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实验动物法规
① 实验动物科学的国内外发展
实验动物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各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承认,并协同国际上其它组织一起向世界各国提供实验动物科学的培训、技术资料及咨询服务等。在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中,实验动物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科学研究与生产部门。例如美、英、德、法及日本等都已建立了全国性的、现代化的实验动物中心、研究中心及辅助用品规程化的生产公司。如英国目前的实验动物中心,即Laboratory Animal Centre(LAC),其前身就是1947年以前的实验动物局(Laoratory Animal Bureau,LAB);美国实验动物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Laboratory Animals Science, AALAS),其前身就是1948年设立的动物管理者小组(Animal Care Panel,ACP)日本有实验动物研究会。法国于1953年,荷兰于1955年,西德于1956年相继设立了中心机构。同时在1956年联合国又创立了国际实验动物委员会(ICLA)。在这些国家里均实现了实验动物生产社会化、标准化、商品化;完整的组织机构与完善的教育、科研、生产管理与应用体系,有力地推动着工农业的生产、医疗保健事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美国生物科学课题投资的百分之四十涉及实验动物;百分之六十的生物学科研课题需要实验动物。美国卫生署每年的经费是4亿美元,用于培养1万人和资助2万个课题,这两项工作中,有百分之五十的任务要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研究才得以完成。美国卫生署的肿瘤研究中心,每年的研究经费的2.2亿元,而需要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研究的课题占1.4亿美元,即占总经费的百分之六十三以上。生产实验的动物专业公司就有30余个,已拥有实验小鼠品系250个,小型实验猪15种,豚鼠品系30余个,地鼠品系30余个,大鼠品系60余个,兔子14个品种,猴子50余种以及狗、猫、禽等。美国1981年用了各种品系的小鼠共8000万只;大鼠7000万只,豚鼠60-70万只,家兔60-70万只,非人灵长类3.4万只。根据全美国有关科学家的人数来计算,每人每年的平均使用量不少于1000只,美国现有高级实验动物专家50多人,中级实验动物科学专家6000多人。他们不但生产一般实验动物而且大量生产特种动物如SPF、GF、GN等年产几百万头/只,不仅满足了各种研究的需要,而且还满足了年产近万种化学药物检定的需要。先后在心血管、内分泌、器官移植、肿瘤、老年病、免疫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先进成果。
实验动物科学在日本也得到了大力发展,自1951年就开始了实验动物现代化运动,经过1953——1958年实验动物科学工作的启蒙时期,和以后的实验动物科学工作现代化的普及时期,及实验动物科学工业的现代化发展时期。现在日本在实验动物的设施和技术方面在国际上是占优势的。近交系动物、无菌动物、悉生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等均已社会化、商品化。小鼠每年使用数为1,200万只,其中SPF的达400万只,大鼠使用数为360万只,其中SPF的占半数。
在这些经济发达国家中,不仅有一系列的实验动物科学组织机构,而且在实验动物的研究、生产、应用、开发以及有关设施、建筑、笼具、饲料、垫料、各种仪器,直到人员培训、学位评审、考核晋升等方面的工业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规定。同时,还有由专家制品、国会批准颁布的有关实验动物工作法规。这一套比较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保证和促进了实验动物科学这门学科的迅速发展。
美国实验动物管理法规的第一版,是在1966后经国会批准的。随着实验动物的管理和应用知识不断丰富,相继修改过四次,其主要内容是:不得虐待动物,保证实验动物的质量,对实验动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必须保证,并对实验动物疾病的处理、周围环境、工作人员的素质等都做了明确规定。达不到规定的要求者,不准饲养动物,所做的实验不被承认。因此,在法规颁布后,几乎全部实验动物生产公司、研究单位、制药厂、大学的有关实验室都进行了改建、翻修,由农业部每两个月检查一次法规执行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有权作出制裁。如对不符合要求者每天罚款1000美元,如限期不改,即撤销研究经费或勒令停业。法规对技术上的要求也很具体。如对化学药品,食品添加剂以及某些化妆品等物的安全性试验,必须通过使用两种以上的动物实验。一种是大动物,如猴或家犬,另一种是小动物如大鼠、小鼠等。新产品投入市场前,需要将使用动物的品系质量,试验工作的操作过程经过二、三年所做的试验结果,报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这不仅在法规上保证了新产品的质量,也促进了本学科的不断发展。
在这些经济发达国家中还专门设有为了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和动物质量提高的独立研究机构。在许多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兽医学院、研究所和许多进行动物实验研究的单位,都设有规模相当大、水平相当高、设施和环境条件现代化的实验动物中心。在那里进行着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各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他们根据研究的不同需要,按照遗传工程原理,共培育着2607种实验动物。其中,各类动物的近交系达772种(小鼠计540种);部分近交系132种(小鼠46种);随机近交系79种(小鼠45种);重组近交系45种(小鼠18种);突变系506种(小鼠60种);远交系372种(小鼠135种);同源系528种(小鼠390种);杂交F180种(小鼠60种);其它129种(小鼠93种)。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内设有45个动物资源开发中心,其中有37个设在各大学医院的比较医学系、兽医学院的实验动物科学系以及专门研究所内。日本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设有三个部、四个中心、一个所。其中三个部为实验动物科学部、生物医学科学部、研究开发部。在这三个部内设有10个研究室:育种研究室、生殖研究室、营养研究室、动物医学研究室、环境影响研究室、饲养技术开发研究室、发生研究室、免疫研究室、内分泌研究室以及肿瘤研究室等。四个中心为:疾病检查中心、学术情报中心、动物管理中心和灵长类实验中心。一个所是临床前医学研究所。该所内设有五个部,即管理部,药理部、病理毒理部、血液化学部和神经药理部。
在美国有1300个有关实验动物工作的生产与研究单位。日本专门生产实验动物的公司有50多个。实验动物工作已形成为一个专业化、规格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的科研和经济体系。
