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公民法是民法

公民法是民法

發布時間: 2021-01-18 12:27:15

『壹』 5.十二銅表法和,公民法和萬民法的區別

您好,羅馬法是所有這些法的總稱,先出現的是習慣法之後是第一部成文法,也就是十二銅表法,之後羅馬帝國為了維護國內的統治秩序,出了公民法。到後來羅馬帝國逐漸擴張,橫跨亞歐非,要管理新殖民的土地,適用了萬民法。

市民法也稱公民法,是古代羅馬國家固有的法律,包括民眾大會和元老院通過的帶有規范性的決議、法律以及習慣法規范,其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市民法的內容主要是有關羅馬共和國的行政管理、國家機關以及一部分訴訟程序的問題,涉及土地等財產方面的不多。市民法的特點是體系不完整、帶有保守性、形式主義比較濃厚等。

萬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繼公民法之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羅馬司法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用來調整羅馬公民和異邦人之間以及異邦人和異邦人之間民事法律關系的羅馬法律。在羅馬法司法體系中,萬民法是比較成熟和發達的部分,也是後期羅馬法的基本內容。

十二銅表法也叫十二表法,是古羅馬國家立法的紀念碑,也是最早的羅馬法文獻。屬於公民法。十二銅表法基本上仍是按舊有習慣法制定,還是維護貴族奴隸主的利益,但它對奴隸主私有制、家長制、繼承、債務和刑法、訴訟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規定,限制了貴族法官隨心所欲地解釋法律的權力。十二銅表法反映了羅馬奴隸制的發展和奴隸主階級國家的形成過程。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貳』 簡述公民法與萬民法形成的歷史意義`````

羅馬法的發展演變過程

1、從習慣法到成文法:公元前5世紀中期,由貴族組成的十人委員會制定的法律,鐫刻於十二塊銅表上發表,稱為《十二銅表法》,它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特權,保護了平民利益。

2、從公民法到萬民法:公元前3世紀中期以前,羅馬法律的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被稱為公民法。它具有明顯的狹隘性,隨著羅馬的對外擴張,演變成為適用於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稱為「萬民法」 。

3、從零散到形成完整體系: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時成立專門的委員會編纂羅馬法,形成了法律匯編,統稱為《民法大全》。它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①、什麼是羅馬法?

指公元前6世紀末至公元7世紀羅馬制定和實施的全部法律。

②、羅馬法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羅馬法的起源及發展階段

起源: 習慣法――成文法

發展: 公民法——萬民法

完成: 《民法大全》

1、起源: 習慣法――成文法

③、什麼是習慣法?

習慣法 含義:未經政府明確承認而被一般人接受並默認的社會法則。

局限:伸縮性和不確定性

⊙該文章轉自[歷史風雲網]:http://www.lsfyw.net/Article/HTML/12741.html

首先,羅馬的公民法特別注重形式,如法庭上必須用固定的語言、還要祭神、還有特別的手勢等等,誰錯一點就算敗訴。外邦人無法接受。第二,它的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可以不認可外邦人。而高盧人、西班牙、義大利人也有自己的公民法。羅馬政府設置了外事裁判官來處理外邦人之間以及羅馬人與外邦人之間的訴訟案件。在長期的司法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萬民法體系。它普遍適用於羅馬帝國統治范圍內的一切自由民,把外邦人歸入,使他們也成為法律主體。萬民法內容很多,是把各種法統為萬民法。針對行省地區還有各行省的法,但是要服從中央。

盡管萬民法還不是非常的完整統一,但萬民法取代公民法,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適用范圍。它協調羅馬人和外邦人之間的關系及外邦人相互之間的關系,羅馬和外邦之間的政治、軍事、經濟關系。它可被看作是准國際法的最早形態,對於在龐大帝國內維系、協調各地區的民族關系也起有重要作用。成為鞏固羅馬統治的重要工具。http://hist.cersp.com/jxsj/jxll/200701/5190_3.html

古羅馬的法律對當今社會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 ?

