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授权组织
㈠ 规章授权组织的诉讼主体资格
在授权范围内,可以作为行政诉讼主体,超出授权乏味,授权单位做诉讼主体
㈡ 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经法律、法规授权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经法律、法规授权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指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形式。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经法律、法规授权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民委员会有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行政管理职责。
【行政机构】是指行政机关的组成部分。行政机构有的本身就是行政主体,如国务院组成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有的则需法律、法规授权才能取得行政主体资格。如工商行政管理所、公安派出所、税务所,分别是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局、税务局的派出机构,它们分别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授权而成为行政主体。
【专门机构】专门机构不是一般的行政机构或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而是根据法律、法规专门成立的机构,依法律、法规的授权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职权。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成立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等。
㈢ 行政主体中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有哪些
法律 法规 授权的组织,,可以成为行政主体,这里的法规指的是国务院行专行政法规,地属方性法规,包括规章。
《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前款所称行政行为,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
㈣ 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组织的区别
行政职权除由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外,其他非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行政机关的委托,也可以行使一定的行政职权。法律、法规授权行使一定行政职权的组织与行政机关一样,也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行政机关委托的行使一定行政职权的组织本身不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其行使行政职权行为的责任归属于委托行政机关,委托行政机关是相应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受托机关是行为主体。
㈤ 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
行政来法第十七条自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三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被授权的组织适用本法有关行政机关的规定。
㈥ 行政主体中,法律授权的组织有哪些
授权的企业组织有以下几种
一、授权的事业单位或者企业,如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书的颁发属于教育部相关法规授权),国家电网(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权),银行(货币管理权:没收假币、更换破损货币);,铁路运输企业,邮政企业,电信企业等公用事业企业。
二、或者社会团体,如行业协会。授权的自治组织,如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可以成为行政主体,这里的法规指的是国务院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包括规章。
(6)规章授权组织扩展阅读
行政机关的职权通常由宪法和法律规定,主要分执行与管理两个方面。在执行方面,中央行政机关执行代议机关制定的法律和决定,地方行政机关除执行上述法律和决定外,还要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和本级代议机关的决议。
在管理方面,中央行政机关管理全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行政事务,而地方行政机关则以管理内政事务为主,不管理外交事务,军事方面的管理事务也很少。
行政机关在执行和管理的过程中,有权作出行政决策,发布行政命令和行政决定,并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除瑞士等少数国家的行政机关实行合议制外,一般国家行政机关都实行首长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行政机关都实行首长负责制。
㈦ 规章授权的组织能否成为行政主体
规章是不能授权的,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只版有法律,行政法规才能授权权,规章不能授权。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之规定,法律、法规和规章可以以授权形式赋予派出机构行政诉讼法上的主体资格,这主要是实践当中有些机构依规章被授权了,作为法院处理来说为简便而为之,等于从司法上认可了其授权,这应当是不对的。
因此,严格依法来说,此处不是授权,而是委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