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法规定旅游者的权利
❶ 旅游法规对旅游者权益有什么作用
(一)国家对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1]
保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国家应尽的职责,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来实现。
1.国家对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立法保护
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是国家保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础和依据。国家对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立法保护表现在:
(1)法律规定国家采取立法措施保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
(2)国家制定有关旅游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时,应当根据不同情况、通过不同方式听取旅游消费者的意见和要求。
2.国家对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政保护
在行政保护措施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加重了各级人民政府和工商行政部门的责任,通过相应条款将各级人民政府作为该法的主要实施者,并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该法的主要行政执法机关。各级人民政府通过行使领导权、监督权来履行保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
有关行政部门通过行政执法来履行保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承担保护职责的有关行政执法机关主要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此外,还有技术监督部门、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等。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行业主管部门负有对所属行业经营者监督管理之职责。据此,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保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责任在于:加强对旅游经营者的管理,防止损害旅游消费者利益行为的发生,对己出现的问题积极进行调查处理,并强化有关旅游消费者权益的服务职能;认真听取旅游消费者、消费者协会及其他保护旅游消费者权益的社会团体对旅游经营者的交易行为、商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的意见,及时调查处理。
3.国家对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
负有惩处旅游经营者在提供商品和服务中侵害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职责的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履行职责。人民法院应当采取措施,方便旅游消费者提起诉讼。对符合《民事诉讼法》起诉条件的消费者权益争议,必须受理,及时审理。
(二)旅游消费者组织对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旅游消费者组织,目前主要是指中国旅游消费者协会和地方各级旅游消费者协会,它们是依法成立的对旅游商品和旅游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旅游消费者组织的范围、性质、设立、任务等做了规定。
1.旅游消费者协会的职能
旅游消费者协会,作为旅游消费者组织的主要类型,在人民政府支持下,其职能是:
(1)向旅游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
(2)参与有关行政部门对旅游商品和旅游服务的监督、检查。
(3)就有关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问题,向有关行政部门反映、查询,提出建议。
(4)受理旅游消费者投诉,并对投诉事项进行调查、调解。
(5)投诉事项涉及旅游商品和旅游服务质量问题的,可以提请鉴定部门鉴定。鉴定部门应当告知鉴定结论。
(6)对损害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支持受损害的旅游消费者提起诉讼。
(7)对损害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
2.旅游消费者组织的权利限制
维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是旅游消费者组织的宗旨,法律通过赋予其职能来实现旅游消费者权利的保护。为保证旅游消费者组织的公正性和独立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很好地担当起法律赋予的重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做出的禁止性规定有:一是旅游消费者组织不得从事经营活动和营利性服务;二是旅游消费者组织不得以牟利为日的向社会推荐旅游商品和旅游服务。
(三)旅游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
旅游消费者权益争议是指旅游消费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因旅游消费者权益问题而发生的纠纷。由于赔偿主体和赔偿程序与争议的解决密切相关,因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仅规定了争议解决的途径,而且规定了现实生活中反映比较强烈、问题比较严重的几种特殊的赔偿主体和程序。
1.争议解决的途径
旅游消费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权益争议,从法律性质上看,属民事权益争议的范畴。解决争议的途径为:
(1)与旅游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旅游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诉。
(4)根据与旅游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
(5)向人民法院起诉。
2.赔偿主体及赔偿程序
法律根据不同情况规定了赔偿主体及程序。
旅游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旅游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原企业分立、合并的,可以向变更后承受其权利义务的企业要求赔偿。
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违法经营者提供旅游商品或者服务,损害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旅游消费者可以向其要求赔偿,也可以向营业执照的持有人要求赔偿。
旅游消费者在展销会、租赁柜台购买旅游商品或者接受旅游服务,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展销会结束或者柜台租赁期满后,也可以向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要求赔偿。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追偿。
旅游消费者因旅游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提供旅游商品或者旅游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旅游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旅游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广告的经营者不能提供旅游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❷ 旅游者享有哪些基本的权利
根据旅游法的规定,旅游者享有以下基本权利:
(1)自主选择权。旅游者有权自主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权拒 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2)知情权。旅游者有权知悉其购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真实 情况
(3)获得诚信服务权。旅游者有权要求旅游经营者按照约定提供 产品和服务。约定可以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但包价旅游合同必须 采取书面的形式。
(4)受尊重权。旅游者的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 当得到尊重。
(5)特殊群体的享受优待权。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旅游者 在旅游活动中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享受便利和优惠。但这只是 倡导性的规定,游客不能要求景区或旅行社必须给予这些特殊人群以 便利或优惠。
(6)旅游者在人身、财产安全遇有危险时,有请求救助和保护的权 利。
❸ 旅游者的基本权利是什么