美国NIH实验动物资源中心和杰克逊实验室,是世界上最大的遗传保种和遗传研究中心。仅NIH实验动物资源中心就维持着250种近交系大小鼠,不同背景的无胸腺裸鼠有20多种,其中重组近交系的培育成功是哺乳类动物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进展,并已广泛用于新的多态型基因位点和新的组织相溶性位点的鉴定和多态型位点的多效性以及其连锁关系的研究。同时,也广泛应用于感染性、自发性、诱发性等病变的研究及生物学、药理学、形态学和行为学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各国都利用基因调控原理进行嵌合体和单亲纯合又倍体动物的研究。嵌合体动物也称异型动物或四亲动物,这种动物可用于细胞谱系、实验胚胎学、发生遗传学以及免疫学等研究领域。单亲纯合双倍体动物育成技术又称为雌核发育技术,是近几年中发展起来的技术,这种新技术的试验成功,可大大加快新品种的培育。使需要100年才能育成的实验动物,只用一年的时间就可完成,并可在纯合过程中,解决致死基因造成的胚胎期死亡问题。各国实验动物研究的另一个动向是各种病理模型动物的培育。现已培育成功许多种遗传突变型的免疫缺陷动物。日本专门成立了“难病”疾病模型研究组织。初步调查,有40多种“难病”,每种“难病”都设有专门的疾病模型研究小组。以小鼠为例,已发现的突变基因位点有893个,已育成与人类疾病类似的病理模型417种。美国三个兽医学院(康奈尔、宾州、俄亥俄州)中,都在进行这方面研究。美国宾州大学兽医学院,已筛选出加拿大纽芬兰犬,能够发生与人类先天性心脏病几乎一样的心脏病,并采用病理组织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基因定位研究。为了清楚地知道基因突变的奥妙,他们正在探索直接测定DNA的技术。同时,这个大学的代谢研究室还采用生物化学方法筛选出具有先天性碳水化合物失调的猫,以及氨基酸代谢机能失调的家犬。它们与许多儿童的代谢性疾病相似。美国卫生署为此拨给他们专款作为研究经费。除此以外,他们正在为老年多发病培育具有多特性、多效性的动物模型。已培育成功的有:既无胸腺、又无脾脏的动物模型;既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又肥胖症的动物模型;无B细胞功能的动物模型;无K细胞功能的动物模型;无巨噬细胞功能的动物模型等。 (一)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简况
中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比较缓慢。解放前只有少数的高等院校、医药部门进行一些实验动物工作,主要是繁殖一定数量的各种实验动物。
解放后,中国的实验动物科学,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怀下,加上中国广大医学、兽医学和实验动物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在实验动物的研究与生产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全国已形成了一支约500-600人的实验动物专业队伍,先后培育成功了象低癌系津白一号、高癌系津白二号和白血病试验小鼠615这样有价值的近交系小鼠,从国外引起并经过保种、繁殖与应用较多的有C3H、C57BL、DBA/2、BALB/c以及裸鼠等共20个品系;培育SPF鸡、猪和裸鼠的微生物监测技术已达八种以上(81年的统计);在实验动物的保种、育种、饲养、管理、繁殖、疾病防治、环境控制以及其它监测技术方面,也都取得了初步进展;在医学、兽医学以及其它有关生物科学的应用上,获得了一些具有世界水平的成果,这些成果都为科研、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保障人民健康与国民经济发展作了贡献。
但由于中国长期受“左”的干扰,特别是“四人帮”的严重破坏与不少同志对实验动物的重要性认识的不足,在实验动物科学方面,全国还没有一个现代化的研究中心,绝大多数都在设备差、技术力量薄弱、人员少、从属于研究所(室)的情况下,小规模分散饲料,处于自育、自繁、自养、自用的自然发展情况下,不但数量少、质量差、品种和品系也不多。例如国际上现有近交系小鼠250个品系,突变系小鼠146个品系,而中国目前包括引进的在内,其有不同品系的近交系小鼠30余个(81年统计材料),其中很多种尚未进行遗传监测鉴定。突变系至今还是空白,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很多实验动物都不合标准的等外品,造成有些科研项目无法进行,不少研究课题为了获得较可靠的数据而不得不靠多次重复试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严重浪费,有的成果则准以在国际上进行交流,引起国际间的重视。有不少药品、生物制品因缺乏符合国际标准的实验动物进行检定而无法投产和向国际市场推销。有些生物药品混入强毒(菌),缺乏合格的实验动物进行检定,如由于猪部瘟疫苗生产和检定上没有无特定病原体猪结果造成大面积猪瘟,一下死了16.5万头猪,使国家蒙受重大损失,国此国家赔款300多万元,也给农民带来了重大的损失。由于实验动物不纯造成的实验结果不可靠,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而带来严重祸害的例子还时有发生。因此,实验动物科学已成为当前中国科学研究、生物药品的生产,人民的健康与工农业现代化中一个急待重视、研究、解决的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指导下,为适应四化的要求,中国的实验动物科学又有了新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1982年,国家科委在云南西双版纳主持召开了全国第一届实验动物工作会议,各地区、各部门也相继召开了本行业的实验动物工作会议。1984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中国实验动物科学技术开发中心,它在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总方针的指导下,研究提出发展中国实验动物科学技术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划;协调管理实验动物科学技术的开发研究和人才培训;安排落实实验动物科技有关条件的开发建设和经营业务;组织实施实验动物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抓好实验动物科学技术情报、学术活动以及提供科技咨询等,这对促进中国实验动物科技工作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1985年,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二次实验动物科技工作会议,会议制定了发展规划和实验动物法规,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实验动物科学事业的发展。
从1982年到现在,中国已建立起四个国家级实验动物中心,即:天津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北京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和云南灵长类实验动物中心。属于行业系统的实验动物机构有:中国科学院生物科学研究部门的动物中心,中国医药卫生系统的动物中心,农牧渔业系统的实验动物研究及化工系统的动物中心。在这些行业系统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是卫生系统的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共有七个动物中心。如中国医学科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是规模较大的科研、生产、教学兼备的实验动物科研单位;卫生部生物制品药品检定所的实验动物监测中心等。此外,还有七个实验动物繁殖场。在地方单位中,各省(区)也相继建立了省级动物中心,以满足各省(区)有关部门实验动物的需要。在许多高等院校、医院、研究所中设有实验动物部、科。所有这些,组成了实验动物的多层次的网络系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取得了其显著的成绩,由于各级组织和广大生命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加强了领导,协调了各方面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和专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实验动物科学网络系统,并且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实验动物科技队伍。
(二)实验动物方面的进展情况
建立了实验动物监控系统。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已建立了较完整的监控系统,开展了对大鼠、小鼠、鸡、狗等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遗传学、营养、环境卫生、传染病等监测。此外北京、上海、军事单位也建立了对实验动物质量的监控系统,对实验动物所发生的遗传污染和传染病,可随时发现,及时控制。
在实验动物疾病防治方面,加强了检疫工作和动物饲料、垫料、笼架具的卫生管理,加强了消毒和动物房等卫生条件的改善,有力地控制了实验动物疾病的发性和流行。
