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適用邏輯

司法適用邏輯

發布時間: 2021-01-16 08:44:32

1. 司法三段論和普通形式邏輯三段論的區別

邏輯三段論的推理模式
在邏輯學領域,三段論最基本的含義是指直言三專段論,由包含一個共同屬項的兩個直言命題出發得到一個新的直言命題的演繹推理。如,MAP∧SAM→
SAP。當然,由於中項位置的不同,以及大小前提質
和量的差異,直言三段論還可以表現為不同的推理模式;形如(A→B)∧(B→C)→(A→C)的推理,即假言三段論,也是三段論推理的一個表現形式
司法三段論所涵蓋的推理模式
司法三段論雖然名曰「三段論」,但事實上,由法律條文、案件事實得出判決結論的司法實踐過程,所應用的推理模式卻是多種多樣的,遠非邏輯三段論所能涵蓋。主要表現在:
①由於案件事實情況和相關法律條文規定的不同,司法三段論常常要應用不同類型的推理,表現出多種多樣的推理模式,包括簡單命題推理(如直言三段論推理)、復合命題推理(如假言推理、必要條件假言推理、等值推理、二難推理)以及規范推理等等。
②即便是針對同一案件,也仍然可能需要應用
多種不同的推理模式,才能得出恰當的結論。

2. 什麼叫司法適用

司法適用是指國家司法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行使司法權運用法律處理具體案件的專門活動。它是以國家名義適用法律規范行使司法權的活動。

3. 司法三段論和普通形式邏輯三段論的區別是什麼

司法三段論是普通邏輯三段論在司法中的應用,只是普通邏輯三段論回的形式更多,有四答個格,24個有效式(其中5個弱式),而司法三段論往往只運用第一格,所以普通邏輯中三段論的第一格也叫作「審判格」。
這個問題我已經回答很多遍,請在「網路知道」中搜索一下,就能看到答案。

4. 法律適用的特點和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法律適用

法律適用,亦稱法的實施,指法律在社會生活中被人們實際地貫徹實施。

一、執法

執法的概念和特徵
執法,亦稱法的執行,指行政機構依法行使行政管理權,履行職責、貫徹和實施法律的活動。

(一)執法的特徵
[1]執法主體的特定性
執法主體必須是行政機關及其公職人員,或經行政機關授權、委託的組織和人員。
[2]執法范圍的廣泛性
執法是行政機關以國家名義對社會實行全方位組織和管理,涉及的社會生活領域十分廣泛。
[3]執法過程的主動性和單向性
執法一般是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是行政機關的單向性活動,是由行政權的性質決定的。
[4]執法內容的靈活性
為了適應社會關系的復雜性和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執法活動必須具有較大的靈活性,以滿足社會對執法活動的基本要求。
[5]執法性質的國家強制性
為了維護社會公眾利益,執法活動必須具有強制他人服從的性質,保證執法有效進行,體現了執法活動的權威性。

(二)執法主體的概念和分類
執法主體,指具備法律賦予的執法資格,能獨立實施執法權利,承擔執法責任的行政機關。有以下三類:
①國務院及職能部門
②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職能部門
③行政機關依法授權或委託組織

(三)執法的基本原則
[1]依法行政原則
一切執法活動必須以法律為依據,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法定程序,越權無效,違法要承擔責任。
①執法權的行使必須依據法律
未經法律明文授權,不得行使執法權。即「法無規定即禁止」
②執法權的行使必須符合法定許可權
行使執法權不得超越法定許可權。越權執法即違法。
③執法權的行使必須符合法定程序
執法程序合法性的實質就是保證執法行為的公正、公平,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2]執法合理原則
不僅要求執法行為符合法律文本的規定,而且要符合法律精神和宗旨,符合社會理性,實現法律與理性的統一。
①執法行為必須符合法律目的和宗旨
更好的體現立法者的根本意圖
②執法行為必須有合理的動機
執法應出於正當動機,不得違背社會正義
③法行為必須建立在正當考慮基礎上
全面考慮行為所涉及或影響到的各種相關因素
④執法行為的內容與結果必須公正合理
包括:平等原則、比例原則、糾正原則、一致原則

[3]執法效率原則
在一定時期內執法總投入與執法總產出的比率,即投入與產出的關系。
①要使執法機構設置法定化、合理化,這是提高執法效率的制度保證
②要全面提高執法人員的政治業務素質和執法水平,這是提高執法效率的基本條件
③要實現執法程序的法定化,這是提高執法效率的必要保障

[4]執法應急性原則

指行政機關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可以採取沒有法律規定甚至在某些方面與法律相抵觸的行政行為,以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①確實出現了非常危險緊急的狀態,非應急性措施無法排除該項妨害
②事後應當由法定國家機關及時確認並進行有效監督,一旦緊急狀態消失,應當恢復社會正常秩序和常態
③盡量避免和減少對社會各方面的影響和損害,把對社會不利因素盡可能控制在最小范圍

