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2020

民法典2020

發布時間: 2025-07-17 01:23:38

1. 民法典和合同法的區別

《民法典》是關於民事法律的一般性規范和各個分編對民事關系的單獨規定,包括了合同法的內容;合同法則是一部民事單行法。合同法的制定需要參照《民法典》的規定,但兩者的不同之處還是很多的。《民法典》施行後,《合同法》同時失效。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與合同法的區別是性質不同、權利本位不同、對待勞動力的態度不同、兩者調整對象不同。性質不同。民法屬於純私法,以個人利益為核心,以人的平等和自治為理念,當事人之間處於平等的地位。勞動法屬於社會法。勞動合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關於給付和對等給付的債權合同,相反它是一種帶有很強人身權色彩的,關繫到雇員生存基礎的法律關系,因此無論如何應該被寄予希望給予生存和社會保護。權利本位不同,民法屬於個人權利本位法。勞動法屬於勞動者權利本位法,是特殊的個人權利本位法民法屬於個人權利本位法。勞動法屬於勞動者權利本位法,是特殊的個人權利本位法。對待勞動力的態度不同。民法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僱主義務本位法。民法中的僱傭契約系以雇傭人對勞務之所有及對勞動者之支配為中心。民法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僱主義務本位法。民法中的僱傭契約系以雇傭人對勞務之所有及對勞動者之支配為中心。

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它問題請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條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2. 民法典2020年頒布的意義

民法典2020年頒布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確認和維護人的自由、尊嚴和權利

    • 民法典以「人」為中心進行立法結構設置,被譽為「人法」,這體現了對人的高度重視和尊重。
    • 在具體的法律規則中,民法典處處著力保障人的權利、自由和平等,為公民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2. 推動民事法律關系的規范化和明確化

    • 民法典通過系統的規定,明確了各類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權利和義務的分配,以及爭議解決的方式等,有助於減少民事糾紛,提高法律適用的確定性和可預測性。
  3. 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完善

    • 民法典中關於財產權、合同、侵權責任等方面的規定,為市場經濟的運行提供了法律基礎,有助於保護交易安全,促進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場的公平競爭。
  4. 提升國家法治水平和國際形象

    • 民法典的頒布和實施是國家法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體現了國家對法治的重視和推進。
    • 同時,民法典的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也提升了國家的國際形象,有助於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5. 增強公民法律意識和法治信仰

    • 民法典的普及和宣傳有助於增強公民的法律意識,使公民更加了解自身的權利和義務,從而更加自覺地遵守法律、維護法治。
    • 同時,民法典的公正、平等、自由等價值理念也有助於培養公民的法治信仰,推動社會的法治化進程。

3. 新民法典關於民間借貸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已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也於2020年12月31日發布了修改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2020修正)》為正確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結合審判實踐而制定,其內容就是民法典對民間借貸的司法規定。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九條 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視為合同成立:
(一)以現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時;
(二)以銀行轉賬、網上電子匯款等形式支付的,自資金到達借款人賬戶時;
(三)以票據交付的,自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據權利時;
(四)出借人將特定資金賬戶支配權授權給借款人的,自借款人取得對該賬戶實際支配權時;
(五)出借人以與借款人約定的其他方式提供借款並實際履行完成時。
第十三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民間借貸合同無效:
(一)套取金融機構貸款轉貸的;
(二)以向其他營利法人借貸、向本單位職工集資,或者以向公眾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資金轉貸的;
(三)未依法取得放貸資格的出借人,以營利為目的向社會不特定對象提供借款的;
(四)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借款人借款用於違法犯罪活動仍然提供借款的;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六)違背公序良俗的。

熱點內容
思修法治 發布:2025-07-17 05:07:49 瀏覽:143
國家公務員工資條例 發布:2025-07-17 05:07:42 瀏覽:770
刑事訴訟法非法證據排除案例 發布:2025-07-17 05:03:46 瀏覽:902
惠州法院拍賣房產 發布:2025-07-17 05:03:45 瀏覽:722
法官人真好 發布:2025-07-17 05:01:35 瀏覽:999
16秋經濟法概論作業3 發布:2025-07-17 04:53:12 瀏覽:839
皮城執法官皮膚特效 發布:2025-07-17 04:52:50 瀏覽:260
新村民法 發布:2025-07-17 04:44:30 瀏覽:453
女主法官 發布:2025-07-17 04:40:13 瀏覽:91
勞動法有約定公休假嗎 發布:2025-07-17 04:32:26 瀏覽: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