近年来中国建立了实验动物种子库,受到国家和国际同行的重视。1984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美国NIH实验动物部、英国Oila繁殖中心、日本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等相继以不同方式向中国提供种鼠。目前,保存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的近交动物达40个不同品系,其中包括5个不同品系的裸鼠。
开展了悉生动物和悉生生物学的研究。中国已能用国产的塑料透明膜隔离器饲育成功了无菌兔和无菌豚鼠,并能培育生产无特定病原体鸡和猪。
野生动物实验动物化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中国陆栖脊椎动物有2000多种,约占世界种属的10%,两栖类196种,爬行类315种,鸟种1187种,哺乳种414种。其中有些种属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例如,很早就被引入欧美的拉萨狗,早已是为世界瞩目的动物资料。中国在本世纪初就把一些野生动物成功的育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模型动物,有的已被国内外科学家公认为实验动物,已在国际上广泛应用。如黑线仓鼠(Crictulus carabensis)、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树鼩(Tupaia belangeris)、旱獭(Marmota)等。
中国已建立了实验动物情报咨询、图书出版与信息网络系统。各地实验动物中心,均建立了不同规模的情报组或情报研究室,负责有关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情报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储存工作,并通过有关杂志进行学术交流,向实验动物科学工作者提供信息,中国现有的各大图书馆,均有不同数量的实验动物存书。全国已有一些质量较好的实验动物方面的专著出版发行。有关专门的实验动物杂志,包括内部通讯在内,至少有七、八种之多。中国已经开始通过电视、录像、摄影、幻灯片等方式开展电化教育,普及实验动物科学知识。
中国已加强了实验动物的科学教育与专业训练工作。随着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实验动物和实验动物科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意义。目前已有许多科学工作者转向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工作,有些专家、教授招收实验动物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国家也不断向国外派出留学生,培养高级研究人员。在医学院、农学院、畜牧学院里开设了实验动物学课程,北京农业大学还专门办了实验动物专业班、系。有关研究所、动物中心还以各种不同方式,如通过进修、短期培训等,培养中、初级专业人员。所有这些,使中国实验动物科技人员的学术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中国已相继成立了实验动物学术团体并积极与国际实验动物界开展了学术交流。全国性的实验动物学会已经成立。目前,中国各地区建立了省的实验动物(协)会,它对团结广大实验动物学工作者,促进国内外学者交流,加强国内外的横向联系,发展中国实验动物科学起到了积极作用。1984年在上海,1986年在北京先后发起成立了区域性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它是由有关行政管理人员和科学工作者共同组成的实验动物立法执行机构,对实验物质量和动物实验效果进行检查、监督,在评议通过的有关单位发放实验动物合格证,以保证实验动物、饲料、垫料、仪器设备的质量,促进中国实验动物标准化。
中国还积极地开展了实验动物仪器设备和工程的研究工作。我们已能生产正负压各种类型的无菌隔离器、真空高压灭菌器和各种不诱钠实验动物笼具,一举取代了原始的动物生产工具,它予示着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实验动物生产和实验将向现代化迈进。中国的动物饲养室将在调控系统中生产,使我们的实验动物基本上达到国际统一的标准。在饲料、垫料方面,现已能生产大鼠、小鼠、兔、鸡、豚鼠用颗粒饲料和狗用膨化饲料,并能够自己设计建造SPF动物房,研制供各种疾病使用的诊断制品。
(三)动物实验方面的进展情况
应用大、小鼠和兔子进行了生殖生理和计划生育的研究。观察了兔卵巢中卵子成熟和分裂胚胎形成的过程,子宫内膜细胞核雌激素受体的分布。发现了微波照射睾丸能抑制睾丸的生殖作用。大鼠应用黄酮—RHA肽类能抑制蜕膜形成,并能终止妊娠。还进行了睾丸间质组织的研究,证明其可能存在着生殖细胞粒。此外,还就棉酚对小鼠抗生育、消旋15甲基前列腺素F2甲酯溶解黄体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在心血管系统研究中作了狗、大鼠的正常心电图分析及神经核与血压关系的研究。
近十年免疫学的进展极快,用小鼠和大鼠进行了体液和细胞免疫的研究。并用小鼠和大鼠研制各种杂交瘤和单克隆抗体。
观察狗的造血的细胞分布(以胸椎最活跃,是中央向末稍递减的分布)及其功能,和放射对狗红细胞微核出现的影响。
用实验动物研究肿瘤,这一领域十分活跃,包括用各种致癌物诱发肿瘤形成模型,研究肿瘤形成的机理,探讨抑瘤的作用及药物治疗的作用。
1979年以来建立了实验动物肿瘤模型50多个,占解放以来36年形成肿瘤总数的45.5%。已形成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淋巴细胞及白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纤维瘤、脑瘤、睾丸瘤、大肠癌、食管癌等肿瘤。研究了云芝多糖的抗癌作用;白地雷诱发前胃癌的机理;用裸鼠培养麻风杆菌,接种人类肿瘤,研究肿瘤的发生和药物治疗作用。
在寄生虫学方面,研究了家犬中华分枝睾吸虫;不同品系小鼠对疟原虫的感染率;放射钴照射对寄生虫的影响。
研究激素对神经介质的影响,可用大鼠研究乳品铁、维生素D抑制肝内镉吸收的作用。此外,对实验动物的正常值、形成学和功能也进行了不少研究,如615小鼠的食管、前胃、胸腺和肺在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并发现猫肾表面静脉的分布具有品系的特征等。
(四)中国实验动物科学的展望
人才是发展实验动物科学的首要条件,必须把人才培训放在重要地位,加速人才培养,调动实验动物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满足发展实验动物工作的需要。
制定并执行有关实验动物管理法规,保证实验动物质量。实验动物管理必须科学化,符合国际统一的标准和规定,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参考国外的有关法则条例,从实验动物质量标准、饲养设施和操作规程入手,提出一个既符合国际公认的标准,又切实可行的国家统一管理法规,建立监控机构,逐步执行。
坚持人、财、物同步发展,鼓励实验动物学工作者发扬艰苦奋斗、深入钻研的精神,也要为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在经费上争取国家每年拨专款重点支持,同时发挥部门、地方和单位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办好事业。组织协调好实验动物科技工作所需要的建筑、用具、用料设备的试用、鉴定、标准通行和批量生产,使之系列标准化、商品化、社会化。
国家科委推动建立国家实验动物研究所和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创办全国性实验动物刊物。
在实验动物标准化方面,制定并监督执行全国统一的管理法规和管理条例。在下列工作中按国际公认的标准工作:
实验动物引种、保种、育种中心;实验动物繁殖生产基地;实验动物质量控制中心;实验动物饲料、垫料生产基地;实验动物科技装备和用具生产基地;实验动物科技管理技术和信息交流中心;实验动物人才培训中心。
中国已加入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委员会。争取多派学者参加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年会。尽快装备用于实验动物科技情报的电子计算机网络的终端。扩大国际信息学术交流和人员的友好往来,争取使中国生产的实验动物、科学技术、仪器设备、实验动物工程更广泛地打入国际市场,以寻找自我发展的新途径,为世界人民作出贡献!
② 加急:美国、日本欧盟现行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电子版,两天之内
很难找啊~~~还要电子版的!
