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处理法规
A. 交通相关法律有哪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2003年10月28日公布的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于2007年与2011年两次修订。本法分总则、车辆和驾驶人、道路通行条件、道路通行规定、交通事故处理、执法监督、法律责任、附则8章124条。
2、《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是为了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保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保护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而制定。本规定共十二章一百一十四条, 经2017年6月15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2017年7月22日发布,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2008年8月17日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04号)同时废止。
3、《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是为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在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6次会议通过的解释,目的是为依法惩处交通肇事犯罪活动。
5、《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1991年9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89号发布1992年1日1日起施行。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05号)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本办法已经废止。
扩展材料:
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3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号公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B. 道路交通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目录包括:总则、车辆和驾驶人、道路通内行条件、道路通行规定、交通事容故处理、执法监督、法律责任、附则,主要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法;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当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等。”
C. 有关道路交通的法律法规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条的解释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盗机动车辆肇事后由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交通事故中的财产损失是否包括被损车辆停运损失问题的批复
最高法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
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是否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可否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意见
肇事逃逸处罚适用的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原车主是否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购买人使用分期付款购买的车辆从事运输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保留车辆所有权的出卖方不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对《关于对〈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法律条文的理解适用问题的函》的答复
行政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关于进一步规范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报告工作的通知
《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
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规则
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办法
关于处理涉外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交通警察执勤执法工作法选编(一)
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
(新)机动车登记规范
对《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法律条文的理解适用问题的函》的答复
公安机关受理控告申诉暂行规定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程序规定
公安机关适用继续盘问规定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
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
交通警察处理交通事故资格管理规定(试行)
信 访 条 例
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勘查交通事故现场安全防护
火车与其他车辆碰撞和铁路外人员伤亡事故处理暂行规定
国务院关于加强交通运输安全工作的决定
公安机关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
公安机关鉴定机构及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
公安机关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细则
交通事故处理岗位正规化建设标准
机动车登记规范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代码表
人身损害受伤人员误工损失日评定准则
机动车辆保险条款及解释
《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管理办法》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
机动车登记规定
山东莱芜王春雷律师回答
D. 交通法律法规大全
交通法规新规定(2020年最新全文)
2016年4月1日公安部公布了最新修订的《机动版车驾驶证申领和权使用规定》,新交通规则严格了对驾驶员的管理。最新交通法规扣分细则也更为严格,闯红灯交通违法记分将由3分提高到6分,不挂号牌或遮挡号牌的一次就将扣光12分。
华律网
交通违法的处理:
《公安部关于修改<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的决定》已经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自2016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分值规定如下(附件四):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分值
一、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一次记12分:
(一)驾驶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的;
(二)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三)驾驶营运客车(不包括公共汽车)、校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的;
(四)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五)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的,或者故意遮挡、污损、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的;
(六)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校车标牌或者使用其他机动车号牌、行驶证的;
