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江西省矿产资源整合申报挂牌条例

江西省矿产资源整合申报挂牌条例

发布时间: 2021-02-23 18:14:11

㈠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官网矿产资源挂牌公告

具体什么问题?

㈡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的直属机构

(一)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机关后勤服务中心
承担厅机关后勤服务工作
(二)江西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
受委托依法调查、制止和处理国土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交办的以及省内跨地区国土资源违法案件。
(三)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
受国土资源厅委托承担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含金土工程、数字国土工程)的组织、规划、实施工作,承担全省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地质环境基础信息和资源利用情况、变化趋势动态数据的收集、技术处理及预测分析工作,负责向省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提供有关基础信息、资料信息和管理信息等。
(四)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
在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下,参与土地管理技术规范和省级土地利用规划的拟定;开展土地估价、测量、土地动态监测、土地信息系统建设和土地管理科研技术服务;负责全省土地管理系统的业务培训。
(五)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
受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的委托,承担全省财政拨款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任务;提出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耕地占补平衡的措施并负责有关项目的实施。负责全省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实施管理和现场踏勘、勘测定界、规划设计等技术性事务性工作。
(六)江西省国土资源交易中心
承担我省国土资源网上交易的技术性、事务性等相关工作,承担我省矿业权二级市场转让和鉴证服务工作。
(七)江西省建设用地事务服务中心
受国土资源厅委托承担全省重点建设征地事务性、技术性服务工作
(八)江西省国土资源档案馆
受省国土资源厅的委托,接收、验收国土资源资料及文书档案;建立健全馆藏国土资源资料管理和利用制度,按规定整理、保管资料;建立和维护全省国土资源资料信息服务系统;开展国土资源资料综合研究,按规定为社会提供国土资源资料服务等。
(九)江西省国土资源培训中心
承担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干部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十)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
组织实施省地质勘查基金投资项目的立项、监管、评审验收和成果处置;监督、管理国家出资形成的矿业权股权;申请登记省地质勘查基金独资项目的矿业权;研究实施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制度。
(十一)江西省国土资源宣传教育中心
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为组织开展国土资源宣传活动提供服务,并参与“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和国土资源国情国策、省情及法制等重大社会宣传活动;负责国土资源影视、文艺、文化、音像、宣传画(图片、画册)等宣传品的制作、发行及展览活动;负责国土资源宣传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交流,并开展理论研究;协助省国土资源厅开展对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廉洁自律和遵纪守法等教育工作。
(十二)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地址:赣州市)
隶属于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09年被确定为江西省首批示范性高职学院。
(十三) 江西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
江西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是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下属专业应急机构,是保障省国土资源厅履行地质灾害防治职责的技术支撑,是由省国土资源厅管理的直属事业单位。其职责是负责全省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技术处置和应急平台管理工作,按要求承担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巡查排查、宣传培训、防治工程监管等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和防治工作,是公益性地质环境专业技术单位。
地 址: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团结路66号[330025]

㈢ 全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和矿业权实地核查总结通报

汪 民

(二○一一年十一月一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矿产开发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多方面历史性原因,矿产开发一度呈现“多、小、散、乱”的局面,不少地方大矿周边是小矿,小矿“矿挨矿”,矿下还有矿,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同时,矿产资源管理基础薄弱,部分矿业权交叉重叠、实际情况与登记数据不一致,存在界线不清,底数不准等问题,严重影响矿业权市场建设和矿产开发持续健康发展。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被动局面,2005年8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决定从治乱、治散、治本三个方面对全国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进行全面整顿规范,资源开发整合成为整顿规范工作的三大重要任务之一。考虑到整合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200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08号),对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作出专门部署;2009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商务部、环境保护部、工商总局、安全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煤矿安监局等12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针对基础薄弱问题,国土资源部于2007年启动了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在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全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和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启动以来,国土资源部等12部门联合行动,精心组织实施,在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煤炭、钢铁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爆炸物品监管和打击非法采矿犯罪,矿业权出让审批行为专项清理,稀土等矿产出口配额管理,矿山整顿关闭、整合矿山技改、环评审查、企业设立及相关证照换发等方面互相配合,形成推进整合工作的合力。各省(区、市)积极行动,按照要求,科学编制工作方案,扎实有效推进,通过调查摸底、科学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创新整合方式、营造良好氛围等措施,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跟进、政策激励、社会支持”的生动局面。全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阶段性任务于2010年底基本完成,2011年初通过国土资源部等12部门组织的检查验收,取得明显的资源、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一是矿产开发结构和布局明显优化。在多年持续整顿开发秩序的基础上,河南、内蒙古、辽宁、山西、陕西、云南等省区先后探索通过对布局不合理矿业权的调整整合,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各省(区、市)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进。2005年以来,全国共完成铁、铜、铝等重要矿种6574个矿区的整合,涉及矿业权58809个,占全国矿业权总数的40%,整合矿区矿业权减少了44%。全国矿山数量从2005年的12.7万座减少到2010年的11.3万座,净减少11.2%。在矿山总数大幅下降的同时,2010年,全国固体矿山产量达到90亿吨,比2005年增加38亿吨。其中,全国煤炭矿山总数从2005年的1.8万座减少到2010年的1.3万座,原煤产量从22.4亿吨增长到32.4亿吨。5年来,全国煤炭矿山数量减少27.8%,产量增加44.6%;大型矿山从3331座增加到4684座,净增长40.6%,大中型矿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左右,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产开发格局初步形成。

