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刑法
⑴ 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制定刑法的補充規定並施行這句話對嗎
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適用本刑法規定的,可以由自治區或者省級人民代回表大會根據當地民族的政答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和本法規定的基本原則,制定變通或者補充的規定,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施行。
《刑法》第六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刑法第6條規定的例外情況有以下四種:
1.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法。外交代表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享有的豁免權,可以由派遣國政府明確放棄。如犯罪,則可以適用我國刑法。通過外交途徑的解決方法有限期離境﹑宣布為不受歡迎的人﹑要求派遣國召回等。
2.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適用本刑法規定的,可以由自治區或者省級人民代表大會根據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和本法規定的基本原則,制定變通或者補充的規定,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施行。
3.刑法施行後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特別刑法的規定。
4.依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例外規定,我國刑法的效力不及於港澳地區。
⑵ 刑法第十三條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犯罪是具有嚴重危害性的行為
從以下三個方面可以看出犯罪是具有嚴重危害性的行為:
第一,犯罪是一種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三個基本特徵中的首要特徵,也是它的本質特徵。
第二,犯罪是一種觸犯刑事法律規范的違法行為。犯罪的本質特徵是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也就是說,只有當行為危害性的量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時,才能確認為犯罪。
第三,犯罪是一種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危害社會的行為不僅要達到觸犯刑事法律規范的嚴重程度,而且必須是應當給予刑罰處罰的才是犯罪。
⑶ 地方高院可以越過刑法,自己制定量刑標准嗎
地方高院不可以越過刑法,自己制定量刑標准。如果地方高級人民法院這樣定罪量刑是違法的,也是無效的。
⑷ 刑法最不好的地方是
我國刑法在規范監所管理秩序上存在漏洞。根據《刑法》第400條,司回法工作人員由答於嚴重不負責任,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脫逃,造成嚴重後果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過,這一法律條款沒有規定,司法工作人員因為嚴重不負責任,甚至有意為之,致使在押人員自殘、自殺,造成嚴重後果的,是否應該追究責任。
一些司法工作人員非常擔心在押人員脫逃,那樣他們要為此被追究刑事責任;但如果發生在押人員自殺、自殘,一般而言,並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不僅因為刑法沒有規定,也因為按照有些人的思維邏輯,自殘、自殺是在押人員自己的責任。
然而,有些在押人員掌握著重大案件線索,如果自殺或自殘而導致無法再舉報、舉證,對那些潛在的犯罪嫌疑人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就不能排除有些人為了滅口,而設法創造條件,使在押人員自殺、自殘。
監所司法人員有責任加強監管,消除隱患,防止在押人員自殺、自殘,否則就是失職瀆職。特別是如果司法人員出於某種徇私目的,故意導致或者縱容在押者自殺、自殘,更是一種嚴重的犯罪現象。
可見,我國刑法有必要進一步完善,對上述現象進行預防。
⑸ 古代皇城掌管刑法的地方
大理寺,官署名。相當於現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獄案件審理,長官名為大理回寺卿,位九卿之列。答秦漢為廷尉,北齊為大理寺,歷代因之,明清時期與刑部、都察院並稱為「三法司」。清末新政改稱為大理院,民國初年北洋軍閥政府亦襲此名,為當時的最高審判機關。
⑹ 觸犯刑法的地方各級委員被什麼開除黨籍
觸犯刑法的地方各級委員被中央政治局開除黨籍。
⑺ 刑法的效力范圍
刑法的效力范圍:即刑法的適用范圍,是指刑法在什麼地方、對什麼人和在什麼時間內具有效力。我國《刑法》第6條至第12條對此作了明確的規定:
第六條【屬地管轄權】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也適用本法。
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犯罪。
第七條【屬人管轄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
第八條【保護管轄權】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第九條【普遍管轄權】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
第十條【對外國刑事判決的消極承認】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第十一條【外交代表刑事管轄豁免】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的刑事責任,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第十二條【溯及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⑻ 關於刑法中的不作為犯有不理解的地方
.甲過失致抄乙受傷後負有救助乙的義務,乙因為得不到及時救治失血過多而死,甲構成過失致人死亡,乙的死亡是因為甲的不作為引起的,甲屬於不作為犯。過失犯罪是根據造成的結果來認定的,受害人重傷就是過失致人重傷,受害人死亡就是過失致人死亡。故意犯罪有行為犯和結果犯的區別。行為犯不考慮後果,結果犯要考慮後果。
⑼ 在我國法律刑法上的「公共場所」是指什麼地方
根據《復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制公共場所包括7個大類,28個小類。分別為:賓館、飯館、旅店、招待所、車馬店、咖啡館、酒吧、茶座;公共浴室、理發店、美容店;影劇院、錄像廳(室)、游藝廳(室)、舞廳、音樂廳;體育場(館)、游泳場(館)、公園;展覽館、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商場(店)、書店;候診室、候車(機、船)室,公共交通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