(七)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的;
(八)驾驶营运客车在高速公路车道内停车的;
E. 做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是什么
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定的意义包括:
1、规范道路交通行为,明确权利义务关系;
2、增强道路交通的有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3、保护道路交通参与人的合法权益等。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条
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法。
F. 《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交通事故处理有哪些新规定
按相关法律规定,关于交强险责任赔偿的相关规定: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G. 道路交通安全法处罚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篇 道路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实施与应用
第一章 道路管理法规制度
第二章 反不正当道路运输竞争法规实施应用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实施应用
第四章 汽车货物运输规则实施应用
第五章 汽车旅客运输规则实施应用
第六章 公路运输合同实旋应用
第七章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应用
第八章 机动车辆保险与交通事故理赔
第九章 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
第十章 道路运输行政处罚规定实施应用
第十一章 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施应用
第十二章 交通行政复议规定实施应用
第二篇 道路交通运输市场管理规范
第一章 道路运输管理
第二章 道路旅客运输业户开业技术经济条件
第三章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
第四章 道路货物运输业户、装卸业户开业技术经济条件
第五章 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
第六章 道路运输服务业户开业技术经济条件
第七章 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管理
第八章 出入境汽车运输管理
第九章 汽车租赁业管理
第十章 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管理
第十一章 道路运输行政处罚规定
第三篇 道路交通旅客运输管理规范
第一章 汽车旅客运输规则
第二章 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
第三章 高速公路旅客运输管理
第四章 省际道路旅客运输管理
第五章 出租汽车、旅游汽车客运管理
第六章 出租汽车客运服务规范
第七章 汽车客运站管理
第四篇 道路交通运输管理规范
第一章 汽车货物运输规则
第二章 汽车货物运输质量管理
第三章 道路零担货物运输管理
第四章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
第五章 道路大型物件运输管理
第六章 集装箱汽车运输规则
第七章 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
第八章 道路货物运单使用和管理
第九章 公路汽车霉担赁物运输统计指标及计算方法
第十章 汽车零担货运拈站务管理
第五篇 道路运输规费与运输价格管理规范
第一章 车辆购置税
第二章 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
第三章 车辆通行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征收管理
第四章 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暂行技术要求
第五章 公路运价管理
第六章 汽车客、货运站收费规则
第七章 汽车运价规则
第八章 国际集装箱汽车运输费收规则
第九章 国内集装箱汽车运输费收规则
第六篇 道路运输车辆使用管理规范
第一章 道路运输车辆的维护管理
第二章 汽车运输业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管理
第三章 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
第四章 汽车运输行业轮胎技术管理
第五章 特殊项目下的汽车管理
第六章 环境保护工作
第七章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
第八章 汽车维修与检测管理
第七篇 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规范
第一章 道路运政管理
第二章 道路运政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 道路运输行政许可管理规范
第四章 道路运输证牌与票据管理规范
第五章 道路搬运装卸管理规范
第六章 道路运输辅助服务业管理规范
第七章 道路运输行业统计管理规范
第八章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上岗培训管理规范
第九章 道路运输监督检查管理规范
第八篇 公路运输与路政管理规范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路政管理机构、人员及相对人
第三章 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规范
第四章 超限运输管理规范
第五章 公路施工路段交通管理规范
第六章 公路路产损失赔(补)偿费管理规范
第七章 路政内业管理规范
第八章 公路路产路权管理规范
第九章 路政管理行为规范
第十章 路政行政处罚规范
第十一章 路政复议
第十二章 路政诉讼
第十三章 路政法律文书
第九篇 高速公路运输与路政管理规范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法律依据
第三章 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人员管理规范
第四章 高速公路路政管理行为规范
第五章 高速公路路政管理的方法、设备及内业管理规范
第六章 高速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规范
第七章 高速公路超限运输车辆行驶管理
第八章 高速公路路产路权管理规范
第九章 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体制与管理机构
第十章 高速公路路政违章与处罚规范
第十一章 高速公路路政复议
第十二章 高速公路路政讼
第十三章 高速公路路政法律文书写作规范
第十篇 道路交通安全运输管理规范
第一章 道路交通安全运输
第二章 驾驶员安全管理要求
第三章 运输车辆结构、性能与行车安全
第四章 车辆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第五章 车辆安全行驶基本规定
第六章 特殊交通环境条件下行车安全
第七章 车辆运行安全管理标准和制度
第十一篇 道路运输管理与行政执法规范
第一章 道路运输违法经营处罚案例解析
第二章 机动车维修、驾驶员培训、综合检测处罚案例解析
第三章 城市公共汽车、出租车以及道路案例解析
第四章 未取得经营许可(“黑车”)处罚案例解析
第五章 道路运输管理与行政执法不当案例解析
第十二篇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与预防管理
第一章 道路交通事故
第二章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
第三章 道路交通事故分析
第四章 道路交通事故预防
第五章 机动车辆保险理赔管理
第十三篇 道路交通运输突发安全事故应急案情分析
第十四篇 道路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与国家制度
第十五篇 道路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家强制性条文