只有中国的或者其他省的 你看看吧~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实验动物的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动物质量,适应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从事实验动物的研究、保种、饲育、供应、应用、管理和监督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 实验动物的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分工,有利于促进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和应用的原则。
第五条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全国实验动物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本地区的实验动物工作。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实验动物工作。
第六条 国家实行实验动物的质量监督和质量合格认证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家科学技术委会另行制定。
第七条 实验动物遗传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和饲育环境等方面的国家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
第二章 实验动物的饲育管理
第八条 从事实验动物饲育工作的单位,必须根据遗传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和饲育环境方面的标准,定期对实验动物进行质量监测。各项作业过程和监测数据应有完整、准确的记录,并建立统计报告制度。
第九条 实验动物的饲育室、实验室应设在不同区域,并进行严格隔离。
实验动物饲育室、实验室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第十条 实验动物的保种、饲育应采用国内或国外认可的品种、品系,并持有效的合格证书。
第十一条 实验动物必须按照不同来源,不同品种、品系和不同的实验目的,分开饲养。
第十二条 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普通动物;二级,清洁动物;三级,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四级,无菌动物。
对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应当按照相应的微生物控制标准进行管理。
第十三条 实验动物必须饲喂质量合格的全价饲料。霉烂、变质、虫蛀、污染的饲料,不得用于饲喂实验动物。直接用作饲料的蔬菜、水果等,要经过清洗消毒,并保持新鲜。
第十四条 一级实验动物的饮水,应当符合城市生活饮水的卫生标准。二、三、四级实验动物的饮水,应当符合城市生活饮水的卫生标准并经灭菌处理。
第十五条 实验动物的垫料应当按照不同等级实验动物的需要,进行相应处理,达到清洁、干燥、吸水、无毒、无虫、无感染源、无污染。
第三章 实验动物的检疫和传染病控制
第十六条 对引入的实验动物,必须进行隔离检疫。
为补充种源或开发新品种而捕捉的野生动物,必须在当地进行隔离检疫,并取得动物检疫部门出具的证明。野生动物运抵实验动物处所,需经再次检疫,方可进入实验动物饲育室。
第十七条 对必须进行预防接种的实验动物,应当根据实验要求或者按照《家畜家禽防疫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预防接种,但用作生物制品原料的实验动物除外。
第十八条 实验动物患病死亡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并记录在案。
实验动物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必须立即视情况分别予以销毁或者隔离治疗。对可能被传染的实验动物,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对饲育室内外可能被污染的区域采取严格消毒措施,并报告上级实验动物管理部门和当地动物检疫、卫生防疫单位,采取紧急预防措施,防止疫病蔓延。
第四章 实验动物的应用
第十九条 应用实验动物应当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用相应的合格实验动物。申报科研课题和鉴定科研成果,应当把应用合格实验动物作为基本条件。应用不合格实验动物取得的检定或者安全评价结果无效,所生产的制品不得使用。
第二十条 供应用的实验动物应当具备下列完整的资料:
(一)品种、品系及亚系的确切名称;
(二)遗传背景或其来源;
(三)微生物检测状况;
(四)合格证书;
(五)饲育单位负责人签名。
无上述资料的实验动物不得应用。
第二十一条 实验动物的运输工作应当有专人负责。实验动物的装运工具应当安全、可靠。不得将不同品种、品系或者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混合装运。
第五章 实验动物的进口与出口管理
第二十二条 从国外进口作为原种的实验动物,应附有饲育单位负责人签发的品系和亚系名称以及遗传和微生物状况等资料。
无上述资料的实验动物不得进口和应用。
第二十三条 实验动物工作单位从国外进口实验动物原种,必须向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定的保种、育种质量监控单位登记。
第二十四条 出口实验动物,必须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批。经批准后,方可办理出口手续。
出口应用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物种开发的实验动物,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取得出口许可证后,方可办理出口手续。
第二十五条 进口、出口实验动物的检疫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的规定办理。
第六章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
第二十六条 实验动物工作单位应当根据需要,配备科技人员和经过专业培训的饲育人员。各类人员都要遵守实验动物饲育管理的各项制度,熟悉、掌握操作规程。
第二十七条 地方各级实验动物工作的主管部门,对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各类人员,应当逐步实行资格认可制度。
第二十八条 实验动物工作单位对直接接触实验动物的工作人员,必须定期组织体格检查。对患有传染性疾病,不宜承担所做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调换工作。
第二十九条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对实验动物必须爱护,不得戏弄或虐待。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条 对长期从事实验动物饲育管理,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由管理实验动物工作的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单位,由管理实验动物工作的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限期改进、责令关闭的行政处罚。
第三十二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有关工作人员,由其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本条例,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军队系统的实验动物管理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条例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③ 实验动物的要求立法
由于实验动物的特殊性 国家为了保证实验动物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令第2号《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已于一九八八年十月三十一日经国务院批准,现予以发布施行。
该条例对于实验动物从繁殖到生产和使用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目前我国多数省份先后颁布各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根据地方特色进行实验动物的立法。并且国内实验东实行许可证准入制度,无论是生产还是使用均需要取得国家或地方颁发的 《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进一步规范和严格控制了实验动物市场的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自1988年第一部《实验动物管理条例》颁布以来,我国的实验动物科学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是在使用实验动物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方面,并且我国成立了多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培育出我国特有的豚鼠实验动物模型。
使用许可证示例:
④ 实验动物法规有哪些
