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新条例
⑴ 2021年扫黑除恶新形势新特点有哪些
扫黑除恶重点打击以下十二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
1、威胁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以及向政治领域渗透的黑恶势力。
2、把持基层政权、操纵破坏基层换届选举、垄断农村资源、侵吞集体资产的黑恶势力。
3、利用家族、宗族势力横行乡里、称霸一方、欺压残害百姓的村霸等黑恶势力。
4、在征地、租地、拆迁工程项目建设等过程中煽动闹事的黑恶势力。
5、在建筑工程、交通运输、矿产资源、渔业捕捞等行业、领域,强揽工程、恶意竞标、非法占地、滥开滥采的黑恶势力。
6、在商贸集市、批发市场、车站码头、旅游景区等场所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收保护费的市霸、行霸等黑势力。
7、操纵、经营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黑恶势力。
8、非法高利放贷、暴力讨债的黑恶势力。
9、插手民间纠纷、充当地下执法队的黑恶势力。
恶势力具备的四个特征:
一是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人数较多(一般为3人或3人以上)有相对明确的组织者或者首要分子,骨干成员基本固定。
二是在一定区域或行业内,多次(一般为5起或5起以上)以暴力、威胁、干扰等手段,有组织地实施敲诈勒索、强迫交易、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组织容留妇女卖淫等违法犯罪活动,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和暴力性。
三是严重扰乱一定区域或行业的经济、社会、生活秩序,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四是一般无合法经济来源,经济实力较弱,没有大的经济实体,保护伞和关系网不明确,层次较低。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扫黑除恶
⑵ 扫黑除恶的内容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两个一律”
对涉黑涉恶犯罪案件,一律深挖其背后腐败问题。对黑恶势力“关系网”、“保护伞”,一律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案三查”
既要查办黑恶势力犯罪,又要追查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还要倒查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和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
黑势力具备的四个特征:
一是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
二是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以“黑”护商,以“商”养黑);
三是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
四是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庇护或者纵容(保护伞),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内或者行业内(行霸、村霸、区霸),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恶劣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发展秩序以及百姓生活,造成一定的社会恐惧感。
恶势力具备的四个特征:
一是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人数较多(一般为3人或3人以上)有相对明确的组织者或者首要分子,骨干成员基本固定;
二是在一定区域或行业内,多次(一般为5起或5起以上)以暴力、威胁、干扰等手段,有组织地实施敲诈勒索、强迫交易、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组织容留妇女卖淫等违法犯罪活动,具有一定的公开性和暴力性;
三是严重扰乱一定区域或行业的经济、社会、生活秩序,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四是一般无合法经济来源,经济实力较弱,没有大的经济实体,保护伞和关系网不明确,层次较低。
扫黑除恶基本原则
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
⑶ 扫黑初恶条例中有没有受过刑事拘留不能在社区任职的规定
您好受过刑事拘留,只要晚两年就可以在社区任职了,这是可以的,具体是这样的,希望能帮到你。
⑷ 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什么时候开始
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2018年1月开始的,习总书记指出,黑恶势力是社会毒瘤,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秩序,侵蚀党的执政根基。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黑恶势力的表现特征:
1、组织特征:较稳定、人数多、有明确的组织者。
2、经济特征: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有经济实力。
3、行为特征:用暴力、威胁等手段,多次为非作恶。
4、危害性特征: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⑸ 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哪一年开展的
2018年全面开展。
2018年10月16日至17日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在武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组长郭声琨在会上强调,当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正处于从全面推开向纵深推进的新阶段。
扫黑除恶意义:
不断推动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尤其需要把握扫黑除恶的规律,认真总结中央督导组探索形成的有益经验。比如说,直抵基层、直面问题、直奔群众,打一场扫黑除恶的人民战争。在第一轮督导中,中央督导组共下沉到107个市421个县682个乡镇865个村,发放调查问卷1万余份。
中央第一轮督导推动10省市严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对黑恶势力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把这些有益经验转化为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认识的高度、打击的力度、挖掘的深度、处理的精度、治理的广度,就能推动专项斗争不断向纵深发展。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推动扫黑除恶向纵深发展
⑹ 扫黑除恶是哪一年开始的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从2018年开始的。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通知》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和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相关规定:
《通知》明确了这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通知》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针对当前涉黑涉恶问题新动向,切实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
把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和反腐败、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把扫黑除恶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既有力打击震慑黑恶势力犯罪,形成压倒性态势,又有效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形成长效机制,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