二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整合推动矿产资源向开采技术先进、开发利用水平高的优势企业集聚。释放了一批矿区的呆滞资源,有效提升了资源开发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一大批矿山采用科学的采矿方法和选矿工艺,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2010年,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值超过千亿,比2005年增长了209%。内蒙古煤炭最低开采规模标准提高到90万吨/年,回采率总体提高了30%以上;山西省煤矿总数压减60%以上,煤矿平均单井规模由33万吨/年提高到100万吨/年。江西省德兴铜矿整合后保有资源储量增加一倍,采选能力达到13万吨/日,成为亚洲产能规模最大的铜矿;山东省大中型矿山企业占全部矿山企业比例由9%提高到34%。国土资源部遴选出辽宁省鞍山胡家庙子铁矿、云南省安宁县街磷矿、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甲玛铜矿等47个整合先进矿山,树立了一批先进整合的典型。

三是整合矿山安全发展、绿色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通过科学编制整合实施方案,合理调整矿区范围,一大批历史上形成的大矿小开,一矿多开,“楼上楼”、“矿中矿”矿业权重叠造成的安全生产隐患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辽宁省葫芦岛连山钼矿区、甘肃省厂坝铅锌矿区等一批矿区“多、小、散、乱”的局面发生了明显转变。整合矿山落实安全生产和环境治理恢复责任,不断提高安全装备水平,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废石废渣得到妥善处置并集中治理,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明显加强。“十一五”期间,全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2.81下降到2010年的0.75,非煤矿山死亡人数下降了45.6%。广西平果铝土矿、云南昆阳磷矿等一批矿山整合后按照“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的方式,积极推进矿山复垦和生态恢复,被评为全国绿色矿山。

四是矿区和谐发展理念初步形成。各地在推进整合工作过程中,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各方利益,积极稳妥推进整合工作,确保矿区社会稳定;积极探索完善矿产开发收益分配制度,建立健全以工哺农、矿村共建机制,确保当地群众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长期受益。多数整合主体在矿山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采用多种形式帮助矿区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山西省部分整合煤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投资解决荒山绿化、公路修建、电网改造升级、冬季用煤供暖等问题。云南省曲靖市全面推行矿村共建,实现了矿区秩序稳定与矿区群众受益的双赢。贵州省黔西南州、六盘水市一些矿山设立和谐矿区促进会、基金会,在安排村民就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村组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创造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五是整合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在整合过程中,国土资源部等12部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共同责任机制,密切协调配合,加强监督检查,狠抓任务落实,形成了工作推动的合力。各地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挂牌督办责任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建实了政府牵头引导、部门协调联动的整合工作机制。全国稀土矿主产区建立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区域联合监管,初步形成“轻重并举、南北呼应、政府主导、区域联动”的新局面。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全面落实矿产资源规划,推行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根据资源赋存状况、地质控矿因素、开发条件和市场需求,合理设置和投放矿业权,保障新设矿业权合理布局,已设矿业权不断调整优化,从源头上解决布局不合理问题,完善了整合长效机制;建立矿业权准入标准和退出机制,完善探矿权、采矿权全程管理;规范矿业权市场行为,推进矿业权有形市场建设,促进矿业权出让转让公开公平公正,初步形成保障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制度体系。

二、矿业权实地核查夯实矿产资源管理基础,提升管理能力

三年来,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累计投入人员2.8万人,野外实测累计投入测量设备1.2万台套,中央、地方和企业累计投入经费22.6亿元,于2010年底全面完成了各项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任务,有效地促进了矿业权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是获得全面系统、真实可靠的矿业权基础数据。通过核查,核实了近3.7万个探矿权和11万多个采矿权的登记数据,全面取得了全国14.9万个矿业权的拐点坐标数据,并实现了在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内的统一。实测编制了1.8万张重要探矿权勘查工程实际材料图和11万张采矿权开拓采掘工程分布图,编制了全国31个省(区、市)矿业权分布图。所有成果均数字化采集和处理,建成全国矿业权空间数据库,为科学管理矿业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建立了覆盖我国所有矿山的地质测量基础设施,为加强管理和提高服务水平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矿业权实地核查,全国共建立测量加密控制点4万多个,向矿区引入测量控制点16.5万个,露天采矿权埋设界桩24.3万个,建立了我国所有矿山的地质控制测量点体系,积累了一批重要基础地质测绘信息数据,实现了矿业权分布范围的准确清晰和数字化管理。以本次核查建立的控制点为基准,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矿业权人可以根据监管和生产要求,方便完成全国统一管理所需要的基础测绘工作,对全国矿山建设特别是基础测量薄弱地区的矿山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系统清理和纠正了矿业权发现的问题,维护了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由于不同时期管理要求不一、技术手段受限,矿业权基础数据历史欠账较多。相当数量的矿业权实际位置与发证位置不一致,产权关系不清,大量超层越界,引发矿业权纠纷。在矿业权实地核查过程中,对每一个矿业权边界范围逐一进行实地测量、清查核实;逐一核查矿业权人相关登记信息,查缺补漏,纠正错误。经过实地核查,共发现问题10.8万个,其中属于矿界位置方面的问题6.6万个。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据核查成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分类,依法依规清理纠正,有效减少了矿业权权属纠纷,进一步规范了矿业权权属管理,维护了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和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

