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旅客

民法典旅客

發布時間: 2021-01-18 10:44:08

⑴ 《民法典》明確旅客遇到火車延誤賠償責任,你喜歡這樣規定明細法律嗎

《民法典》明確旅客遇到火車延誤賠償責任,這樣規定明細的法律我真愛了!超詳細!

⑵ 旅客應當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什麼什麼什麼乘坐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旅客應當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版班次和座位號乘坐。旅客無權票乘坐、超程乘坐、越級乘坐或者持不符合減價條件的優惠客票乘坐的,應當補交票款,承運人可以按照規定加收票款;旅客不支付票款的,承運人可以拒絕運輸。

2018年9月19日,在永州到深圳北G6078次高鐵上,一名女性強行坐到了靠窗座位,當列車工作人員協調座位時,女子仍舊「強詞奪理」,不肯讓座。最後,其行為被認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

(2)民法典旅客擴展閱讀:

承運人遲延運輸或者有其他不能正常運輸情形的,應當及時告知和提醒旅客,採取必要的安置措施,並根據旅客的要求安排改乘其他班次或者退票;由此造成旅客損失的,承運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是不可歸責於承運人的除外。

此次「反霸座」條款的出台,明確了車廂座位的法律底線,便於今後處理「霸座」行為時有法可依。該條文的立法目的,是要通過法律確保出行秩序和公共安全。

⑶ 淺談航班超售是否違反民法誠信原

一. 誠實信用原則是民法的基本原則
誠實信用,法文為 Foi,拉丁文為Bona Fide,英文為Good Faith。直譯均為「善意」。而在德文表達為Treu und Glauben,直譯為忠誠和相信。誠實信用原本只是作為一種道德要求,存在於民事習慣中,它要求人們在民事活動中誠實不欺,恪守諾言,追求自己的利益時不能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隨著社會法律關系的發展,它從開初的民事習慣演變為現代民法基本原則。
最早將這個道德准則上升為法律規范的是《法國民法典》,之後,《德國民法典》明確將誠實信用作為一項強制性規范規定下來,並且擴大到一切債的關系中。《瑞士民法典》也規定:「無論何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均應依誠實信用為之。」應該說,誠實信用原則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民法基本原則。
按照我國第六條規定"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另外,第八條也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違反這一源則,盡管不違反任何具體的法律條款和約定,法官仍可根據誠信原則裁定有惡意的一方敗訴,以求達到公正。
由於這一原則的內涵和外延都相對具有不確定性,而同時它又是強制性原則,可以調整任何民事活動的任何階段,以補充具體法條與合同條款之不足。所以誠實信用原則被稱為民法中的「帝王條款」。
由於法律的相對滯後性,在實行成文法制度的中國,法律(民法)基本原則的作用是不能替代的,因為在沒有法律規范的情況下,只有法律(民法)的基本原則才是評價和判斷當事人行為的准則,有關規定法律(民法)的基本原則的法律條文完全可以作為司法和仲裁機構裁判的法律依據。所以,民法基本原則對於民法的具體規范而言,無論是在立法上還是在司法上,無論是在規范民事主體的行為上,還是在判斷民事主體的合法性上,都自始至終發揮根本原則的作用,任何對民法規范的解釋,任何對民事行為的是否合法的判斷,只要違反民法的基本原則,就是違反民法,就是無效或可撤銷的。
考量是否違反誠信原則可以從誠信原則的定義入手,首先,誠信必須具備兩個要件:(1)誠實,即行為要件,指當事人與合同有關的所有信息的如實充分地披露,包括當事人必要的個人情況、交易價格、標的、能否如實履行等等;(2)信用, 即結果要件,指是否按照合同的事先約定如實的實際履行合同。在行為要件的前提下,以履行合同為各方的最終目的,兩個要件缺一不可。所以,誠信的行為和結果兩個要件判斷,可以比較具體的進行法律認定和實踐操作。
同時,「善意與否」作為誠信內涵的常用描述,以不違反合同對方的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為前提,也可以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考量。
三.誠信原則與航班超售的具體法律分析
自從旅客買票之後,旅客和航空公司就形成了客運運輸合同的權利義務關系, 航空公司完全有義務按照約定的時刻為旅客提供約定的服務,而旅客則有義務及時趕到機場以便航空公司及時履行合同,但是超售對旅客而言,就意味著合同存在不能履行的可能性。
首先,我們必須假設超售沒有成為客運運輸合同的默認條款,也沒有成為民航業的習慣做法,也就是說,無論是從事實上還是法律上,旅客都不知道航班將要超售。同時我們假定:旅客將按照訂座的先後次序到機場辦理乘機手續,那麼從第一個超售旅客開始,航空公司就有可能因為座位不夠而不能按照約定履行合同,換句話,航空公司在不能確定是否能有能力履行合同的前提下,卻向旅客作出履行合同的承諾,而與此同時,旅客並不知情,還在准備出行。可以說,從前文提到誠信原則的行為要件來看,航空公司肯定是「不誠實」的。
從誠信原則的結果要件看,必須對超售分三種情況討論:
情況一:航班預期超售但並沒有最後實際超售,結果航空公司對旅客按照約定實際履行了合同,沒有違反結果要件。
情況二:航班最後實際超售,但航空公司通過合適的方式和合理的賠償讓旅客自願棄乘,更改航班時刻,這是民法中當事人自治原則的體現,也是法律所允許的,可以認為沒有違反結果要件。
情況三:航班最後實際超售並且有旅客不願棄乘,則航空公司沒有如約履行合同,違反了誠信原則的結果要件,必須承擔必要的賠償義務。
其次,如果航空公司的超售措施成為行業的習慣做法,或者成為客運運輸合同的默認條款之一,則無論旅客是否實際知道航班超售,在法律上推定旅客知道並且同意接受該條款, 即每次乘機都存在航空公司不能按照約定履行合同的可能,那麼,很顯然,超售並不違反誠信原則。即便上述的情況三發生,航空公司也只要保證旅客轉乘其他航班,並承擔必要的賠償義務即可。
綜合考慮上述的兩種假設,再從善意與否的角度進行進一步的討論,一方面,確實航空公司是考慮到有旅客可能臨時取消行程而採取超售,最後是否實際超售航空公司並不能完全確認,並非惡意進行欺詐,同時,航空公司也事先准備了對旅客進行必要的補償措施和流程。總之,在主觀方面,很難對航空公司的主觀惡意進行確認。
同時,我也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同時違反行為要件和結果要件,即既不充分披露信息,又不能履行合同,才能構成對誠信原則的整體違反,而只要收益管理系統的數據成熟完整,最後實際超售的比例完全可以控制在萬分之幾左右,而航空公司也完全可以通過足夠充分的准備,大量減少實際超售之後的旅客不願棄乘的概率。那麼,我們可以認為,航班超售違反誠信原則是個「小概率」事件。
最後,國內的航空公司應該爭取把超售變成行業的習慣做法,並且在必要的公開場所如售票櫃台或值機櫃台以明示方式通告旅客超售及補償制度,同時,運用收益管理系統合理的預測和優化, 也是使超售進入良性運作, 減少旅客拒載的必要條件。