二、司法
(一)司法的概念
司法,亦稱法的適用,指司法機關及其司法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

(一)司法的特徵
[1]司法職權的特定性
司法權只能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照法定職權、程序來行使,具有國家權威性。
[2]司法活動的專業性
參與司法活動的人員必須具備專門的理念、知識、技能,運用獨特的語言、邏輯推理規律和職業技巧能力。
[3]司法過程的程序性
司法是司法機關依照法定程序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具有嚴格的程序性和合法性。
[4]司法裁決的國家強制性
司法是司法機關以國家強制力為後盾實施法律的活動。任何法律裁決,一經生效,就有法律上的不可撤銷性和強制性。
[5]司法結果具有文書性
司法必須適用法律的文書
司法文書對特定的當事人和事項具有法律約束力,必須執行和履行法定義務
司法文書也是一種法律事實,它可以導致具體的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

(二)司法與執法的區別4個
[1]兩者的主體不同
司法是司法機關及其公職人員適用法律的活動
執法是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執行法律的活動
[2]兩者的]對象不同
司法審理的是各類案件及涉及司法裁判的各類糾紛和爭端
執法管理的行政事務涉及社會各個方面,遠比司法廣泛
[3]兩者的程序性要求不同
司法活動要遵循嚴格的程序法規
執法活動的程序相對比較簡單
[4]兩者的地位不同
司法活動具有被動性,貫徹「不告不理」原則,不能主動包攬訴訟
執法活動具有較強的經常性和主動性

(三)司法的基本要求
[1]正確——在審理案件過程中,要用正確的方法查清事實,全面掌握證據。
[2]合法——在司法過程中要貫徹法治原則,嚴格依法辦事,符合法律規定。
[3]及時——司法活動的每個環節和全部過程,要符合法律規定的時間要求,保證法律適用的效率。
[4]公正——司法人員在審理案件過程中必須客觀公正,不偏不倚,秉公司法。
[5]合理——司法機關審理案件,要結合社會實際狀況,考慮各地經濟文化發展水平、道德傳統等因素,依法作出合乎情理的處理。

(三)司法的基本原則
[1]司法公正原則
司法機關依法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不偏不倚地裁判每個案件,維護社會正義。
[2]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原則
①司法權的專屬性
國家的司法權,只能由國家司法機關統一行使,其他個人組織或個人都無權形式。
②司法權的獨立性
司法機關依照法律獨立[4]行使自己的司法權,只服從法律,不受行政機關、社會組織或個人的干涉。
③司法權的合法性
司法機關在審案時,必須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辦事,裁判的基準只能是法律,而非法官的主觀臆斷。
[3]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①平等適用
我國法律對於任何公民都是平等適用的。
②平等保護
公民的合法權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
③平等制裁
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要依法平等地受到制裁。
④平等訴訟
任何公民都享有平等的訴訟權利。
[4]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①以事實為根據
司法機關在審案時,都必須以案件的客觀事實作為定性定量處理的基點,而不能以主觀臆斷為根據。
②以法律為准繩
司法機關在審案時,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辦事,把法律作為處理案件的唯一標准和尺度。
[5]司法責任原則
司法機關和司法人員在職務活動過程中,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社會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一定後果而應承擔責任的制度。[5]

三、守法

(一)守法的概念
守法,亦稱法的遵守,指一切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公職人員、及廣大公民都必須自覺遵守法律,在法律允許范圍內活動,依法享有法定權利,履行法定義務。

(二)守法的構成要素

[1]守法主體
所有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全體公民、我國領域內的外國組織、外國人、無國籍人等。
[2]守法范圍
①規范性法律文件
②有法律效力的習慣、國際條約、國際慣例、國家的政策、法定解釋
③非規范性法律文件,如判決書、調解書
[3]守法內容
行使法定權利和承擔法定義務的有機統一。

5. 司法三段論和普通形式邏輯的區別

1、司法三段論僅只復是普通邏輯制思維形式中三段論推理的一種運用,在普通形式邏輯中,除了三段論推理之外,還包含概念、命題、推理等更多的邏輯形式。即使是推理形式,除了三段論之外,還包含直接推理、聯言推理、選言推理、假言推理、二難推理等等。
2、司法三段論是普通形式邏輯三段論在司法中的應用,但普通邏輯三段論的形式更多,有四個格,24個有效式(其中5個弱式),而司法三段論往往只運用第一格,所以普通邏輯中三段論的第一格也叫作「審判格」。