四是成果及时转化,完善了矿业权综合监管平台。核查成果全部数据“上图入库”,为矿业权有形市场“五公开”(申请在先、招拍挂、协议出让、探转采、转让)和矿业权登记信息公开查询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支撑。全国矿业权市场网今年4月开通以来,全国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发布矿业权出让转让公告、公示和公开项目1.1万项次,矿业权审批登记结果网上自动公告5.4万项,接受社会查询2.8万次。在湖北、重庆、四川等一些地方开展的成果应用试点中,以核查成果为基础,依靠信息化手段,破解了矿业权管理部省市县互联互通、矿山储量实时网上动态监管等一系列难题。云南、甘肃等省结合核查工作,清理注销了一批过期失效矿业权,解决了大量历史遗留问题,为整装勘查区矿业权的准确界定和地质找矿规划的合理编制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国探矿权采矿权管理已确立先由县级主管部门实地核查,而后登记发证的四级联动机制,并通过矿业权空间数据库与矿业权配号系统互联互通,充实改进了全国矿业权统一配号系统和综合监管平台,推动了“一张图管矿”建设,促进了矿业权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三、强化矿产资源管理,健全完善长效机制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和矿业权实地核查两个专项工作共同的特点是工作难度大,任务十分艰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有关技术支撑单位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制度,认真组织推进整合常态化管理,推广应用核查成果,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加快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大力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实施整合常态化管理,推动矿产开发结构持续调整优化

要巩固和扩大整合成果,进一步完善整合长效机制。一是继续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完善共同责任机制,促进矿产开发可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全面实施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持续优化勘查开采布局,进一步完善整合常态化管理机制,探索建立新立矿业权与深化整合减少矿业权等相互联动的新机制,在合理管控矿业权数量的同时,有效增加矿产资源供给,持续推动矿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三是认真落实优势矿产开采总量控制、分类调控和高污染矿产严格管控的政策,推动磷矿等地方优势矿产开发监管区域联动。四是探索推进矿业权人整合的新模式,深入推进稀土等矿产开发整合,做好整合常态化管理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重点领域淘汰落后产能等工作的衔接,促进矿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做好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转化运用,进一步夯实矿产资源管理的基础

以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为基础,建立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动态更新机制,实现矿业权基础数据及时更新,管理系统及时完善。向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矿业权人移交成果数据,实现成果数据共享。做好基础控制点和界桩保护维护工作,充分发挥这些基础设施在矿山生产和日常监管中的作用。以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为基础,推进“矿政管理一张图”建设,进一步完善综合监管平台。充分运用矿业权实地核查成果做好宏观分析和战略研究,调整优化矿业权布局,保障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顺利推进。

(三)强化监管调控能力,集中统一从严管矿

要进一步增强中央对矿产开发的调控能力,强化秩序监管,依法有序治矿。一是要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清理各地出台的矿产资源管理政策,强化集中统一管理。二是科学界定风险高低,规范矿业权分类出让,严格准入退出,遏制矿业权炒作。三是从矿业权设置、出让、转让、延续、变更、注销等方面,持续强化矿业权配号系统的监控作用,不断提升“制度+科技”的监管能力。四是实行全国矿产资源卫片执法全覆盖,构建“天上看、地上查、群众报、网上管”的立体监管网络。对勘查开采热点地区,加强监控;对秩序混乱、管理松弛的地区,实行矿业权区域限批。

(四)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矿山复绿”行动,进一步增强资源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10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着力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打造以市场为导向的制度平台,调动全社会找矿力量,力争三年有重大进展、五年有重大突破、八到十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同时,部署开展全国“矿山复绿”行动,对重点地区开展专项整治,彻底扭转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频发的被动局面。全面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土地复垦制度,大力发展绿色矿山。力争到2020年,大中型矿山企业基本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小型矿山企业按照绿色矿山条件严格规范管理。

