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包头市湿地保护条例

包头市湿地保护条例

发布时间: 2022-01-11 03:24:11

Ⅰ 内蒙古湿地保护条例规定

根据2018年12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内蒙古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等5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Ⅱ 谁知道国家或部门对湿地保护订立的法律法规

您好: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湿地而立的法律,不过有一系列法律法规涉及到湿地保护。
其中与回湿地保护有答关的法律主要有:《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地管理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法》、《水土保持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与湿地保护有关的主要行政法规有:《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森林法实施条例》、《河道管理条例》、《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等。
希望答案对您有帮助。

Ⅲ 赛汗塔拉生态园的规划历史

这块原本杂草丛生的地方,有很多商家准备投巨资开发房地产,但包头的决策者不为商业利益所诱惑,把它列为标志性文化惠民工程坚持数十年不改规划,持续建设。
1985年10月16日,包头市人民政府决定把这里划为公共绿地。
1994年包头市人大作出了“建设赛汗塔拉公园的决定”。中共包头市委、包头市政府非常重视这项园林工程,把它列为包头市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按照整体规划布局,生态园分为八大景区:门前景区、休闲度假区、民族文化博览区、商业开发区、生态科普示范区、天然湿地保护区、民族体育竞技区和草原风光区。
2001年,市委、市政府将生态园列入包头市形象工程,并改名为成吉思汗草原生态园,开始实施生态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园区主环路、门前景区、生态围栏及绿化工程。
2003年底完成园区水系和民族文化博览区的建设。经过两年的恢复保护和建设,园区生态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林草之中有大量的野兔、山鸡及各种候鸟。草与树相映构成了天然的疏林草地景观。每当夏季来临,园区内水草肥美,鸟语花香,一眼望不到头的绿色与蓝天白云相接,置身其中,油然而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感觉。
2014年包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对《包头市赛汗塔拉城中草原保护条例》(简称《条例》)加以修订,进一步明确了任何人不得侵占、买卖、转让、租赁或者破坏城中草原保护区的绿地,以图表入法的创新形式对赛汗塔拉进行保护。“新《条例》中规定,城中草原保护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和控制保护区。其中,城中草原核心保护区面积为565.25公顷,可以按照新都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包头市赛汗塔拉城中草原、台地公园及草原文化旅游产业园规划设计》,增加城中草原面积。”

Ⅳ 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砍竹子怎么处理

湿地保护条例考题组有法的保护的权利

Ⅳ 中国政府对于湿地生态有哪些保护措施

中国政府对于湿地生态的恢复和保护工作一直都是十分的关注,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法,并且以此为准绳严格的执行保护湿地的重要工作。

首先就是加强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具体的就是将频危珍稀水禽中的11种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将22种水禽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建立各种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达353处,其中有21处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达303公顷。

其次就是多做针对湿地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工作,加强湿地生态治理和污染控制。特别是在发生了1998年的特大洪水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平垸行洪、移民建镇”的32字方针,国家共投入资金103亿元用于长江及两湖地区“退田还湖”的湿地恢复工作,长江干流水面恢复了1400多平方公里,增加蓄洪容积130亿立方米。这些措施的实施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最后就是加强对民众的科普宣传力度,让民众都能认识到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让人人都可以掌握和学习到保护湿地自然环境的有力措施。

