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税法规定

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税法规定

发布时间: 2022-01-13 21:45:04

⑴ 税法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在持有期间不变,是什么意思

长期股权投资对于企业核算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之分,同样的投资金额在被投资单位资本结构发生变化时,对于核算方法就可能发生变化,因而就会产生投资收益确认金额就有差别,企业所得税当然也就不同,税务规定的计税基础就是约束为了约束,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运法。

⑵ 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营业外收入 是否交所得税

是。

根据题目可知初始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在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400万元应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营业外收入。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3400万元

贷:银行存款3000万元

营业外收入400万元

税务处理及纳税调整与填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四条所称投资资产,是指企业对外进行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形成的资产,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因此在题中,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是3000万元,与会计处理存在400万元的税会差异,会计处理的“营业外收入”400万元也属于暂时性差异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2)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税法规定扩展阅读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投资方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按照权益法进行后续计量的,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份额,分别确认投资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方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享有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投资方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所有者权益。投资方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

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与投资方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投资方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并据以确认投资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等。

⑶ 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税法是如何规定的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长期持有,按所持股份比例享有被投资单位权益并承担相应3.参见上一节税法有关短期股权投资的有关规定的第3、4、5条,这些规定

⑷ 会计与税法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差异协调的文献综述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核算
(一)概述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企业长期持有,按所持股份比例享有被投资单位权益并承担相应责任的投资。企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目的在于通过股权投资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影响,或为长期盈利,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具有投资大、期限长、风险大以及能为企业带来长期利益等特征。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按以下方法确定:
1.以现金购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作为初始成本;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括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的,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后的差额,作为初始成本。
2.通过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式取得的,参见第五节的内容。
3.通过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划出单位的账面价值,作为初始成本。
(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
1.成本法。
(1)概念和适用范围。成本法是指投资按成本计价的方法。即长期股权投资以取得时的初始投资成本计价。其后,除了投资企业追加投资、收回投资等情形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当保持不变。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额。
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而且无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
(2)账务处理。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或追投资时的投资成本增加长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的累积净利润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在处理时应当分别投资年度和以后年度处理:
①投资年度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通常情况下,投资企业投资当年分得的利润金股利,是由投资前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利润分配得来的,从而不能作为当期投资收益,而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如果投资企业投资当年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部分是来自校被投资单位的盈余分配,则该部分应作为投资企业投资年度的投资收益。在具体计算时,分清投资前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情况时,应分别投资前投资后计算确认冲减投资和投资收益;如果不能分清投资前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情况的,可按公式计算:
②投资年度以后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投资年度以后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确认为投资收益或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按以下公式计算:
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 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 投资企业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应确认的 投资企业当年获得 应冲减初始投
= -
投资收益 的利润或现金股利 资成本的金额
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果投资后至本年度末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等于或小于投资后至本年度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则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中应由投资企业享有的部分,应于当期全部确认为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
如果“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公式中,前者小于后者,应将原已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再恢复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但恢复增加数不能大于原冲减数。
2.权益法。
(1)概念及适用范围。权益法是指投资最初以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
(2)权益法的账务处理。
①股权投资差额的处理。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初始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股权投资差额应当在取得股权时,按照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总额计算确定。
股权投资差额=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时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投资持股比例 股权投资差额应在一定的期限内平均摊销,计入当期损益。摊销年限的确定:合同规定投资期限的,按投资期限平均摊销;合同没有规定了投资期限的,借差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初始成本低于应有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贷差,按不低于10年的期限。
②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的处理。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均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因此,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需要作相应的调整。具体又分为:
第一种情况:属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而影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当期投资收益。
第二种情况: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应分得利润或现金股利,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第三种情况:属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的净亏损而影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应分担的份额,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当期投资损失。
投资企业在具体确认被投资单位净亏损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以投资账面价值减至零为限。这里指的“投资账面价值”是指该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减去该项投资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余额。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包括投资成本、股权投资差额等。如果以后各期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投资企业应在计算的收益分享额超过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以后,按超过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的金额,恢复投资的账面价值。
第二,在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时,如果损益调整明细科目不够冲减,可以冲至损益调整明细科目出现负数,但不能冲减投资成本、股权投资差额及其他明细科目,此时损益调整明细科目会出现负数。
第三,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使得长期股权投资投资账面价值减为零的,或者减至投资成本(即“投资成本”明细科目的余额)以下的,尚未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当期不再摊销,直到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投资企业按分享的份额恢复投资的账面价值至投资成本后再予摊销。
第四种情况:投资企业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计算投资企业应享有或分担的份额应以取得被投资单位股权后发生的净损益为基础。
第五种情况:如果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中包括法规或企业章程规定不属于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应按扣除后的金额计算。
③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处理。应当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第一种情况:因被投资单位接受捐赠资产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有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准备),并相应增加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第二种情况:因被投资单位增资扩股等原因而增加的资本溢价,投资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准备),并相应增加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第三种情况:因被投资单位产生的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投资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准备),并相应增加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第四种情况:因被投资单位拨款转入其资本公积,投资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准备),并相应增加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第五种情况:投资企业投资后,因被投资单位的的各种原因按有关规定调整前期留存的投资企业,也应按相关期间的持股比例计算调整留存收益;如果被投资单位的上述变更生于投资前,并将累计影响数调整投资前的留存收益的,投资企业应相应调整股权投资差额。
如果被投资单位仅就所有者权益各项目所作调整,并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则长期股权的账面价值保持不变。
第六种情况:被投资单位单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等时,仅影响所有者权益结构的变化,投资企业不需作账务处理。被投资单位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转增资本,投资企业只需记录增加的股份,不需作账务处理。
3.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
(1)权益法转为成本法。投资企业应在中止权益法时,按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新的投资成本。其后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属于已计入投资账面价值的部分,作为新的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成本的账面价值。
(2)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投资企业应在中止成本法时,按追溯调整后确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加上追加投资成本等作为初始成本。
4.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所收到的处置收入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在转让时确认投资损溢。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原计入资本公积准备项目的金额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5.长期投资减值的核算。为使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长期投资信息真实和公允,企业应定期对长期投资账面价值逐项进行检查,至少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则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一般情况下,期末将企业长期投资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贷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长期投资的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作相反分录。处理长期投资时,应当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例9]A公司2000年1月1日购入B公司发行的普通股股票20 000股,每股面值为10元,共支付价款24万元,取得B公司25%的股权,并计划长期持有。2000年B公司获净利200万元。2000年5月8日宣告按每股面值的5%发放1999年度的现金股利。2001年B公司亏损损100万元。
A公司按权益法进行核算,其账务处理如下:
购入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240 000
贷:银行存款 240 000
2000年末调整长期投资账面价值:200×25%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500 000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500 000
借:应收股利 1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10 000
2001年末调整长期投资账面价值:100×25%=25(万元)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损失 25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250 000
二、税法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
1.长期股权投资计税成本的确定,参见第五节。
2.不论企业会计账务中对投资采取何种方法核算,被投资企业会计账务上实际做利润分配处理(包括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时,投资方企业应确认投资所得的实现。
3.参见上一节税法有关短期股权投资的有关规定的第3、4、5条,这些规定同样适用于长期股权投资。
4.被投资企业发生的亏损,除非投资方企业转让或处置有关投资,由被投资企业按规定结转弥补;投资方企业不得调整减抵其投资成本,也不得确认投资损失。
5.企业的股权投资所得包括被投资单位从税后利润中分配的全部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资产。在被投资方向投资方分配非货币资产时,除取得的股票股利外,投资方应按所获得的非货币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分配支付额。被投资单位为投资方支付的与本身经营活动无关的任何费用,也作为“推定股利”。
6.企业从被投资方的累计净利润(包括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中取得的任何分配支付额,是股利性所得;企业所获得的被投资方分配支付额超过上述累计利润的部分,是企业的投资返还(投资回收),冲减投资计税成本;企业获得的超过投资的计税成本的分配支付额,包括转让投资时超过投资计税成本的收入,是投资转让所得性质,反之作为投资转让损失。
7,股权投资差额不得摊销扣除。
8.企业提取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⑸ 长期股权投资的税收问题