随着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研究和产品检验中广泛使用,对于实验动物以及动物实验的管理,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在上个世纪50~70年代先后立法管理,近几十年又在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1]。实验动物生产逐渐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验动物立法管理明显落后。目前,在我国,获得精密仪器、高纯度试剂、最新信息轻而易举,但获得理想的实验动物却不那么容易,我国实验动物立法管理起步晚,多数实验动物生产企业不按法规和标准生产实验动物,实验动物经常会出现检测不合格,即使有经费也不一定获得理想的实验动物。有时,获得了所需的实验动物,但动物实验设施和动物饲养条件达不到标准,不能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近年来,为提高实验动物科学技术水平,加强实验动物工作管理,国家科技部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实验动物管理相关规范标准,各省也相继出台了本地实验动物管理法规,使我国实验动物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标准化的道路。国际上不同国家对实验动物管理和立法有不同的特点,保障动物福利和保证实验动物质量两个方面是各国的共识。依据国际实验动物福利的“3Rs”基本原则,开展动物实验,并对实验动物质量进行管理与评价已成为世界潮流(本文共计6页)......[继续阅读本文]
⑤ 实验动物国家标准有那些实验动物国家标准有哪些
(一) 实验动物 (Laboratory animals) 其一是从遗传学角度要求,必需经人工培育或人工改造,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可见实验动物的科学函义应是遗传限定的动物(Genetically defined animals)。经人工培育的动物,依据其基因纯合的程度,常把实验动物划分为近交系(Inbred strain)、突变系(Mutant stran),杂交群(Hybrid colony)和封闭群(Closed colony)动物四大类群。 其二是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实行人工控制。根据控制的程度不同,目前我国将实验动物分为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s,CV)、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s, CL)、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e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SPF)和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s, GF),其中包括悉生动物(Gnotobiotes animals,GA)。 其三是用于科学实验。几乎所有的生命科学实验,如医学,生物学,制药,化工,畜牧,农业,工业,环保,商检,外贸,军工,交通,宇航及实验动物本身的研究都使用实验动物,实验动物作为人类的替身进行各种科学实验,是最精密的仪器无法替代的。 (二)实验用动物 所有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统称为实验动物。包括实验动物,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和观赏动物。
⑥ 美国 禁止动物实验 化妆品 什么法规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⑦ 美国是否有反对动物试验的法案,或者任何有关于反对动物试验的法案。如果有,谁提出提出的时间
以下是常见的抗侧的说法:
首先,动物和人的生命是平等的,男人有没有权力剥夺了第二个实验毛皮动物的生命以外的原因除了养家糊口
>更糟糕的是同样数量的动物亡的大屠杀,的MED独自学生实验学期,学生花费超过数十万的全球实验了无数的生命牺牲鼠标(不包括其他实验动物)
再次,实验动物是一个人的刻意培养一个封闭的群体,简单的动物近亲繁殖的动物,动物物种是做了很多更加人性化生下先天缺陷,如缺乏T细胞在裸鼠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自发性抽搐,在动物实验中,这样做他们是不人道的,它可以说是性质的违反法律
更重要的是,实验动物的童年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充满了动物,人类基本的生存和选择的权力是有限的,移动厌恶实验,杀了许多人试图复制的动物疾病模型实验,人类的动物疾病,分组,或不治疗,并最终
------ />科学实验,人们一直认为,一个可爱的小鼠,兔,感谢他们的勇气和奉献精神。在交流中,许多科学突破。事实上,实验动物大鼠,兔,常见于狗,猫,猪,牛,绵羊和灵长类动物,到目前为止超标。在西方,一直反对这个实验。然而,实验动物医学,生命科学的研究基地和重要的支撑条件。医药,化工,农业,轻工,环保,航天,商检,军队,和许多其他领域的研究和工业应用,都离不开实验动物。更严重的是,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一直受到实验动物的青睐。随着科学的进步,繁荣文化和环保意识的增长,实验动物的命运,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3R规则,流行于欧洲和美国
在世界各地,每年数以百万计的用于实验的动物。动物保护组织估计,在美国的国家,在实验中使用了约28万只动物,其中约18人被打。实验动物亡每年在美国,加拿大,英国,251万,166万和73万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在荷兰,不仅造成抗议活动的动物保护组织,但也引起了国家科研部门。
如何对待动物实验在美国和欧洲国家被广泛使用的选项,3R规则,以减少(减少),优化(优化)和替代(替代),具体而言,“,以尽可能地减少,以减少在实验中使用的动物的数量,提高了使用的实验动物和实验的准确性;”优化“是精神减少的张力和在动物中,如使用的麻醉剂或其它合适的实验方法,“取代的”疼痛不再是使用活的动物实验,但在单细胞生物体,微生物或细胞,组织,器官,甚至计算机模拟替换。
“3R规则”,在发达国家已被广泛采用在许多国家,包括在动物保护的法律和修正案。
立法保护是必要的
动物保护运动的不断扩大,许多世界级的公司,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采取了新的方法,以取代或减少,以减少公众的批评在实验中使用的动物。如:露华浓,雅芳,朗斯代尔,爱丝迪劳德吉列和露丝和其他知名的化妆品公司,以换取市民停止使用动物实验的支持。
在欧洲,对实验动物的辩论和甚至浮在政治层面上,一些政党,尤其是政党倾向的“绿色”摇摆不定的选民“神奇”。早在今年4月,欧洲议会通过了一项议案,这是明令禁止的现有替代化妆品继续进行动物实验。该议案指出,在2005年1月,新的生产?产品将全面禁止在动物测试化妆品。然而,这项议案是可行的,但也面对所有欧盟成员国。 ,英国,奥地利,荷兰和其他国家已经通过了法律,明确禁止动物实验的发展,新的化妆品。
与欧洲相比,美国在保护实验动物是慢了一点。研究,试验或教学。尽管美国的“动物福利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许多实验动物保护规定,但并没有明确禁止使用的实验动物,然而,对动物的保护是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话题。美国总统选举每四年一次在过去十年中,白宫的候选人,而不是致力于保护动物。
动物实验或最终
意识的增强,人类保护动物和动物保护工作的数量,以提高动物的实验呈下降趋势。试验根据美国农业部门统计,包括私营公司,国家实验动物1985? 1995年下降了约35%。然而,这并不包括实验大鼠和小鼠。这两种类型的动物,在许多国家已被列为受保护的,也是如此。
实验动物同意这个角度来看,动物保护组织“人道待遇”,“但要实现全面禁止动物实验”的宗旨,在目前条件下,人类科学的发展,它似乎不太可能,许多科学家明显减少3R规则“和”优化“会不会太困难,基础科学的研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着的进展。例如:使用新的统计方法可以大大减少在不牺牲准确性某些实验动物,使用转基因技术的小鼠更敏感的人类疾病,如癌症或脊髓灰质炎的前提下,可以更快速地筛选出对致病性的潜在来源,减少数量的疫苗研究中使用的灵长类动物然而,3R规则“另类”已成为一个问题,对于许多基本的研究人员。组织培养体系过于简单,整个动物的复杂程度,尤其是在神经科学,行为科学,也没有动物实验的研究领域,研究无法比拟的。
有些科学家甚至认为,完全取代实际的政策。许多生命科学的研究将无法如果我们不使用动物实验,例如,除非一个全功能的正常动物实验中,否则,科学家们将研究动物学习和记忆过程,以及对动物的情感冲击和压力是不可能的;体外毒性试验不能完全取代动物实验中,人们感到慈善的动物实验,体外试验方法的初始阶段的实验中,唯一可行的办法,以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和压力,可行的,进行风险评估,以减少使用动物,也节省了时间和金钱。
著名生物学家弗兰克特别Lule,曾公开表示,“我们欢迎'3 R的规则,我们相信,在科学界的同行已经有很长的时期,和前两个'R'的时间完全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另类“只是一个白日梦自然的做法
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而不是不合理的,发展的人类社会,世界科技进步辞职,从而可爱的小鼠,兔子,我们得到一个专用的数十年或更长的时间。
如果你没有得到动物做实验,实验是什么?否则,人类将不会有新的发现,新的突破,科学发展
希望你能帮助!我祝你成功!