(五)积极开展试点探索,不断健全完善矿产资源管理长效机制

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经济调节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下一步,我们将商请相关部委,开展三项试点。一是开展经济调节手段综合改革试点。选择部分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资源补偿费、矿业权使用费、最低勘查投入等经济调节手段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基地建设。改进资源收益分配机制,将收益进一步向地方和基层倾斜。二是开展和谐矿区综合改革试点。构建矿产开发社会风险评估和听证制度,探索建立矿区群众共享资源开发利益新机制,强化矿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意识。三是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试点。发展矿产资源循环经济,完善综合利用经济调节手段,构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监管长效机制。

同志们,当前矿产资源管理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保障发展,保护资源,责任重大,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上来,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乘势而上,主动作为,以持续创新不断推动矿产资源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㈣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的机构简介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是省政府主管江西省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工作部门。在管理职能上划入了原省土地管理局的行政管理职能;原省地质矿产厅的行政管理职能;原省计划委员会制订国土规划和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的职能;原省冶金建材工业厅、省石油化学工业厅等部门行使的矿产资源行政管理职能。划出了地下水资源(不含地热、矿泉水)行政管理职能。强化了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尤其是加强了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职能。加强土地供需调控和总量平衡,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和合理开发利用管理,强化资源回采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的监管。加强省以下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垂直管理。
为了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将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任务交给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和直属事业单位承担;将土地、矿产等资源的基础信息和资源利用情况、变化趋势的动态数据收集、技术处理及预测分析等职能交给有关事业单位承担;将土地开发复垦和土地整理的技术设计、实施以及土地征用事务、地质环境监测等项工作交给有关事业单位承担;将科技成果转化具体实施的职责交给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将土地评估、矿业权评估、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及土地登记代理人机构和人员资质认定职责交给行业协会。实行政企分开,国土资源厅不再从事土地、矿产等资源的经营开发活动,不再管理企业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㈤ 个人发现矿产资源,申报需要什么手续至招标拍卖挂牌前,还需要什么过程和手续

矿产资源都属于国家的,并不是你发现了就是你的了。

㈥ 交易中心挂牌一矿产资源,去报名时却被告知要当地政府和所涉及的村社签协议,村社早和别人签了,这合理吗

挂牌有问题;可以向政府投诉处理。
但是挂牌拍卖没有违反法律规定。
《招标拍卖内挂牌出容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 》第十九条:挂牌期限届满,按照下列规定确定是否成交:
(一)在挂牌期限内只有一个竞买人报价,且报价高于底价,并符合其他条件的,挂牌成交;
(二)在挂牌期限内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竞买人报价的,出价最高者为竞得人;报价相同的,先提交报价单者为竞得人,但报价低于底价者除外;
(三)在挂牌期限内无应价者或者竞买人的报价均低于底价或均不符合其他条件的,挂牌不成交。
在挂牌期限截止时仍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竞买人要求报价的,出让人应当对挂牌宗地进行现场竞价,出价最高者为竞得人。

纵横法律网 韦锋律师

㈦ 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的通知的分类出让

按照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法定权限,矿业权出让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依法办理。
(一)属于《矿产勘查开采分类目录》(以下简称《分类目录》,见附件)规定的第一类矿产的勘查,并在矿产勘查工作空白区或虽进行过矿产勘查但未获可供进一步勘查矿产地的区域内,以申请在先即先申请者先依法登记的方式出让探矿权。
(二)属于下列情形的,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
1?《分类目录》规定的第二类矿产;
2?《分类目录》规定的第一类矿产,已进行过矿产勘查工作并获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或以往采矿活动显示存在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
(三)属于下列情形的,不再设探矿权,而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直接出让采矿权。
1?《分类目录》规定的第三类矿产;
2?《分类目录》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矿产,探矿权灭失、但矿产勘查工作程度已经达到详查(含)以上程度并符合开采设计要求的矿产地;
3?《分类目录》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矿产,采矿权灭失或以往有过采矿活动,经核实存在可供开采矿产储量或有经济价值矿产资源的矿产地。
(四)石油、天然气、煤成(层)气、铀、钍矿产资源的勘查开采,按照现行规定进行管理并逐步完善。
(五)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允许以协议方式出让。
1.国务院批准的重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和为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提供配套资源的矿产地;
2.已设采矿权需要整合或利用原有生产系统扩大勘查开采范围的毗邻区域;
3.经省(区、市)人民政府同意,并正式行文报国土资源部批准的大型矿产资源开发项目;
4.国家出资为危机矿山寻找接替资源的找矿项目。
协议出让探矿权采矿权,必须通过集体会审,从严掌握。协议出让的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不得低于类似条件下的市场价。
(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以招标的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
1.根据法律法规、国家政策规定可以新设探矿权采矿权的环境敏感地区和未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的地区;
2.共伴生组分多、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水平要求高的矿产地;
3.矿产资源规划规定的其他情形。