(1) 歐洲國家大多數以羅馬法為基礎制定本國法律.
(2) 現在許多國家的陪審制度,律師制度等直接來
源於羅馬法.
(3) "不告不理","一事不再理"等原則被繼承.
古羅馬法的地位及影響:
地位:
是世界歷史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善, 對後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體系

『叄』 把羅馬法分為公民法和萬民法的標準是什麼

羅馬歷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銅表法》適用於羅馬共和國早期的公民(公元前5世紀中期),是平民反對貴族斗爭取得的成果。
公民法適用於羅馬共和國中期的公民(前5世紀中期~前3世紀中期)。
公元前3世紀中葉以前,羅馬法律的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居住在羅馬的異邦人不能享受此法的保護,被稱為公民法或者市民法,內容主要是有關羅馬共和國的行政管理、國家機關及一部分訴訟程序的問題。
為統治龐大的國家,處理羅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區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糾紛,羅馬帝國最早形成的法律是萬民法。
萬民法的調整范圍最初只限於羅馬司法管轄范圍內的羅馬公民與異邦人之間的關系以及異邦人本身間的關系,後來逐漸成為調整各國公民之間關系的法律。
萬民法是「市民法」的對稱,又稱「各族人民的法」。羅馬法中調整非羅馬人之間相互關系的法律。
體系較市民法更加完備,程序上較為簡便靈活,更適用於維護羅馬奴隸制和社會經濟關系的要求,具有某種國際法和自然法的性質。
現代國際法的語源就直接來自萬民法,產生於公元前242年。
公元前3世紀後,萬民法的原則移用到市民法中去,羅馬非公民取得市民權後,與市民法在內容上逐漸接近、融合。
查士丁尼民法典頒布後,兩者最終統一起來。

『肆』 羅馬法從公民法發展到萬民法是什麼時候

1、3世紀,帝國境內自由民內部公民與非公民的區別不復存在,萬民法成為適用於羅馬統治范版圍內一切自由民權的法律。(公民法與萬民法的區別:使用范圍不同)

2、萬民法產生的背景:

①公元前3世紀早期,羅馬征服並統一了義大利半島,然後向地中海地區擴張。
②羅馬帝國建立至1世紀後期,羅馬帝國已經建立三十多個海外行省,控制歐、亞、非三大洲的廣闊疆域,統治了許多不同的民族。
③在征服過程中,不同民族之間的矛盾顯現出來。僅適用於羅馬內部的公民法己無法應對這些新變化。

『伍』 從公民法到萬民法的原因是什麼

你好,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疆域的不斷擴大,各種文化和民族的碰撞,使原來的法律不能適應社會的變化與發展。所以為了統治的需要。才從公民法到萬民法

『陸』 古羅馬公民法和萬民法分別是什麼,有什麼區別

講清楚公民法和萬民法的區別.公元前3世紀中期之前,羅馬法律的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被成為公民法.具有明顯的狹隘性.隨著羅馬的對外擴張,適應於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稱為「萬民法」.
清楚公民法和萬民法的區別在於前者是羅馬公民,後者是羅馬的一切自由民.轉變的原因是什麼?概括為羅馬在長期的擴張過程中,被征服者無法享受羅馬公民權,不受公民法保護;版圖的不斷擴大,商品經濟和貿易的發展,經濟活動中出現了許多新問題使原有的法律無法解決.而這一變化過程是伴隨著羅馬的對外擴張而進行的.羅馬共和國時期,就開始對外擴張,到公元前3世紀早期征服義大利半島的其它民族統一了義大利半島.隨著羅馬的日益強大,羅馬不斷對外擴張,到公元前1世紀成為地中海地區的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盡量把自己的政權用合法的外衣掩蓋起來,因而在國家制度上仍保留著共和的稱號,但他不僅自稱「元首」還接受了元老院奧古斯都的封號,屋大維的元首制實際上就是披著共和制外衣的君主專制.之後的羅馬保持了近200年的和平與發展時期.在此期間帝國的皇帝們高度重視法律的制定.他們頒布的法令成為羅馬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為鞏固統治,帝國對各行省上層人士大量授予公民權.3世紀初,羅馬帝國境內自由民之間公民與非公民的區別開始消失,這樣原先的公民法和萬民法之間的區別失去實際意義.

