償。
Ⅱ 封建中期遭受到刑法的歷史人物都有誰
一、另一個明朝有名的遭凌遲的就是明末大將袁崇煥了,因崇禎皇帝懷疑其謀反,以「通虜謀叛」被凌遲處死,明朝自毀長城,最後導致的滅亡。據說袁崇煥被押解到法場路上,劊子手就一刀一刀的割下其肉,沿途百姓極痛恨遼東靼子,而更恨漢奸行徑,於是有錢的捧錢場,富戶們大把扔錢向劊子手行賄,競價爭買崇煥之肉「生」食之,沒錢的捧人場,窮人們爭相從劊子手手中搶來袁崇煥之肉生食之,一塊肉往往又被爭搶撕扯成數塊,整個場面直比一場「人肉大拍賣」。至法場時,袁崇煥已經「皮骨已盡」,但「心肺之間叫聲不絕,半日而止」。
二、史料記載,太史令司馬遷受李陵事件的牽連導致自己遭受宮刑。
司馬遷畫像
我們簡述歷史記載的這次事件始末:
武帝時派兵討伐匈奴,然而出師不利,漢軍打敗。更加恥辱的是漢將李陵被單於圍困而導致彈盡糧絕,投降匈奴,成為了戰俘。漢武帝十分憤怒,群臣也紛紛攻擊李陵,脫開關系。此時的太史令司馬遷卻站了出來,稱李陵忠君愛國的好將士,投降乃無奈之舉,他日定會回到漢朝。處在盛怒之下的漢武帝把司馬遷打入了死牢,准備秋後處斬。按照漢朝律法,當時可以以宮刑代替死刑,司馬遷為了完成自己宏大的理想,接受了這一恥辱的刑罰。
三、商鞅遭車裂
商鞅自從被封為列侯,在秦國的權力地位已經到達頂峰。在封建制度下,有這樣一個人獨掌大權,而且還冷酷無情、手段嚴苛,不得不說是一個很大的隱患。這些年來,惠文王不是沒有見識過商鞅的本事,所以心中恐怕早有想法。若要將治理國家的權力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那就必須先除掉商鞅。而且,只能處死,不能放他去別的國家來對付自己。
Ⅲ 被法院封了的貨物到賣時中間人有什麼罪
如果對財物已經被依法查封的事實,知情而參與的,構成共同犯罪,並根據在共回同犯罪中所起作用,定答罪量刑;如果不知情而參與,沒有責任;對於是否知情,應當根據結合全案的所有證據,綜合審查後依法作出判斷。
法條鏈接:《刑法》的相關規定:
1、第三百一十四條【非法處置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罪】
隱藏、轉移、變賣、故意毀損已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
2、第二十五條第一款【共同犯罪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3、第二十六條第一款【主犯】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4、第二十七條【從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
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Ⅳ 非法處置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罪的刑法條文
《刑法》第三百一十四條【非法處置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罪】隱藏、轉移、變賣、故意毀損已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
非法處置查封、扣押、財產罪的犯罪構成要件
(一)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02條規定了隱藏、轉移、變賣、故意毀損已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的處罰。在民事訴訟中,查封是一種臨時性的執行措施,是將作為執行對象的財產貼上法院的封條不準任何人擅自處理和移動。查封的目的在於促使被執行人履行生效的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義務,以實現申請人的權利。查封的財產,可以由義務人自行保管或異地保管。
扣押也是一種臨時性的執行措施,是把被執行人的財產運到一定的場所,不準被執行人對該財產使用和處分。扣押的財產一般是便於移動的物品。在民事訴訟中,人民法院一般應妥善保管所扣押的財產,也可以勻由有關單位或個人保管。
凍結主要是針對被執行人的存款而採取的一項執行措施,是指人民法院在進行訴訟保全或強制執行時,對被執行人在銀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機構的存款所採取的不取和轉移的強制措施。凍結的目的,在於確保執行文書所確定的權利的實現,督促義務人及時履行執行文書所確定的義務。
對已由法院採取財產保全或其他限制處分權的執行措施的財產所為的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勢必妨害生效裁判的執行。因此,應依法給予民事制裁,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在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的偵查人員、國家安全機關的偵查人員、人民檢察院辦理自偵案件的偵查人員可以採用扣押措施。與民事訴訟不同,在勘驗和搜查中,扣押的目的在於保全證據,以免證據消失或者毀滅。扣押的財產是那些可以用以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的各種物品和文件。而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行使查封、扣押、凍結權的只能是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在法庭審理過程中,合議庭對證據有疑問的,可以宣布休庭,對證據進行調查核實,採用扣押、查封、凍結措施,但此時採取這些措施的目的是為了調查核實證據進行的庭外調查。對於司法機關已經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任何人和單位不得隱藏、轉移、變賣、故意、毀損,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這方面表現為隱藏、轉移、變賣、故意毀損已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情節嚴重的行為。