股权投资是为参与或控制某一公司的经营活动而投资购买其股权的行为。可以发生在公开的交易市场上,也可以发生在公司的发起设立或募集设立场合,还可以发生在股份的非公开转让场合。

二、进行股权投资的方法

1、理智投资,量力而为

由于股权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所以理性的投资策略是将股权投资作为投资配置的一部分,而不应该将全部的资金都集中于股权投资。

2、熟悉股权投资周期

股权投资的期限通常超过一年,大多的股权投资期限为1—3年,有些甚至长达10年。个人投资者必须了解所参与股权投资的投资期限,所投入的资金需与之相匹配。否则,用短期的资金去参与中长期的股权投资,必然会出现流动性的问题。

3、自有资金参与投资原则

股权投资期限长、风险高的特点决定了普通的个人投资者应该坚持以自有资金参与的原则。若采取融资投资,虽然会产生收益的杠杆效应,但是也同样会导致风险的叠加。作为普通的投资者,在自己可以承受的限度内参与股权投资,应该是最佳的选择。



(5)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税法规定扩展阅读:

股权投资的风险:

1、投资项目风险

即被投资企业经营不善、同业竞争、经济周期等原因的影响出现业绩下滑、停工、破产等不利情况,从而影响投资通过上市、股权转让、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完成投资资金的退出,导致投资没有收益甚至出现本金损失的情况。

2、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因国家宏观政策(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行业政策、地区发展政策等)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波动而产生风险。