『柒』 十二銅表法與公民法、萬民法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羅馬法是所有這些法的總稱,先出現的是習慣法之後是第一部成文法,也專就是12文銅表法屬,之後羅馬帝國為了維護國內的統治秩序,出了公民法,,到後來羅馬帝國逐漸擴張,橫跨亞歐非,要管理新殖民的土地,適用了萬民法。

『捌』 民法包括哪些法律

民法包括:民法總則,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侵權責任法,婚姻法,繼承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

民法性質:

1、民法是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基本法。

2、民法為文明法。

3、民法為行為規范兼裁判規范。

4、在民商分立的國家,民法為商法以外的全部私法;在民商合一的國家,民法為私法的全部。

5、就其內容來說,是規定權利主體有無權利、義務的法律,因此是實體法,而不是程序法。

6、就其適用范圍來說,是施行於一國范圍內的法律,因此是國內法,而不是國際法。

7、就其效力來說,是全國范圍內主體間一般通用的法律,因此是普通法,而不是特別法。

(8)公民法是民法擴展閱讀

民法通則民事財產權相關規定:

第七十一條 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第七十二條 財產所有權的取得,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七十三條 國家財產屬於全民所有。國家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私分、截留、破壞。

第七十四條 勞動群眾集體組織的財產屬於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包括:

(1)法律規定為集體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

(2)集體經濟組織的財產;

(3)集體所有的建築物、水庫、農田水利設施和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設施;

(4)集體所有的其他財產。

集體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由村農業生產合作社等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可以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

集體所有的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私分、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第七十五條 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第七十六條 公民依法享有財產繼承權。

第七十七條 社會團體包括宗教團體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

第七十八條 財產可以由兩個以上的公民、法人共有。

共有分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按份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額,對共有財產分享權利,分擔義務。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權利,承擔義務。

按份共有財產的每個共有人有權要求將自己的份額分出或者轉讓。但在出售時,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的權利。

『玖』 羅馬習慣法,成文法,公民法,萬民法,自然法的關系

羅馬法泛指羅馬奴隸制國家的全部法律,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羅馬法版指通行於羅權馬統治的整個地中海世界的法律制度。狹義的羅馬法指羅馬公民法。從形式上可以區分為成文法與習慣法;從整體結構上看包括公民法、萬民法和自然法。

『拾』 求羅馬公民法和萬民法的區別

二者有以下幾方面區別:
1、對象不同:

()公民法的對象是羅馬公民 ;

(2)萬民法的對象是羅馬公民與非羅馬公民,非羅馬公民之間;

2、內容不同:

(1)公民法的內容是公法較多;

(2)萬民法的內容是所有權與債法;

3、來源不同:

(1)公民法的來源是民眾大會、元老院決議,習慣法規范;

(2)萬民法的來源是清除了形式主義的羅馬固有的「私法」規范;同羅馬人發生聯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規范;以及地中海商人通用的商業習慣與法規等;

4、程序不同:

(1)公民法的程序形式主義;

(2)萬民法的程序更為靈活。

(10)公民法是民法擴展閱讀

早期的「古羅馬平民」與「古羅馬公民」是兩個相對的概念,不過兩者都是自由民,至於奴隸的地位則沒有任何差別。

王政時代後期,古羅馬平民大都是外來的移民以及脫離古羅馬血緣群體的社會成員,被排除在古羅馬公民的血緣組織之外,因而具有政治和經濟上的無權性(比如公有地的使用權),經濟上的私有性和對羅馬貴族和氏族部落的依附性。從法律上看,《公民法》適用於古羅馬公民,而《萬民法》適用於古羅馬平民。

任何在羅馬出生的男人都是羅馬公民,奴隸除外。公民有權投票,婦女除外。公民有權立約,有權具備合法的婚姻。公民不能夠被判處死刑,除非他們被控訴叛國罪。

馬的自由民指居住在羅馬境內但不具備羅馬公民的身份,自由民的根本特徵是享有財產權。自由民可區分為上層和下層,即貴族和平民兩部分。前者不僅擁有大量地產和其他財產,而且享受各種政治特權。

熱點內容
甘肅法官去世 發布:2025-10-13 17:04:49 瀏覽:174
最新勞動法休假制度 發布:2025-10-13 16:57:01 瀏覽:220
新勞動法關於工資計算 發布:2025-10-13 16:27:56 瀏覽:625
刑事訴訟法考研筆記 發布:2025-10-13 16:27:08 瀏覽:310
法治社會的特徵 發布:2025-10-13 16:22:16 瀏覽:596
法治湖南柔性治疆 發布:2025-10-13 16:19:31 瀏覽:348
鄔律師 發布:2025-10-13 16:09:45 瀏覽:484
法學法醫 發布:2025-10-13 15:50:57 瀏覽:512
廣東省勞動法關於婚假假規定 發布:2025-10-13 15:48:40 瀏覽:597
北京房產拆遷免費法律咨詢平台 發布:2025-10-13 15:43:24 瀏覽: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