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開庭後司法調查

開庭後司法調查

發布時間: 2021-01-23 14:20:39

1. 醉駕開庭後讓司法所調查正常嗎

委託司法所調查是因為根據你的案件情形,可能判處緩刑,而非實刑。

2. 簡易開庭後法院委託司法局的人到家調查 是不是跟判緩刑有關連急急急

是。屬於適用緩刑前社會調查。即調查是否符合緩刑條件,內容主要是成長經歷、家庭環境、社會關系、工作生活情況,家裡人是否願意在緩刑期間配合監管、適用緩刑是否對社區有不良影響等。

3. 法院打電話讓我去司法局做調查 是不是做完調查就沒有其他了就等開庭了 我記得好像要叫村裡幹部去簽名

依去吧!該怎麼辦司法所會告訴你,村幹部簽名侶事司法負責人一定會告訴你的,系問網友們都不知行情。

4. 如果先開庭再司法局調查評估是不是程序走錯了

肯定應該先開展調查評估後開庭審判,調查評估意見結果是法院判決的依據之一,不回過法院一向答牛B慣了,他們只把司法局的調查評估當作一種形式,不嚴格執行《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的相關規定,公正司法的觀念還有待提升。

5. 法院開庭之後司法局去被告人家調查是怎麼回事

對於可能判處緩刑的人進行庭前調查

6. 申請法院調查取證,法院是在庭審之前還是之後執行取證

1、法院必須在開庭審理案件之前去調查取證。
2、雖然法律上沒有明確規定什麼時候去調查取證,但是,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八條「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的規定,所有證據都必須在庭審時出示。如果開庭後去調查取證,調查取證獲得的證據還得再次開庭舉證、質證,既浪費司法資源,還給當事人造成訴累。所以,司法實踐中,法院都是在開庭前調查取證。
3、調查取證是法律賦予人民法院的權利。《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第六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取證,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四條 規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包括:
(一)證據由國家有關部門保存,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無權查閱調取的;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
(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
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可以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
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十七條規定: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
(一)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並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
(二)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
(三)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十八條規定:「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書面申請。申請書應當載明被調查人的姓名或者單位名稱、住所地等基本情況、所要調查收集證據的內容、需要由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的原因及其要證明的事實。」

7. 取保候審期間司法局辦庭審前司法調查是什麼意思

對有可能判處緩刑的,法院會向被告人戶籍地或經常居住地的司法行政部門發出委託調查函,進行審前社會調查,審前社會調查內容包括:個人情況、家庭狀況、悔罪表現、矯正條件等。具體辦法由各省司法廳的矯正辦負責制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

第七十二條 對於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7)開庭後司法調查擴展閱讀:

開庭前,為了保證案件審理順利進行,當事人需要做好各項准備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1、證據分析。當事人應圍繞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和關聯性進行分析,為庭審對證據發表意見做好准備。

2、確認開庭時間、地點。人民法院在開庭3 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告知當事人開庭的時間和地點。當事人收到開庭通知後應簽收送達回執,並妥善保管開庭通知,開庭通知是進入法庭參加庭審的憑證之一。

3、出庭准備。開庭時,訴訟參加人應向法庭提供身份證明,授權委託書、出庭函等,書記員查明訴訟參加人是否到庭,並宣布法庭紀律。審判長核對訴訟參加人的身份、代理人的代理許可權等。

8. 法院開庭調查後,等多久才有審判結果

法院開庭之後知道結果的具體時間尚無定論但是,我國民訴法、刑訴法和行政訴訟法中回對案件的審理答期限都作出了規定。

比如民事案件的審理期限:

一般的來說,

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第一審民事案件,期限為六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延長的,報請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長三個月。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期限為三個月。

比如刑事案件的審理期限:

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第一審刑事公訴案件、被告人被羈押的第一審刑事自訴案件和第二審刑事公訴、刑事自訴案件的期限為一個月,至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附帶民事訴訟案件的審理期限,經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兩個月。有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准或者決定,審理期限可以再延長一個月;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刑事上訴、刑事抗訴案件,經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審理期限可以再延長一個月。

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被告人未被羈押的第一審刑事自訴案件,期限為六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刑事案件,審理期限為二十日。

9. 法院開庭前是不是都要往所在地司法局發調查是什麼調查

1.法院向司法局發調查表,是針對可以宣告緩刑的犯罪嫌疑人的,如果當地司法局版同意社區矯正權,宣告緩刑就沒有問題了。

2.只有在法院認為能夠可能判處緩刑的情況下,才會發出審前調查。審前調查就是要調查你是否符合判處緩刑的條件。

3.一般平時表現較好,偶犯、初犯,確實有悔過表現,被害人原諒,司法所又願意接收的話,法院會判處緩刑。

(9)開庭後司法調查擴展閱讀:

開庭審理:是指人民法院於確定的日期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定的程序和形式,在法庭上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的訴訟活動。

開庭審理是普通程序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階段,是當事人行使訴權進行訴訟活動和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進行審判活動最集中、最生動的體現,對人民法院正確審理民事案件具有重要的意義。

10. 法院已經開庭 司法局的調查報告也已經到法院 法院什麼時候會下判決書

只要法院判決書寫明是判的緩刑,如果被羈押就會從緩刑執行開始日期被釋放。司法版局的社會調查評估意權見函只是法院判決的依據之一,法院可以採信也可以不採信,有無調查函或調查函結果是否同意納入社區矯正並不是法院宣判的決定因素。

熱點內容
辦法和條例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7 03:25:27 瀏覽:733
疼苦的刑法 發布:2025-07-17 03:12:17 瀏覽:982
華僑大學經濟法 發布:2025-07-17 03:02:06 瀏覽:209
民法筆記自考201710月 發布:2025-07-17 03:01:59 瀏覽:534
司法幹警演講稿 發布:2025-07-17 03:00:30 瀏覽:441
司法公正初中 發布:2025-07-17 02:55:48 瀏覽:81
關於法律援助的選擇題 發布:2025-07-17 02:43:10 瀏覽:236
人名法院網 發布:2025-07-17 02:31:37 瀏覽:215
永川法院起訴 發布:2025-07-17 02:24:35 瀏覽:656
段煉腹肌最正確方法學 發布:2025-07-17 02:21:33 瀏覽: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