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的時代性
『壹』 民法典今日起施行,中國進入法典化時代,這背後有哪些重要意義
民法典的頒布和實施對國家、社會和個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會給我國的立法、行政、司法帶來重大革新,也更加規范市場競爭,此外也更加貼近和保障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2020年5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了我國“民法典時代”的正式到來。民法典是對我國現行的、制定於不同時期的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等等方面的民事法律規范的全面系統的編纂和修訂。它將會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個領域都為我國的發展和進步做出貢獻。
此外,我認為在文化領域和生態領域也有重要意義。在文化領域,民法典的編纂過程也是結合我國各民族文化的過程,不僅更有利於保護我國的傳統文化、民族精神,也更有利於我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傳播,更好地讓中國文化“走出去”。
『貳』 我國《民法典》的主要內容和主要創新點是什麼
1、主要內容: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
2、主要創新點: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
在編纂民法典的過程中,合理借鑒世界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但絕不照搬外國的民法條文,更不照抄書本上的民法理論,而是始終堅持從我國國情和實際出發,堅持問題導向,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民法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偉大實踐的最新成果。例如,總則編創新法人制度,增設特別法人;物權編落實中央關於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的要求,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相關規定作了完善。民法典是民事法治實踐的最新成果。
編纂民法典,通過完善權利保護和救濟規則,更好地維護人民權益。民法典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需求。例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對人格獨立、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的關注程度日益提高,尊重和維護人格權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
我國民法典是一部紮根中國大地、立足中國國情、彰顯中國精神的民法典。民法典編纂工作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聽取民法典編纂工作相關匯報。正是因為在編纂工作中貫徹落實黨中央確定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才確保了民法典編纂工作的成功。民法典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特徵。
(2)民法典中的時代性擴展閱讀:
編纂民法典的重大意義:
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編纂民法典,就是通過對我國現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規范進行系統整合、編訂纂修,形成一部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范合理、內容完整並協調一致的法典。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擺在突出位置,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征程中,編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叄』 民法典與時俱進的時代性具體提現在哪些方面
「兩會」民法典的表決通過是我第一次了解這個訊息,給予個人更多的感受回在於,民法典答是將各類民事法律統一進行編訂修撰,不再有各式各樣我們老百姓可能都記不住的各項法律,今後我們老百姓就能清楚的了解到,民法典就是保障我們生活方方面面的法律,讓我們老百姓有了一個更清晰在認知,這對法律在普及工作也是更加便利。
「民法典」也是一部與時俱進、不斷貼近我們生活的法律,它對以往在法律條例對社會的實踐做了總結歸納,進行了更細化、更全面、更符合國情的修訂。比如說其中應對社會「離婚率」增加的這一社會熱點,新設置在「離婚冷靜期」就能夠很好的解決大部分沖動離婚的事情,挽救更多的家庭,法典中還有更多方方面面對社會反映問題在修訂的法律保護,在這里就不一一追敘,作為一個新時代在公民在以後在工作生活中,也要去學習民法典的法律條例,並積極的做一個「民法典」的義務宣講員,
『肆』 「民法典時代」是什麼
中國民事法律制度從此開啟「民法典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黨中央決策部署,十二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編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總則作為立法工作的重點任務。民法典將由總則編和各分編組成,立法機關目前考慮分編為物權編、合同編、侵權責任編、婚姻家庭編和繼承編等。
民法總則就民法基本原則、民事主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責任和訴訟時效等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作出規定,構建了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基礎。
民法總則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等;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4)民法典中的時代性擴展閱讀:
2017年3月15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誕生了。被譽為「社會生活網路全書」的民法典翻開了第一頁。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法典編纂工作,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這一重大立法任務。新中國幾代人孜孜以求的「中國民法典」夢想邁出堅實一步,必將為華律網建設築牢根基,為奮進中國提供不竭動力。
編纂民法典堅持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推動華律網建設邁上新高度一部民法典,提升的是一個國家治理水平。
「民法」是法律體系這座「大廈」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民法典編纂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法律傳統、法治信仰和法治自信集大成者。編纂中國人民自己的民法典,是中國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全體人民的夢想,更凝聚著國家民族崛起的雄心壯志。幾度滄海桑田。
『伍』 如何理解新時代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屬於人民的法典作為新時代大學生如何學習好,
