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面

刑法面

發布時間: 2021-01-17 03:17:12

A. 刑法方面的案例分析

張某已經預見李某會吃剩下的有毒剩菜和張某沒有預見李某會吃剩下的剩菜分析本案的處理。

情況一:張某已經預見李某會吃剩下的有毒剩菜,此時李某回來,進入廚房並吃下剩菜中毒。張某一看,吃下剩餘的毒葯跑到其父的墳前哭泣。

張某事先已經預見到李某可能會吃到剩飯,一般有兩種可能性,一是放任的間接故意,二是過於自信的過失。

但是,張某在看見危險確實發生,卻沒有實施救助義務,反而自己吃下剩餘毒葯離開,對於張某沒有積極救治李某的客觀行為,結合前面的已經預知的主觀情況,說明張某主觀上對於李某的死亡並不反對。張某並不希望李某死亡,但是,其明知李某有可能吃有毒剩飯,卻放任李某的死亡。主觀上構成間接故意,應按照故意殺人罪處理。

情況二,張某沒有預見李某會吃剩下的剩菜,而李某吃下了剩飯,張某一看,吃下剩餘的毒葯跑到其父的墳前哭泣。

張某沒有預見到李某會吃含有毒葯的剩飯,說明其並沒有殺害李某的主觀故意,主觀上是反對李某服毒行為的發生,張某將有毒剩飯放在外屋,自己去裡屋寫遺書,應當預見沒有預見李某食用有毒剩飯的可能性。張某屬於疏忽大意的過失。雖然,張某看見李某中毒後沒有進行救治,但是由於他先前的主觀屬於過失,因此,一般不認為他的主觀過失轉化為間接故意。而是認為他的錯誤認識,認為李某必然死亡而未盡救治義務。因此,這時張某應定過失致人死亡罪。

B. 一些刑法方面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 收容教養制度及其改革,是我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進程中無法迴避和不容忽視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本文試對此作初步探討。
1、收容教養制度的沿革與現狀
收容教養制度是我國所特有的對少年犯罪人進行收容,集中教育管理的一項制度。建國以來,我國出台了一些關於收容教養的政策性文件,最早可追溯至1956年2月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內務部、司法部、公安部《對少年犯收押界限、捕押手續和清理等問題的聯合通知》,其中規定,在少年犯管教所收押的人員中,其犯罪程度不夠負刑事責任的,對無家可歸的,則應由民政部門負責收容教養。

1965年5月15日,公安部、教育部聯合發出《關於加強少年管教所工作的意見》。1979年我國刑法首次提到收容教養一詞,但此外並無任何說明。因而收容教養制度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在法律中沒有規定。之後,公安部陸續出台了一些涉及收容教養的文件,對一些內容作了粗略的規定。這些文件由於頒發於不同歷史時期,比較零散,有些甚至互相抵觸。 1997年刑法修改後,仍然在《刑法》第17條第4款規定:「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9條也規定:「已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滿十六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時,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可以說,刑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是目前我國收容教養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據。但由於缺乏系統具體的規定,缺少配套的法規規章,在實踐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影響到收容教養制度的正確有效實施。
2、關於收容教養的性質
收容教養制度自形成以來,對其性質的爭議一直沒有停止。一方面,它規定在刑法之中,並且收容教養的期限之長,處罰之嚴重,似乎應當屬於刑事處分的一種。但刑罰種類並不包括收容教養,同時,刑法有關條文又明確規定,有權收容教養的機關是政府部門,這似乎又應歸屬於行政處罰。那麼,收容教養制度到底應當屬於什麼性質呢?
1956年2月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內務部、司法部、公安部《對少年犯收押界限、捕押手續和清理等問題的聯合通知》中規定,對於十三周歲以上未滿十八周歲的少年犯,「如其犯罪程度尚不夠負刑事責任的,……,對無家可歸的,則應由民政部門負責收容教養。」「刑期已滿的少年犯,應當按時履行釋放手續,……無家無業又未滿十八周歲的應介紹到社會救濟機關予以收容教養。」從該規定看,最初收容教養的性質帶有較強的社會救濟性質,而處罰性較弱。
但是,從1979年刑法和1997年修訂刑法的有關規定看,收容教養具有明顯的懲戒處分性質,而社會救濟性趨弱。

第二個問題:1、無過當防衛的規定中的暴力犯罪不僅指前面列舉的行凶、殺人等這五種,只要是針對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為都可以構成無過當防衛。比如投毒、爆炸罪等。
2、無過當防衛針對的是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暴力是必要條件。不能對處於預備階段或是以不作為形式進行的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施行無過當防衛。

