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信访条例司法解释

信访条例司法解释

发布时间: 2021-11-15 13:07:11

⑴ 《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属法律法规

信访条例针对的是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条例第六条、第七条),公内安机关当然也包括在内:(容《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于2005年7月26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79号发布施行。)
根据《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安机关信访工作,维护公安机关信访秩序,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保持公安机关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根据《信访条例》,制定本规定。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已近写的很清楚了!

⑵ 信访条例的文件解读

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通俗讲,也叫反映情况,上访等。
2005年5月1日施行的信访条例系统地设计了信访活动的法律程序和有关单位和人员的权利义务。从信访人的角度讲,极大地赋予了信访人申诉建议的权利。余伟安律师根据多年律师工作经验,通俗化地总结了以下十条经验供大家学习交流参考。
1、坚信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信访案件,往往牵扯多个机关或者部门的利益,被信访的单位也往往是有权有势,作为信访人只有一个武器,那就是法律。所以,信访人必须坚信法律的公正。
2、熟悉信访制度受案范围及程序。
毋庸置疑信访不能代替司法。所以对信访制度受案范围及程序及作用要有清晰的认识。各地信访接待机构及具体程序又有很多不同。比如,首先应该了解《信访条例》规定。其次,应该了解当地的信访规定或者具体行业的信访规定。比如,工会信访和公安信访都有具体的不同规定。在具体的信访活动中,你要了解接访单位的主管部门及领导,了解主要领导接待日,做到事半功倍。
3、整理高水平的信访书面材料。
作为接访单位,大都有怠惰情绪,如果说你只有口头信访,而无书面材料,则接访单位不会重视,也大都不会有处理结果。信访书面材料的重要性:一是书面材料是你信访的物证,接访单位接收了书面材料则必然要备案要报告。如果不是书面材料,接访单位有的直接拒绝,有的口头简单应付,自然也不会重视上报。二是书面材料能够清晰的反映信访事项,比口头表述更能做到以理服人。三是高水平的信访书面材料象匕首利剑,真正换来信访案件的解决。所以,信访人找专业律师打造高水平信访材料是非常必要。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信访不是诉讼,很大程度上信访人缺乏证据或者本身无法搜集到相关证据,信访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启动接访单位的调查处理程序,而不是证明对与错是与非。
4、保持坚不可摧的斗志和的耐心。
信访被拒绝被敷衍,那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作为信访人,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理性对待接访单位的拒绝和敷衍。坚强的斗志和耐心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在信访活动中可以培养的。
5、合理利用各种法律资源和人脉。
法律是一个体系,信访是法律体系中的一脉。与法律牵扯的国家各类机关公检法机关人员、律师和公证员都是法律体系中的参与者,也会成为信访人可以利用的朋友,诉讼司法劳动仲裁等等一些列程序也可以作为信访的辅助手段。关键在于合理利用。
6、充分利用各种信访渠道和方式。
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都是信访的合法方式。作为信访人要充分利用。实践证明,有时候一个电子邮件也许十次走访都有效。在这方面,信访人要充分了解信访事项和对口的接访单位。要对有关接访单位的办事程序和效力有相应的把握。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可以有效的节约信访成本,达到事半功倍。
7、象诉讼一样为信访准备证据
信访不是诉讼,但作为信访人同样要有证据意识。如果信访人能够象诉讼一样认真地准备证据。反映的情况和要求都有证据支持,那么对于接访单位绝对是有力的震撼,势必达到正式接访以及时处理的效果。在证据的整理工作方面,可以请律师把关。可以参照诉讼程序中的规范要求来做证据目录,做证据说明。
8、索要受理回执,避免接访单位推诿拖延。
信访接待回执(或信访案件受理通知单)很重要,信访人应该索要。如果只有信访事实没有回执,有些接访单位就不能落实信访案件的调查处理责任,有的接访单位会一直拖延时间不处理,甚至有的接访单位由于人员变动或者其他原因对接访的事实拒不承认,而作为信访人没有证据与接访单位理论。
9、突击检查信访案件受理情况,避免有人作祟
接访单位和被反映的单位或者人可能会有利害关系,接访工作人人员也可能存在同样的情形。所以,信访人不能一旦被接访就寄希望于某一个接访部门或者接访人员。实践证明,有时候会存在接访工作人员表面应承,而实际上却偏袒包庇或者通风报信从中作祟的情况。作为信访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突击检查的方式,在第一次信访后突击走访接访单位以落实信访案件是否正式受理,落实接访人员是否有权接访,是否尽职尽责。从而避免不该接访的人员接访,避免不该接访的部门接访,避免信访案件泡汤。
10、依法信访,不做过激行为。
公民的建议权和申诉权受法律保护,但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有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少数人在上访时,采取过激方式,如围堵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堵塞公路、铁路交通等。如果行为过激违法,轻则行政处罚,重则追究刑事责任,那就适得其反。所以,信访人一定要熟悉信访条例赋予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做到依法信访,合法维权。

