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司法是什麼
樓上的,不是法律人不要答這樣的問題。
中國
司法,簡單來說是掌管法律怎麼用的機關,比如法院,檢察院。公安絕對沒有司法權,它只是各級政府的職能部門,樓上答案是不對的。
立法,就是創造法律的東東了,比如人代會,各級人代會,國務院(可以搞行政法規的)啦,反正憲法中說它有權利造法的都算立法機關。但最高權力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行政,簡單的說就是各個有行政權的部門。比如最高級政府國務院,然後是28個部委,19個直屬機構等等,然後到下面就是叫政府,部委對應各個廳或局。
美國
美國和中國是不同的,它是聯邦制國家
司法,也是和中國差不多,但是他們掌管司法時候是完全獨立的,不受任何的影響,最高法院是聯邦法院
立法,和中國的是一個意思,但掌管它的是議院
行政,也是政府,總統可以說是最高的行政長官。
但不一樣的是,聯邦,就是各個州就是一個小國家了,可以有自己的立法行政司法,然後每個州讓出自己的一部分權力,組成整個聯邦,就是美利堅合眾國,國也有自己的立法,行政,司法,而且其它州也都聽從國家的。明白了嗎?
分分給我,不明白可以再補充哈
對5L的答復我想說一點,你說的我明白哈,我是想用更通俗易懂的話說出來,這個聯邦,太不好解釋了。總的來說就是各個洲讓度自己擁有的權力組成國家,而每一個州要從原則上服從聯邦。就好像是 州<聯邦<全體的州
B. 司法不公是個什麼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九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內認為有錯誤的容,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四十一條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訴,但是不能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六十二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C. 公司有一個司法解析是什麼意思
也是有他的一個定義的,因為這個公司的高分解析的又是什麼意思?關系都解析的話,你是不是要按照他兩個哥解析那個方法進行一些解析就可以完成?
D. 法律就法律,司法是個什麼意思
概念
司法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照法定職權和法定程序,具體運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在西方國家,由於「三權分立」,司法與行政、立法之間有嚴格界限。
司法的作用
「司法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類似的法諺在最近的十幾年間已逐漸為人們所耳熟能詳。「司法」也越來越多地成為法律職業者和普通人掛在嘴邊的名詞。然而,在面對諸如「究竟什麼是『司法』?」這樣看似簡單的問題時,不但外行說不出什麼道道來,就連法律人自身,恐怕也無法說得明晰與透徹。
引人注目的是,我國憲法對「司法」的概念並未明文界定。在筆者看來,這種立法的缺失並非立法者的過失疏漏,實乃有意為之。留下「司法」的懸念一是立法者無法消彌學界關於「司法」概念的爭論,二是立法者自身亦對「司法」及其性質認識模糊。最重要的,憲法和法律有意疏漏「司法」的概念有助於國家決策層適時對「司法」作出調整。至於「司法」的實質意涵有無藉由理論加以建構的可能,在學界向來也備受質疑。
西方及中國特色司法概述
在西方,「司法」一詞大都同時作為學理上的概念和各國實定法上的用語而存在。依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司法有別於立法及行政,是「處罰犯罪或裁決私人爭訟」的權力,性質上屬於純粹的法律作用,而非政治作用。法官不過是法律的傳聲筒,只能依三段論法精確地適用法律條文,不具有違憲審查權,甚至連解釋權亦嚴格受到限制。但從現代各國司法體制及司法機關的職權來看,孟氏對司法的定義方式顯然與現實已有了很大的不同。一般認為,司法的內容受各國傳統及時代因素影響,具有歷史的可變性,無法以一定的方式加以界定。考察現代各國對「司法」概念的具體實踐,大體上,美日與德法堪稱兩類典型。
美國的司法概念,依其聯邦憲法第3條規定,以「事件及爭訟」(Cases and controversies)為要素,包含民事、刑事及行政事件的裁判。而且,法院審理案件時,附帶對有關法令進行違憲審查,這是司法的本質性義務。日本戰後對美國司法制度全盤照收,因此,在對司法的理解上,也大致採取與美國相同的態度。
法國自大革命以來,即將司法范圍限定於民、刑事裁判,不包括行政案件的裁判。司法的任務亦受嚴格限制,大革命時期的法律規定,法官干預立法權及執行權行使的,即構成瀆職罪。同時,法院「解釋」法律也被絕對禁止,相應地,法官僅能一板一眼適用法律。1958年法國第五共和憲法雖然引進違憲審查制度,但該制度與一般司法不同,這很突出地反映在相應法律條文的歸屬上:後者規定於第八篇「司法權威」,而前者卻另外規定於第七篇「憲法院」。同屬大陸法系的德國,傳統類似於法國,將行政法院排除在司法體系之外,現行基本法則另設「裁判」(Rechtsprechung)一語,做為「司法」的上位概念,用以統括普通法院、行政法院、財政法院、勞動法院、社會法院及具有抽象違憲審查權的憲法法院。
