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学校民族团结进步规章制度

学校民族团结进步规章制度

发布时间: 2022-01-07 20:59:51

❶ 少数民族教育规章制度有什么呀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基础薄弱、发展很快、质量还不够高。少数民族教育大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兴办起来的,发展速度很快。与建国前相比,大都以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速度增长。但由于原有基础较差,学校建设、设备、经费、师资等条件一时跟不上,有的教育质量还不够高。
②居住地区特殊,办学形式不一。少数民族大多聚居高寒山区、牧区、林区、边境地区,地广人稀;除聚居外,往往还散居在其他地区。即使在某一少数民族聚居区内,往往也有汉族或其他民族居住,形成各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局面。根据这些情况,学校如果过分分散,学生来源不足,质量就不易提高;学校如果过分集中,学生不能就近上学,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增加,则不利于普及。实践证明,在少数民族地区宜采取适当集中、并辅之以分散等多种形式办学的方针。分散有利于普及,集中有利于提高。现在寄宿制学校越来越多,正是适应少数民族居住特点的需要。少数民族教育费用较高,也是由于这些特殊需要造成的。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多是单一的民族学校;杂居区多是各民族合校,有少数民族同汉族的合校,也有不同少数民族的合校,还有多民族的合校。民族合校有按民族分班的,有各民族联合编班的。分班主要是因为学习本民族语文的需要。
③使用本民族语文教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畲族通用汉语、汉文以外,有18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其余民族还没有文字。建国之后,党和国家帮助壮族、布依族、苗族、侗族、哈尼族、黎族等10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根据民族语言文字本身的情况和通用程度,各个少数民族学校学习和使用民族语文的状况大体有四种类型:a.学习本民族语文,用本民族语文授课,另外,也学习汉语和利用汉语授课,特别是在中、高等专业学校多以汉语文授课,如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b.以学习汉语和利用汉语授课为主,本民族语文做为一门功课在小学或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习,如壮族、彝族等。c.学习汉语,用本民族语做辅助教学语言。凡有语言没有文字或虽有文字但不通用的少数民族,一般采取这种形式,如鄂伦春等民族。d.完全学习汉语。回族、满族以及散居在汉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一般都只学习汉语。
在实施少数民族教育时,要照顾少数民族学生特点。民族学校,要从少数民族学生实际出发,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统一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同时要研究民族学生在学习、思想感情、意志性格、智力发展、兴趣爱好、体质和发育等方面的特点,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教育。对少数民族学生,要经常进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提高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培养共同为搞好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为整个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的思想感情。

❷ 如何在学校建立民族团结长效机制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坚守政治信仰,拥护我党的民族政策
2、与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分子做斗争
3、尊重其他民族的生活习惯
4、通过支教下乡等途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
5、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普及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

❸ 中国维护民族团结的制度有哪些

维护民族团结是个人行为。分一下六点:
1、自觉加强学习。要自觉加强学习,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
2、立足本职岗位。要立足本职岗位,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3、坚持原则、明辨是非。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4、积极引导青少年。要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青少年成长成才各阶段,引导各族青少年准确掌握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责任感,努力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社区责任。社区基层组织要把加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出具体规划安排,依托社区的各种活动阵地,组织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6、营造良好环境。社会要积极营造培养青少年民族团结意识的良好环境。
民族团结是三大原则之一,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

❹ 怎样才能使学校的民族团结工作坐的更好

1、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课堂主渠道

在具体教学中,贯彻"以教材为主,突出常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的教学原则。突破教材的结构局限,结合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心理,先从少数民族英雄人物的故事讲起。如康熙皇帝大有作为,成吉思汗驰骋疆场,图尔扈特决心东归,刘伯承元帅在长征路上与彝族领袖小叶丹的"彝海结盟"使红军顺利经过彝区,黎族领袖王国兴率部主动投奔解放军、为海南解放做出重大贡献等。结合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理,向学生介绍极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使学生体会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学生精神饱满地体味收获知识的喜悦。

