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和公平

司法和公平

發布時間: 2021-01-18 16:36:43

⑴ 什麼是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權運作過程中各種因素達到的理想狀態,是現代社會政治民主、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現代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

⑵ 公平正義是立法、執法和司法工作的什麼啊

復公平正義是立法、執法和司製法工作的生命線,也是是立法、執法和司法工作的根本性原則。
公平正義是立法、執法和司法工作的生命線。立法是公平正義的起點,司法是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和根本保障。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⑶ 司法有失公平,公證

你覺得司法不公平不公證,審判不合理,公民有權力上訴最高法院,為自己爭取合理的審判。

⑷ 公正的司法有什麼意義

公正司法,是現代社會政治民主、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現代國家經回濟發展和社會答穩定的重要保證。
呼喚司法公正,評價司法公正與否,是任何文明社會公民的正當權利,堅持公正司法是對法權的一種制約,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基本要求。
然而近年來,為司法的程序外監督不斷升級。程序外的監督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一些司法不公現象。但是,由於程序外的監督大多是從普通的生活邏輯出發,主要關注的是實體結果的合乎正當,而司法的過程卻是嚴謹的和理性的,更注重的是審判過程的合乎正當性,這就使得司法人員與其他社會主體在法律思維方式上產生了差別,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監督司法與司法獨立的沖突和對立,損害了司法權威。
因此,追求和維護司法公正,在任何國家,不可能也不應當僅僅是司法機關、法院和法官們自己的事情,維護司法公正應當成為全社會公民共同的任務。它不僅需要法院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不僅需要培養並不斷提高全社會的法治意識,更需要維護司法公正的現代司法理念。

⑸ 如何推進司法為民和公正司法公平公信

請參考:
二、推進司法公開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一)提高認識,准確把握推進司法公開工作的目標要求
司法公開是我國憲法和三大訴訟法規定的基本原則,應當作為法院的中心工作來抓。要清醒認識現階段推進司法公開工作的重要意義,樹立正確的司法公開理念,從認識上徹底理解、認同司法公開。在此基礎上,應當准確把握推進司法公開工作的目標要求:要以實現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為目標,以滿足人民群眾對司法公開的新要求、新期待為動力,以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三大平台建設為重點,在更高層次、更廣領域,以更高的標准進一步深化司法公開,全面提升司法為民公正司法水平,促進法院工作科學發展。
(二)重點推進,促進司法公開推進工作向縱深發展
第一,在司法公開內容的深度、廣度和均衡發展上下功夫。應推進審判流程公開,及時告知當事人案件受理情況、開庭信息、保全措施及其他重大程序性事項,嚴格執行公開宣判制度,建立健全聽證公開工作制度和案件信息同步查詢系統。應推進裁判文書公開,明確裁判文書公開范圍,強化裁判文書說理公開,擴展裁判文書公開渠道,推動裁判文書資料庫建設,推行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工作,完善公眾查閱裁判文書制度。應推進執行信息公開,及時公開案件強制執行措施、評估拍賣信息以及不履行法律義務的被執行人信息,不斷完善執行案件信息查詢系統。
第二,在司法公開形式與載體的豐富和創新上下功夫。應構建全方位、多元化、實時性的司法公開平台,向社會公眾和當事人全面公開法院工作和案件信息。應推進訴訟服務中心標准化建設,完善「一站式」服務功能,及時為當事人提供訴訟指導。應加強司法公開信息化建設,以先進的科學技術促進司法公開的拓展。應建立豐富完善的白皮書制度,全面細致地向社會展示法院各項工作成果,發現的問題及司法建議。

⑹ 司法嚴格公正的解釋

司法公來正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源,堅持司法公正,樹立法律權威是依法治國的核心和靈魂。
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機關在執法活動中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嚴格貫徹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做到嚴肅執法,秉公辦案,實現法律所追求的社會正義。「法不僅僅是思想,而且是活的力量。正義女神一手持有衡量權利的天平,另一隻手握有為權利而准備的寶劍。無天平的寶劍是赤裸裸的暴力,無寶劍的天平則意味著法的軟弱可欺。」①天平與寶劍共同構築了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解決糾紛的一種法律理想和信仰,也是法治社會的崇高目標。公正是司法的最高價值,司法公正是實現法治的保證,也是司法獨立的基礎和原因。

