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法规与法律
A.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是什么关系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有明显区别,又有紧密联系;既有各自“分管回领域”答,又相互协调衔接。四个方面看不同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都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意志,都是通过特定程序制定的行为规范,都属于制度范畴。两者在4个方面存在明显不同。制定机关和制定程序不同,党内法规是由省级以上党组织按规定程序制定的,国家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依据立法程序制定的;调整对象不同,党内法规主要调整的是党内关系和党内政治生活,国家法律主要调整的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适用范围不同,党内法规仅适用于党组织和党员,国家法律适用于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实施方式不同,党内法规以党的纪律作为强制手段,国家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三个方面看统一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共同服务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法律是党内法规的制定约束。党章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内法规不得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党内法规是国家法律的重要保障。党严格遵守党章和党内法规,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先决条件。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时深刻指出“: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
B.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主要有哪些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主要有:《党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答则》、《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等。
党内法规是党的中央组织以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规章制度的总称。目的是为了规范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工作,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拓展资料:
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制定其它党内法规的基础和依据。党章对党的性质和宗旨、路线和纲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党员义务和权利以及党的纪律等作出根本规定。
C. 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区别 法宣在线
1、党内法规只对党的成员或组织具有规范、调整作用与产生约束力,具有适用回的限定性;而国家法律是答对所有的社会成员,组织或机关具有规范、调整作用与产生约束力,国家法律的适用具有普遍性。2、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的先进组织和先锋队伍,对其成员的要求要高于一般社会成员与组织,所以从立法立规的层面上要高于普通的法律,党内法规的规范力与约束力要严于国家的普通法律。
D. 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区别是 制定主体
1、党内法规只对党的成员或组织具有规范、调整作用与产生约束力,具有适用版的限定性;而国家法权律是对所有的社会成员,组织或机关具有规范、调整作用与产生约束力,国家法律的适用具有普遍性。
2、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的先进组织和先锋队伍,对其成员的要求要高于一般社会成员与组织,所以从立法立规的层面上要高于普通的法律,党内法规的规范力与约束力要严于国家的普通法律。
E.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是什么关系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有明显区别,又有紧密联系;既有各自“分管领回域”,又相互协调答衔接。四个方面看不同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都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意志,都是通过特定程序制定的行为规范,都属于制度范畴。两者在4个方面存在明显不同。制定机关和制定程序不同,党内法规是由省级以上党组织按规定程序制定的,国家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依据立法程序制定的;调整对象不同,党内法规主要调整的是党内关系和党内政治生活,国家法律主要调整的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适用范围不同,党内法规仅适用于党组织和党员,国家法律适用于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实施方式不同,党内法规以党的纪律作为强制手段,国家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三个方面看统一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共同服务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法律是党内法规的制定约束。党章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内法规不得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党内法规是国家法律的重要保障。党严格遵守党章和党内法规,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先决条件。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时深刻指出“: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
F. 党内法规和宪法法律是,什么样的
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决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可以看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在国家法治体系中呈现出一种价值同向性关系。两者共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在根本价值指向上一致。党内法规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制度依据和保障,目的是让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国家法律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制度依据和保障,目的是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础。”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统一于人民利益福祉这一最高目标之下。正是在此意义上,“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
规范对象的相融性
《决定》强调,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可以看到,党内法规着眼于全体党员,体现党的主张,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保证着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行为底线;国家法律着眼于全体公民,体现国家意志,规范公民行为,是全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行为底线。二者并不相互排斥,反而相互支撑、相互融洽。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要求。作为执政党的党员应当是公民中的优秀分子,对党员的更加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对于其他公民的向善向上具有示范意义。
G. 如何协调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
协调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当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党内法规工作部门与国家立法部门之间沟通协调的工作机制和制度。
通过建立党内法规工作部门与人大法规部门、政府法制部门之间定期沟通协调的工作机制和制度,共同研究需要双方互相协作配合解决的重要问题,共同开展对需要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双重调整的重大问题的立法调研和论证,交流和借鉴各自在立法工作中的技术和经验,保证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与国家立法工作之间的衔接与照应。
1、进一步健全完善党的大政方针的制定、立法建议的提出、重要干部的推荐等方面的程序制度,依法规范党的执政行为,进一步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
2、进一步巩固和确认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规范党委与同级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将中央确定的反腐败工作方针、领导体制、工作格局以及政策措施法定化、程序化。
二、健全完善党内法规的制定程序。
适应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不断发展的需要,及时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完善党内法规制定权限制度,明确有关党组织制定党内法规的权限范围,明确规定涉及党的性质和任务、组织和职权、团结和统一、建设和发展等党内重大问题的,必须由中央作出规定;明确党内惩戒性规定的制定主体,规定省级以上党组织和中央才有权制定关于党员和党组织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的惩戒性规定,严格规范党内惩戒行为,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建立党内法规法核制度,对出台的每一项党内法规的合宪性、合法性、规范性进行严格审查和把关;完善党内法规起草过程中的征求意见工作,对于涉及党的重大政策、党内重大决策、党员重大权益等事项的,要在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必要时向全党征求意见,以保证党内法规充分反映和体现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意志。
三、进一步加强党内法规的实施评价、备案审查和法规清理工作。
党中央在印发重要党内法规的通知中,大都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于贯彻实施党内法规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要及时向党中央报告。这实际上属于党内法规的实施评价问题。一部党内法规内容是否完备、措施是否可行、程序是否严密、能否实现制定的目的、能否与国家立法互相补充和促进,最终要通过付诸实施来检验。
必须加强党内法规实施评价工作,组织专门力量定期对党内法规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检查和调研,考察和评价党内法规核心条款的遵守情况和执行效果,及时发现党内法规在制度设计、规范内容、制定技术以及与国家立法配合衔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党内法规出台的质量。同时,要按照党内法规不与国家法律相抵触、下位阶党内法规不与上位阶党内法规相抵触的要求,加强对有关党内法规的备案审查和清理、修订工作,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增强备案审查和法规清理工作的刚性约束,切实维护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完整、协调和统一。
H.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什么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
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制定其他党内法规的基础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