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❶ 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适用于哪些人员
《传染病防治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❷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应予以隔离治疗的是
正确答案复:C
解析:医疗机构发现甲类制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①对患者、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②对疑似患者,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③对医疗机构内的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发现乙类或丙类传染病患者,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
❸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有价值
39种法定传染病都是比较重要的,对老百姓身体健康有影响的,或者容易发生重大疾病事件的疾病,当然是有价值的了,比如禽流感、霍乱、鼠疫,流感,儿童容易发的手足口病等等
❹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甲乙丙各有几种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共39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❺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哪个部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是由卫生部(现在叫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十七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2004年8月28日
❻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依据是什么简要回答理由
我个人以为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就是为了人民大众的生命安全,自己好是最重要的。
❼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规定的传染病分为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7)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扩展阅读:
国家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传染病预防控制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二)传染病的监测、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的任务与职责;
(四)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的分级以及相应的应急工作方案;
(五)传染病预防、疫点疫区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用。
地方人民政府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出的传染病预警后,应当按照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❽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自何时起实施我国传染病防治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