然而司法的實質並不在於司法范圍的深廣,而在於「司法」之所以成其為「司法」的底線。我國司法體制本仿蘇聯而建制,在我們當年所著力效仿的蘇聯解體之後,其國原依存的司法體制亦分崩離析。現今的俄羅斯等國在司法體制上也業已全盤接收「三權分立」學說,並已完成相應改制。在此境遇下的中國司法體制既面臨與原蘇聯舊體制的決裂,又礙於政治因素及本土國情而無法斷然象俄羅斯等國一樣對司法制度進行徹底改造,「有中國特色的司法體制」一語便成為國家決策層所握持的一根救命稻草,並為學界學者所著力維護。
如果有關「司法」概念的爭議僅僅存在於學界,倒也能讓我等百姓們圖個清靜:管他吵得天翻地覆呢,那是學者們的分內之事,犯不著讓普通人操心。然而正因為法律的缺席,不可避免地引來了與司法有些許聯系的機關或部門的攪局,他們在各自的權力范圍之內對司法指手畫腳,終至「司法」成為一張「普羅米修斯的臉」,變幻莫測。諸如國務院總理在人大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大聲疾呼「深化司法改革,嚴格執法,公正司法」,諸如眾多將「公檢法司安」統歸「司法部門」而行文的黨內及政府紅頭文件,再諸如通常兼任公安部門領導人的政法委書記在個案上對檢察長、院長的指示,等等等等。「司法機關」終於淪落為「政法機關」的一個下位概念。
E. 五個月內如何通過司法考試
如果你不是法律專業出身,建議你還是先看透三大本然後在再看一些輔導資料,我當時用的萬國的,感覺還不錯。如果你是法律科班的,基礎也不錯可以直接看輔導資料了。但不管怎樣,都要重視真題的重要性,因為司法考試是標准化的考試,是有章可循的,通過司法考試真題可以研究出命題思路,因此研究真題是復習司法考試的不二法寶。也可以到網上下載一些錄音,我感覺鄢夢暄的商經,阮齊林的刑法,楊秀清的民訴和其他老師的刑訴,但輔導班我認為就不要報了(個人意見)。五個月的時間足矣,每天的學習要張弛有度,整個學習計劃也要張弛有度,否則你很可能堅持不下來。祝你順利通過,以後無論是做律師還是法官檢察官,路還是很好走的。加油啊
F. 司法局是干什麼的有什麼作用
司法局是政府的司法行政機關。受黨委與政府的領導。司法局規格比法院、檢察院略低,是政府宣傳管理法律的專業職能部門。
司法局的作用
(一)研究起草司法行政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編制本市司法行政工作的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並監督實施。
(二)負責組織、指導對刑滿釋放和解除勞動教養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
(三)負責本市司法行政系統的隊伍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
(四)研究制訂本市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總體規劃,組織、指導、協調全市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五)負責管理本市律師、法律援助工作和公證機構及公證活動;研究律師、公證工作的改革與發展,並提出實施辦法。
(六)負責管理本市法律服務機構和在京設立的國(境)外律師機構;監督、指導本系統的社會團體工作。
(七)指導本系統法學教育及業務培訓工作。
(八)負責指導區、縣司法行政部門管理人民調解工作、社區矯正工作及司法助理員、基層司法所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
(九)負責本市司法行政系統的外事工作和對外宣傳、交流工作。
(十)指導和管理本市面向社會服務的司法鑒定工作。
(十一)負責本市仲裁機構的登記管理工作。
(十二)負責本市國家司法考試工作。
(十三)負責社區矯正工作
(十四)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十五)管理本市監獄管理局和本市勞動教養工作管理局。
(6)五個司法是什麼擴展閱讀
司法局機構如下
直屬機構
律師協會公證處 老幹部活動中心 市律師培訓中心 市法律援助中心等
部門管理機構
市監獄管理局 、市戒毒管理局、市勞動教養工作管理局
代管機構
·市法學會 ·法學雜志社
參考資料司法局-網路
G. 司法社區矯正系統是什麼是什麼軟體它的作用是什麼,請專業的人士解答一下,謝謝、、
一、簡介:
社區矯正電子監管信息化系統,利用GPS、通訊網路,通過GPS/LBS等人員定位終端實現對被矯正對象的實時監控、信息交互;並結合簡訊、語音、視頻等技術優勢,實現矯正工作者與被矯正人員的信息交互,有效的控制社區矯正「五類」人群的活動范圍區域,消除安全隱患。整個系統必須保證網路安全性,無線數據通道安全性,並對相關人員信息,數據,進行保密處理,實現社區矯正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矯正工作者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量。
二、作用:
社區矯正移動管理系統建成後,將實現各司法所及公檢法部門、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在同一個系統平台上工作和溝通,實現數據的集中統一和管理分布式應用,全面管理社區矯正管理的整個過程,使得社區矯正管理者能夠多繁瑣的日常行政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從事社區矯正信息的獲取、整合、監視、控制與調整等方面的工作。使得司法系統的社區矯正管理以更多的精力放在以矯正對象為中心的工作重心上。
三、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1、經濟效益:
採用手機定位技術對矯正對象進行監管,徹底解決了費時、費力的人工監管方式,有利於為國家節約大量的財政資源。
2、社會效益:
使用手機定位技術進行矯正對象區域監管,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以人為本,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價值目標,也是現代刑法追求的價值目標之一。以人為本在刑罰執行過程中的基本要求就是把任何一個人都作為人來看待。矯正對象也有其自身的自由和幸福。對於矯正對象的關懷不再是一種恩惠,而是法制國家一項義務性的社會任務,是和諧社會的一項基本要求。
H. 全面建設法治國家的五個方面
一是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提高立法質量。實踐是法律的基礎,法律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要提高立法質量,必須完善立法規劃,突出立法重點,堅持立改廢並舉,提高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針對性、及時性、系統性。要完善立法工作機制和程序,擴大公眾有序參與,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使法律准確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更好協調利益關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二是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整合執法主體,相對集中執法權,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問題,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要完善行政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強對行政執法的監督,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堅決排除對執法活動的非法干預,堅決防止和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堅決懲治腐敗現象,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
三是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要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改進工作,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優化司法職權位置,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機制,加強和規范對司法活動的法律監督和社會監督。堅持司法為民,改進司法工作作風,通過熱情服務,切實解決好老百姓打官司難問題,特別是要加大對困難群眾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援助。
四是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是權力正確運行的重要保證。要確保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序,建立健全決策問責和糾錯制度。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完善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I. 司法機關是哪幾個部門
三個機構:公安、檢察、法院;五部門:公安部、檢察院、法院、反貪局、國家安全局。
J. 我國的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分別包括哪些,二者的關系是什麼
我國行政機關包括中央行政機關和地方行政機關兩級。
中央行政機關有國務院、國務院組成部門(包括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和審計署)、國務院直屬機構(如海關、稅務、工商、環保總局等)等組成。