Ⅵ 中国有关湿地保护的法律内容是哪些

1.国家级立法
(1)《土地管理法》
为了加强土地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我国于1986年颁布了《土地管理法》,该法于1998年进行了最新一次修改,除了进一步完善土地权属、土地规划、土地征用及补偿等制度外。该法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其立法宗旨和指导思想,在内容上更加强调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协调,增加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土地使用总量控制制度等内容,体现了资源立法上的许多新发展和新要求。1998年国务院还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将具体落实《土地管理法》的各项制度。
(2)《海洋环境保护法》
为了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管理,我国于1982年颁布了《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除了对原有的限期治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和海洋环境污染民事损害赔偿制度的内容作了必要的充实外,还根据现实需要,新规定了若干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制度、重点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海洋环境标准制度、排污收费和倾倒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对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落后设备的淘汰制度、海洋环境监测和监视信息管理制度、海洋污染事故应急制度、现场检查制度、船舶油污保险和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等。
(3)《渔业法》
1986年颁布的《渔业法》于2000年进行修订,新《渔业法》的颁布实施,突出了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强调国家对水域的统一规划,修改并完善养殖证制度,注重了重要养殖水域的保护,规范了水产苗种管理,增加了养殖病害防治的规定。同时,还注重捕捞强度的控制,强调捕捞业的结构调整,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
(4)《海域使用管理法》
2001年10月27日颁布的《海域使用管理法》,取代了原有的《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定》,主要有以下主要制度: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使用的申请与审批制度、海域使用权制度、海域使用权制度、海域使用金制度和海域使用的监督检查制度。海域使用管理法的颁布,是促进中国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是中国海洋开发从无序、无度、无偿状态转变为科学合理、协调、有序局面的分水岭。
此外,国务院和国土资源国家海洋局、环保局和农业部等部门还颁布了《土地复垦规定》、《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违法案件处理暂行办法》、《海域使用权登记办法》、《海域使用申请审批暂行办法》、《海域使用权争议调解处理办法》、《海洋行政处罚实施条例》、《渔业捕捞许可证管理办法 》、《渔业行政处罚规定》等。
2.地方立法
广东省制定了《广东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广东省征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各项补偿费管理办法》、《广东省土地权属纠纷处理条例》、《广东海域使用管理规定》、《关于<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规定>的修改决定》、《广东省海域使用费征收暂行标准》、《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广东省渔业管理实施办法》,《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建设人工鱼礁保护海洋资源环境的决议》、《广东省浅海滩涂水产增养殖保护管理规定》等,一些县市也制定了关于海域使用管理、渔业开发的规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管理实施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渔业管理实施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渔业管理实施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域使用管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渔业管理实施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等。
海南省海洋厅制定了《海南省海域使用可行性论证管理规定(试行)》、《海南省海域使用可行性论证工作指南(试行)》、《海南省海域使用项目档案管理规定(试行)》、1998年9月海南省人大颁布了《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

Ⅶ 湿地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

湿地公约
湿地公约(The Convention on Wetlands)1971年在伊朗小城拉姆萨尔(Ramsar)签订的,故该公约又称拉姆萨尔公约。公约的全名是:“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它是一个政府间公约,是湿地保护及其资源合理利用国家行动和国际合作框架。现在有130个缔约方,共有1140个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积9170万公顷。

1971年2月2日订于拉姆萨,经1982年3月 12日议定书修正)各缔约国, 承认人类同其环境的 相互依存关系;考虑到湿地的调节水份循环和维持湿地特有的动植物特别是水禽栖息地的基 本生态功能。相信湿地为具有巨大经济、文化、科学及娱乐价值的资源,其损失将不可弥补;期望现在及将来阻止湿地的被逐步侵蚀及丧失;承认季节性迁徒中的水禽可能超越国界,因此应被视为国际性资源;确信远见卓识的国内政策与协调一致的国际行动相结合能够确保对湿地及其动植物的保护;

兹协议如下:

第一条

1.为本公约的目的,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

2.为本公约的目的,水禽系指生态学上依赖于湿地的鸟类。

第二条

1.各缔约国应指定其领域内的适当湿地列入由依第八条所设管理局保管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册,下称“名册”。每一湿地的界线应精确记述并标记在地图上,并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域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特别是当其具有水禽栖息地意义时。

2.选入名册的湿地应根据其在生态学上、植物学上、湖沼学上和水文学上的国际意义。首先应选入在所有季节对水禽具有国际重要性的湿地;

3.选入名册的湿地不妨碍湿地所在地缔约国的专属主权权利。

4.各缔约国按第九条规定签署本公约或交存批准书或加入书时,应至少指定一处湿地列入名册。

5.任何缔约国应有权将其境内的湿地增列入名册,扩大已列名册的湿地的界线或由于紧急的国家利益将已列入名册的湿地销或缩小其范围,并应尽早将任何上述变更通知第八条规定的负责执行局职责的有关组织或政府。

6. 各缔约国在指定列入名册的湿地时或行使变更名册中与其领土内湿地有关的记录时,应考虑其对水禽迁移种群的养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国际责任。

第三条

1.缔约国应制定并实施其计划以促进已列入名册的湿地的养护并尽可能地促进其境内湿地的合理利用。

2.如其境内的及列入名册的任何湿地的生态特征由于技术发展、污染和其他人类干扰而已经改变,正在改变或将可能改变,各缔约国应尽早相互通报。有关这些变化的情况,应不延迟地转告按第八条所规定的负责执行局职责的组织或政府。

第四条

1. 缔约国应设置湿地自然保护区,无论该湿地是否已列入名册,以促进湿地和水禽的养护并应对其进行充分的监护。

2.缔约国因其紧急的国家利益需对已列入名册的湿地撤销或缩小其范围时,应尽可能地补偿湿地资源的任何丧失,特别是应为水禽及保护原栖息地适当部分而在同一地区或在其他地方设立另外的自然保护区。