⑶ 信访条例已终止怎么办

信访条例没有终止。
《信访条例》是用来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的一个文件。于2005年1月5日国务院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共计七章五十一条。
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通俗讲,也叫反映情况,上访等。
2005年5月1日施行的信访条例系统地设计了信访活动的法律程序和有关单位和人员的权利义务。从信访人的角度讲,极大地赋予了信访人申诉建议的权利。余伟安律师根据多年律师工作经验,通俗化地总结了以下十条经验供大家学习交流参考。
1、坚信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信访案件,往往牵扯多个机关或者部门的利益,被信访的单位也往往是有权有势,作为信访人只有一个武器,那就是法律。所以,信访人必须坚信法律的公正。
2、熟悉信访制度受案范围及程序。
毋庸置疑信访不能代替司法。所以对信访制度受案范围及程序及作用要有清晰的认识。各地信访接待机构及具体程序又有很多不同。比如,首先应该了解《信访条例》规定。其次,应该了解当地的信访规定或者具体行业的信访规定。比如,工会信访和公安信访都有具体的不同规定。在具体的信访活动中,你要了解接访单位的主管部门及领导,了解主要领导接待日,做到事半功倍。
3、整理高水平的信访书面材料。
作为接访单位,大都有怠惰情绪,如果说你只有口头信访,而无书面材料,则接访单位不会重视,也大都不会有处理结果。信访书面材料的重要性:一是书面材料是你信访的物证,接访单位接收了书面材料则必然要备案要报告。如果不是书面材料,接访单位有的直接拒绝,有的口头简单应付,自然也不会重视上报。二是书面材料能够清晰的反映信访事项,比口头表述更能做到以理服人。三是高水平的信访书面材料象匕首利剑,真正换来信访案件的解决。所以,信访人找专业律师打造高水平信访材料是非常必要。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信访不是诉讼,很大程度上信访人缺乏证据或者本身无法搜集到相关证据,信访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启动接访单位的调查处理程序,而不是证明对与错是与非。
4、保持坚不可摧的斗志和的耐心。
信访被拒绝被敷衍,那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作为信访人,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理性对待接访单位的拒绝和敷衍。坚强的斗志和耐心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在信访活动中可以培养的。
5、合理利用各种法律资源和人脉。
法律是一个体系,信访是法律体系中的一脉。与法律牵扯的国家各类机关公检法机关人员、律师和公证员都是法律体系中的参与者,也会成为信访人可以利用的朋友,诉讼司法劳动仲裁等等一些列程序也可以作为信访的辅助手段。关键在于合理利用。
6、充分利用各种信访渠道和方式。
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都是信访的合法方式。作为信访人要充分利用。实践证明,有时候一个电子邮件也许十次走访都有效。在这方面,信访人要充分了解信访事项和对口的接访单位。要对有关接访单位的办事程序和效力有相应的把握。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可以有效的节约信访成本,达到事半功倍。
7、象诉讼一样为信访准备证据
信访不是诉讼,但作为信访人同样要有证据意识。如果信访人能够象诉讼一样认真地准备证据。反映的情况和要求都有证据支持,那么对于接访单位绝对是有力的震撼,势必达到正式接访以及时处理的效果。在证据的整理工作方面,可以请律师把关。可以参照诉讼程序中的规范要求来做证据目录,做证据说明。
8、索要受理回执,避免接访单位推诿拖延。
信访接待回执(或信访案件受理通知单)很重要,信访人应该索要。如果只有信访事实没有回执,有些接访单位就不能落实信访案件的调查处理责任,有的接访单位会一直拖延时间不处理,甚至有的接访单位由于人员变动或者其他原因对接访的事实拒不承认,而作为信访人没有证据与接访单位理论。
9、突击检查信访案件受理情况,避免有人作祟
接访单位和被反映的单位或者人可能会有利害关系,接访工作人人员也可能存在同样的情形。所以,信访人不能一旦被接访就寄希望于某一个接访部门或者接访人员。实践证明,有时候会存在接访工作人员表面应承,而实际上却偏袒包庇或者通风报信从中作祟的情况。作为信访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突击检查的方式,在第一次信访后突击走访接访单位以落实信访案件是否正式受理,落实接访人员是否有权接访,是否尽职尽责。从而避免不该接访的人员接访,避免不该接访的部门接访,避免信访案件泡汤。
10、依法信访,不做过激行为。
公民的建议权和申诉权受法律保护,但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有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少数人在上访时,采取过激方式,如围堵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堵塞公路、铁路交通等。如果行为过激违法,轻则行政处罚,重则追究刑事责任,那就适得其反。所以,信访人一定要熟悉信访条例赋予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做到依法信访,合法维权。

