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普工试用期规章制度

普工试用期规章制度

发布时间: 2022-03-08 02:05:08

① 关于 员工试用期的规章制度

《劳动合同法》有规定:
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六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请你保存相关证据,如工资单、考勤单、银行帐等,以证明你与此有事实劳动关系。将来可用于投诉、仲裁等等。

② 企业的试用期,一般规定有哪些

首先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或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用人单位根据不同的劳动合同期限,可以在规定的试用期范围内,与试用者约定不同的试用期。

四、最后企业需要注意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同时需要为员工依法购买社保。

试用期员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同时不得低于企业内部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标准,否则,员工有权要求企业补偿其差额。

另不为试用期员工购买社保,员工是有权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企业进行经济赔偿的。

最后,重点提醒的是用人单位不要因小失大,有时你以为钻到了法律法规的空子,占到了些许便宜,事实上很可能只是你对法律法规了解掌握不够而已。

企业要懂法,才能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③ 如何开展新员工的试用期管理

自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新员工的首份劳动合同期约定为三年,以便充分利用为期六个月的试用期来更好地考察新员工的工作表现。但与此同时,笔者在实践工作发现,员工初到企业的阶段已经成为离职发生率最高的时段,其中有近八成的个案为员工主动离职。如何解决员工试用期稳定性差的问题,已经成为企业HR必须重视的课题。 新员工初入职时,面临着很多压力,在与新工作、新团队的磨合中,容易造成员工流失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 1)环境影响:陌生环境会给人带来不安全感,这点在大型企业尤其明显,在笔者服务的企业中就曾经发生过新员工在庞大的厂区内迷路的情形。 2)工作影响:不同企业在工作内容、操作流程、协作风格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工作本身的变动会对新员工原有的工作习惯带来很大的挑战。 3)人际影响:友好热情的同事,对于新员工来讲是快速融入团队的最好帮手。如果团队成员间的人际关系冷漠,或因前任离职而遗留一些不良情绪,都会造成新员工加入后的孤立感,从而蒙生退意。 综合上述的三方面因素,笔者认为,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试用期员工的引导和保留: 1)熟悉环境,减轻入职压力 新员工入职后的前两周是适应期中压力最大的阶段,如果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个契机开展引导工作,可以大大提高新员工的稳定度。通过入职培训,带领新员工了解企业的整体情况,传输企业文化、价值观念、规章制度及远景规划;组织新员工参观企业各类工作生活设施、职能部门;有条件的企业,在面对大批量员工入职时可以考虑组织新员工欢迎会,多种形式地展现和谐的工作环境,帮助新人熟悉企业。 2)工作引导,协助进入角色 新员工加入时,无论是从事与以往相同的岗位工作,还是职位上有所提升,都面临对新工作的重新认知和定位,HR部门在这个时间点上必须做好以下四个工作: b)告知企业薪酬及绩效制度。让新员工了解本岗位绩效考核标准、评价方法以及企业的薪酬与激励机制,从而更加明确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c)关注人岗适配度。在试用期,HR部门要及时与新员工本人及其直线主管保持沟通,进一步掌握新员工自身素质与岗位要求间的匹配程度,有针对性地安排相应的培训,使之快速适应岗位的要求。 d)介绍内部晋升机制。为员工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对于初入职场的新员工尤其重要。通过介绍企业培养和选拔方式,让新员工更加清楚晋升路线和条件,从而更有目标地进行个人奋斗。 3)加强沟通,融入团队合作 试用期新员工不可以避免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没有及时的沟通,困惑、焦虑、无助的情绪就会不断积累,最终摧垮新员工走完试用期的信心。如果单纯依靠转正前的考核沟通,往往是与事无补。在实践工作中,笔者发现,采取321的沟通频率可以产生非常好的效果。所谓321沟通,即指在员工入职的第一个月安排三次的面谈交流,第二个月为两次,余下四个月每月进行一次沟通面谈。沟通由直线主管、HR和新员工三方共同参与,及时准确地掌握新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缓解新工作带来的压力。 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究竟谁更适合担任新员工的师傅,是直线主管还是HR?众所周知,企业招募的新员工,通常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他们的直线主管是与之接触最为频繁的对象,因此,直线主管是最佳的引路人。作为HR部门来讲,在新员工的管理中,应重点关注试用期管理体系的构建、直线主管引导新人的技能培训和发挥沟通间的桥梁作用。

