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预付消费法规

预付消费法规

发布时间: 2022-01-08 07:11:53

① 2021新消法对预付卡规定

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单张记名卡限额5000元,单张不记名卡限额1000元,单张虚拟卡限额为1000元。单张单用途卡充值后资金余额不得超过前款规定的限额。在时限上,记名卡不得设有效期;不记名卡有效期不得少于3年。办理预付卡前务必要充分了解商家的经营状况和市场信誉,多做比较;务必要了解清楚所办卡的使用说明、退换卡方式、优惠条件、附加条款、违约责任等;不要听信口头承诺,要以书面方式约定服务内容和要求;消费者要理性充值,充值金额不宜过多,缩短消费周期,确保安全消费。
(1)预付消费法规扩展阅读
《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
第二条 从事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具体行业分类表见附件1)的企业法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业务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以下简称单用途卡)是指前款规定的企业发行的,仅限于在本企业、本企业自有经营场所、本企业所属集团,或同一品牌特许经营体系内兑付货物或服务的预付凭证,包括以磁条卡、芯片卡、纸券等为载体的实体卡和以密码、串码、图形、生物特征信息等为载体的虚拟卡。
第十四条 企业可发行记名卡和不记名卡,记名卡可挂失。
发卡企业应在实体卡卡面上记载发卡企业名称及联系方式、卡号、使用规则、注意事项等。集团发卡企业还应标明集团名称,品牌发卡企业应标明统一的企业标志或注册商标。虚拟卡也应记载上述信息。已备案的发卡企业可标明备案编号和标识。
第十五条 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应公示或向购卡人提供单用途卡章程,并应购卡人要求签订购卡协议。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应履行提示告知义务,确保购卡人知晓并认可单用途卡章程或协议内容。

② 预付费消费纠纷

如果是正常经营原因倒闭,可将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退款。如就是为了骗钱恶意为之,可能构成犯罪。

③ 预付式消费需要注意什么

维护自身消费者的权益,中消协提醒消费者:

首先,参与各类预付式消费前,应了解清楚经营者的市场信誉和经营状况,尽量选择规模较大、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好、经营状态佳的企业,不可因某商家优惠幅度较大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

④ 关于商家让消费者预存现金是否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总的来说,预存现金消费属于预付费时的消费,对于这种情况,我国现行立法进展缓慢。目前,关于预付费式消费的管理规划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只有一条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7条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如果经营者故意告知消费者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消费者购买卡(券),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则构成欺诈行为,应当返还消费者购买卡(券)的费用,并支付消费者购买卡(券)费用一倍的赔偿金,经营者承诺赔偿的金额高于一倍的,从其承诺。”然而,这仅有的一条规定过于笼统,在实践中操作性差,只能起到事后救济的作用,不具有事前预防的功能。

⑤ 什么是预付式消费

预付费式消费也称提前消费,指消费者为了特定的商品或服务向经营者预先交付一定的费用,从经营者处获取会员卡(内部成员卡),并依会员(内部成员)资格按次或按期享受商品或服务的一种新型消费方式。很多消费者喜欢办理预付卡,因在预付费式消费中,消费者既可享用便利,省去每次交付现金的麻烦,又能得到价格上的优惠。然而,预付式消费商家卷款“跑路”的事情频发,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⑥ 预付消费

1 可以算合同,但是你得举证(你的银行刷卡记录可以作为辅助证据)
2 的确是你违约。但对弱势群体——消费者的保护力度通常比较大,你也许可以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或者仲裁机构维权——法律程序成本过高,没必要采用。

3 你索要时对方才有义务给你

⑦ 对提前诱导消费者预付款的是触犯了消费者权益的哪一款哪一条

(1) 一般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0条规定,经营者 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应当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 定承担民事责任:
1) 商品存在缺陷的。
2) 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时未作说明的。
3) 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的。
4) 不符合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5) 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6) 销售的商品数量不足的。
7) 服务的内容和费用违反约定的。
8) 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 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 理拒绝的。
9)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
(2) 特殊规定。
1) “三包”的民事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5条明确
规定,按照国家规定或者经营者与消费者约定包修、包换、包退 的商品,经营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或者退货。在保修期内两次 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经营者应当负责更换或者退货。对于 “三包”的大件商品,消费者要求经营者修理、更换、退货的, 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合理费用。
2) 邮购商品中的民事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6条 规定,经营者以邮购方式提供商品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
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货款, 并应当承担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3) 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 法》第47条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服务的,应
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

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if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 付的合理费用。
4) 商品不合格时的责任。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依法经有关 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经营者应当负 责退货,而不得无理拒绝,也不得以修理、更换或者其他借口延
迟或拒绝消费者的退货要求。
(3) 因提供商品或服务造成人身伤害、人格受损、财产损失 的民事责任及赔偿范围。
1) 人身伤害的民事责任。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1 条、第42条的规定,造成人身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治疗 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除支付 上述费用外,还应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工具费、生活补助费、残
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造成死亡 的,应当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养的人所必 需的生活费等费用。
2) 侵犯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的民事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 法》第43条规定,经营者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3) 财产损害的民事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4条规 定,经营者应当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
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承 认并尊重消费者和经营者的自由订约权。双方对财产损害的补偿 有约定的,可按照约定履行。
(4) 对欺诈行为的惩罚性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 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
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 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1倍。”
2. 行政责任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0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营者应承担责令停止生产、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
款、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责任:
(1) 生产、销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
(2) 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 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3) 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 的。
(4) 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 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5) 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 验、检疫结果的。
(6) 对商品或者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
(7) 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 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 拒绝的。
(8) 侵犯消费者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
(9) 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 他情形。
3. 刑事责任
为全方位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
对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触犯刑法构成犯罪的行为,应追究刑事 责任。具体体现在第41条、第42条的规定中,即经营者提供商 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受伤、残疾、死亡,构成 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⑧ 各行各业预付消费出现这么多问题为什么国家不禁止呢

预付款消费模式其实就是由消费者首先对商家授信,预先付费,然后延期消费其服务和产品

热点内容
2010年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7-05 18:21:14 浏览:133
行政处罚与刑法 发布:2025-07-05 16:48:45 浏览:743
民法典ar 发布:2025-07-05 16:24:45 浏览:846
劳动法对公司缴纳社保规定 发布:2025-07-05 15:30:35 浏览:119
公司法原理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100
刑法免罪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417
xx县信访局法律顾问合同书 发布:2025-07-05 15:16:36 浏览:507
胡功群律师 发布:2025-07-05 14:44:32 浏览:468
部门规章公布 发布:2025-07-05 14:03:47 浏览:244
双方互不追究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5 14:02:15 浏览: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