⑺ 司法公正可以分為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兩個維度對嗎

是的,司法公正可以分為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兩個維度。
在對司法公正的理解中,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是一對非常重要的概念。程序公正指的是過程公正,即司法過程應當有正當的法律程序,這些程序應當符合司法的內在本性和運作機制的公正要求。實體公正指的是司法的實體結果公正,它是指司法的結果應當以法定的事實為基礎,正確適用法律的原則和規范,以實現司法公平的解決糾紛,處分當事人之間的實體權利和義務。實體公正強調個案處理的公正性。
關於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的關系,目前學界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實體公正優先論和程序公正優先論。實體公正優先論認為,司法結果公正是優先的、最終的公正,程序公正首先為實體公正服務。程序公正只是一種手段,實體公正才是最終目的。這種觀念在我國根深蒂固。但隨著司法改革的推進和司法理論研究的深入,這種觀點在學界的影響日漸式微。程序公正優先論認為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的邏輯起點,司法公正就是程序公正,當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發生沖突時,應當堅持程序公正優先。這種觀點於上世紀80年代末期我國司法改革時提出,目前在司法理論和司法實務中已經成為主流觀點,甚至有人宣稱「程序就是目的,法律就是程序」。
筆者認為程序公正優先和實體公正優先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都有各自的不足和缺陷。
一、實體公正優先論的缺陷
首先,實體公正優先論的最大缺陷是沒有看到程序的相對獨立性和程序自身的價值。法律程序的合理性在許多情況下是可以離開實體內容來評判的。比如,一般來說,公開的審判要比秘密的審判好,有當事人參與的程序要比無當事人參與的程序合理等。上述程序合理性的評判無需藉助於法律的實體內容就可以獨立進行。這說明程序是相對獨立於實體內容的,程序有自身的內在價值。美國學者貝勒斯對程序自身的內在價值論述得非常充分,他認為,程序的內在價值是不依賴於結果的,它們是獨立於程序的結果之外的。我國學者陳瑞華認為,評價法律程序的價值標准在於它本身是否有一些內在的優秀品質,而不是它在確保好結果得以實現方面的有用性。[1]
其次,實體公正優先論忽略了法律程序對法治實現的重大意義。法律程序除了對解決實體爭議、正確適用法律有重要意義外,對法治的實現也具有關鍵性的意義。法律程序在西方近500餘年的法治進程中起過重要作用,它與法律職業並列被稱為法治的兩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推動力。具體而言,正當的法律程序是權利平等的前提;是權利制衡的機制;是法律權威的保障;是解決糾紛效率的保證;是權利實現的手段。[2]
第三,實體公正優先論不利於我們的法理念與世界接軌,不利於開展國際司法合作和司法協助。我們生活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國際司法合作與司法協助是解決許多法律問題的必要途徑。《世界人權宣言》、《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等國際法律文件已將程序保障和程序公正標准國際化。為了履行我們的國際義務,也為了更好地開展國際司法合作與司法協助,我們有必要強調程序公正。
此外,我國法律文化傳統上缺少「正當程序」、「程序公正」的基因。近代以來我國的法律制度、法律文化深受將實體公正推向極致的大陸法的影響,而新中國建國初期在創立社會主義法制的過程中,又受到強調集中性、忽視個人權利、重實體、輕程序的蘇聯法制的直接影響,因而不可避免地導致我們在司法審判中極力推崇實體公正,忽視甚至抵製程序公正。這樣做的結果,即使最後裁判結果是正確的,也損害了整個司法制度的公正性,因此從根本上說是不公正的。
二、程序公正優先論的不足
程序公正是英美法的傳統,它起源於古老的「自然公正」原則。英美國家在長期的司法實踐過程中形成了重視程序正義的傳統和理念,即不是從某種外在的客觀標准來衡量判決結果正當與否,而是通過充實和重視程序過程本身來保證結果能夠獲得當事人的接受。筆者認為,程序公正確實非常重要,但是也存在著諸多不足。
首先,程序公正可能會導致個案中的實質不正義,甚至會導致整個社會的不正義。程序公正是用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規則調整社會關系,這就有可能會引起個案的不公正與不合理,甚至會對社會造成更大、更多的不公正。事實上,將程序公正推向極致的美國的立法和司法界已經意識到了強調程序公正、忽視實體公正有很多弊端,並採取了一些補救措施,如承認「偵查陷阱」所獲得的證據在一定情況下合法有效等。