⑧ 实验动物的国际规范
国际上普遍要求动物实验达到实验室操作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和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re,SOP),这些规范对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实验室条件、工作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和操作方法都要求标准化。所有药物的安全评价试验都必须按规范进行,这是实验动物选择和应用总的要求。
国际上广泛宣传“3R”原则,美国政府每年拿出1/4~1/2的科研经费用于动物替代的研究项目。这类非动物的研究模型大致包括:物理化学技术、计算机和数学模型、微生物系统和细胞组织培养,要求每个科研工作者尽可能地用这些开发成熟的模型来替代实验过程中应用的动物。“3R”反映了实验动物科学由技术上的严格要求转向人道主义管理,提倡实验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
⑨ 实验动物国家标准有那些
实验动物国家标准
发布时间:2013-03-27来源方式:武汉市万千佳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序号标准号中文标准名称状态备注Standard No.Standard Title in ChineseStateRemark1GB 14922.1-2001实验动物 寄生虫学等级及监测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 14922-19942GB 14924.1-2001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通用质量标准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 14924-19943GB 14924.2-2001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卫生标准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 14924-19944GB/T 18448.1-2001实验动物 体外寄生虫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33-19945GB/T 18448.3-2001实验动物 兔脑原虫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 14926.35-19946GB/T 18448.4-2001实验动物 卡氏肺孢子虫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36-19947GB/T 18448.5-2001实验动物 艾美耳球虫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37-19948GB/T 18448.6-2001实验动物 蠕虫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38-20019GB/T 18448.10-2001实验动物 肠道鞭毛虫和纤毛虫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40-199410GB/T 14926.1-2001实验动物 沙门菌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1-199411GB/T 14926.3-2001实验动物 耶尔森菌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3-1994,GB/T 14926.7-199412GB/T 14926.4-2001实验动物 皮肤病原真菌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4-199413GB/T 14926.5-2001实验动物 多杀巴斯德杆菌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5-199414GB/T 14926.6-2001实验动物 支气管鲍特杆菌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6-199415GB/T 14926.8-2001实验动物 支原体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8-199416GB/T 14926.9-2001实验动物 鼠棒状杆菌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9-199417GB/T 14926.11-2001实验动物 大肠埃希菌0115a,c:K(B)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11-199418GB/T 14926.12-2001实验动物 嗜肺巴斯德杆菌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12-199419GB/T 14926.13-2001实验动物 肺炎克雷伯杆菌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13-199420GB/T 14926.14-2001实验动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14-199421GB/T 14926.15-2001实验动物 肺炎链球菌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15-199422GB/T 14926.16-2001实验动物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16-199423GB/T 14926.17-2001实验动物 绿脓杆菌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17-199424GB/T 14926.41-2001实验动物 无菌动物生活环境及粪便标本的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41-199425GB/T 14926.18-2001实验动物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18-199426GB/T 14926.19-2001实验动物 汉坦病毒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19-199427GB/T 14926.20-2001实验动物 鼠痘病毒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20-199428GB/T 14926.22-2001实验动物 小鼠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22-199429GB/T 14926.23-2001实验动物 仙台病毒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23-199430GB/T 14926.24-2001实验动物 小鼠肺炎病毒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24-199431GB/T 14926.25-2001实验动物 呼肠孤病毒Ⅲ型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25-199432GB/T 14926.26-2001实验动物 小鼠脑脊髓炎病毒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26-199433GB/T 14926.27-2001实验动物 小鼠腺病毒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27-199434GB/T 14926.28-2001实验动物 小鼠细小病毒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28-199435GB/T 14926.29-2001实验动物 多瘤病毒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29-199436GB/T 14926.31-2001实验动物 大鼠细小病毒(KRV和H-1株)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31-199437GB/T 14926.32-2001实验动物 大鼠冠状病毒/延泪腺炎病毒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32-199438GB/T 14926.30-2001实验动物 兔轮状病毒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6.30-199439GB/T 14924.9-2001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 常规营养成分的测定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4-199440GB/T 14924.11-2001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 维生素的测定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4-199441GB/T 14924.12-2001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测定现行2002-05-01实施,代替GB/T 