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解釋與法律解釋
1. 法律解釋與司法解釋的區別
司法解釋僅指司法機關在法律使用過程中對法律所作出的解釋。法律解釋回是一個大的概念,法答律解釋指由一定的國家機關、組織或個人,為適用和遵守法律,根據有關法律規定、政策、公平正義觀念、法學理論和慣例對現行的法律規范、法律條文的含義、內容、概念、術語以及適用的條件等所做的說明。法律解釋由於解釋主體和解釋的效力不同可以分為正式解釋與非正式解釋兩種。 我國的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解釋權為核心和主體的各機關分工配合的法律解釋體制的基本含義是,在法律解釋的許可權上,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立法解釋權,其目的和任務是對「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以及「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法律規范進行解釋,行政解釋、司法解釋的目的和任務在於解決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在三種解釋的關繫上,立法解釋是行政解釋和司法解釋的基礎;在法律解釋的效力上,立法解釋的效力最高,其他國家機關對法律的解釋效力低於立法解釋。 法解釋就屬於正式解釋的一種。
2. 司法解釋和政策解讀的區別是什麼
談幾點區別:
1.二者主體不同
司法解釋的有權機關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除此兩版家,別無分權店(你要求講的通俗)
政策解讀,是不特定機關都可以作出的,法律對其主體並無限制
2.二者的對象不同
司法解釋針對的是現行法律。
政策解讀的對象是黨的政策。
3,二者解釋的效力不同
司法解釋一旦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須遵守,否則將承擔不利後果。
政策解讀,更大程度上是對黨的政策的解讀,不像司法解釋那樣嚴謹、公開,其並不具有嚴格的可操作性也不是人人都必須遵守。
4,二者解釋的目的不同
司法解釋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司法機關在辦理案件時統一對法律的理解和適用
政策解讀的目的是為了闡明政策,更多的帶有宣講的痕跡
3. 司法解釋和法律是什麼關系
前者來法律條文及對自法律條款的解釋權歸法律的制定部門,而司法解釋則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某個或某些特定問題如何適用司法條款而專門做的適用性解釋。前者是立法機構的權力,而後者是司法部門的權力。
4. 法律解釋與條例哪個效力等級高
在一國之內同一法域之中,法律體系呈現出縱橫交錯的特徵。在單一制專的國家結構中屬,為了維持法律體系的內在統一,不但各種法律部門在橫向上要相互銜接,而且各種法律淵源在縱向上要保持協調。從法的效力上看,一切法律淵源都具有法的形式效力,該效力本身並不存在差異;但是,不同淵源的法律規范卻存在等級。所謂法律位階,是指每一部規范性法律文本在法律體系中的縱向等級。下位階的法律必須服從上位階的法律,所有的法律必須服從最高位階的法.
在我國,按照憲法和立法法規定的立法體制,法律位階共分六級,它們從高到低依次是:根本法律、基本法律、普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部委規章屬於最底法律位階,所以省級條例法律效力大。
5. 法律與司法解釋相沖突,如何適用
一般以司法解釋為准,比如擔保法出台後最高法院出台了擔保法司法解釋,與擔保法內容很多是矛盾的,在實踐中按擔保法解釋辦
6. 法律與司法解釋哪個效力大
廣義的司法解釋是指司法機關及其司法工作人員在司法工作和訴訟程序中對法律的闡釋,狹義的司法解釋是指國家最高司法機關根據法律賦予的職權就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製作的具有普遍司法效力的規范性文件。
另外還有立法解釋,學理解釋,任意解釋。
立法解釋同被解釋的法律一樣,具有普遍約束力.因為作出立法解釋的是立法機關,也是法律的制定機關,因此他們的效力是等同的.
司法解釋是司法機關是適用法律的時候,結合客觀實際作出的解釋,其運用於審判/檢察等司法活動的實踐中.在我們實際操作中,他的效力也是很高的,但是從法理上來說,司法解釋效力低於法律.
學理解釋是專家學者從法律理論/各家學說的角度對法律所作出的解釋,沒有法律強制力,不是法官審判案件的依據,不具法律約束力,但是從法律的淵源及將來的發展來看,學理解釋是一個很重要的法學發展的推動力量.
任意解釋是任意人員作出的解釋,不具備法律強制力,不是法官審判案件的依據,不具法律效力,沒有約束力.
7. 法規,司法解釋與法律抵觸怎麼辦
《立法法》規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在審查、研內究中認為行政法規、地容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憲法或者法律相抵觸的,可以向制定機關提出書面審查意見、研究意見;也可以由法律委員會與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召開聯合審查會議,要求制定機關到會說明情況,再向制定機關提出書面審查意見。制定機關應當在兩個月內研究提出是否修改的意見,並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和有關的專門委員會或者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反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根據前款規定,向制定機關提出審查意見、研究意見,制定機關按照所提意見對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進行修改或者廢止的,審查終止。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經審查、研究認為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同憲法或者法律相抵觸而制定機關不予修改的,應當向委員長會議提出予以撤銷的議案、建議,由委員長會議決定提請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決定。
8. 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的效力有什麼區別
1、解釋主體不同
全國人大常委會屬於立法機關,其作出的解釋屬於立法解釋;而「兩高」屬於最高司法機關,其作出的解釋屬於司法解釋。
2、解釋效力不同
作為立法解釋,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而「兩高」的解釋屬於司法解釋,是工作層面的,其解釋效力要低於立法解釋,不能與立法解釋相沖突。
3、解釋情況不同
根據立法法第42條第2款的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只針對以下兩種情況進行解釋: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而「兩高」只針對司法實踐中遇到的法律適用問題進行解釋。
4、解釋程序不同
根據立法法第43、46條的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解釋可以由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解釋要求。
法律解釋草案表決稿由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過半數通過,由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而「兩高」的司法解釋主要由其內部的業務部門或者其他相關單位或者個人提出,並分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通過。
9. 行政規章和司法解釋是不是法律
不是,首先行政規章與法律制定主體不同,效力地位不同。
其次 司法解釋顯然僅僅是針對個案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的解釋,並不具有普遍的效力。 司法解釋長期以來成為司法機關辦案的依據並不能使其因此成為法律,存在甚至長期存在不能成為司法解釋具有合法地位的理由。法的制定機關是國家立法機關,法院和檢察院既然不是立法機關,它們所做出的任何解釋、解答、答復以及復函都不是法。
一:法律 是指由全國人大或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在全國范圍內生效的規范性法律文件。
法規 是指國家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批准後施行。法規也具有法律效力。
行政法規 特指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事務,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發布的規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低於憲法和法律,高於行政規章。
二:《立法法》
第七十八條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第七十九條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條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10. 司法解釋的規定與法律法規是一樣的嗎
司法解釋的效力與法律是一樣的
法律法規的效力是不同層次的,法律效力高於一般法規(行政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