C. 刑法方面的案例分析題!

李四與王五之間構成片面共犯。

片面共犯是指共同行為人的一方有與他人共同實施犯罪的意思,並協力於他人的犯罪行為,但他人卻不知道其給與協力,因而缺乏共同犯罪故意的情況。

兩人均構成票據詐騙罪(刑法第194條第1款)。該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利用金融票據進行詐騙活動,騙取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片面共犯是否構成共犯,在理論界存在爭議,有認為屬於共犯,有認為不屬於共犯的,主要的爭議在於共犯是否以共犯間的意志聯絡為要件。行為共同說認為,共犯關系的發生,僅以雙方的共同行為即可,至於其意思如何,則在所不問。

是否構成共犯在本案中對兩人的定罪沒有影響,兩人均構成票據詐騙罪,但對兩人的停止狀態有影響。如果承認片面共犯就是共犯,那麼,一人既遂全體既遂,兩人都是既遂狀態;如果不承認片面共犯是共犯,那麼,李四雖然獲取了錢款卻是票據詐騙未遂,王五雖然沒有獲取錢款,卻是票據詐騙既遂。

類似的案例是司法考試的一個題目:甲想詐騙乙,乙明知甲是詐騙,但是出於同情甲的困難處境,就假裝被其詐騙,將錢交給甲。這時,甲雖然表面上騙取了財產,但是,卻是犯罪未遂。甲並沒有因為詐騙獲得財產,而是因為乙的憐憫贈與甲的財產,因此,甲的詐騙的停止狀態是未遂,而非既遂。

同理,如果片面共犯不是共犯。李四意圖票據詐騙銀行,結果王五已經發現了李四的詐騙意圖,仍然故意支付了票據,這時李四的票據詐騙未遂,王五卻已經既遂了。當然,如果片面共犯屬於共犯,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雙方均為票據詐騙罪既遂。

票據詐騙罪的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明知,是否以騙取他人財物為目的是區別罪與非罪的重要標准。

為避免混淆罪與非罪的界限,法條對行為人主觀方面的一些狀況進行了特別規定。如:使用偽造、變造、或者作廢的匯票、本票、支票,行為人在主觀上必須是「明知」的,在主觀上是否明知其所使用的匯票、本票、支票是偽造、變造或者作廢的,是劃分是否構成本罪的重要界限之一。如果行為人在使用匯票、本票、支票時,在主觀上確實不知道該票據是偽造、變造或者作廢的,則不構成本罪。本案中,李四和王五均明知票據系偽造,並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實施了票據詐騙行為,因此,當然構成票據詐騙罪。

(注意:李四當然是以自己非法佔有為目的,但是,王五是以他人非法佔有為目的,因此,王五當然也構成票據詐騙罪)

D. 刑法方面的論文

發了email刑法方面的論文題目 但是有錯email不能發

刑法方面的論文題目
1、論共同犯罪專屬
2、論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態
3、論我國刑法中的牽連犯
4、試論我國刑法的累犯
5、我國刑法的時間效力問題研究
6、論期待可能性理論
7、論我國刑法中的身份犯
8、論過失危險犯
9、犯罪中止研究
10、間接正犯探析
11、論我國刑法的財產刑
12、論單位犯罪自首
13、論法定量刑情節的立功
14、論持有型犯罪
15、論我國刑法的轉化犯
16、試論我國刑法的結果加重犯
17、論我國刑法中的組織行為
18、我國刑法溯及力原則探析
19、論我國刑法中的罰金刑
20、論我國刑法中的沒收財產刑
21、資格刑的反思與重構
22、論我國刑法的司法解釋
23、共同犯罪與身份若干問題研究
24、論剝奪政治權利的完善
25、多種量刑情節的使用與完善
26、自首制度比較研究
27、論相對刑事責任年齡
28、職務過失犯罪研究
29、論單位犯罪主體
30、我國刑法假釋制度適用對象研究