了解旅游产品及旅游服务质量真实情况、自主选择旅游经营者及服务方式,选择旅游商品,决定接受或不接受合同约定以外服 务、按照合同约定获得质价相当的旅游服务、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受到尊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投诉、起诉。
❹ 旅游法规定的旅游者的权利有哪些
自来主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自的权利。
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的权利。
有权知悉其购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
有权要求旅游经营者按照约定提供产品和服务。
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当得到尊重
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有权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享受便利和优惠。
在人身、财产安全遇有危险时,有请求救助和保护的权利。
人身、财产受到侵害的,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❺ 旅游法规定旅游者有何种情形的,旅行社可以解除合同
《旅游法》复第66条规定,旅游者有制下列情形之一的,旅行社可以解除合同:患有传染病等疾病,可能危害其他旅游者健康和安全的;携带危害公共安全的物品且不同意交有关部门处理的;从事违法或者违反社会公德的活动的;从事严重影响其他旅游者权益的活动,且不听劝阻、不能制止的。因这些规定情形解除合同的,组团社应当在扣除必要的费用后,将余款退还旅游者;给旅行社造成损失的,旅游者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❻ 旅游法规定了旅游者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新《旅游法》的第二章中明确规定了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
旅游者
第九条
旅游者有权自主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权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旅游者有权知悉其购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
旅游者有权要求旅游经营者按照约定提供产品和服务。
第十条
旅游者的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当得到尊重。
第十一条
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享受便利和优惠。
第十二条
旅游者在人身、财产安全遇有危险时,有请求救助和保护的权利。
旅游者人身、财产受到侵害的,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第十三条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
第十四条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或者在解决纠纷时,不得损害当地居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干扰他人的旅游活动,不得损害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
旅游者购买、接受旅游服务时,应当向旅游经营者如实告知与旅游活动相关的个人健康信息,遵守旅游活动中的安全警示规定。
旅游者对国家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暂时限制旅游活动的措施以及有关部门、机构或者旅游经营者采取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应当予以配合。
旅游者违反安全警示规定,或者对国家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暂时限制旅游活动的措施、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不予配合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六条
出境旅游者不得在境外非法滞留,随团出境的旅游者不得擅自分团、脱团。
入境旅游者不得在境内非法滞留,随团入境的旅游者不得擅自分团、脱团。
❼ 旅游者都享有哪些权益
《旅游法》的立法宗旨是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这也是旅游法的最大亮点。旅游法既在总则中设置了旅游者权利的相关原则规定,又单独设立旅游者专章,明确规定旅游者有权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旅游者在人身、财产受到侵害时,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这些规定,进一步完善了保护旅游者权益的措施,使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能够从纸上落到地上。
《旅游法》单设“旅游者”一章,以具体权利落实对旅游者保护。一是自主选择权;二是拒绝强制交易权;三是知悉真情权;四是要求履约权;五是受尊重权;六是请求救助保护权;七是特殊群体获得便利优惠权。同时,还在其他各章以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为主线做出更加详细的规定。
❽ 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
1.《旅游法》第九条规定:旅游者有权自主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权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旅游者有权知悉其购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 旅游者有权要求旅游经营者按照约定提供产品和服务。
2.《旅游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 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但是,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旅游者要求,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的除外。 发生违反前两款规定情形的,旅游者有权在旅游行程结束后三十日内,要求旅行社为其办理退货并先行垫付退货货款,或者退还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的费用。
《旅游法》第九条规定了游客有权选择自己想要的旅游产品及服务,排除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同时,旅游经营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有知情权,有权了解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
《旅游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了旅游经营者和旅行社不得存在“诱骗”、“强制消费”、“安排购物”等行为,否则游客有权在旅游行程结束后三十日内,要求旅行社为其办理退货并先行垫付退货货款,或者退还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的费用。
《旅游法》这两条规定的内容主要是限制强制交易行为和诱骗行为。其中第九条主要规定了强制交易行为和提供约定的产品和服务,第三十五条主要规定了诱骗行为,这两条是对导游和旅游经营者的限制。
但是在第三十五条后出现了转折,即“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旅游者要求,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的除外。”也就是说上述条文中出现的“强制交易”、“诱骗”“指定场所”等行为,只要经过游客与导游或者旅游经营者协商以后,就成为了“游客自由行为”、“游客自愿行为”,不存在违反上述条文的相关规定。
(四)风险防范
既然第三十五条规定了在自愿情况下,导游仍然可以带消费者去进行消费,甚至可能拿回扣,那么旅游者应当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上一篇文章中也提到过,这些旅行社可以通过旅游合同中的某些条款来规避上述法律规定,那么作为消费者的游客在签订相关旅游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相关合同条款,不能凭借对方的口头的承诺而签字,除非你有录音。
那么应该要注意旅游合同中的哪些事项呢?
首先是看合同中有没有类似“本着平等自愿原则,在游客旅游期间,导游可以推荐游客前往一定范围内的场所购物,游客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样的规定,如果有,这是在证明你是出于自愿消费的,旅行社和导游对你没有强制消费、诱骗的行为,如果你想签就签,毕竟这的确不是违法的,但是你要在购物环节留个心眼了。
其次,购物环节,旅游合同中如果规定了相关产品信息,但是没有质量和功能标准的,记得询问、录音,或者是谨慎购买相关产品。对于导游口中所说物美价廉或者功能优秀的商品,一定不能轻信,毕竟商品买卖是相对的,你必须直接去询问卖家,卖家的回答才是关键,千万不要被导游忽悠了。有个案例,导游说这个中药80元一斤,结果中药在卖家那被打碎以后磨成粉,在卖家口中是80元一克,说是当地的中药都是按克来卖的.........
最后,至于回扣这件事,作为游客是真的很难举证,所以也不用花太大精力去纠结了,保护好我们自己吧!
祝您履行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