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先振司法廳
① 處置糾紛機制從哪裡入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加強源頭治理,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需要各地繼續重點關注和推動解決。如何更好構建社會矛盾的化解機制?怎樣讓調解變得更及時、發揮更大作用?記者日前在湖北、河北等地采訪調研。
聯防聯調,跨界矛盾共同管
腳手架斷裂傷人命,當事三方各執一詞,死者親屬情緒失控……鄂皖兩省邊界,一起糾紛一觸即發,極易釀成群體性事件,兩地人民調解委員會直面考驗。
事發去年1月,湖北省英山縣石頭咀鎮新店村村民賀某應鄰居梅某邀請,到一崗之隔的安徽省霍山縣上土市鎮村民吳某家中建豬舍。不料,在豬舍木樑架設過程中,賀某製作的用作「腳手架」的木凳腳榫突然斷裂,賀某摔落地面,頭部受傷,後經搶救無效死亡。
實時上傳,糾紛上報「點對面」
河北石家莊市欒城區,剛吃過午飯的柳林屯司法所所長劉增彥打開「民調通」,看到夏涼村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劉鎖柱上傳了一條信息:一名外地女子因債務糾紛持刀去了村民劉某家。劉某已經幾年沒回家了,家裡只有劉某的妻兒。
「有可能是傷人,也可能是自殺,必須趕快制止!」劉增彥立即向欒城區司法局主管領導匯報,接著聯系派出所民警、鄉鎮包村幹部等趕到夏涼村。他們和劉鎖柱一起先穩住女子情緒,而後和劉某的長輩共同商量解決方法。經過一番入情入理的調解,最後雙方達成和解協議,劉增彥和村幹部送女子坐上了回家的汽車。
「可別小瞧了這個手機程序,它就像是指尖上的『調解員』,在基層矛盾糾紛調解中派上了大用場。」劉增彥說。為了優化人民調解的程序和效率,河北省司法廳自2014年以來研發推廣了人民調解工作信息化管理軟體,探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人民調解工作。
河北省司法廳基層工作指導處處長高道沖介紹,整個系統由3個部分組成:「民調通」手機軟體,由人民調解員使用,具有糾紛排查、調解信息上報以及信息查詢等功能;「領導通」手機軟體,安裝在司法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手機上,可以隨時了解轄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和隊伍情況,指揮調解工作;「管理平台」,可以為上級決策、協調、指揮人民調解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劉鎖柱說,使用「民調通」不用輸入很多文字,耗時僅一兩分鍾,發現矛盾糾紛苗頭就實時上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不同於電話報告情況的『點對點』,通過『民調通』上報情況是『點對面』,相關部門領導都能夠查看上報情況,而且留有操作痕跡,進而倒逼職能部門履行職責。」欒城區司法局副局長郭會斌說。
截至2017年10月,河北省170個縣市區已經實現了「民調通」全覆蓋,入網用戶5萬多部。
敢於創新,直面痼疾破難題
現實中,在面對群眾的利益糾紛時,一些部門與部門之間、地方與地方之間存在相互推諉、不敢作為的情況,使得群眾內部的矛盾糾紛得不到及時化解,影響社會穩定。
武漢城市圈建立聯防聯調機制以來,邊界矛盾糾紛解決成功率大幅提高。最近兩年來,共處理矛盾糾紛1285件,調解成功1260件,成功率超98%。「聯防聯調機制是實現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重要制度創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楊燦明表示,「這種機制使邊界之間的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中,在社會治理層面滿足了不同城市邊界地區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需要。」
記者調研時發現,基層需要調解的案件數量龐大,依靠傳統方式調解,分析研判周期長,並且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隨著社會發展,矛盾糾紛突發且日益多樣、復雜,對人民調解的協調聯動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據介紹,如今的「民調通」,已經成為人民調解的資料庫,可以對矛盾糾紛數據進行深入分析研判,對沒有調解成功甚至有可能激化的矛盾及時進行指導,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跨地域、跨部門等疑難問題,有效實現了民間矛盾糾紛的預測預警預防。
內容來源於《 人民日報 》
② 湖北省司法廳現任廳長是誰
譚先振!!!!
③ 湖北省司法廳領導成員
譚先振 湖北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
魏月明 湖北省司法廳黨委副書回記、副廳長(正廳長級答)
潘艷明 湖北省紀委監委駐省司法廳紀檢監察組組長 省司法廳黨委委員
陳文貴 湖北省司法廳黨委委員、副廳長
劉嗣元 湖北省司法廳副廳長
張正軍 湖北省司法廳黨委委員、副廳長
張聖華 湖北省司法廳黨委委員、副廳長
肖惠斌 湖北省司法廳黨委委員,省戒毒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
郝愛民 湖北省司法廳黨委委員,省監獄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
蔣國平 湖北省司法廳一級巡視員
鄧傳榮 湖北省司法廳二級巡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