⑷ 在新民法典中醉酒駕駛如何量

醉酒駕駛屬於違法犯罪行為,其內容規定在《刑法》中。《民法典》中對醉酒駕駛沒有規定內。容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 之一 【危險駕駛罪】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拘役,並處罰金:
(一)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
(二)醉酒駕駛機動車的;
(三)從事校車業務或者旅客運輸,嚴重超過額定乘員載客,或者嚴重超過規定時速行駛的;
(四)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運輸危險化學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機動車所有人、管理人對前款第三項、第四項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⑸ 憲法怎麼規定霸座的

這個屬於道德問題
不是憲法規定的

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下列哪些行為旅客應當補交票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八百一十五條規定旅客無票乘坐、超程乘坐、越回級乘坐或者持不符合減價答條件的優惠客票乘坐的,應當補交票款,承運人可以按照規定加收票款。

旅客應當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乘坐。旅客不支付票款的,承運人可以拒絕運輸。實名制客運合同的旅客丟失客票的,可以請求承運人掛失補辦,承運人不得再次收取票款和其他不合理費用。

(6)民法典旅客擴展閱讀:

旅客拿到客票時,承運人和旅客已形成客運合同。旅客有持有效客票乘運和支付運輸費用等義務,承運人有安全運輸等義務,雙方必須按照客運合同約定履行各自的義務。

但根據現實情況,還需要有專門的法律法規規制「霸座」等亂象。民法典對這些行為作出了更具有針對性的規定,將合同法中運輸合同的有關內容細分為貨運合同、客運合同、多式聯運合同3個部分,強調「旅客應當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乘坐」「旅客對承運人為安全運輸所作的合理安排應當積極協助和配合」。

熱點內容
北京法院陳軍 發布:2025-10-13 14:59:13 瀏覽:287
章曉洪律師 發布:2025-10-13 14:58:22 瀏覽:870
什麼行為歸行政法 發布:2025-10-13 14:52:05 瀏覽:159
道德經之尊嚴 發布:2025-10-13 14:40:19 瀏覽:108
新勞動法產假規定2015 發布:2025-10-13 14:39:13 瀏覽:1000
張龍法學 發布:2025-10-13 14:37:27 瀏覽:688
勞動法值班補貼標准 發布:2025-10-13 14:15:25 瀏覽:385
勞動法年假是幾天 發布:2025-10-13 14:13:50 瀏覽:416
福州市倉山區東部新拆遷舊條例 發布:2025-10-13 14:07:51 瀏覽:770
如何完善中國法律法規 發布:2025-10-13 14:05:47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