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刑法规定的过失犯

刑法规定的过失犯

发布时间: 2022-03-08 14:45:02

A. 刑法中的过失犯罪罪名有哪些

您好!这个涉及很多。我国刑法关于过失犯罪的主要有以下内容:
第一百一十五条 【失火罪】【过失决水罪】 【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一十九条 【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第一百二十四条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过失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
第一百三十一条 【重大飞行事故罪】
第一百三十二条 【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
第一百三十四条 【重大责任事故罪】
第一百三十四条 【重大责任事故罪】【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
第一百三十五条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第一百三十五条之一 【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
第一百三十六条 【危险物品肇事罪】
第一百三十七条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第一百三十八条 【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
第一百三十九条 【消防责任事故罪】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罪】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致人重伤罪】
第三百二十四条 【过失损毁文物罪】
第三百六十九条 【过失破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军事通信罪】
第三百七十条 【过失提供不合格武器装备、军事设施罪】
第三百九十八条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
第四百三十二条 【过失泄露军事秘密罪】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则可给出更为周详的法律意见。

B. 刑法规定过失犯罪中有危险犯吗

法律分析: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过失犯罪中是有危险犯的,例如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中,因过失行为构成放火罪、决水罪等,就是属于危险犯。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C. 刑法中过失犯罪是什么意思

刑法的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过失犯罪是一定要有危害结果发生的,如果过失行为没有造成危害结果的发生,就不会构成过失犯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D. 什么是刑法中的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危害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E. 过失犯罪有什么限制规定

法律分析:过失犯罪有下列限制规定:1、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才规定为犯罪;2、由于过失犯罪主观恶性一般较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比对故意犯罪的处罚规定得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F. 刑法对过失犯罪如何规定

法律分析: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G. 刑法中过失犯罪是怎么定义

法律上的故意与过失各自分两种情况,共四种:
(一)直接故意:心态是希望结果的发生;
(二)间接故意:心态是放任结果的发生;比如张三要打鸟,其放枪的方向有人,不管他直接放,结果死伤人了,这是间接故意;
(三)过于自信的过失:不希望,反对结果的发生;因为过于自信了,出现了危害结果,违反了必要的注意义务。比如抱小孩在阳台上抛接,危险是显而易见的,行为人说“没事没事,我技术高”,结果小孩摔下楼去了,行为人内疚不已。这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又比如醉酒驾车,带着个亲戚,出了交通事故,死伤了人。这也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四)疏忽大意的过失:不希望,反对结果的发生。因为疏忽大意了,出现了危害结果,违反了必要的注意义务。比如保安员按操作流程,每天要检查一下防火设施,结果某晚玩忽职守,喝点小酒,少了那么个流程,还凑巧在那晚失了火。
过于自信的过失,危险程度要大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在于,对危害结果的态度。前面举的抛接小孩的例子。有那黑帮老大说,我也玩玩这个,不用怕不用怕,我技术高。结果失手小孩摔下去了。黑帮老大拍拍手说,哎呀,不好意思。然后扬长而去,没有任何内疚。这就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了,这是间接故意。
醉酒驾车出事的,如果心态上是过于自信的过失,那要定交通肇事罪。如果心态上是间接故意,那要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美国刑法上也基本区分这四种主观心态(Mensrea)。他们称作:
故意
purposely/
on
purpose
of
罔顾
recklessly/
in
recklessness
of
明知
knowingly
疏忽
negligently

热点内容
法院作伪证 发布:2025-05-24 03:53:26 浏览:644
劳动法适用范围包括哪些 发布:2025-05-24 03:53:25 浏览:581
中央12社会与法忏悔录 发布:2025-05-24 03:35:07 浏览:86
古冶律师 发布:2025-05-24 03:32:21 浏览:637
总工会那年重新颁发工会三个条例 发布:2025-05-24 03:13:07 浏览:719
中央社会与法破绽是真实故事吗 发布:2025-05-24 03:12:59 浏览:142
劳动法46条跟87条 发布:2025-05-24 02:55:22 浏览:778
劳动法各种补助 发布:2025-05-24 02:32:06 浏览:55
最新劳动法在单位受伤 发布:2025-05-24 02:17:24 浏览:152
商法听谁的课 发布:2025-05-24 02:11:38 浏览:367