14924-199442GB/T 18448.7-2001实验动物 疟原虫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43GB/T 18448.8-2001实验动物 犬恶丝虫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44GB/T 18448.9-2001实验动物 肠道溶组织内阿米巴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45GB/T 14926.42-2001实验动物 细菌学检测 标本采集现行2002-05-01实施46GB/T 14926.43-2001实验动物 细菌学检测 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现行2002-05-01实施47GB/T 14926.44-2001实验动物 念珠状链杆菌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48GB/T 14926.45-2001实验动物 布鲁杆菌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49GB/T 14926.48-2001实验动物 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50GB/T 14926.49-2001实验动物 空肠弯曲杆菌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51GB/T 14926.50-2001实验动物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现行2002-05-01实施52GB/T 14926.51-2001实验动物 免疫酶试验现行2002-05-01实施53GB/T 14926.52-2001实验动物 免疫荧光试验现行2002-05-01实施54GB/T 14926.53-2001实验动物 血凝试验现行2002-05-01实施55GB/T 14926.54-2001实验动物 血凝抑制试验现行2002-05-01实施56GB/T 14926.55-2001实验动物 免疫酶组织化学法现行2002-05-01实施57GB/T 14926.59-2001实验动物 犬瘟热病毒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58GB/T 14926.60-2001实验动物 猕猴疱疹病毒Ⅰ型(B病毒)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59GB/T 14926.61-2001实验动物 猴逆转D型病毒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60GB/T 14926.62-2001实验动物 猴免疫缺陷病毒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61GB/T 14926.63-2001实验动物 猴T淋巴细胞趋向性病毒Ⅰ型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62GB/T 14926.64-2001实验动物 猴痘病毒检测方法现行2002-05-01实施63GB/T 14926.57-2008实验动物 犬细小病毒检测方法现行2009-03-01实施,代替GB/T 14926.57-200164GB/T 18448.2-2008实验动物 弓形虫检测方法现行2009-03-01实施,代替GB/T 18448.2-200165GB/T 14927.2-2008实验动物 近交系小鼠、大鼠免疫标记检测法现行2009-03-01实施,代替GB/T 14927.2-200166GB/T 14927.1-2008实验动物 近交系小鼠、大鼠生化标记检测法现行2009-03-01实施,代替GB/T 14927.1-200167GB/T 14926.46-2008实验动物 钩端螺旋体检测方法现行2009-03-01实施,代替GB/T 14926.46-200168GB/T 14926.56-2008实验动物 狂犬病病毒检测方法现行2009-03-01实施,代替GB/T 14926.56-200169GB/T 14924.10-2008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 氨基酸的测定现行2009-03-01实施,代替GB/T 14924.10-200170GB/T 14926.10-2008实验动物 泰泽病原体检测方法现行2009-03-01实施,代替GB/T 14926.10-200171GB/T 14926.21-2008实验动物 兔出血症病毒检测方法现行2009-03-01实施,代替GB/T 14926.21-200172GB/T 14926.47-2008实验动物 志贺菌检测方法现行2009-03-01实施,代替GB/T 14926.47-200173GB/T 14926.58-2008实验动物 传染性犬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现行2009-03-01实施,代替GB/T 14926.58-200174GB 14924.3-2010实验动物 配合饲料营养成分现行2011-10-01实施75GB 14923-2010实验动物 哺乳类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现行2011-10-01实施,代替GB 14923-200176GB 14925-2010实验动物 环境及设施现行2011-10-01实施,代替GB 14925-200177GB 14922.2-2011实验动物 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现行2011-11-01实施列表中的国家标准,可以通过登录到“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网站查看标准的原文。
⑩ 那位前辈有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关于动物试验保护政策的材料啊~
一、动 物:指犬、 猫及其他人为饲养或管领之脊椎动物,包括经济动物、实验动物、
宠物及其他动物。
二、经济动物:指为皮毛、肉用、乳用、役用或其他经济目的而饲养、管领之动物。
三、实验动物:指为科学应用目的而饲养或管领之动物。
四、科学应用:指为教学训练、科学试验、制造生物制剂、试验商品、药物、毒物及移植
器官等目的所进行之应用行为。
五、宠 物:指犬、猫及其他供玩赏、伴侣目的而饲养、管领之动物。
六、饲 主:指动物之所有人或实际管领动物之人。
第四条 中央主管机关应设动物保护委员会,负责动物保护政策之研拟及本法执行之检讨。
前项委员会之委员为无给职。其设置办法由中央主管机关订定之。其中专家、学者
及民间动物保护团体不具政府机关代表身分之委员,不得少於委员总人数之三分之
二。
第五条 动物之饲主,以年满十五岁者为限。未满十五岁者饲养动物,以其法定代理人或法
定监护人为饲主。饲主对於所管领之动物,应提供适当之食物、 饮水及充足之活动
空间, 注意其生活环境之安全、遮蔽、通风、光照、温度、清洁及其他妥善之照顾
,并应避免其所饲养之动物遭受不必要之骚扰、虐待或伤害。
饲主饲养之动物,除得送交动物收容处所或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指定之场所收容
处理外,不得弃养。
第六条 任何人不得无故骚扰、虐待或伤害他人饲养之动物。
第七条 饲主应防止其所饲养动物无故侵害他人之生命、身体、自由、财产或安宁。
第八条 中央主管机关得指定公告禁止饲养、输出或输入之动物。
第九条 运送动物应注意其食物、饮水、排泄、环境及安全,并避免动物遭受惊吓、痛苦或
伤害;运送工具、方式及其他运送时应遵行事项之办法,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第十条 对动物不得有下列之行为:
一、以直接、间接赌博、娱乐、营业、宣传或其他不当目的,进行动物之间或人与
动物间之搏斗。
二、以直接、间接赌博为目的,利用动物进行竞技行为。
三、其他有害社会善良风俗之行为。
第十一条 饲主对於受伤或罹病之动物,应给与必要之医疗。动物之医疗及手术,应基於动
物健康或管理上需要,由兽医师施行。但因紧急状况或基於科学应用之目的或其
他经中央主管机关公告之情形者,不在此限。
第十二条 对动物不得任意宰杀,但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为肉用、皮毛用,或餵饲其他动物之经济利用目的者。
二、为科学应用目的者。
三、为控制动物群体疾病或品种改良之目的者。
四、为控制经济动物数量过賸,并经主管机关许可者。
五、为解除动物伤病之痛苦者。
六、为避免危害人类生命、身体、健康、自由、财产或公共安全者。
七、收容於动物收容处所或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指定之场所,经通知或公告
逾七日而无人认领、认养或无适当之处置者。
八、其他依本法规定或经中央主管机关公告之事由者。中央主管机关得公告禁止
宰杀前项第一款之动物。依第一项第七款规定准许认领、认养之动物,不包
括依第八条公告禁止饲养或输入之动物。但公告前已饲养或输入,并依第三
十六条第一项办理登记者,准由原饲主认领。
第十三条 依前条第一项所定之事由宰杀动物时,应以使动物产生最少痛苦之人道方式为之
,并遵行下列之规定:
一、除主管机关公告之情况外,不得於公共场所或公众得出入之场所宰杀动物。
二、为解除宠物伤病之痛苦而宰杀宠物,除紧急情况外,应由兽医师执行之。
三、宰杀收容於动物收容处所或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指定场所之动物,应由
兽医师或在兽医师监督下执行之。
四、宰杀数量过賸之动物,应依主管机关许可之方式为之。中央主管机关得依实
际需要订定宰杀动物之人道方式。
