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隐藏测速法律法规

隐藏测速法律法规

发布时间: 2022-03-05 11:03:29

Ⅰ 警察们隐蔽拍摄超速违章是否合法合理

合法合理。交通法允许交警使用移动设备测速。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第十七条使用固定式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测速的路段,应当设置测速警告标志。
使用移动测速设备测速的,应当由交通警察操作。使用车载移动测速设备的,还应当使用制式警车。

Ⅱ 违反道路流动测速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发布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第十六条规定:

“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的设置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合理的原则,设置的地点应当有明确规范相应交通行为的交通信号。固定式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设置地点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十七条规定:“使用固定式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测速的路段,应当设置测速警告标志。 使用移动测速设备测速的,应当由交通警察操作。使用车载移动测速设备的,还应当使用制式警车。”

(2)隐藏测速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为依法惩处交通肇事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将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1条: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2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

(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

(三)造成公共财产或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无力赔偿在30万以上。

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处罚。



Ⅲ 现在还允许交通警察隐蔽测速吗

允许啊!不但可以这样而且还有很多私家车都有交通部门安装的测速器,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抓拍了,比如说我们长沙市内每天就有200多台私家车测速车在路上跑.防不甚防呐!

Ⅳ 交警对车辆测速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想是依据测速仪器和设备来判定是否车辆违章超速的。在国外一般都有测速提示,国内这方面提示还不是很健全。

Ⅳ 交警隐蔽测速 合法吗

不合法,如果没有公示测速监控的话,法律上不支持偷拍作为证据。

Ⅵ 交通法对移动测速的法规法条,急用

首先一点,你时刻遵守交通法的话,隐性测速对你有效吗?反之任何方法与形式对你违法专举证属实属,你将均处在弱势,因为国家的法律与处罚还是与宪法纲要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的。照片给你看,你哑口无言啊!其次一点,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采取隐性测速取证不能作为有效法律依据,但谁又能监督得了呢!职能部门在哪里……缺的就是若同香港的“廉政公署”啊!社会矛盾是每个阶级必然存在的……只有靠不断发展才能改变!

Ⅶ 隐藏测速违法吗

车辆是否超速,完全取决于驾驶员的法规意识和自觉性。
既然警察叔叔在于不在不一样,那就先问问自己,为什么不一样。

Ⅷ 测速,为什么不能“隐蔽执法”

隐蔽执法这种非道德的执法方式,让很多公众吃了不明就里的“哑巴亏”,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非议。

虽然对于每个公民来说,只要自觉遵守,无论执法者明里执法也好,隐蔽执法也罢,都不会受到违法处罚。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人的违法往往是难免的。因此,必须依赖执法来保障大多数公众的安全。但采取什么执法形式,必须考虑尊重公众的权利。

正大光明地执法,心安理得地守法,心甘情愿地受罚,这本来是执法者、守法者、违法者三者的最佳关系,但是在看不见的电子眼面前,执法者却像小偷,守法者却像怀疑对象,受罚者则是一个冤大头。

虽然一切都以执法的名义,但“隐蔽执法”也许暂时可以对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以及交通的正常秩序带来好处,长远来看却未必如此,执法的最高境界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构建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执法氛围。

(8)隐藏测速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事实上,以往交警在处理方式上备受诟病,最大问题就在于执法不够严谨。比如,处罚依据不够,执法环节不合法等等。倘若每次都能像此次如此规范,那么即使招致非议,也会很快用事实澄清。

因此,提升交警执法水平需要从练内功出发。随着社会发展,交通违规违法行为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这就不能再靠以往手段来治理。否则只会陷入被动。交管部门除了要引进高科技测速监管设备外,要针对过去出现的交管问题做出更为细致的剖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总之,“隐蔽执法”不可有,合法监管要常在。当然,公众要对文明交通有更深的认识。试想,如果人人知法、守法,那些所谓的测速形式还有存在的意义吗?因此,要想不被执法困扰,还需时刻谨记文明行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隐蔽执法

Ⅸ 交通管理部门在路边隐藏拍摄汽车超速合法吗

路边偷拍是执法还是违法
目前,交警对机动车驾驶员交通违法行为处罚方式大致分为“现场”和“非现场”两种,现场处罚是交警当场填写处罚决定书,交付当事人,并告知其到银行或指定执法站交纳罚款。 “非现场”处罚违法行为多由摄像头或交通协管员用数码相机将司机违章行为拍摄下来,驾驶员未必会及时获得违章信息,需要定期登录“公安交通管理局”网站,输入机动车号牌及发动机号码查询违章记录。自2004年新交通法颁布实施以来,交通管理部门在路边或民用车辆内使用摄像机进行摄像作为车辆违章处罚依据的问题已经成为北京市民投诉的问题之一,“暗中执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警察的正面执法形象。
对“偷拍”人们的议论也不尽相同:部分人认为偷拍违章行为有利于道路的管理,能提高驾驶员自觉遵守秩序的自觉性,但绝大部分人却持反对态度。
据有关人士分析,路边或民用车内使用摄像机偷拍存在诸多弊端。首先从法律角度讲,它不符合程序法的规定,其内容在电脑中很容易被编辑改动,也不符合证据的真实、有效性要求,所以路边偷拍的视频图像本身就属于无效证据,不应被执法机关采纳。其次,执法机关负有证据倒举的义务,但目前执法机关根本无法提供任何可信的证据证明路边偷拍证据的真实有效性,包括图像是否真实可靠、图像是否由具有执法资质的人员通过合法手段取得等等。而且,民用车内偷拍占用路边自行车道,本身就是一种引起交通拥堵的违章行为,在执法者与群众之间人为地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据悉,广东公安交警部门已经取消了以奖励的手段鼓励市民偷拍违章的做法,其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市民没有执法权利,所提供的证据不能作为执法依据,容易产生争议等角度出发。对此,北京市执法机关的态度相当明确,交管局法制处赵继强表示,“暗中执法符合法律规定,是交管部门针对交通违法行为采取的一种执法手段”。新交法赋予了交警查处交通违法行为的权力,交警拥有执法权,暗中执法正是交警行使执法权、查处违法行为的一种方式。
一些法学界人士认为,法律赋予交警的执法权力,是要求交警注重“预防”,保护好道路安全和公民人身安全,而不是“为了处罚而执法”:“暗中执法”不应该成为常态,“透明执法”、“阳光执法”才值得大力提倡。

热点内容
新的交通法规已施行 发布:2025-05-25 08:46:21 浏览:91
行政区划管理条例 发布:2025-05-25 08:39:55 浏览:590
水杉刑法 发布:2025-05-25 08:25:47 浏览:364
人民法院意识形态 发布:2025-05-25 08:24:58 浏览:151
道德经关于道德名句 发布:2025-05-25 08:24:25 浏览:337
民事调解书的法律效力期限 发布:2025-05-25 08:07:04 浏览:472
民法典搭便车 发布:2025-05-25 07:52:52 浏览:823
法律援助工作站成立的相关资料 发布:2025-05-25 07:29:17 浏览:803
2018婚姻法全文txt 发布:2025-05-25 07:24:58 浏览:363
依法治区工作亮点 发布:2025-05-25 07:16:36 浏览: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