6. 司法三段論和普通邏輯三段論的區別

這個問題我已經回答過了。司法三段論是普通邏輯三段論在司法中的應用,只是普版通邏輯三段論的形式權更多,有四個格,24個有效式(其中5個弱式),而司法三段論往往只運用第一格,所以普通邏輯中三段論的第一格也叫作「審判格」。

7. 司法工作者應該學點邏輯這句話是主觀邏輯

客觀邏輯,人家的意思是:如果你不收賄賂,就不會被查。司法缺的不是邏輯,是公正。

8. 司法的適用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你好,1.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社會正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包括實質公正,也包括形式公正,其中尤以程序公正為重點。司法公正的重要意義在於:首先,公正司法是法的精神的內在要求。其次,公正對司法的重要意義也是由司法活動的性質決定的。人們之所以委託司法機關裁決糾紛並信任其決斷,就是因為其公正和不偏不倚。公正與裁判,既是一種里表關系,又是一種唇齒相依關系。
再次,司法機關公正司法,是其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基礎。如果司法機關不能保持其公正性,司法機關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社會基礎。雖然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應當公正,但是公正對司法有著特殊的意義。公正是司法的生命。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是我國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也是我國法的適用的一條基本原則。在法的適用領域,「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基本涵義是:第一,在我國,法律對於全體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社會出身、宗教信仰、財產狀況等,都是統一適用的,所有公民依法享有同等的權利並承擔同等的義務。第二,任何權利受到侵犯的公民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不能歧視任何公民。第三,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要保證訴訟當事人享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不能偏袒任何一方當事人;在刑事訴訟中,要切實保障訴訟參加人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第四,對任何公民的違法犯罪行為,都必須同樣地追究法律責任,依法給予相應的法律制裁,不允許有不受法律約束或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任何超出法律之外的特殊待遇都是違法的。
要在法制實踐中充分貫徹這項原則,第一,應堅決反對封建特權思想,與形形色色的違背社會主義平等原則的封建殘余作不懈的斗爭,第二,看到我國法律適用中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與資產階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區別與聯系。一方面,社會主義法律適用的平等原則與資產階級法律平等原則存在著歷史聯系並在形式上相同,另一方面,二者在法律的本質上有著根本區別。第三,要看到適用法律的平等原則與我國社會主義法的性質是一致的。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全國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體現。貫徹平等原則就是實現體現在法律中的全國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第四,在司法工作中,必須忠實於事實、忠實於法律、忠實於人民,嚴格依法辦事,決不能看人辦案,因人而異,不能由於責任人的家庭出身,或過去的功績等等而對其的裁判偏離甚至違背法律的要求。
3.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我國在幾部訴訟法中都規定了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這項原則的基本涵義是:第一,以事實為根據,就是指司法機關審理一切案件,都只能以與案件有關的客觀事實作為根據,而不能以主觀臆想作依據,應當認真查清事實真相,使法律適用能夠作到「有的放矢」。第二,以法律為准繩,要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辦事,切實作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司法機關在工作中,要符合法律所規定的規格或要件,遵照法律所規定的許可權劃分並嚴格按照司法程序辦理案件;同時,在法律適用中堅持法制統一性的要求,根據我國的法律淵源體系適用法律。
為了貫徹這項原則,在司法工作中應當堅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的思想路線,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堅持維護社會主義法律的權威和尊嚴,不僅嚴格依照實體法的規定,而且嚴格執行程序法的各項規定;正確處理依法辦事與堅持黨的政策的指導的關系。
4.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我國憲法、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都對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根據我國憲法和有關法律,這項原則的基本涵義是:第一,司法權的專屬性,即國家的司法權只能由國家各級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統一行使,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此項權利;第二,行使職權的獨立性,即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獨立行使自己的職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非法干涉;第三,行使職權的合法性,即司法機關審理案件必須嚴格依照法律規定,正確適用法律,不得濫用職權,枉法裁判。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熱點內容
律師會見禁止性規定 發布:2025-10-11 12:34:56 瀏覽:759
條例違法怎辦 發布:2025-10-11 12:18:43 瀏覽:255
司法拍賣房營業稅 發布:2025-10-11 12:15:46 瀏覽:960
經濟法基礎理論內容 發布:2025-10-11 12:11:26 瀏覽:481
合同法約定年限 發布:2025-10-11 12:08:54 瀏覽:137
平安中國法治中國 發布:2025-10-11 12:08:52 瀏覽:108
合同法屬於哪個法 發布:2025-10-11 12:08:03 瀏覽:886
軍事法規共 發布:2025-10-11 12:00:33 瀏覽:231
網路購物法律法規 發布:2025-10-11 11:51:52 瀏覽:979
勞動法中的三大義務 發布:2025-10-11 11:45:20 瀏覽: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