㈧ 集体土地直接挂牌出让,政府领导被问责——江西省黎川县政府非法批地案是怎样

2006年6月,江西省黎川县政府与国安公司洽谈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规划用地1355.99亩,一期用地1005.99亩,其中190.99亩用于建设商业精品街、五星级酒店和配套设施,815亩用于建设生态公园和文化广场等公益设施;二期用地350亩,用于建设娱乐城和环湖商品房。2006年8月,县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对项目一期中的190.99亩土地进行挂牌出让,用于商业街和酒店建设。项目一期的815亩林地,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土地使用权归竞得人,用于公益设施建设。项目二期350亩土地待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办理后,按本期挂牌出让的平均单价出让给竞得人。但在项目一期190.99亩土地进行挂牌出让时,尚有92.91亩土地未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县国土资源局多次向县政府领导指出土地出让方案存在问题,但未被采纳。国安公司作为唯一的竞买人竞得该幅土地,并开始动工建设。
2006年11月,抚州市国土资源局对此案进行查处,责令黎川县国土资源局撤销或变更挂牌出让公告。黎川县国土资源局重新发布190.99亩(此时已全部取得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土地的挂牌出让公告,纠正了违规内容,国安公司再次摘牌。
经现场勘查,国安公司在出让取得的190.99亩土地之外,还对210亩土地进行了平整。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对此行为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国安公司改正其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
监察机关对黎川县县长、常务副县长作出行政处分决定,抚州市国土资源局对制止和监管不力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黎川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作出行政处分决定。
【分析】本案是一起违法违规供应土地的案件,主要涉及直接挂牌出让集体土地和定向挂牌出让土地的问题。
本案中,黎川县政府无视法律的严肃性,执意不听取县国土资源局的建议和忠告,铤而走险,违法违规供应土地。其违法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将未经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集体土地直接挂牌出让,其行为属非法批地。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只有国有建设用地才能进入土地市场出让。本案中,县政府滥用政府公权力,直接将集体农用地出让,逃避了耕地占补平衡义务,造成耕地资源的流失,土地资源原有的配置结构被打乱。依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作出责令撤销挂牌出让公告的做法于法有据。
二是县政府决定项目二期350亩土地待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办理后,按原挂牌出让的平均单价出让给竞得人,存在定向挂牌出让土地的问题。定向挂牌,有悖于社会公平竞争的原则,属于严重违规行为,应当依法予以纠正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㈨ 江西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坚持可持续发展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作为国土资源工作的指导方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2006年全省土面积16689433.69公顷,其中,农用地14177621.11公顷,建设用地927221.16公顷,未利用地1584591.41公顷。农用地中,耕地2829202.96公顷,园地275505.71公顷,林地10325120.72公顷,牧草地3813.82公顷,其他农用地743977.9公顷。

图3 2000~2006年全省批准用地情况变化

2006年全省征用土地9332.88公顷,其中农用地6505.18公顷、耕地3538.86公顷,征地总费用190783.18万元,安置农业人口98120人。征地费用每亩1.36万元,比2005年降低0.08万元/亩。全省认真贯彻国务院各项土地政策精神,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农村社会稳定的关系,切实把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摆在首位,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货币安置、农业安置、留地安置、社会保险安置和征地款入股等形式的长效机制,努力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

3.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情况

全省在依法保障建设用地的同时,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当前进一步从严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年初基本农田面积2546897.06公顷,年末基本农田面积2546897.06公顷,保持了基本农田保有量不减少。全年整理、开发、复垦土地面积28001.19公顷,整理 21458.77 公顷,复垦234.72公顷,开发6307.7公顷。新增耕地8902.02公顷,投资额64955.02万元,平均单价0.16万元/亩,比去年降低0.01万元/亩。其中土地整理单价为0.12万元/亩,国家级项目24个,省级项目5个,市级项目2个,县级项目10个;土地开发为0.28万元/亩,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项目13个,市级项目7个,县级项目104个;土地复垦为0.25万元/亩,国家级项目2个,省级项目1个。增加农用地9658.29公顷,整理增加农用地3637.32公顷,开发增加农用地5899.54公顷,复垦增加农用地121.43公顷。增加农用地中,土地整理占37.66%,土地开发占61.08%,土地复垦占1.26%。

二、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现状

2006年全省矿产资源特点为:矿产种类较多,有色、稀有、稀土和贵金属矿产资源有明显优势;主要矿产分区产出,矿产储量主要集中于大中型矿床中,有利于规划布局和规模开发;多组分矿床多,有利于实现综合效益,但同时也增加了综合回收利用的难度;矿石杂质含量有高有低,矿石可选性有好有差,大宗用量的矿产资源储量不足,煤、富铁矿、富锰矿、富磷矿、铝土矿等资源短缺;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人均占有量较低。全省通过资源整合,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发展优势矿种和优势企业,形成产业聚集效益、规模效益,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全年汇交地质资料62份,完成评审备案报告69个。

