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止法律法规
一、立法法抄修改后,以下地方法规规章自动失效,应予废止:
凡属越权设定的超越地方规范允许设定的立法权限之外的地方法规自动失效;
凡减损公民权利或增加公民义务的地方政府规章自动失效;
凡没有法律依据而制定政府规章后满两年没有提交本级人大制定地方法规的自动失效。
凡没有按照规定程序制定的地方法规规章,自动失效。
二、法律依据:
立法法把地方立法权限限定在城乡建设和管理、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等几类事项,同时要求必须遵守“不抵触原则”,并在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方可实施,“最后一道防线是备案审查制度,地方性法规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规定,没有法律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权利或增加其义务的规范。“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草案允许先制定政府规章,但是满两年必须要提交本级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否则就要失效。
『贰』 对法律的撤销和废止
(撤销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下级机关颁布的法律法规,触犯上级机关颁布的法律规范时,而被上级机关或本机关,撤销的。’【但一般来说,下一级机关颁布的法律法规若与上一级机关颁布的法律法规相抵触,是被认为自始无效的,但出于法律颁布是有着法律行为的权威性的,(也就是说不能任意颁布及随随便便认为无效)因此就要以撤销的方式告知公民。还有一种情况是在没有立法权或超出立法权限而颁布法律规范时,而被上级机关所撤销。(原因也是维护立法的严肃性及权威性)。(一般来说,有立法权的机关,在颁布的法律不适宜环境时,是以废止的方式作出的,而不是以撤销)】
2.废止的情况一般是,颁布新法律时,在新法律中明文规定,自本法生效之日起,之前某某法律废止(这种是明示废止),若在法律中没有明文规定,则属默认废止。两者的区别
撤回的概念。撤回,简单地说就是收回、取消原决定。行政许可中的撤回是指因法定事项的出现行政许可机关依法取消本机关已作出的行政许可事项决定。撤回适用于行政机关废除事前作出的合法行政许可决定的效力。行政许可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代表国家依法赋予申请人权益的行为,具有确定力。根据信赖保护原则要求,行政许可决定一经作出,没有法定事由和未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撤销、废止或改变。只有当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才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撤销的概念。撤销是指由于行政行为具有瑕疵,因而予以纠正,以使法律关系恢复原来状态。撤销的目的在于使原法律关系复原,针对的是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因此,如果没有可以作为复原的法律关系存在,便不涉及撤销的概念。撤销适用于行政机关或者法院对在成立当时就有瑕疵的某个行政许可,作出废除其效力的决定。这里既有可能是申请人行为违法,也有可能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如果依照上述两种情况撤销行政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
在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监督管理活动中,撤回、撤销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二者主要区别如下:
(1)所依据的法律条文不同。依法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其依据的法律条文是《行政许可法》第八条第二款;而撤销或注销行政许可,其依据的法律条文分别是《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和第七十条。
(2)引起的原因不同。撤回已生效的行政许可,是由于情势变迁导致该行政许可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而引起行政许可的终止,这一种客观事实,不但与被许可人的行为或其自身的情况无关,与行政许可机关是否存在违法许可也不存在因果关系。行政机关在撤回行政许可后,应履行注销行政许可的手续。撤销行政许可是由于行政许可的取得过程中存在某种瑕疵,存在着某种违法性,即违法导致行政许可的撤销,这是撤销与撤回、注销之间存在的最显著的差别。违法的原因有可能是行政许可机关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被许可人引起的。行政机关在撤销行政许可后,应履行注销行政许可的手续。
(3)引发的法律后果不同。合法撤回已生效的行政许可,有可能导致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承担补偿责任。合法撤销行政许可则可能导致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的赔偿责任。
『叁』 国家法律、规章文件是否废止怎么查
最方便的办法是购买数据库,所有法律法规包括已废止的都可以查看,一目了然,但是要支付费用。
另一办法就是根据目标法规的颁布机关,到机关网站上查看。
另外也可以网络搜索你目标法规,有些民间网站也有相关法规。
『肆』 被废止、失效的法律 法规条例 行为发生在废止、失效前 是否还能否适用
行为发生在废止、失效前,而没有结案的案子,既适应旧法,也适应新法,如果旧法有利于犯法者,可以根据旧法处罚,如果新法有利于犯法者,可以根据新法处理。总之可以按照有利于案犯的法律处理。
『伍』 废止法律法规可以从什么地方查询
很多地方都可以查询。比如人民法院网,立法网,律师协会那个网站等
『陆』 法律法规废止 是不是第二天才开始停止使用
您好!法律法规的废止不是在第二天开始停止使用,而是从废止日起停止使用专。
法律属的废止有以下几种情况:
(1)法律本身规定了有效期限,期限结束,该法即自动终止;
(2)法律为某一特定情况而制定,一旦该情况消失,即应废除该法;
(3)以新法取代旧法。
如能进一步提出更加详细的信息,则可提供更为准确的法律意见。
『柒』 国务院法制办:法规规章“废止”和“失效”的区别
规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规章外,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专务职能的属组织,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并公开发布的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和特定事项,涉及或者影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在本行政区域或其管理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能够反复适用的行政措施、决定、命令等行政规范文件的总称。
规范性文件失效,是指规范性文件到达规定有效期限后,自动失效。各地通常规定规范性文件有效期为5年。标注有“暂行”、“试行”的规范性文件,有效期为2年。没有明确有效期的规范性文件,有效期为2年。
规范性文件废止,是指规范性文件虽然没有达到规定的有效期,但是由于客观情况变化,而通过公告或者新规范性文件出台的方式,宣布规范性文件不再执行。
『捌』 哪些法律行政法规可以废止
法律行政法规可以废止。一般出现了法律本身规定了有效期限,期限结束,该法即自动终止;法律为某一特定情况而制定,一旦该情况消失,即应废除该法;以新法取代旧法的情况。在追究刑事责任上,对于新法与旧法上的冲突,刑法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玖』 地方办法废止原法律是否有效废止的法律法规时效性。
法律不溯及既往。
只要行政行为在当时符合当时法律法规的规定,就是合法有效的。除非法律废止或修改导致行政行为不能继续存在,也只是从法律废止或修改那一刻起,行政行为失效,以前的不会改变法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