④ 员工自评要怎样写.试用期间在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工作

自我评定无外乎如下格式:
1.德:即你的工作态度,工作配合等;比如受到各方一致好评
2.勤:是否积极,是否按时出勤等;比如主动请教,学习,每天最早到办公室
3.能:专业知识,业务水平,与工作的匹配度等;比如你自己可以独立操作很多工作,还发现了工作中的不足
4.绩:工作成绩.比如你做了什么表,什么帐,什么预算,什么决算,哪些财务制度等等;
5.其他:针对本部门本公司的一些财务问题,提出自己符合实践要求的中肯性意见.

⑤ 员工试用期工作小结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两个月的试用期已接近尾声。xx年xx月xx日,我有幸来到公司工程部工作,在这短暂的两个月中,在公司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在同事们的热情帮助下我很快的熟悉了公司环境,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现将我试用期的工作情况简要小结如下:
一、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上班伊始,我认真学习了公司《员工手册》及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遵守,做到了无迟到、早退、违规现象。
二、主动学习、尽快适应,迅速熟悉环境和工作内容。首先从尽快熟悉大厦供配电系统和个单元及公共部分的电气设备配置情况,并去现场实地踩踏、巡查;其次,主动、虚心向主管、同事请教、学习,基本掌握了日常上班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方法。
三、工作积极、认真、负责,通过不断学习、虚心请教,总结积累,较好的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1.配合做好日常养护、开挖的巡视、检查,管理工作;
2.参与起草园区占用(挖掘)城市道路修复管理办法;
3.参与完成苏惠路-星阳街交叉口道路修复工程招、评标工作;
4.积极主动的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四、与同事之间和谐相处、加强沟通、团结协作,以尽快更好的融入团队。
五、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由于在原单位主要是从事空调工作,对于公司电工工作内容及流程还需要进一步的了解与熟悉。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向前辈请教,学习,以最短的时间熟悉公司理工作内容及流程,做到“眼勤、嘴勤、手勤、腿勤,在工作中不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总之,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离领导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今后,我将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充分发挥所长,积极、热情、细致的完成好每一项工作。

⑥ 我上班一个多月了,还在试用期,公司制度写出试用期员工辞职提前15天说就可以,我打电话跟经理说

一般职工在工作期间提出辞职需提前一个月向公司书面申请。但如公司的规章制度规定试用期的职工可提前15天,可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执行。你可将该情况向公司经理。不行的话,可向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

⑦ 关于试用期辞退员工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关于试用期的法律条文: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第二十条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十一条 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7)普工试用期规章制度扩展阅读:

试用期被辞退的维权方式: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要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首先在招聘时或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明确他们的录用条件。

其次,在试用期间,要有严格持续的考核,证明劳动者是否符合录用条件。因此,劳动者完全可以对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随意辞退劳动者的行为说不,即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对簿公堂,败诉的风险也在用人单位。