(二)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

2006年地质勘查总投入费用9837.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4026.2万元(矿产资源补偿费1495.2万元),地方财政拨款2835.4万元(矿产资源补偿费211.8万元),企事业资金2905.1万元(国内企事业2905.10万元),其他投入71万元。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55106米,坑探工作量3827米,平均勘查从业人员1477人,技术人员1178人,劳动报酬3803.2万元。地质勘查费用主要投向为:能源矿产2887万元,占总投入的29.35%;金属矿产3386.6万元,占总投入的34.43%;非金属矿产167万元,占总投入的1.7%;其他3397.1万元,占总投入的34.53%。矿产投入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其中,煤和铀占总投入的23.09%,铜、铅锌、多金属和金矿占总投入的25.83%。

新查明矿产资源9种,资源量为铁33矿石万吨,铜10761金属吨,钼1896金属吨,金908金属千克,铌71053五氧化二铌吨,钽45125五氧化二钽吨,铷603747氧化铷吨,高岭土195粘土量万吨,地下水基础储量1213方/日。

(三)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情况

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情况

2006年全省颁发勘查许可证942个,其中,变更73个、新立540个、延续309个、其他20个。其中,能源矿产25个(煤4个),黑色金属138个(铁矿115个),有色金属459个,贵金属235个(含金矿190个),稀有、稀散、稀土矿18个,非金属矿产64个,水气矿产3个。其批准登记面积9252.83平方千米,探矿权使用费279.59万元,其中,国有企业291个,集体企业5个,股份合作企业17个,有限责任公司464个,股份有限公司37个,私营企业125个,中外合资企业1个,外资企业1个,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1个。全年发证集中在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矿。

全年颁发采矿许可证6251个。变更525个、新立914个、延续3723个、其他1089个;其中,能源矿产786个(煤769个、地热4个),黑色金属矿105个(铁98个),有色金属矿185个,贵金属56个(47个金矿),稀有、稀散稀土矿产79个,非金属矿5009个(水泥灰岩190个、化工矿产165个),水气矿产31个。批准登记面积1053.68平方千米,采矿权使用费411.26万元。发证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采矿权证仍以非金属矿为主,能源矿中以煤矿为主,黑色金属矿以铁矿为主。其中,国有企业644个,集体企业247个,股份合作企业36个,联营企业167个,有限责任公司293个,股份有限公司118个,私营企业4739个,外资企业7个。

三、国土资源市场

(一)土地市场

1.土地市场建设

2006年全省全面贯彻落实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切实完善国土资源市场建设。进一步规范和严格实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制度,积极开展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调研,在个别市、县进行了试点,进一步实行节约集约用地,科学合理供地。

2.土地一级市场

2006年全省土地供应情况。划拨232宗,面积752.61公顷;出让3821宗,面积5952.05 公顷,价款1757879.65万元,纯收益752345.48万元;其他1宗,面积0.44公顷,收入201.6万元。土地供应仍以出让为主,划拨、租赁等形式萎缩,招、拍、挂形成主流,面积达2998.15公顷,占出让面积的50.37%,占供应面积的44.71%。土地供应收入稳步提高,达175.79亿元,再创新高,2002~2006年每年分别比上年度提高46.61%,45%,44.51%,18.88%,16.43%。

图4 全省土地出让面积图

从图4看,全省土地出让主要集中在:住宅用地31.64%、工矿仓储用地48.92%、商服用地18.39%。住宅用地中仍以普通商品房为主,但所占比例下降为80.89%。2005年住宅用地中普通商品房所占比例为94.52%,2004年为90.65%,2003年为91.83%。

2006年各市土地出让情况如下:面积最大的是南昌市1114.62公顷,其次是赣州市 1019.57 公顷,最少的是萍乡市141.31公顷;收入较高的是南昌市53.78亿元,其次上饶市21.85亿元;平均单价19.69万/亩,比2005年略有回落。与2005年相比,出让单价总体变化不大,略有波动。但除景德镇、新余、宜春、抚州、上饶市略高于2005年,其他各市均略低于2005年。单价最高仍是南昌市32.17万/亩,景德镇市26.11万/亩,最低为赣州市8.86万/亩;纯收益较高的是南昌市24.51亿元,较低的为萍乡市,纯收益占成交价款的比例平均是42.8%,比2005年减少9.42%(图5)。

图5 各市土地出让收入单价曲线图

3.土地二级市场

2006年全省土地使用权交易情况良好。发生转让19379宗,转让面积1546.47公顷,转让金额473998.61万元;出租2010宗,面积24.36公顷,租金980.13万元;抵押 3951 宗,面积10060.84公顷,抵押价款3679093.83万元,贷款金额1626844.26万元,占抵押价款的比例全省平均为44.22%,2005年为41.11%。与2005年相比,面积、金额均有小幅上升。流转交易比2005年集中,主要是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和住宅用地,占流转交易的99.96%,其中工矿仓储用地占72.5%。

(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

1.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

2006年,全省加强了矿业权管理,促进矿业权市场建设。全省新设立的采矿权实行公开、公正、公平有偿出让,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工作已全面推进。同时加强矿业秩序整顿,全面排查了探矿、采矿违法行为及违法管理行为,处理了一批问题矿山和勘查项目,注销了一批矿山采矿许可证。