E. 刑法方面的專家進來幫個忙

你說的,如果歐斗過程中有人輕傷,不知道是不是經鑒定的輕傷,如果是就構成故意傷害罪,不是就構不成傷害罪。
一、根據《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通俗的說,故意傷害致人輕傷的,就可以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故意傷害致人輕傷,兩種情況:一是公安機關立案偵察,證據齊全後報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最後經法院審判。一旦公安機關予以立案偵查,進入訴訟程序,意味著,國家公權力的介入,意味著國家對於違法犯罪的行為追究刑事責任。公訴案件就不能私了。二是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屬於自訴案件,自訴案件主要還是鼓勵和解,原告只要自願撤訴被告就不必負法律責任,在實踐中,如果真的是輕傷,一般只要達成了賠償協議並執行了,一般不會判刑.
三、法醫鑒定為輕微傷的輕微傷害案件,公安機關進行雙方調解、賠償醫療費等達成協議,還可以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對打人者進行行政拘留、罰款等。 如果賠償達不成協議,可以向當地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傷害所受的損失。
補充幾點:
不要沖動,故意傷害必須是輕傷以上的才可以構成,輕微傷的不能構成故意傷害。
因為你們是經濟糾紛,你扣他們的車,他們才會找你的,不像你所認為的那樣。
如果晚上他們又來了,你們可以報警,否則如果你們打傷他們,你們就可能會構成故意傷害罪了

F. 刑法方面的論文

1、可以抄圍繞販賣自己孩子構成遺棄罪還是販賣人口罪進行論述;
2、可以圍繞刑法第100條以及法制史討論,刑法100條是否屬於恥辱刑,圍繞法理進行惡法論證;
3、可以圍繞盜竊虛擬財產是否屬於盜竊進行論證,並倡議推動虛擬財產保護;
4、暫時就想到這么多,本科階段要求不用太高,找個小切入點,自我論證就可以吧。只要論據充分,有自己的想法一般不會有問題。盡量避免與他人雷同。論文其實不管你觀點是對還是錯,只要能自圓其說就可以了。

G. 關於法律刑法方面問題

甲盜竊信用卡一張,並告訴乙是拾得的,乙主觀上認定該卡為甲偷盜所得。並隨後與甲一起使用該信用卡。甲涉嫌盜竊罪,乙涉嫌信用卡詐騙罪。

H. 求近兩年有關刑法方面的司法解釋。謝謝!

呵呵你真是,不知道到最高人民法院的網站上http://www.court.gov.cn/
去查,全部都有,按順序都列出來專了.

最新的如下,(從近到屬遠):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關於死刑第二審案件開庭審理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信用卡規定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終端、聲訊台製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電子信息刑事案件具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全國各高、中級人民法院開展減刑、假釋工作專項大檢查的通知法[2004]121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懲處生產銷售偽劣食品

I. 有沒有刑法方面書目推薦

1.張明楷,周光權抄二位的刑法教科書

2.王安異《刑法中的行為無價值和結果無價值研究》
3.陳家林《不能犯初論》
4.周光權《法治視野中的刑法客觀主義》《刑法學的向度 行為無價值論的深層追問》
5.賈濟東《外國刑法學原理(大陸法系)》
這是國內目前介紹德日刑法相對最靠譜的書,其他人寫的可以不看(尤其是武漢某T姓教授,槽點太多不想吐)
6.Roxin《德國最高法院判例(刑法總論)》《刑事政策與刑法體系》《德國刑法學總論》
7.許玉秀《當代刑法思潮》《不移不惑獻身法與正義》(第一本已絕版,第二本大陸沒有)
8.Jakobs《行為 責任刑法——機能性描述》《刑法總論》
9.何慶仁《義務犯研究》
10.陳璇《刑法中社會相當性理論研究》
11.方泉《犯罪論體系的演變》
12.馬克昌《比較刑法原理——外國刑法學總論》 《近代西方刑法學說史》
13.馮軍《刑法問題的規范理解》
14.王政勛《犯罪論比較研究》
15.賈宇《死刑研究》
16.若干老師的論文
吃透這些後,基本可以秒殺國內一流大學的刑法研究生了

熱點內容
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52條 發布:2025-10-12 13:50:29 瀏覽:585
論述行政法的含義 發布:2025-10-12 13:45:43 瀏覽:19
法官佛教 發布:2025-10-12 13:37:56 瀏覽:703
機關單位聘請法律顧問的目的 發布:2025-10-12 13:36:19 瀏覽:767
民法草案和民法典 發布:2025-10-12 13:12:53 瀏覽:616
市場退出制度經濟法 發布:2025-10-12 13:10:10 瀏覽:740
2016退伍安置條例 發布:2025-10-12 13:05:44 瀏覽:246
醫院騙保醫生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12 13:04:17 瀏覽:721
田興都律師 發布:2025-10-12 12:56:55 瀏覽:312
中國科技大學法律碩士 發布:2025-10-12 12:50:22 瀏覽: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