中國民法典是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是立足新時代、迎接新挑戰、反映新需求的民法典中國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也是真正屬於這個時代的民法典。
針對AI這一當下最為硬核的科技元素,中國民法典如何應對「AI挑戰"、體現「AI需求」、引導「AI向善」,是體現民法典時代性的標志。
當代大學生學習民法典:
1、當代大學生學習民法典須外化於行,自覺成為民法典踐行者,積極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當代大學生應積極傳播民法典要義精髓,做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生力軍。
3、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增強民法典的感召力。在認真學習、化用民法典基礎上,大學生們可通過擔任
普法志願者、參與民法典宣講團等方式,為廣大群眾傳授民事法律規范、闡釋民法典學理、講述民法典的編纂歷程
和民情關切;
助推提升全社會嚴格執行民法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良好社會
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5)民法典中的時代性擴展閱讀:
民法典草案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回應了當今社會的現實需求。例如,民法典草案單獨設立人格權編,突出保護人民的名譽權、隱私權等重要權利,不僅是我國民事立法的一次重大創新,更蘊含著對人民權利的充分尊重和保護。
針對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發展帶來的侵害個人信息現象,民法典草案規定了個人信息的保護規則,還首次將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納入保護范圍。
近年來,高空拋物墜物事件造成的悲劇屢次發生,民法典草案新增規定「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並細化各方責任,切實維護人民群眾「頭頂上的安全」。
『陸』 如何理解新時代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屬於人民的法典
因為新時代民法典是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而制定的。目的是為了維護人民的利益。
『柒』 大學生如何認識新時代民法典彰顯的民族精神與時代價值
寫作思路:意高則文勝立意,就是確立的中心和意圖,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發。
正文:
中國是擁有五千年法治文明的世界文明古國,在長期的治國理政實踐中積累了十分豐厚的政治智慧與法律智慧,並形成了法典化的立法傳統。然而,在漫長的歲月變遷中,中國古代始終沒有出現一部獨立的民法典。
近代雖制定了民法,但因一味移植西法、脫離國情實際而無法保障民眾的合法權益。新中國成立以來,陸續制定了《民法通則》和《婚姻法》《繼承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一系列民事單行法。
覆蓋民事法律關系的方方面面,為編纂一部旨在維護民事權利、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性質的統一民法典奠定了制度基礎、實踐基礎和理論基礎。民法典的誕生,將開啟中華法治文明新的歷史篇章。
其一,民法典凝聚中華民族共同意志,體現出社會主義立法的民主性、科學性和先進性。民法典在編纂過程中採取開門立法的方式。
廣泛聽取和吸收各界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充實和改善相關條文,嚴格履行法定程序,最大程度傾聽民意、反映民情、薈萃民智,是群眾路線在立法層面的深入貫徹,生動詮釋了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集中反映出社會主義立法的優越性。
其二,民法典既體現出新時代的核心價值,也弘揚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核心價值與民族精神相輔相成,都是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生活方式、理想信仰、價值觀念最本質、最集中的表達,深刻影響著中國人民的特質和稟賦,持續塑造著中華民族的靈魂和性格。
民法典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孜孜追求並不懈堅持的自願、公平和誠信原則納入其中,不僅實現了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有機結合,也展示了民法典捍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遵從民事立法普遍原則的基本立場,彰顯出中華民族在推動法治文明發展進步中的偉大創造精神。
其三,民法典是對依法治國經驗和智慧的升華,是人民權利保護的宣言書。民法典並不是憑空立法,而是在認真梳理和科學總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法治建設經驗與運行規律基礎上,對現行民事立法進行整理而成的。
無論是總則條款的設置,還是分則內容的排列,都體現出契合時代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務實精神。尤其是人格權的獨立成編和諸多平等保護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的規定,切實回應了大數據時代公民個人權利面臨的現實挑戰,表達了新時代民法典對人民權利保護的鮮明態度。
『捌』 民法總則什麼時候實施開啟民法典時代
作為中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民法總則》經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國民事法律制度從此開啟「民法典時代」。
民法典將由總則編和各分編組成,立法機關目前考慮分編為物權編、合同編、侵權責任編、婚姻家庭編和繼承編等。
民法總則就民法基本原則、民事主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責任和訴訟時效等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作出規定,構建了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基礎。
民法總則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等;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為民法典各分編和民商事特別法律具體規定民事權利提供依據。
民法總則通過後,現行民法通則規定的合同、所有權及其他財產權、民事責任等具體內容還需要在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時作進一步統籌,系統整合。民法總則通過後暫不廢止民法通則,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的規定不一致的,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適用民法總則的規定。
民法總則通過後,標志著民法典編纂工作第一步已經完成。第二步將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擬於2018年整體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分階段審議後,爭取於2020年將民法典各分編一並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通過,從而形成統一的民法典。
『玖』 民法典新增的最能體現時代特色的基本原則是
一:綠色原則。是最有時代特色的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