3、基金延期的风险

私募股权投资项目从洽谈到成功入股一般有较长的准备期,随时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令原来的投资计划推迟或押后,从而增加投资的不确定性,这都带来基金延期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

并非所有的私募股权投资都能以上市套现退出作出良好的结局,更多的投资项目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上市或只能在原有股东内部转让等,或者讲股权难以短时间套现或只能以较高的折让价才能转让,从而不利于资金的流动。

⑹ 长期股权投资的所得税核算

按照税法规定,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免税,即作为投资企业,其在未来期间自被投资单位分得有关现金股利和利润时,该部分现金股利或利润免税,在持续持有的情况下。该部分差额对未来期间不会产生计税影响。

“甲公司没有出售该长期股权投资的计划”这句话的意思是,甲公司会持续持有大海公司的股权,不会出现股权转让收益,而大海公司分配的收益又是免税的。所以,现在甲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对未来期间不会产生计税影响,在计算暂时性差异时,也就不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了。

⑺ 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税收问题

绿水青山的答案非常清楚了。
提一下重点:非控长投下、所得税事项由被投资企业完成,为避免重复征税,相关股息、红利对于投资企业免税。投资企业取得长投时,存在“负商誉”(营业外收入)的,可以看成是取得时被投资企业对投资企业的分红(投资企业也免税)。
从而投资企业取得、持有、尚无处置意向的期间内,无关于长投相关的所得税调整事项(即,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这时,税法视角下、可以将投资企业个表中的长投视为 指向 被投资企业(份额)的“指针”、所有相关所得税事项由该“指针”指向的被投资单位去完成。
当企业考虑处置该等长投时,税法视角下,企业即将处置的是企业自身的“资产”,本质上与被考虑处置的固定资产等没有区别,从而投资企业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相关事项。

⑻ 长期股权投资与所得税

税法不认可权益法,所以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小于被投资单位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并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部分不交所得税。