2.探矿权采矿权一级市场

探矿权出让2宗,多金属矿,挂牌价格729万元。

全年采矿权出让1138宗,金额9984.54万元。其中行政审批722宗,合同金额875.26万元;招标10宗,合同金额102.56万元;拍卖7宗,合同金额180.83万元;挂牌399宗,合同金额8825.89万元。其中招拍挂所占比例如下:宗数占36.55%,合同金额占91.23%,比2005年有明显提高,特别是招、拍、挂出让金额已成为出让收入的主要来源。出让仍以非金属矿为主,除铁矿3宗、钒矿1宗为有色金属外,其余均为非金属矿,占99.65%,非金属矿出让多以小宗沙石、粘土和建筑用沙石为主。出让金额以冶金用石英、建筑用灰岩、水泥用灰岩、建筑用花岗岩为主,分别占出让价款的9.48%,7.67%,37.31%,11.47%,五项合计占65.93%。

3.探矿权采矿权二级市场

全年无探矿权转让。

全年采矿权转让12宗,价款10.54万元。其中,出售7宗,价款8.6万元,其他5宗,价款1.94万元。包括建筑用灰岩5宗,3.34万元;建筑用砂1宗,0.1万元;砖瓦用粘土4宗,5.5万元;建筑用凝灰岩2宗,1.6万元。

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一)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6年全省共发现土地违法用地3667件,涉及土地面积575.54公顷,其中涉及耕地177.86公顷。

全年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702件,涉及土地面积520.15公顷;已结案2773件(包括2005年未结案件),涉及土地面积474.45公顷;拆除构建物2424.93平方米,没收构建物286.64平方米,收回土地16.7公顷,其中耕地6.58公顷,收缴罚没款1869.99万元。

(二)地矿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6年全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共立案查处矿产违法案件538件,其中,查处无证开采232件,越界开采138件,非法转让采矿权24件,破坏性开采7件,其他违法开采的128件,不按规定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8件;其他1件。已结案519件,共吊销采矿许可证22件,收缴罚没款773.68万元。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本年申请行政复议14件,包括行政处罚6件,行政许可证3件,其他5件。本年受理11件,本年审结9件,其中维持3件,变更1件,确认违法1件,撤销2件,撤回申请2件。本年未审结3件,审结率75%。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截至2006年底,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共有从业人员3375人,行政管理人员1827人。全省行政管理部门从业人员中大本及大专学历是主流,占61%。全省各级机关直属机构513个,职工6753人;乡级土管所1236个,职工6073人,其中专职土管员5775人,占95.09%,基本为专职人员。

2006年,全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经费收入共为50513.3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拨款33207.1万元,其他收入17306.28万元,没有取得中央财政拨款。

2006年度,全省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共有2411人次接受了政治理论、行政管理和业务知识培训,其中参加党校培训615人,行政学院44人,其他培训1752人(国外培训6人);接受学历教育的有929人,其中,博士生1人,硕士19人,本科273人,专科636人。

七、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建议

(1)继续执行最严格的基本农田管理和耕地保护政策,严格建设用地管理工作,确保全省耕地总量平衡和动态平衡,这是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

(2)完善土地市场建设,做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进行内部挖潜,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和处置力度,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保障建设项目用地。

(3)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推进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矿业权市场建设,严禁探矿权、采矿权非法交易,全面实施招标、拍卖、挂牌制度。

(5)加强队伍建设,充实人员,提高法制意识,自觉依法依规办事。

㈩ 辽宁省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效果

辽宁省根据国发 [2005]28号文件要求,成立了整顿和规范领导小组,专门制定下发了 《辽宁省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小组工作规则》,按照各项规定开展了各个阶段工作的动员和部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乱采滥挖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以来,省整规办按照国务院和国家九部委的具体要求,以 “三查”为重点,制定了 “拉网排查、执法跟进、部门联动、逐矿登记”的 “十六字方针”。编制了一套包含36类296个排查内容的登记表,并组织国土资源、公安、工商、环保等多部门对全省所有矿山企业一个不漏地进行了拉网式清查。对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了实地核查,对清查的内容全部列表登记,对清查出的各类问题进行梳理,由排查人员逐一填写,县乡领导和企业法人签字确认,逐矿形成清查档案。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对9个市22个重点矿业县区开展了卫片数据检查,共填写登记表3万多份,采集数据近200万个,为有效开展治乱、治散、治本工作奠定了数据管理的基础。通过拉网排查,逐矿登记,完成各类排查登记表7744份,排查现有持采矿许可证矿山企业6700个,持勘查许可证单位或个人701个,选 (洗)矿厂868个。通过这次集中排查,弄清了各市矿产资源开发基本情况。集中整顿以来,共驳回不符合条件的涉矿登记申请255个,出动执法人员3万多人次,检查涉矿企业6830余家,下达整改通知书930件,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违法涉矿点760个;共破获涉矿案件403起,关闭686家矿山企业,查出并责令整改各类事故隐患865处;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214矿次,煤炭生产许可证252矿次,使煤矿采矿秩序明显好转,事故总量大幅度下降,特别是重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共申报登记撤出投资入股21人,涉及资金987.5万元,遏制了官商勾结等腐败行为。