⑧ 试用期员工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试用期工作应该注意以下五方面的问题: ①摆正心态
找工作的时候,心态很重要。高不成低不就,挑三拣四的心理是不可取的。只要心态摆正了,工作时很容易找到的。人们常说的工作很难找,不是没有工作,是因为心理很挑剔,对于眼前的工作自己看不上,嫌弃工资低,嫌弃公司小。试用期眼光不可太高,心态一定要摆正,可以从低层做起,积累经验,慢慢的往上发展。只要心态摆正了,是很容易就找到工作的。
②准确定位
这里说的准确定位,是对自己有个很清楚的认识。这个认识包括很多方面,知识的储备,性格特点等等,根据这些确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只有很好的认识了自己,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适合自己的工作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工作,但是一定是自己做起来最有益于自己发展的工作。
③转换一下方向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波折是一定要有的。大学刚毕业,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但是一时又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工作。这个时候就要转换一下方向,毕竟毕业就不能再依赖父母了,已经能够独立了,可以先找一个别的工作先干着,至少要能要活自己吧。边干着现在的工作,边找着适合自己的工作。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了,再跳槽啊。切记不能太过死板,记得灵活转换。
④要成熟起来
找工作,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就是现实跟自己想象不一样,内心会有失落感。失落感没什么,自己要有心里准备。内心思想要成熟起来,心里承受能力很关键。受打击不要紧,关键是受过打击,能很快恢复过来。
⑤吃苦耐劳
试用期的工作不能那样随便了,有了规矩和约束。找工作的时候,企业公司很看重个人的吃苦耐劳的品质,这种人老实可靠,以后工作了,能够服从领导的安排,工作起来比较认真。

⑨ 如何做好试用期员工的管理

一、做好岗前培训工作。
新员工进入公司后,要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企业简介、企业文化、员工手册、产品知识、岗位技能等,对于关键岗位及管理岗位,还应有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二、帮助新员工熟悉环境。
新员工刚到企业,首先必须熟悉环境、人际关系,才能更好的融入企业。因此,在新员工参加岗前培训前或培训结束后,人力资源部和直属负责人要带领新员工参观厂区,了解企业的整体布局情况,增加新员工对企业的信赖感;带领新员工对工作必须打交道的人员要一一走访,利于新员工开展工作;新员工到部门报到时,部门负责人要组织新员工欢迎会,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使新员工尽快进入融入团队。

三、明确新员工考核标准。
在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要明确试用期内达到什么考核标准,就可以转正,让新员工清楚自己阶段性的目标在哪里。考核标准是新员工转正的重要依据。部门直接负责人、入职引导人要帮助新员工达到考核标准,顺利转正。

四、为新员工指定入职引导人。
入职引导人是新员工的教练,是新员工的师傅。一些企业虽然引入了入职引导人制度,但大部分流于形式,这是非常遗憾的。企业要想把入职引导人制度做好,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要选对人。“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是国人的老传统。因此,入职引导人要具备热情、奉献、岗位技能熟练等要求,而不是随便找一个人就可以了。二是建立评价机制。新员工试用期考核达标,入职引导人可加薪、晋升、获得培训机会等,如考核不达标,则取消入职引导人资格,但这都需要完整的人力资源制度做支撑。

五、做好新员工关怀工作。
试用期内,人力资源部及直接负责人要定期或不定期和新员工保持沟通,了解新员工与岗位的匹配度,面临哪些困难;工作表现优秀和不足的地方在哪里;有哪些后顾之优等,沟通的目的是及时了解新员工思想动态,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或帮助,让新员工顺利转正。

总之,企业要想做好新员工的试用期管理工作,应从以上五个方面加以重视,并制订规范的流程,关爱新员工,培养新员工,为新员工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团队,平稳度过试用期,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热点内容
酒类海关进口条例 发布:2025-05-24 13:47:13 浏览:522
社会保障法本位变迁 发布:2025-05-24 13:22:14 浏览:807
劳动法年假什么时候清零 发布:2025-05-24 13:20:54 浏览:157
律师事务所合同 发布:2025-05-24 13:19:50 浏览:976
劳动法有规定必须哪天请婚假吗 发布:2025-05-24 13:16:27 浏览:251
离婚法院调查工资 发布:2025-05-24 13:14:10 浏览:933
检查计划生育工作条例 发布:2025-05-24 13:13:59 浏览:985
社会与法忏悔录2017 发布:2025-05-24 13:11:39 浏览:837
婚姻法与物权法的冲突与协调 发布:2025-05-24 13:10:00 浏览:772
如何理解行政法律关系 发布:2025-05-24 13:02:22 浏览: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