本罪的對象只能是已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所謂「已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是指司法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履行法律規定的手續而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根據本法總則的規定,這里的財產既包括財物也包括款項。已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是在司法機關內部還是在行為人控制的或者其他場所,對構成本罪沒有影響。在這里,所謂隱藏,是指將已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隱蔽、藏匿起來,意圖不使司法機關發現的行為。所謂轉移,是指將已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改換位置,從一處移至另一處,意圖使司法機關允於查找、查找不到或者使其失去本應具有的證明效力的行為。所謂變賣,是指違反規定,將已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出賣以換取現金或其他等價物的行為。所謂毀損,是指將已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 的財產進行損傷、損毀,使之失去財物或者證據價值的行為。只有情節嚴重的才構成本罪。
本罪是選擇性罪名,可依行為人實際所實施的行為認定罪名。
(三)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年滿16周歲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為本罪的主體,單位也可成為本罪的主體。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這方面表現為故意,即具有明知犯罪而為之的心理。對於已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財產,司法機關已向被執行人發放了通知書,被執行人已喪失了部分處分權,這是被執行人明知的,但仍採取隱藏、轉移、變賣、故意毀損的手段處分已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行為人在主觀上具有明顯的故意,但是過失不構成本罪。
Ⅳ 刑法關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卷宗封存規定
刑法沒有相應的規定,刑訴法對此有規定。
《刑事訴訟法》
第二回百七十五條答 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
犯罪記錄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的除外。依法進行查詢的單位,應當對被封存的犯罪記錄的情況予以保密。
Ⅵ 封神榜中有一種刑法就是把人綁在一根柱子上燙,這是什麼誰給詳細解釋一下
炮烙之刑
本作炮格,是一種燒燙的酷刑。用炭火燒熱銅柱(格),令人爬行柱上,即墜炭上燒死。後來泛指用燒紅的鐵燒燙犯人的酷刑
來源:
紂王在位時,為了鎮壓反抗者所設置的一種殘酷的刑罰名稱。《史記·殷本紀》:「紂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在銅柱上塗抹膏油,下面燃燒炭火,教犯人赤足在銅柱上走過,那是一定要滑下去的,滑下去便恰恰跌到火炭上燒死。
關於炮烙之刑,古史傳說和史籍上都說是殷紂王所為,也就是說,是發生在紀元前十一世紀的商朝末年的事。《荀子·議兵》記雲:「紂刳比干,囚箕子,為炮烙刑。」《韓非子·喻老》記雲:「紂為肉圃,設炮烙,登糟邱,臨酒池。」都說炮烙之刑是殷紂王乾的事,而並非是發生在紀元前十八世紀的夏朝的事。其中《韓非子》所說的「設炮烙」之「設」字,更有點明炮烙之刑乃殷紂王所發明之意。
司馬遷寫《史記》時,采擇上古傳說、鑒別史料,是非常慎重、謹嚴的。在《夏本紀》中,關於夏桀的惡行,他只寫了「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不堪」一句,沒有說夏桀發明或使用炮烙之刑。但在《殷本紀》中,他則明確寫上了:「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炮格即炮烙。
清代著名法學家沈家本,在他的名著《歷代刑法考》中,詳考了歷代的刑法狀況。考證的結果是什麼呢?在夏朝一節,他列了四個條目,曰「五刑」、「肉刑」、「贖刑」、「孥戮」,每一條目的內容里,都沒有炮烙之刑。但在商朝一節,他明確地列出了「炮烙」這一條目,條目下所引的證據,就是《史記·殷本紀》所載的「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
在近人所寫的歷史演義中,也都是說炮烙之刑是殷紂王發明的,沒有見到說是夏桀發明的。比如陳穉常先生寫的《中國上古史演義》詳細地描寫了殷紂王和他的寵妃妲己發明炮烙之刑的經過,而根本沒有提夏桀與炮烙之刑有什麼關系。這雖是一部演義小說,有許多細節是推想出來的,但故事的基幹卻是真實的。本書是在中國上古廣泛的神話、傳說、地質、生物、考古、金石、甲骨、古典書籍及近人著作多方面的史料中,選擇比較可信的,用通俗、輕松、帶有
Ⅶ 封陰刑法怎麼小便
正常便溺,口是留出來的,當然一般人手藝不好,受刑者很快就會死於逆行性感染造成的腎衰竭,活得久的不多。
Ⅷ 唐太宗時創設的加役流刑法屬於封建制五行中的哪一種刑法
流刑就來是流放刑,是封自建五刑的一種。即將犯人遣送到指定的邊遠地區,強制其戴枷服勞役一年,且不準擅自遷回原籍的一種刑罰,自二千里至三千里分為三等,每等加五百里,是僅次於死刑的一種較重的刑罰。婦女犯流罪的在原地服勞役三年。
Ⅸ 中國封建社會掌管刑法和獄訟隋朝時有什麼稱呼
大理寺
秦、漢時以廷尉主刑獄,審核各地刑獄重案。漢景帝、漢哀帝、東漢內末漢獻帝容、南朝梁武帝四次改為大理,均仍復舊。北齊定製,以大理寺為官署名,大理寺卿為官名。
隋以後沿用。大理之意:古謂掌刑曰士,又曰理。漢景帝加大字,取天官貴人之牢曰大理之義。大理寺所斷之案,須報刑部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