⑻ 如何認識司法的法律公正與客觀公正的關系

客觀的公正可謂是絕對的、事實上的公正,這是一個很難達到的狀態,內因為社會關系十容分復雜,各種利益之間的的平衡並非易事,而且事實真相往往不為人知。
所謂司法的法律公正,其實就是司法公正,如前所述,由於客觀公正的特性,司法程序中很難達到這種絕對的 完美的狀態。加之司法程序除了公正之外,還要考慮效率的因素,所謂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因此,司法公正是在兼顧程序公正與效率的前提下,去追求向客觀公正的靠近,但是不以完全達到客觀公正為必須。其中程序公正可謂是追求客觀公正的保障。程序越公正,最後的結果越趨向客觀公正。
以上為個人理解,望採納

⑼ 支持司法和公正司法是一個東西嗎

支持司法公正和公正司法是兩個不同的東西,我以為支持司法是公眾的一個態度,而公正司法是執法部門的一種態度。

⑽ 司法程序的公平正義

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發揮司法維護公平正義的職能作用,既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又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
嚴格司法程序,是維護司法公正的內在要求。司法公正包括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兩方面內容;是維護司法公正的可靠保障。司法程序是司法公正的生命線;是維護司法公正的現實需要;嚴格司法程序,維護司法公正,強化程序意識是前提;
嚴格司法程序,維護司法公正,細化程序設計是核心。嚴格司法程序的核心環節是細化程序設計:
一方面,要完善程序規范。應當明確各種程序性違法的法律後果,以體現程序的嚴肅性,確保程序的不可違反性。
另一方面,要細化程序法。從形式上看,法律條文應詳細釐定司法規程,使權利有所依,權力有所矩。法律條文必須達到適當的數量,才能避免由於文字的多義性而可能產生的歧義,確保司法實踐中有可操作性、實用性的法律規范,確保司法系統運行時自身的統一性,確保司法公正有一個堅實的成文法的支撐。
嚴格司法程序,維護司法公正,抑製程序違法是保證。司法實踐中的程序違法現象,有的是因為法制不健全,有的是由於有些司法機關或司法人員置法律規定於不顧,在訴訟活動中不依法辦案,有意、無意地破壞法定的程序規范,導致司法不公。
一方面,強化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對訴訟程序的參與,為其行使程序選擇權、程序異議權提供便利,並引入程序性裁判機制,及時解決程序爭議,糾正程序違法;
另一方面,加強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如切實推行審判公開等。同時,要健全制度和機制,在法官任用上,實行能上能下,有進有出,吸納合格者,辭退庸劣者,重用優秀者;在法官待遇上,使其無後顧之憂;在法官權益上,使其有充分保障。培養法官的自尊感和榮譽感,提高法官的社會地位,使其不敢程序違法,不能程序違法,也不願程序違法。
司法發展的歷史,就是人類不斷追求司法公正的歷史。遵循、倡導司法公正,應貫穿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全過程,貫穿於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全過程。正確認識司法程序的意義和價值,嚴格司法程序,是實現司法公正的現實之路,也是必由之路。

熱點內容
池子中信銀行法院 發布:2025-10-13 19:12:53 瀏覽:321
法律援助業務系統 發布:2025-10-13 19:12:02 瀏覽:161
簽法院文書 發布:2025-10-13 19:06:27 瀏覽:107
南京法律援助電話多少 發布:2025-10-13 19:06:17 瀏覽:515
刑律師 發布:2025-10-13 18:56:30 瀏覽:72
法規的約束力的例子 發布:2025-10-13 18:45:46 瀏覽:125
稅法行政法不協調 發布:2025-10-13 18:44:48 瀏覽:282
個體工商戶實際經營者責任法律 發布:2025-10-13 18:22:07 瀏覽:588
生命醫學立法 發布:2025-10-13 18:18:57 瀏覽:478
政府規章審查 發布:2025-10-13 18:16:06 瀏覽: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