H. 新交通法规处罚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b> 第七章 法律责任第一百零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处罚。第一百零三条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机动车登记或者驾驶许可的,收缴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撤销机动车登记或者机动车驾驶许可;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申请机动车登记或者机动车驾驶许可。第一百零四条 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行为之一,又无其他机动车驾驶人即时替代驾驶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除依法给予处罚外,可以将其驾驶的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者有关部门指定的地点停放:(一)不能出示本人有效驾驶证的;(二)驾驶的机动车与驾驶证登载的准驾车型不符的;(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患有妨碍安全驾驶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仍继续驾驶的;(四)学习驾驶人员没有教练人员随车指导单独驾驶的。第一百零五条 机动车驾驶人有饮酒、醉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应当接受测试、检验。第一百零六条 公路客运载客汽车超过核定乘员、载货汽车超过核定载质量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扣留机动车后,驾驶人应当将超载的乘车人转运、将超载的货物卸载,费用由超载机动车的驾驶人或者所有人承担。第一百零七条 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二条、第九十五条、第九十六条、第九十八条的规定被扣留的机动车,驾驶人或者所有人、管理人30日内没有提供被扣留机动车的合法证明,没有补办相应手续,或者不前来接受处理,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知并且经公告3个月仍不前来接受处理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该机动车送交有资格的拍卖机构拍卖,所得价款上缴国库;非法拼装的机动车予以拆除;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予以报废;机动车涉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第一百零八条 交通警察按照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事实、处罚的理由和依据,并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被处罚人。第一百零九条 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人处以罚款或者暂扣驾驶证处罚的,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决定;对处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相当于同级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决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非本辖区机动车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没有当场处罚的,可以由机动车登记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罚。第一百一十条 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的处罚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交通警察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不得因当事人陈述、申辩而加重其处罚。第八章 附则第一百一十一条 本条例所称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是指手扶拖拉机等最高设计行驶速度不超过每小时20公里的轮式拖拉机和最高设计行驶速度不超过每小时40公里、牵引挂车方可从事道路运输的轮式拖拉机。第一百一十二条 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拖拉机登记、安全技术检验以及拖拉机驾驶证发放的资料、数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拖拉机驾驶人作出暂扣、吊销驾驶证处罚或者记分处理的,应当定期将处罚决定书和记分情况通报有关的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吊销驾驶证的,还应当将驾驶证送交有关的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第一百一十三条 境外机动车入境行驶,应当向入境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临时通行号牌、行驶证。临时通行号牌、行驶证应当根据行驶需要,载明有效日期和允许行驶的区域。入境的境外机动车申请临时通行号牌、行驶证以及境外人员申请机动车驾驶许可的条件、考试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第一百一十四条机动车驾驶许可考试的收费标准,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第一百一十五条 本条例自2004 年5月1日起施行。1960年2月11日国务院批准、交通部发布的《机动车管理办法》,1988年3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1991年9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同时废止。
I. 关于交通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2003年10月日公布的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于2007年与2011年两次修订。本法分总则、车辆和驾驶人、道路通行条件、道路通行规定、交通事故处理、执法监督、法律责任、附则8章124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本条例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1960年2月11日国务院批准、交通部发布的《机动车管理办法》,1988年3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1991年9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同时废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定,于2004年4月28日国务院第49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家法规,2004年4月30日公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共计8章115条。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87号国务院令,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进行了修改。
3、《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04号《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已经2008年7月11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制定的法规。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3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是全为了加强公路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公路事业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的法律。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作出修改。自2017年11月5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9)道路交通处理法规扩展阅读
制定交通法规有哪些目的和作用,交通法规不是为了罚款。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突出了以人为本,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人的宝贵首先在于生命的宝贵,生命的宝贵首先在于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说人命关天,命比天大,和公平与便民的基本原则。
体现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的目的;
交通法规是我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重要法律法规。在我国道路交通法制建设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对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规范道路交通参与者和道路交通管理者的行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确保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