地方行政機關包括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成部門(如民政局,勞保局,衛生局,審計局等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直屬機構和特設機構(如工商,質量監督,環保,葯監局等)、以及各級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包括區公署,區公所,街道辦事處)。
公安機關的地位比較特殊,既是一級行政機關,又是司法機關,根據其行使的具體職能確定。
「公安機關依法行使偵查權,具有司法機關的性質。公安機關具有雙重屬性,除具有司法機關的屬性外,歸屬國家行政機關的組成部分,屬於公安行政管理機關。」這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就是說,公安機關歸口於政府部門,這就是其國家行政機關屬性(如國務院設公安部、省一級設公安廳、市縣一級設公安局);同時,公安機關依法行使偵查權,就又有了司法機關屬性(偵查權是依刑事訴訟法而據有)。當然,這也是中國的國情,在外國,警察機構是獨立於行政機關之外的,只是司法機關。
司法機關,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只是指國家的檢察機關(檢察院)與審判機關(法院),廣義的,則包括公(公安機關)、檢(檢察院)、法(法院)、司(司法行政機關中的監獄)以及國家安全機關。
這里特別要說一個司法行政機關,這也是中國的特色。也就是中央的司法部,地方的各級司法廳、局。(下面引號內的內容,可看可不看)
「新中國成立後,根據《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於1949年10月30日設立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後,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同時在各大行政區成立了行政區司法部,大行政區撤消後,又陸續建立了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廳、局,地區、市一級設有專管司法行政工作的機構。建國初期的一年裡,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在改革舊的司法制度,建立健全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建立律師公證制度,創辦政法院校,培養法律專門人才,培訓司法幹部,開展法制宣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鞏固人民民主政權,促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但是,1959年,全國司法行政機關被撤消,直至「文化大革命」結束,這種狀況整整延續了20年。1979年9月召開的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0次會議決定,加強司法行政工作,重建司法部。」
「司法行政機關的職能和任務主要有12項:監督和指導全國監獄執行刑罰、改造罪犯的工作,監督和指導全國勞動教養工作;制定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和普及法律常識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和檢查各地區、各行業的依法治理工作,指導對外法制宣傳工作,管理法制報刊;監督和指導全國的律師工作和法律顧問工作,管理社會法律服務機構和在華設立的外國(境外)律師機構;監督和指導全國公證機構和公證業務活動,負責委託港澳地區律師辦理在內地使用的公證事務;指導全國的人民調解和司法助理員工作;管理部直屬的高等政法院校,指導全國的中等、高等法學教育工作和法學理論研究工作;組織參加聯合國有關預防犯罪領域的會議和活動,承辦聯合國有關對口部門的往來業務,組織參加國際有關人權問題的法律研討和交流活動、開展政府間的法律交流與合作;參加與外國簽訂司法協助協定的談判,負責國際司法協助協定執行的有關事宜;參與國家立法工作,組織司法領域人權問題研究;監督大型監獄、勞動教養場所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管理直屬單位的國有資產;指導全國司法行政系統的隊伍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協助省、自治區、直轄市管理司法廳(局)領導幹部。」
實質上,國家最初設立司法部,是有些與國外的司法部相類似(比如,美國的司法部就是相當於中國的檢察院與警察系統的合二為一)的想法,但,國情使得辦不到,最後,59年,全國所有的律師全成了右派,司法部也就沒戲了。79年重建,則有與公安系統分權的意思,公安系統的權力過大,則從公安系統分出國安、司法(司法行政機關),其中,司法分管勞改(監獄)、勞教,後來又把律師業務(實際,律師剛恢復時,是在法院內設置的)、公證業務增加進來,再加上與法制宣傳有關的工作。
所以說,我國的司法行政機關,除監獄是司法機關外,其他的,都不能說是司法機關。是最與司法二字名不副其實的。(我國外的司法部,是不可同日而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