⑼ 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和税法的区别

一、初始计量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视取得投资方式有所区别,应当分别企业合并和非企业合并两种情况确定。 (一)非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CAS 2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初始投资成本入账;《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可见,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与初始成本一致。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非现金资产交换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定。 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CAS 7)规定,以非现金资产交换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应区分公允价值计量和成本模式两种情况确定。其中,在公允价值模式下,初始投资成本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比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则以换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在成本模式下,初始投资成本应当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换人资产成本。 税务处理:《条例》规定,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理论上非现金资产交换是一种等价交换,公允价值不相等的通过补价解决,因此在公允价值模式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与初始成本一致:而在成本模式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是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因而其计税基础与初始投资成本不同,产生暂时性差异。 另外,财税[2009]59号,企业股权收购、资产收购重组交易的税务处理,应区分不同条件分别适用一般性和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其一是特殊性税务处理,如果企业重组同时符合特殊性重组规定的五个条件,企业取得的股权或资产的计税基础,可以选择以被收购股权或被转让资产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此时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与企业采用成本模式确定的投资成本一致。其二是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如果企业重组不能同时满足特殊重组规定的条件,此时收购方确定的股权或资产的计税基础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投资的计税基础与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确定的投资成本一致。特殊性重组条件: (1)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 (2)被收购、合并或分立部分的资产或股权比例符合规定的比例; (3)企业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重组资产原来的实质经营活动; (4)重组交易对价中涉及股权支付金额符合本通知规定的比例; (5)企业重组中取得股权支付的原主要股东,在重组后连续12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取得的股权。 其中,(2)和(4)所称符合规定的比例是指:股权收购交易中,被收购股权比例不低于被收购全部股权的75%,且收购企业在该股权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资产收购交易中,受让企业收购的资产不低于转让企业全部资产的75%,且受让企业在该资产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可见,企业重组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税务处理中区分特殊性和一般性重组,会计处理中区分公允价值计量和成本模式。因此,在公允价值模式下,如果符合特殊性重组规定的条件,则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与初始成本不同,产生暂时性差异;年末汇算清缴时,对于会计处理中已确认的股权、资产转让所得和损失应进行纳税调整。在成本模式下,如果不符合特殊性重组规定的条件,则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与初始成本也不同,产生暂时性差异;年末汇算清缴时,对于会计处理中尚未确认的股权、资产转让所得和损失应进行纳税调整。 (二)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合并应分别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两种情形,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1)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发生的直接相关税费计入“管理费用”。若合并前被合并方与合并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不同的,应当按照合并方的会计政策对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税务处理:《条例》规定,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应当以为取得该项投资所付出的全部代价确定。企业实际发生的咨询费、评估费等在发生的当期据实申报扣除。因此,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初始投资成本与计税基础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被合并方合并时所有者权益账而价值的份额与实际付出代价之间的差异。 (2)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会汁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应当按照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其中,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发行或承担的债务、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以及企业合并中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税务处理:所得税的处理方法不区分同一控制下与非同一控制下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中实际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会计处理中计入投资成本,而税法规定在发生的当期据实申报扣除。因此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与初始投资成本之间的差异,主要是企业合并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当然,如果企业合并满足特殊性重组条件,则还包括企业合并成本与合并时原持有的股权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 二、后续计量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 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取得等进行划分,应当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进行核算。但不论企业采用哪种方法核算,都不会改变所得税的处理方法。 (一)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成本法适用范围: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1)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财会[2009]8号,以下简称“解释3号”)。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取得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除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外,投资企业应当按照享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投资收益,不再划分是否属于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而是一律计入当期“投资收益”科目,这与税法确认收入的时间一致。税务处理:《条例》规定,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但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为此,居民企业之间的直接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属于免税收入,因此年末汇算清缴时需作纳税调减处理。 (2)被投资单位宣告派发股票股利。会计处理:对于股票股利,不管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还是权益法核算,投资企业均不做账务处理,只需在除权日备查登记增加的股数,以反映股数的变化。税务处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企业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收入,应当依照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额,其中,公允价值是指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如果不属于免税收入,则年末汇算清缴时需作纳税调增处理。 (3)期末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会计处理: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如果发生减值损失,不论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还是权益法核算,均应计提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处置该投资时,相应结转减值准备。税务处理:《条例》规定,未经核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不得税前扣除。但国税发[2009]57号涉及了股权投资持有期间发生的静态损失的处理。规定企业的股权投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股权投资,可以作为股权投资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被投资方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的;被投资方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连续停止经营3年以上,且无重新恢复经营改组计划的;对被投资方不具有控制权,投资期限届满或者投资期限已超过10年,且被投资单位因连续3年经营亏损导致资不抵债的;被投资方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完成清算或清算期超过3年以上的;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这样,企业由于以上原因发生的减值,经税务机关审批后,可以税前扣除,从而减少了会计与税务处理的差异。 (4)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结转与所售股权相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出售所得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不论收益或损失,均应确认为处置损益。税务处理: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所得价款与投资资产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为股权转让所得(或损失)。由于会计上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可能不一致,导致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损益与股权转让所得(或损失)金额相应存在差异,产生暂时性差异的一次性转回,因此年末汇算清缴时需认真分析。对于企业实际发生的股权转让损失,国税发[2009]88号文件规定,经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在当年一次申报扣除。即企业发生的股权转让损失的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一致。 (二)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适用范围: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即对合营企业及联营企业的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1)初始投资成本调整。会计处理:CAS 2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两者之间的差额不要求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进行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两者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营业外敢人,同时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税务处理:企业为取得该项投资实际发生的代价为该投资的计税基础。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产生的营业外收入,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年末汇算清缴时应作纳税调减处理。 (2)确认投资收益。会计处理: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益。被投资方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相应的冲减投资成本,不确认投资收益。投资单位确认被投资单位的净亏损,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税务处理:《条例》规定,被投资方实现的利润由被投资方缴纳企业所得税,其税后利润投资方不确认所得;被投资方发生的会计亏损,应由被投资方用以后年度的留存收益弥补,被投资方发生的税务亏损,应由被投资方用以后年度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弥补期不得超过5年。被投资方宣告分配股利或利润时,投资方按照应享有的份额确认股息所得。这样,在会计处理上,期末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时确认投资收益;而在税务处理上,则只有当被投资方宣告分配时,投资方才确认股息所得。因此,年末汇算清缴时,一方而应将会计上确认的投资收益进行纳税调减;另一方面要区分股息所得是否属于免税收入,属于应税收入的部分应作纳税调增。 (3)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会计处理: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或承担的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税务处理:被投资企业其他权益变动不确认损失或所得,只有在处置时,才确认损失或所得。由于其他权益变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不影响会计利润,因此不需作纳税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以及转让或处置,其会计与税务处理可参见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时,会计上还应结转原计入资本公积中的相关金额,确认为当期损益。

热点内容
政府法律顾问团成员工作总结 发布:2025-07-03 21:56:37 浏览:696
福州仓山人民法院 发布:2025-07-03 21:52:47 浏览:781
分公司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03 21:44:06 浏览:553
民法的天龙八部 发布:2025-07-03 21:43:39 浏览:955
登报声明作废的公章法律效力 发布:2025-07-03 21:40:05 浏览:517
劳动法关于教师寒暑假的规定 发布:2025-07-03 21:27:45 浏览:736
关于新冠肺炎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7-03 21:20:38 浏览:972
刑事诉讼法第51条96条 发布:2025-07-03 21:14:24 浏览:969
最新行政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 发布:2025-07-03 21:13:11 浏览:62
甘肃省法院书记员待遇 发布:2025-07-03 21:11:55 浏览: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