⑺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十六字方针”是什么
十六字方针是指党和国家在新型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用于处理各方关系的方针政策。
相关介绍:
十六字方针其包括“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十六字方针”、“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反腐倡廉十六字方针”三大要点。
1、党派合作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发展党员方针:
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
3、反腐倡廉方针: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7)扫黑新条例扩展阅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总纲规定:人民政协根据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促进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充分体现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党派合作方针根据我国阶级关系发生的根本变化,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加以补充完善而成的。这个方针充分体现了我国新型社会主义政党关系。
⑻ 扫黑除恶十项内容是什么
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时间
2018 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至 2020年底结束,为期三年。
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大意义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心向背和基层政权巩固,事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方向
1、把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
2、聚焦涉黑涉恶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
四、扫黑除恶三年工作的重点
1、2018 年:严态势,营造人人喊打的氛围。
2、2019 年:攻案件,提升群众满意度。
3、2020 年:建机制,取得压倒性胜利。
五、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五项工作措施
1、摸线索;
2、打犯罪;
3、挖“保护伞”;
4、治源头;
5、强组织。
六、黑社会性质的组织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1、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 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
2、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
3、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 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
4、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 纵容,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 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
七、“恶势力”组织定义
《刑法》解释:经常纠集在一起,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百 姓,扰乱经济、社会生活秩序,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但尚未 形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违法犯罪组织。
恶势力一般为三人以上,纠集者相对固定,违法犯罪活动主要为强迫交易、故意伤害、非法拘禁、敲诈勒索、故意毁坏财物、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
同时还可能伴随实施开设赌场、组织卖淫、强迫卖淫、贩卖毒品、运输毒品、 制造毒品、抢劫、抢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以及聚众“打砸抢”等。
八、扫黑与打黑的区别
“打黑”更多是从社会治安角度出发,强调点对点打击黑恶 势力犯罪;
“扫黑”是从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巩固执政基础、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在更大范围内,更全面、更深入的扫除黑恶势力,不但要打击犯罪,还要打击违法行为;
“扫黑”更加重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齐抓共管。
九、黑恶势力“保护伞”的定义
“保护伞”主要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手中权力,参与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或包庇、纵容黑恶犯罪、有案不立、立案不查、查案不力,为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提供便利条件,帮助黑恶势力逃避惩处 等行为。
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打击对象包括十二个方面
1、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首要分子;
2、积极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骨干分子;
3、威胁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以及向政治领域渗 透的黑恶势力;
4、操纵破坏选举、侵蚀基层政权的黑恶势力;
5、横行乡里、破坏治安秩序或利用家庭、宗族、宗教势力称霸 一方的“村霸”等黑恶势力;
6、在征地、租地、拆迁、工程项目建设等过程中煽动闹事的黑 恶势力;
7、在交通、建筑、矿产等行业领域非法经营、强揽工程、破坏 经济秩序的黑恶势力;
8、在商贸集市、批发市场、车站、旅游景点等场所欺行霸市、 强买强卖、收保护费的市霸、行霸等黑恶势力;
9、非法高利放贷、暴力讨债的黑恶势力;
10、插手民间纠纷,充当地下“执法队”、“出警队”、“讨账队” 以及“职业医闹”等黑恶势力 ;
11、操纵、经营“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黑恶势力;
12、包庇、纵容黑恶犯罪活动的国家工作人员。
(8)扫黑新条例扩展阅读:
扫黑除恶的意义:
1、政治性:这是党和人民交给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应自觉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去认识,去践行。这绝非一般意义上的专项行动,而是事关兴衰治乱的战略之举。
2、全面性:“扫黑除恶”与“打黑除恶”虽一字之差,但就其深度、广度、力度则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3、彻底性:要像“大扫除”一样,扫出朗朗乾坤、清风正气,露头即打,打早打小,同时,通过“两个结合”,达到标本兼治,边扫边治边建,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
4、协同性:政法委牵头,综合治理,齐抓共管,整合资源,多措并举,多部门联动,形成强大合力。要坚决克服扫黑除恶是政法系统一家之事的想法。
⑼ 扫黑犯罪的量刑标准
扫黑的量刑标准: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一般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境外的黑社会组织人员到境内发展组织成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罚金。境外的黑社会组织的人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展组织成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犯前三款罪又有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