第十四条 直辖市或县(市)主管机关应自行或委托民间机构、团体设置动物收容处所或指定
场所,收容及处理下列动物:
一、由直辖市或县(市)政府、其他机构及民众捕捉之游荡动物。
二、饲主不拟继续饲养之动物。
三、主管机关依本法留置或没入之动物。
四、危难中动物。
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得订定奖励办法,辅导并协助民间机构、团体设置动物
收容处所。动物收容处所或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指定之场所提供服务时,得
收取费用;其收费标准,由直辖市、县 (市) 主管机关定之。
第三章 动物之科学应用 top
第十五条 使用动物进行科学应用,应尽量减少数目,并以使动物产生最少痛苦及伤害之方
式为之。中央主管机关得依动物之种类订定实验动物之来源、适用范围及管理方
法。
第十六条 进行动物科学应用之机构,应组成动物实验管理小组,以督导该机构进行实验动
物之科学应用。中央主管机关应设置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以监督并管理动物之
科学应用。前项委员会至少应含兽医师及民间动物保护团体代表各一名。动物实
验管理小组之组成、任务暨管理办法与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之设置办法,由中央
主管机关定之。
第十七条 科学应用后,应立即检视实验动物之状况,如其已失去部分肢体器官或仍持续承
受痛苦,而足以影响其生存品质者,应立即以产生最少痛苦之方式宰杀之。
实验动物经科学应用后,除有科学应用上之需要,应待其完全恢复生理功能后,
始得再进行科学应用。
第十八条 国民中学以下学校不得进行主管教育行政机关所定课程标准以外, 足以使动物受
伤害或死亡之教学训练。
第四章 宠物之管理 top
第十九条 中央主管机关得指定公告应办理登记之宠物。前项宠物之出生、取得、转让、遗
失及死亡,饲主应向直辖市、县( 市 )主管机关或其委托之民间机构、团体办理登
记;直辖市、县 (市 )主管机关应给与登记宠物身分标识,并得植入晶片。前项宠
物之登记程序、期限、绝育奖励与其他应遵行事项及标识管理办法,由中央主管
机关定之。
第二十条 宠物出入公共场所或公众得出入之场所,应由七岁以上之人伴同,并采取适当防
护措施。具攻击性之宠物出入公共场所或公众得出入之场所,应由成年人伴同,
并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前项具攻击性之宠物及其所该采取之适当防护措施,由中
央主管机关指定公告之。
第二十一条 应办理登记之宠物出入公共场所或公众得出入之场所无人伴同时, 任何人均可
捕捉,送交动物收容处所或直辖市、县( 市 )主管机关指定之场所。前项宠物有
身分标识者,应尽速通知饲主认领,经通知逾七日未认领或无身分标识者,依
第十二条及第十三条规定处理。
第一项之宠物有传染病或其他紧急状况者,得迳以人道方式宰杀之。饲主送交
动物收容处所或直辖市、县( 市 )主管机关指定场所之宠物,准用前二项规定办
理。
第二十二条 以营利为目的,经营应办理登记宠物之繁殖、买卖或寄养者,应先向直辖市、
县(市)主管机关申请许可,并依法领得营业证照始得为之。前项繁殖、买卖或
寄养者应具备之条件、设施、申请许可之程序与期限、注销、撤销许可之条件
及其他应遵行事项之管理办法,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
第五章 行政监督 top
第二十三条 直辖市、 县 (市) 主管机关应置动物保护检查人员,并得甄选义务动物保护员,
协助动物保护相关工作。动物保护检查人员得出入动物比赛、宰杀、繁殖、买
卖、寄养、训练、动物科学应用等场所,稽查、取缔违反本法规定之有关事项。 对於前项稽查、取缔,不得规避、拒绝或妨碍。
动物保护检查人员於执行职务时,应出示身分证明文件,必要时得请警察人员
协助。
第二十四条 直辖市或县(市)主管机关对於违反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一项、第十七条或第
十八条规定之机构、学校,应先通知限期改善或为必要之处置。
第六章 罚则 top
第二十五条 违反第二十二条第一项规定,未经直辖市或县(市)主管机关许可,擅自经营应
办理登记宠物之繁殖、买卖或寄养者,处新台币五万元以上二十五万元以下罚
锾,并限期令其改善;届期不改善者,应令其停止营业;拒不停止营业者,按
次处罚之。
第二十六条 违反第八条规定,饲养、输入或输出经中央主管机关指定公告禁止饲养、输入
或输出之动物者,处新台币五万元以上二十五万元以下罚锾。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处新台币五万元以上二十五万元以下罚锾:
一、违反第十条规定,驱使动物与动物或动物与人搏斗者。
二、前款与动物博斗者。
三、以直接、间接赌博为目的,利用动物进行竞技者。
四、其他有害社会善良风俗之利用动物行为者。
其涉及刑事责任者,并移送司法机关侦办。
第二十八条 宠物之繁殖、买卖或寄养之经营人违反中央主管机关依第二十二条第二项所定
经营应办理登记宠物之繁殖、买卖或寄养管理办法规定应具备之条件及设施者
,处新台币三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罚锾,并应令其限期改善;届期不改善者
,得按次处罚;经处罚三次者,撤销其许可。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处新台币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锾:
一、违反第五条第三项规定弃养动物,致有破坏生态之虞者。
二、违反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一项、第十七条或第十八条规定,未依第二十
四条规定限期改善或为必要之处置者。
三、违反第二十条第二项规定,无成年人伴同或未采取适当防护措施,使具攻
击性宠物出入於公共场所或公众得出入之场所者。
四、违反第二十三条第三项规定,规避、拒绝或妨碍动物保护检查人员依法执
行职务者。
第 三 十 条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处新台币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锾:
一、违反第五条第二项规定,使所饲养动物遭受不必要之骚扰、虐待或伤害者。
二、违反第五条第三项规定,弃养动物者。
三、违反第六条规定,无故骚扰、虐待或伤害动物者。
四、违反第十一条第一项规定,对於受伤或罹病动物,饲主未给与必要之医疗
, 经直辖市或县 (市) 主管机关通知限期改善,届期未改善者。
五、违反第十三条第一项第一款规定,於公共场所或公众得出入之场所宰杀动
物者。
六、违反第十三条第一项第四款规定,未依主管机关许可方法宰杀数量过賸之
动物者。
七、违反第十三条第二项,未依中央主管机关所定宰杀方式宰杀动物者。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处新台币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锾,拒不改善者,得按
次处罚之:
一、运送人违反中央主管机关依第九条所定动物运送办法规定之运送工具及方
式者。
二、违反第十一条第二项规定,未基於动物健康或管理上之需要施行动物医疗
及手术者。
三、违反第十二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宰杀动物者。
四、违反第十三条第一项第二款规定,未具兽医师资格非因紧急情况宰杀宠物
者。
五、违反第十三条第一第三款规定,未由兽医师或未在兽医师监督下宰杀动物
者。
六、饲主未依中央主管机关依第十九条第三项所定宠物登记管理办法规定期限
办理宠物之出生、 取得、转让、遗失或死亡登记者。
七、饲主违反第二十条第一项规定,使宠物无七岁以上人伴同或未采取适当防
护措施,出入於公共场所或公众得出入之场所者。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直辖市或县(市)主管机关得迳行没入饲主之动物:
一、违反第五条第三项规定弃养之动物。
二、违反第七条规定,无故侵害他人之生命、身体、自由、财产或安宁之动物。 三、违反第八条规定,饲养、输入、输出经指定公告禁止饲养、输入或输出之
动物。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除依本法处罚外,直辖市或县(市)主管机关应令饲主限期
改善,限期未改善者,得迳行没入其动物:
一、违反第五条第二项规定,使动物遭受不必要之骚扰、虐待或伤害者。
二、违反第十条规定,所利用之动物。
三、违反第十一条第一项规定,未给与动物必要之医疗者。
四、违反第二十条第二项规定,使具攻击性宠物无成年人伴同或未采取适当防
护措施,出入於公共场所或公众得出入之场所。
第三十四条 本法所定之罚锾,由直辖市或县(市)主管机关处罚之。
第三十五条 依本法所处之罚锾,经限期缴纳,届期仍不缴纳者,移送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则 top
第三十六条 於中央主管机关依第八条指定公告前已饲养禁止输入、饲养之动物者,应於中
央主管机关规定期限内,向直辖市或县(市)主管机关备查;变更时,亦同。依
前项规定办理登记者,始得继续饲养;非经中央主管机关指定公告者,不得自
行繁殖。违反前二项规定者,依第二十六条及第三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处理。
第三十七条 依第十九条第一项公告前已经营应办理登记宠物之繁殖、买卖或寄养者,应自
依第二十二条第二项所定管理办法施行之日起二年内,向直辖市或县 (市) 主管
机关申请许可;届期未申请者,依第二十五条规定处理。
第三十八条 直辖市或县(市)主管机关依第十九条第二项发给宠物身分标识,宠物之遗失认
领及第二十二条第一项核发许可,应收取费用;其收费标准,由中 央主管机
关定之。
第三十九条 本法施行细则,由中央主管机关定之。 第 四 十 条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