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素质教育法律法规
Ⅰ 教育资格证综合素质教育法律法规怎么记
重点掌握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育法(母法) 以及确立实施时间
注意区分责任主体 赔偿主体 教育法律会判断责任的类型
Ⅱ 你好,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里面的教育法律法规是只考选择题吗
对,涉及教育相互的法律法规的题基本都在选择题。
Ⅲ 列举3-5个与学期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
列举五个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法律法规,如下:
1、《残疾人教育条例》;
2、《教育超过奖励条例》;
3、《教师资格条例》;
4、《学校国防教育条例》;
5、《社会力量办学条例》。
Ⅳ 素质教育有什么政策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改的时代主题和紧任务。
什么是“应试教育”?
这里所说的“应试教育”是指,偏离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单纯为迎接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也可以说,“应试教育”是一个贬义词。语词主体使用。由此,“应试教育”指什么,这本是一个规定性问题。规定性定义无正误之分,但有之别。约定俗成的理解或权威的理解,为优。
关于“应试教育”的定位及涵义,虽还并未完全达成共识,但已经有了一个相对权威的理解。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这一纲领性文献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上标纲要》这一法律性文件中,在许多较正规的科学论文中,“应试教育”一词均被打上引号,表明它有特定的内涵,是特指义,被作为一个贬义词来使用。
把“应试教育”理解为一个贬词,并不是整个否定现行教育的概括,而是对现行教育。“应试教育”不是对现行教育中存在着的单纯以应考为目的而产生的诸多弊端的概括“现行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现实、完整的存在,其间有成就的方面(无疑这是主流和第一位的),也有问题的方面,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因素;而“应试教育”则是对“现行教育”这一现实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弊端的概括与抽象。
“应试教育”指什么,这是一个前提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认识不一,就无法理解克服“应试教育”倾向,摆脱“应试教育”影响的必要性。在这个问题上认识不一,就去争论素质与“应试教育”是不是对立等问题,是没有意义,也没有结果的。
素质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如何?
素质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有什么样的素质,就应有与之相对应的素质教育。人的素质可大致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与之相对应,则有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教育。若详细划分,人的素质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与此相对应,则有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等。素质具有整体性。人的诸方面素质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制约、相互依存的整体。素质教育必须遵循人的素质整体结构的规律,从人的整体素质结构出发,使素质教育与人的素质结构相适应,养成人的整体素质。现代素质教育不仅深入到素质的生理与心理层面,而且扩展到社会文化层面。素质是个体性、群体性和民族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既重视个体的各种素质的教育,又重视群体素质的完善,还要致力于全民族整体的提高。
Ⅳ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需要背吗
统考教师资格证考的是综合素质内包含教育法律法规,考试的时候是会考到的。
Ⅵ 小学生素质教育包括那些方面的内容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在北京发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维度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具体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早在1999年,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开始启动。2001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同年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从知识传授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转变。在这一价值导向下,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模式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6)小学素质教育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近年来,教育部相继出台文件,统一组织编写了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科教材,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范和发展,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体系。
倡导开展激发学生高阶思维的“深度学习”教学……这一系列举措,旨在引导中小学教育从单纯重视知识的学习走向价值观教育,从传统的学科教学走向综合育人、活动育人,从孤立的德育走向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归根结底,就是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各地方和学校改革探索的热情也竞相迸发,不少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的探索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经验。如中关村三小提倡的项目制学习、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1+X”课程、重庆谢家湾小学的“小梅花课程”,还有越来越多学校推行的STEAM课程等,都是中小学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可贵探索。
2017年,“发展素质教育”被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作为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素质教育不但要实施,要坚持,而且要发展。”
Ⅶ 小学教师资格证素质教育2015年学生义务教育法有哪些权利
江西中天教育很高兴为你解答;一定权利的享有对应着一定义务的履行。
(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我国《教育法》对学生应该履行的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 (1152号)教育法学答案第3页(共5页) (一)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 作为国家公民、学生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这是其作为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法律、法规是国家、社会组织和公民一切活动的基本准则,任何组织和公民都必须遵守。若有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二)养成良好品德的义务 这是指学生应当履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义务。这是我国培养学生成为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要求。履行这方面的义务的标准是不同的。《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对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学生的相关义务都有具体的规定。 (三)努力学习的义务 这是指学生应当履行“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也是学生区别于其他公民的一项特定义务。这项义务的具体内容主要是指学生应该明确学习目的,刻苦认真学习;遵守课堂纪律,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课;上课专心听讲,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认真复习,按时独立完成各科作业;遵守考试纪律,考试不作弊;完成各个阶段的必修课程,努力取得优良成绩等。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学生的义务有所不同。 (四)遵守学校管理制度的义务 这是指学生应当履行“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的义务。学校为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包括学校教学、科研、德育、劳动、体育等各项工作的管理制度。对这些管理制度,学生有义务遵守。学生遵守这些管理制度,与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实质上是一致的。从广义上说,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国家法律法规的具体化。学生如果违反其所在学校的管理制度,将会受到批评教育或相应的处分。 在论述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对相关义务进行阐述。
Ⅷ 学校没有做到素质教育犯法吗
不犯法。学校始终都是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目标和方向,只是可能学校的教学条件有限,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导致素质教育落实不够好,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学校没有搞素质教育。
Ⅸ 小学素质教育的重点有哪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应以促进小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基本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及劳动技术素质.同时也应注意发展小学生的个性素质(包括小学生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个性特长和个性潜能).上述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目标,可简略描述为:“基本素质+个性素质”.作为单项学科领域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还应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大纲》的“前言”部分开宗明义: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提高公民素质为学科教学的总目标.在“教学目的和要求”部分提出了包括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结构.在“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部分又对上述目标结构中的各子项分年级、分单元提出了层次分明、具体的要求,形成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三级目标体系.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会议代表认为这是一个包括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教育的系统结构.
智力素质是指感知、思维、概括、识记等方面,属于人的认识活动范畴,它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要素的有机组合,其智力素质主要包括:
(1)知识素质.我国已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作为一个公民,对于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如小学数学中的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以及一些计量、统计知识、几何形体知识,都是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要经常用的知识,必须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积极动手、动脑思维,形成一个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质.
(2)技能素质.为了人类的生存与社会的发展,无论对个人的生活还是对国家的贡献,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技能素质.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技能(包括口算、笔算、运用工具计算等),学生通过学习解决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技巧,这样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自身的技能素质.
(3)能力素质.数学能力是智力素质的核心内容.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能力是由运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数学思考方法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成的,能力的核心是思维,人的素质水平的高低,除与知识水平相关外,还与它的思维能力有很大关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应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思维能力,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非智力素质是指兴趣、情感、意志等,属于人的意向活动范畴,非智力素质主要包括:
(1)情感素质.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是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活动.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优化数学教学过程,师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数学情感素质.数学的情感素质包括学习数学的态度、兴趣、不怕困难攻克数学疑难问题的顽强学习意志,勇于进娶敢于竞争的学习精神.小学数学实施素质教育在此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大有作为.
(2)思想素质.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思想教育因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注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实践第一、对立统一、运动发展等观点,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述内容都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与会代表认识到,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的智力素质与非智力素质应该同步培养、和谐发展,要摒弃“应试教育”中只注重知识教育、坚持分数标准的人才观.
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到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各起多大作用,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应该明确非智力素质也是教育的对象.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注意到了对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更应给予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