⑷ 《信访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信访人可以对哪些组织,人

国家信访局有公安司法受理类别该局对我提出的信访问题为什么不管,叫我向公安、检察院等相关部门提出

⑸ 我国现行《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人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

1、B 2、D

⑹ 信访不予受理范围

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属于上级单位无权管辖的,直接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进行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收到信访事项,应当予以登记,并区分情况,在15日内分别按下列方式处理:

(一)对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对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不予受理,但应当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二)对依照法定职责属于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门处理决定的信访事项,应当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情况重大、紧急的,应当及时提出建议,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三)信访事项涉及下级行政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直接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并抄送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要定期向下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通报转送情况,下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要定期向上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报告转送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

(四)对转送信访事项中的重要情况需要反馈办理结果的,可以直接交由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办理,要求其在指定办理期限内反馈结果,提交办结报告。

按照前款第(二)项至第(四)项规定,有关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转送、交办的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书面告知信访人,并按要求通报信访工作机构。

(6)信访条例司法解释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第三十二条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经调查核实,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并书面答复信访人:

(一)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支持;

(二)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应当对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

(三)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不予支持。

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作出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应当督促有关机关或者单位执行。

第三十三条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⑺ 越级信访会触犯法律吗

越级上访原则上是不违法的,但是国家机关也不会受理。

上访只能在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级国家机关提出,上访人在上访的过程中应该遵守信访条例,不可以非法信访,否则会按照治安管理条例中的规定对其进行拘留以及处罚,如果情节严重的,可能触犯刑法中的扰乱国家公共秩序罪,那么将要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信访条例》


第十条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信访接待日制度,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协调处理信访事项。信访人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点向有关行政机关负责人当面反映信访事项。

第二十条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

(二)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

(五)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

(六)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⑻ 我们现行正在生效的相关的信访法律法规有哪些啊(包括涉法涉诉信访)

我国现行正在生效的相关信访法律法规《信访条例》。
《信访条例》中版的6种违禁行为是什么?权
信访人在信访活动中,要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有下列6种行为:(1)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行为。(2)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行为。(3)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4)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行为。(5)煽动、串联、威胁、以财务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行为。(6)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⑼ 越级信访会触犯到法律吗

越级信访属于违规行为,在没有违反《信访条例》第十八条、第二十条和第四十七条的情况下,单纯的越级信访行为是不会触犯到刑事犯罪的。越级信访是信访人跨越本级直接向上一级机关提出来访事项,对跨越本级和上一级机关提出的信访事项,根据法律规定,上级机关是不予受理的。信访人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到指定管辖范围的机关进行信访,同时也要遵纪守法,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只有经正确的信访路径向接待信访的机关反映真实情况,才能得到积极的解决办法。
【法律依据】
《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第四条: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网上投诉等书面形式。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根据信访事项的性质和管辖层级,到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上一级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首先接谈的机关先行受理,不得推诿。
对跨越本级和上一级机关提出的信访事项,上级机关不予受理,并引导来访人以书面或走访形式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机关提出,同时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下级有关机关。
《国家信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第七条: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来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或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上级机关不予受理。
《信访条例》第十八条: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到有关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
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信访条例》第二十条: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
(二)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
(五)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
(六)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信访条例》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十条规定的,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对信访人进行劝阻、批评或者教育。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违反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⑽ 信访条例可以作为起诉的依据,还是证据

《信访条例》是行政法规,不是证据,也不是起诉的依据。
能起诉的事项不需信访,很多信访事项,是不能或很难通过诉讼解决的。
对信访处理结果不服的,不能起诉。

热点内容
深圳经济特区燃气条例 发布:2025-09-17 12:23:39 浏览:91
b站民法典 发布:2025-09-17 11:58:42 浏览:490
文盲签的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9-17 11:48:50 浏览:396
档案工作职业道德 发布:2025-09-17 11:38:30 浏览:951
2014年4月自学商法二答案 发布:2025-09-17 11:31:02 浏览:236
法院刑事卷宗目录 发布:2025-09-17 11:29:29 浏览:36
2014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发布:2025-09-17 11:23:07 浏览:237
温州司法鉴定所 发布:2025-09-17 10:58:09 浏览:660
法院问被告 发布:2025-09-17 10:53:00 浏览:294
民事诉讼法内容怎么写 发布:2025-09-17 10:52:07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