3. 缔约国应鼓励关于混地及其动植物的研究及数据资料和出版物的交换。

4.缔约国应努力通过管理增加适当湿地上水禽的数量。

5. 缔约国应促进能胜任湿地研究、管理及监护人员的训练。

第五条

缔约国应就履行本公约的义务相互协商,特别是当一片湿地跨越一个以上缔约国领土或多个缔约国共处同一水系时。同时,他们应尽力协调和支持有关养护湿地及其动植物的现行和未来政策与规定。

第六条

1.缔约国应在必要时召集关于养护湿地和水禽的会议。

2. 这种会议应是咨询性的,并除其他外,有权:

A.讨论本公约的实施情况;

B. 讨论名册之增加和变更事项;

C. 审议关于依第三条第2款所规定的列入名册湿地生态学特征变化的情况;

D. 向缔约国提出关于湿地及其动植物的养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的一般性或具体建议;

E.要求有关国际机构就影响湿地、本质上属于国际性的事项编制报告和统计资料。

3. 缔约国应确保对湿地管理负有责任的各级机构知晓并考虑上述会议关于湿地及其动植物的养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建议。

第七条

1.缔约国出席这种会议的代表,应包括以其科学、行政或其他适当职务所获得知识和经验而成为湿地或水禽方面专家的人士。

2.出席会议的每一缔约国均应有一票表决权,建议以所投票数的简单多数通过,但须不少于半数的缔约国参加投票。

第八条

1.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国际联盟应履行本公约执行局的职责,直至全体缔约国三分之二多数委派其他组织或政府时止。

2.执行局职责除其他外,应为:

A.协助召集和组织第六条规定的会议;

B.保管国际重要湿地名册并接受缔约国根据第二条第五款的规定对已列入名册的湿地增加、扩大、撤销或缩小的通知;

C.接受缔约国根据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对已列入名册的湿地的生态特征发生任何变化的通知;

D.将名册的任何改变或名册内湿地特征的变化通知所有的缔约国,并安排这些事宜在下次会议上讨论;

E.将会议关于名册变更或名册内湿地特征变化的建议告知各有关缔约国。

第九条

1. 本公约将无限期开放供签署。

2.联合国或某一专门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任一成员国或国际法院的规约当事国均可以下述方式成为本公约的缔约方:

A.签署无须批准;

B.签署有待批准,随后再予批准;

C.加入。

3.批准或加入应以向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总干事(以下简称“保存机关”)交存批准或加入文书为生效。

第十条

1.本公约应自七个国家根据第九条第2款成为本公约缔约国四个月后生效。

2.此后,本公约应在其签署无须批准或交存批准书或加入书之日后四个月对各缔约国生效。

第十条之二

1.公约可按照本条在为此目的召开的缔约国会议上予以修正。

2.修正建议可以由任何缔约国提出。

3.所提修正案文及其理由应提交给履行执行局职责的组织或政府(以下称为执行局)并立即由执行局转送所有缔约国。缔约国对案文的任何评论应在执行局将修正案转交缔约国之日三个月内交给执行局。执行局应于提交评论最后一日后立即将至该日所提交的所有评论转交各缔约国。

4. 审议按照第3款所转交的修正案的缔约国会议应由执行局根据三分之一缔约国的书面请求召集。执行局应就会议的时间和地点同缔约国协商。

5.修正案以出席并参加投票的缔约国三分之二多数通过。

6.通过的修正案应于三分之二缔约国向保存机关交存接受书之日后第四个月第一天对接受的缔约国生效。对在三分之二的缔约国交存接受书之后交存接受书的缔约国,修正案应于其交存接受书之日后第四个月第一天生效。

第十一条

1.本公约将无限期有效。

2.任何缔约国可以于公约对其生效之日起五年后以书面通知保存机关退出本公约。退出应于保存机关收到退出通知之日后四个月生效。

第十二条

1.保存机关应尽快将以下事项通知签署和加入本公约的所有国家:

A.公约的签署;

B.公约批准书的交存;

C.公约加入书的交存;

D.公约的生效日期;

E. 退出公约的通知。

2.一候本公约开始生效,保存人应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一百零二条将本公约向联合国秘书处登记。