2、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要常抓不懈

用民族精神育德依据民族校的特点,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做民族知识讲座,每年组织学生观看《中华各民族》录像带,主题班队会评优,举办《爱我中华》民族知识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教育,加强社会实践。学生们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统计对比,办手抄报,使学生了解本民族的优良传统,组织汉族学生到蒙古族村民家中,组织蒙古族学生到汉族村民家中,调查访问了解民风、民俗,学习民族礼节,以及对民族团结进步的理解,使学校成为团结友爱的民族大家庭。学校现有蒙古族学科骨干教师7名,真正起到了学科带头的作用,我们共同研究蒙语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子,自编蒙语校本教材,结合我乡实际情况,提高了蒙语授课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汉族学生学习蒙语的兴趣,为"三语"教学改革打下良好基础。进一步加强蒙古语文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新课程标准,强化口语教学,切实提高蒙古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学校为教师搭建平台,让蒙古族教师走出去学习,同时还邀请专家来我校讲学,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走出自己民族特色之路。

3、开展多种课外活动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有趣的活动是最能吸引学生的。如何设计和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体味教育的内涵并且受到鼓舞,这是我们一直关注并努力探索的重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仅体现在党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风俗习惯的传播中,更多的应体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教育实验活动中,为此,我们应该努力抓好民族团结教育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体育、民族艺术之间的结合。我们每学期都在蒙古族中小学生中开展蒙古语演讲、诗歌朗诵、讲故事等竞赛活动,"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歌声在校园经常听到,歌声既是心声。要求每个学生每个学期要学会唱三首蒙古族和汉族歌曲,会背诵三首蒙古族和汉族诗歌,会讲三个蒙古族和汉族故事。我们还要继续组织好学校的"马头琴"和"安代舞"表演队,在"六一"、"国庆节"等节日为学生表演,来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

在班级教学活动中,我们开展"四讲"活动:一讲祖国悠久的历史;二讲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三讲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璀璨的文明;四讲各民族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各班每学期结合本班实际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办好一期"民族团结"墙报。组织以"民族团结大家庭"为主题的手抄报和"讲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4、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

利用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过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促使学生把认知转化为情感和行为,开展课题研究。全面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键在人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能否后继有人。

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还经常开展"学英模见行动"活动,组织师生定期到本乡曾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的张树森开设的"民族团结进步书屋"进行主题教育活动,观看"民族团结进步书屋"里面的影音碟片和书籍,学习蒙古族传统文化教育。并聆听张树森讲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讲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和优秀的民族文化。欣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乌力格尔"继承人呼和木仁,学习用 "乌力格尔"形式演唱的民族团结进步歌曲。我们通过组织民族文化活动宣传,使教师和学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收到了很好效果。 帮助师生统一了认识,开阔眼界,提高兴趣,为民族常识的宣传,有关活动的开展以及民族团结教育成果的取得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实验证明,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和教育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利用班级的主题班会、墙报、故事会、演讲等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民族理论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知识层次及思想觉悟,但只靠宣传学习是不能实现教育目标的。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并加以内化,才能取得实效。

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上,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是提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要求。进入我校学习的学生,都是来自本乡,由于本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这些学生普遍具有诚实、朴素、直爽、求知欲望强等优点。为了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及爱国、爱家乡和蒙汉族亲如一家的观念,应当采取多种渠道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教学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行为习惯上,注重养成教育。在日常管理中,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建立蒙汉族学生平等、团结、互助的和谐关系,在校园共同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之歌。

❺ 求:民族团结管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历史选择。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实现民族平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党逐步把捍卫统一、反对分裂作为处理民族问题的出发点,确立了以民族区域自治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构想。

热点内容
2010年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7-05 18:21:14 浏览:133
行政处罚与刑法 发布:2025-07-05 16:48:45 浏览:743
民法典ar 发布:2025-07-05 16:24:45 浏览:846
劳动法对公司缴纳社保规定 发布:2025-07-05 15:30:35 浏览:119
公司法原理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100
刑法免罪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417
xx县信访局法律顾问合同书 发布:2025-07-05 15:16:36 浏览:507
胡功群律师 发布:2025-07-05 14:44:32 浏览:468
部门规章公布 发布:2025-07-05 14:03:47 浏览:244
双方互不追究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5 14:02:15 浏览: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