(2)优势矿种和重点地区的开发秩序明显好转。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特点,注意突出工作重点,分期分批进行专项治理。一是重点治理了小选 (洗)矿厂过多过滥问题。对无合法矿石来源、无政府部门许可的选 (洗)矿厂坚决予以取缔;对未依法征用土地、无尾矿库和无环境评价报告及批复文件的选 (洗)矿厂,责令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予以取缔。5年来,全省累计停产整顿、关闭选 (洗)矿厂812个,斩断了非法采矿的销售链,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乱采滥挖矿产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二是对菱镁矿进行专项治理。整顿期间,省政府明确规定暂停审批和颁发新设置开采菱镁资源采矿许可证。在 《辽宁省矿产资源整合工作方案》中,明确规定年生产规模低于3万吨的菱镁矿山企业,采矿许可证到期后不予办理延续登记手续。为促进菱镁专项治理工作顺利实施,省国土资源厅指导鞍山、营口两市分别制定了 《鞍山市菱镁矿资源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营口市菱镁矿资源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和 《大石桥市 (南楼经济开发区)圣水寺菱镁矿区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使菱镁专项治理取得了阶段成效。三是开展了古生物化石专项整治。省国土资源厅会同有关部门专门调研,提出实施关于化石保护的可行性措施。通过召开省古生物化石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制定化石保护条例,建立化石保护专门队伍,探讨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利用、开发的政策、发展等事宜,使该省的古生物化石专项整治工作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肯定。四是加强对葫芦岛钼矿专项治理。针对长期以来葫芦岛钼矿开采失控、问题严重的情况,省政府组成专门工作组进驻葫芦岛进行重点整治。国土、监察、公安、工商等多部门联手重拳出击,没收非法开采矿石。共处理违法违纪党员干部59人,查办党政机关工作人员12人,打掉犯罪团伙27个,刑事拘留110人,治安拘留1300人,挽回经济损失近2亿元,同时对违法采矿行为进行实地处理。关闭没有主体矿山的选矿厂,实现集中选矿;改造坑口,拓宽巷道,加固支护,安装照明、增设安全设施、更新陈旧设备。投资2400万元,修筑了7条矿区公路、投资4500万元完成了矿区内河流的治理工程。与此同时,配套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职业病防治、饮用水和各项建设工程也相继启动,使矿容矿貌焕然一新。

(3)矿山企业多、小、散、乱问题得到有效治理。调整矿山布局、压缩矿山企业总量、全面整合资源、实现矿产资源的集约化开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治本之策。通过重新登记审批发证,对一些到期、不符合产业政策、开采技术落后、设备陈旧、规模小、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一律注销;对探矿、采矿登记发证权实行一口控制。同时,为严把发证关,省国土资源对所有的矿业审批事项一律实行内部会审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审批发证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通过上述调控措施,压缩、合并、关闭、取缔各类矿山企业4203个,到2006年8月末,矿山企业总量从1999年的10780个减少到6577个,减少幅度达39%。2007年以来,省政府在 “治乱”的同时,积极开展 “治散”工作。提出了坚持科学规划、依法有序、合理开发、明晰产权、以大并小、以优并劣、先关闭后整合、政府协调指导下的市场化运作与审批原则,对矿山生产规模小、布局散乱、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开采工艺落后、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等矿区进行资源整合。对鞍山、本溪、朝阳三市的铁矿,葫芦岛市的钼矿,营口市的菱镁矿和白云石矿等重点矿区和重点矿种,进行了强力整合,有效支持了辽宁原材料工业基地特别是精品钢材基地建设。葫芦岛市将原有的38个钼矿采矿权整合为7个;营口市将19个菱镁矿和35个白云石矿整合为5个大矿;鞍山胡家庙子地区24家民营企业采矿权到期后一律依法终止矿权,全部由鞍钢收购。鞍山地区的铁矿资源整合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储备了可供鞍钢使用百年的铁矿资源。

热点内容
造假工资表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4-03-28 20:07:35 浏览:735
请求人民法院解除合同 发布:2024-03-28 19:36:47 浏览:83
纽约移民法官 发布:2024-03-28 19:36:46 浏览:448
14要负法律责任嘛 发布:2024-03-28 19:09:40 浏览:723
职工常用法律知识 发布:2024-03-28 18:57:15 浏览:438
丽水区法院 发布:2024-03-28 18:28:45 浏览:3
消防责任法律规定的 发布:2024-03-28 18:23:45 浏览:685
行政诉讼判案不依据合同法吗 发布:2024-03-28 18:17:49 浏览:556
道德与利益800字 发布:2024-03-28 18:16:12 浏览:778
中国盗窃刑法 发布:2024-03-28 17:56:54 浏览: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