下列签字者经正式授权,谨签字于本公约,以资证明。

一九七一年二月二日订于拉姆萨,正本一份,以英文、法文、德文和俄文写成,所有文本具有同等效力,保存于保存机关,保存机关应将核证无误副本分送所有的缔约国。

Ⅷ 内蒙古湿地和流域的保护措施

你好,1、加强自然湿地的保护
以预防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为出发点,采用最直接、有效和经济的就地保护方式,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持湿地的自然或近自然状态。
以保护我国湿地生态系统和抢救湿地野生动植物种多样性为重点,在我国生态脆弱地区,在具有湿地生态系统代表性、典型性并未受破坏的湿地区域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等地建立、完善一批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形成完善的湿地自然保护区网络,解决自然湿地保存面积低的问题。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已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监管、投入力度,重点解决保护管理水平低下、湿地生态功能受损问题,使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制定区域或流域性的湿地保护、恢复以及相应植被恢复的综合规划,统一协调区域或流域内的湿地保护工作;注重通过维护自然水系,维持、保护自然湿地。
在一些重要湿地区域,建立由当地湿地保护机构和社区共同参与的湿地保护和管理委员会,由当地社区参与制定湿地保护和管理计划、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规划等,使得湿地保护和管理的政府行为充分体现当地社区的利益。
2、大力推进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
以逐步恢复和重建退化湿地生态系统、促进受威胁的湿地物种的恢复为出发点,采用科学研究加提炼湿地生态治理、修复技术与退化湿地治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建立湿地生态恢复示范并注重政策、法制等社会性对策,调动、利用社会的力量和作用推进湿地生态修复。
湿地的退化是由于多种自然或人为因素干扰的结果,这种退化直接导致了湿地的自然生态服务功能降低,使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因此而减少,进而又损害危及了人类的生存发展。因此湿地恢复重建项目首先必须考虑排除因人类不当活动形成的湿地干扰因素,通过恢复自然水文特征或建立湿地的补水机制、退田还湖、控制污染和湿地野生动植物恢复等措施,逐步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3、促进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制定科学的规划,实现统一规划指导下的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分类管理。近期的湿地资源利用应首先服从于湿地资源保护的需要,限制自然湿地用途变更、制止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开发。选择有开发潜力、有示范意义的项目,开展多形式的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区建设,如生态农业和生态渔业相结合,湿地多用途管理等示范区,并将其成果与管理体制紧密结合,开展技术推广和交流。充分发挥我国湿地景观丰富多样的特点,积极推进湿地生态旅游,建立不同类型的湿地特色旅游示范区,开展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优化模式的试验,为不同生态类型的湿地合理利用提供可资借鉴、推广的示范模式。
4、提高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下,尽快完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方针、政策。将湿地保护、水资源的综合管理、环境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土利用规划、国际公约等与湿地保护立法协调一致。建立国家主管部门组织协调与多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提高湿地保护公共管理系统的组织机构能力。推动湿地保护立法和加强现有湿地法律法规的执行,制定有利于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财政政策、金融扶持政策。完善湿地资源调查制度与监测体系,建立国家湿地保护科学咨询委员会。
5、实施国家湿地保护生态工程
根据自然属性和湿地保护面临的威胁,未来10年将针对8个不同的湿地保护分区,开展湿地保护、湿地恢复、可持续利用示范、社区共管、提高保护能力等五大优先工程建设,全面带动提升湿地保护和管理水平。

Ⅸ 如何保护湿地

一是要掌握正确的宣传思路。过去几年的宣传工作在改变广大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思想认识、观念理念和行为方式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是要分工协作,突出重点。国办通知和全国湿地会议精神,各地要继续认真学习和领会。同时,要根据宣传提纲的要求,结合当地湿地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抓住湿地保护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三是要采取多种形式。湿地保护管理部门和林家的宣传部门要主动与各地各级新闻宣传单位联系,把湿地保护的重点工作通报给他们。

湿地恢复的最佳方法就是在尽可能的情况选用最简单的恢复方法,因为越复杂的恢复方法,越容易在某个环节出现偏差采用破坏性最小、最为生态的方法最容易实现恢复目标在实施更多的人为干预之前应考虑采用自然恢复方法如果一些自然过程不能采用自然恢复方法,应更多地考虑采用生物工程,而不是传统的工程措施。

(9)包头市湿地保护条例扩展阅读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水生植物。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

为保护湿地,保护湿地中的丰富物种,1971年2月2日建立了全球政府间保护湿地公约。到2014年1月为止已有168个缔约国,2170块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Ⅹ 政府有关湿地保护的政策

暂时还没有相关政策,但是可能通过改善水法和土地法来保护湿地~

热点内容
2010年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7-05 18:21:14 浏览:133
行政处罚与刑法 发布:2025-07-05 16:48:45 浏览:743
民法典ar 发布:2025-07-05 16:24:45 浏览:846
劳动法对公司缴纳社保规定 发布:2025-07-05 15:30:35 浏览:119
公司法原理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100
刑法免罪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417
xx县信访局法律顾问合同书 发布:2025-07-05 15:16:36 浏览:507
胡功群律师 发布:2025-07-05 14:44:32 浏览:468
部门规章公布 发布:2025-07-05 14:03:47 浏览:244
双方互不追究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5 14:02:15 浏览: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